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情、动欲,自控力差,这是第二种。
2、焦虑地跟病魔做斗争。
3、挑动情感爆发,制造痴迷粉丝,容易乱神。
4、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5、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6、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7、一切病先是神病
8、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9、健康就是“平常”,“中和”
10、言简意赅,还是说得丰富完善、论据充分,要取决于听话人的感受和时间度。
11、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12、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13、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草药就能改变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14、把“但是”变成“而且”
15、说话要照顾对方的时间
16、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请搜公号经络疏通关注,百万大号疾病搜索
17、突、突”地跳,“经气已至”,气血开始感应了;过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慢慢地开始起伏、开阖。
18、精微感知力-虚己的功夫
19、即使是正确的话,也不要过度重复
1、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2、其实,如果我们想照顾到对方的感受,让对方真心地接受,我们只要改变两个字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只要用“而且”换掉“但是”就行了:“孩子,你最近的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我们都为你感到高兴。而且,只要你再努力一点学英语的话,你的总成绩一定会更高的。”这样说,孩子就会满心欢喜地接受表扬了,因为后面没有批评等着自己。
3、声情并茂地开始讲自己刚才在大街上看到的热闹事。老板使劲儿给他使眼色,要他不要继续说下去了,可是,他仍然滔滔不绝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客户有些不耐烦了,对老板说:“你先跟朋友聊,咱们改天再谈合同的事儿吧。”说完就走了。老板的生意就这样被朋友搅黄了。
4、说话要照顾对方的时机
5、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6、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7、澄清、解决。
8、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9、用力,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10、与社会、与这个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能跟着自然的节奏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11、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12、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批评或指责别人的时候,先赞美对方一番,然后来一个转折“但是”,再开始批评指责,别人会比较能接受“但是”后面真正的语义。比如,很多家长都喜欢这样批评孩子,以为这样说会比较高明:“孩子,你最近的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我们都为你感到高兴。但是,如果你学英语能够再努力一些的话,就更好了。”孩子在听到前半句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开心,而听到“但是”之后,他可能会立刻怀疑家长表扬的可信度。他很可能会认为,之前的赞扬只是为了后面的批评。
13、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14、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15、呼、呼”地出来了。
16、佛家成就者的状态。
17、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18、哪里通利就慢慢知道了。
19、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1、弦外之音更能让人接受
2、天马行空。否则,不仅达不到说话的目的,反而会激起听话者的反感。
3、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佛法里叫“正行”“正业”。
4、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5、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6、调柔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