1、生活节俭,不浪费,不摆阔气,不虚荣攀比,不向父母提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过分要求。
2、慰问病人时,要说:“您好好休养。”并带上慰问品或鲜花。
3、关心体贴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帮助父母整理家务,打扫卫生等,主动为父母服务,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
4、体态礼仪
5、乘坐校车不抢座位,主动给小同学和有困难的同学让座。乘坐公共汽车、船应主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
6、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仪
7、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
8、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9、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10、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11、爱护公共设施、文物古迹,爱惜庄稼、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12、与人交谈,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和气。听取他人发言或说话时,要正视对方,不能漫不经心,不能随便插话。
13、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14、“谢谢”、“对不起”、“请坐”;
15、升旗礼仪
1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17、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18、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19、办公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20、待客和做客礼仪
1、要他人帮忙,说声“请您”或“麻烦您”,得到别人帮忙后,说声“谢谢”。
2、穿着礼仪
3、注重团结;
4、 乘车礼仪
5、语言礼仪
6、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升国旗仪式: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7、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8、家庭礼仪:
9、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10、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11、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12、学校礼仪
13、拖鞋在校园行走;
14、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15、餐桌礼仪
16、问候礼仪
17、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18、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9、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20、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1、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2、不小心影响别人休息或工作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不小心影响了你,并诚恳地向你道歉时,应宽容地说“没关系”。
3、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4、在公众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能挖耳、抠鼻、剃牙、剪指甲等。
5、称谓礼仪
6、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经常和他们交流思想、学习情况,主动求得长辈、父母的教育、帮助,听取他们的教导和指点。
7、礼貌待客,谦虚有礼,有客人来访,应以礼相待,起立相迎,热情招呼,主动问候,微笑致意,端茶送水,客人离去,应送到门外,并说“再见!”或“欢迎再来”。
8、行走礼仪
9、社会礼仪
10、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11、不给他人取绰号、说花名。
12、穿着礼仪
13、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4、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
15、文明进餐。
16、上学放学自觉排队候车,注意维持候车地点的整洁,有秩序地上下车。
17、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1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19、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20、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用品收放整齐,不乱摆放。
1、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2、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
3、进父母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后进入。不得随意翻动父母的私人用品。
4、集会礼仪
5、在学校:
6、对父母态度端正。不顶撞父母,不闹脾气,对父母的不正确言行要宽容并适时适度地解释、说明。
7、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8、奶奶、老师、叔叔等;
9、离家或回家与父母打招呼,未经父母许可不得晚归、远出及无故在外过夜。长辈离家或回家时要主动招呼、递接物品。
10、同学间礼仪: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11、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12、待客礼仪
13、在车上不做危险动作,注意乘车安全。
14、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15、静、齐;
16、遵守公共秩序,应排队购票购物,对工作人员有礼貌。
17、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18、在校车内不吃东西,文明乘车,自觉保持车厢洁净。
19、在家时:
20、同学礼仪
1、 升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