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2、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增广贤文》
3、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增广贤文》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增广贤文》
5、以直报怨,以义解仇。《增广贤文》
6、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朱熹《家训》
7、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增广贤文》
8、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增广贤文》
9、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10、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1、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曾国藩家书·沅浦九弟》
12、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袁采《袁氏世范》
13、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书》
14、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
15、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16、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17、养不教,父之过。《增广贤文》
1、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2、偶此多事,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欧阳修《与十二侄》
3、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洪应明《菜根谭》
4、器量须大,心境须宽。《家诫要言》
5、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方孝孺《家人箴》
6、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赠广贤文》
7、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羊祜《诫子书》
8、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治家格言》
9、在学堂,不敬信师友,欺诈傲慢,习以性成,望其读书明义理,向后长进,难矣。张履祥《张园先生全集》
1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11、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增广贤文》
12、但是经此浩劫之后,贫者行素而易活,富者暴落而难生,嗷嗷之态,更觉可怜。彭玉麟《彭氏宗规家训》
13、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增广贤文》
14、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家诫要言》
15、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增广贤文》
16、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刘清之《戒子通录》
17、吾家以四代甲科,鼎鼎名家,世传忠孝,汝当此变故之来,不为避地之策,而甘心与诸人为亏体辱亲之事。瞿式耜《瞿式耜家训》
1、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治家格言》
2、淡泊明志、内省修身,此先贤所以私愿知偿、私恩知报、私怒不逞、私忿不蓄也。《沧溪村朱氏家训》
3、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4、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5、近日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家书·沅浦九弟》
6、好奢侈者,服玩必华,饮食必珍,非有高资厚禄,则必巧为计划,规取货利,勉称其所欲。贾昌朝《诫子孙》
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家训》
8、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郑玄《戒子益恩书》
9、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10、虽家中所有罄完,总以空华身外譬之,只汝等暨一门眷属无恙,便是大福矣!瞿式耜《瞿式耜家训》
11、才能知耻,即是上进。《家诫要言》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13、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颜氏家训》
14、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融彻于心。左宗棠《与孝威孝宽》
15、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16、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范仲淹《与诸子及弟侄》
17、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家训》
1、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杨椿《诫子孙》
2、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陈毅《示儿女》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诲学说》
4、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治家格言》
5、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增广贤文》
6、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王昶《诫子侄文》
7、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刘备《诫刘禅》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家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