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 南
活动组委会
2024年5月
一、常规项目
(一)参加人员范围
各级各类学校及行业所属教育机构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1、项目设置
2024年四川省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以下简称“教师活动”)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在各组别(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分别设置了以下项目:
基础教育组:课件、微课、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高等教育组: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
2、项目说明及要求
课件:是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作完成的应用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
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需使用常用文件格式;课件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
报送形式:作品在省级活动平台统一报送。文件包括:作品登记表签字扫描件(见附表1)(PDF格式)、课件(ppt、pptx、enbx,其他格式使用压缩包上传)、课件演示视频(MP4格式),相关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相关材料(ZIP压缩包格式),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在附表1中注明该软件名称以及下载网址(或者其分享链接),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同时报送软件运行录屏解说视频文件,解说视频格式采用mp4,画面尺寸为1280×72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技能操作和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视频教学资源。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讲授者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方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批注和讲解的视频。
中等职业教育组微课作品鼓励体现技能训练(包括训练模式)。
(1)制作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MP4,画面尺寸为1280×72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中建议出现教师本人讲课的同步画面。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相关材料请一并提交。
(2)报送形式:作品在省级活动平台统一报送。文件包括:作品登记表签字扫描件(见附表1)(PDF格式),微课视频(MP4格式),相关材料(ZIP压缩包格式),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工具和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工具,融于教与学的过程,且教学成效明显的教学活动案例。
(1)制作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包括:教学环境设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创新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围绕一个教学专题的多节课课堂教学片段剪辑而成的专题介绍视频,视频格式采用MP4,画面尺寸为1280×720以上,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如为教师个人应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内的网络学习空间所开展的教学案例,需同时提交PPT文档、空间访问说明文档(含空间网址)等。
(2)报送形式:作品在省级活动平台统一报送。文件包括:作品登记表签字扫描件(见附表2)(PDF格式),案例介绍文档(Word文档格式),教学活动录像(MP4格式),相关材料(ZIP压缩包格式),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信息化教学课程案例: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案例。包括课堂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见习实习教学等多种类型,采用混合教学或在线教学模式。
(1)制作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
案例介绍文档包括: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推广情况等。
教学活动录像:反映信息化课程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视频格式采用MP4,画面尺寸为1280×720以上,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
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
(2)报送形式:作品在省级活动平台统一报送。文件包括:作品登记表签字扫描件(见附表2)(PDF格式),案例介绍文档(Word文档格式),教学活动录像(MP4格式),相关材料(ZIP压缩包格式),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3、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2)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作品制作。
(3)已参加往届活动或其他省级活动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
(4)作品要件不齐,取消参加资格。
4、作品制作
(1)作者应对作品的原创性、真实性负责。如作品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者承担。
(2)每件作品作者不超过3人,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
(3)组委会拥有该作品的使用权,可以公益形式对该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参加办法
1、参加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1)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
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由各市(州)活动组织部门统一通过省级活动平台报送,每个组织单位报送总数详见《市(州)推荐作品名额分配表》(附表4)。
(2)高等教育组
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由各高校活动组织部门统一通过省级活动平台报送,每个学校报送作品总数不超过5件。
2、报送时间、方式
(1)报送联系人
各市(州)、高校组织单位请于5月17日前按照要求将常规项目联系人信息表(附表3)报送至省级联系人邮箱:scsshd@126.com(邮件主题注明“2024教师活动”),联系人须为该项业务工作的具体经办人。
(2)报送作品
各市(州)、高校组织单位请于7月31日前将常规项目作品及相关资料通过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活动系统上报,(平台网址https://www.scedu.com.cn/xxsy/teacher/2024,活动账户信息、操作手册另行通知),并对报送信息和作品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在平台完成作品上报后,应同时发送常规项目作品汇总表可编辑电子档及盖章件(附表6)至省级联系人邮箱:scsshd@126.com(邮件主题注明“2024教师活动汇总表”)。
(四)奖项设置
1、个人奖项
常规项目按基础教育组、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教育组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
2、组织奖项
综合各市(州)、学校组织单位宣传、组织以及获奖等情况评定“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组织者”。
注:优秀组织者在优秀组织单位中产生。各组织单位要严格把关、严格要求,杜绝任何弄虚作假行为。如有发生,将视情况取消其所在市(州)、高校“优秀组织单位”获奖资格。
二、特色项目
特色项目为“2024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活动”,活动内容、安排等请各单位按照《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关于举办2024年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三、其他专项
(一)基础教育专项(省级不评审)
具体安排及要求见《基础教育专项(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指南》、《基础教育专项(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指南》。
(二)职业教育专项(省级推荐)
具体安排及要求见《职业教育专项(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含样章))指南》。
(三)高等教育专项(省级不评审)
具体安排及要求见《高等教育专项(高校数字技术与装备创新应用)指南》。
(四)教育技术论文专项(省级推荐)
具体安排及要求见《教育技术论文专项指南》。
(五)教师研修专项(省级推荐)
具体安排及要求见《教师研修专项指南》。
四、联系方式
(一)常规项目
联 系 人:李垚秋
联系电话:028-86712766
电子邮箱:scsshd@126.com(邮件主题注明“2024教师活动”)
(二)特色项目
联 系 人:杨立、李垚秋
联系电话:028-86712766
电子邮箱:scsshd@126.com(邮件主题注明“2024四川特色项目活动”)
(三)其他专项
1.基础教育专项(央馆)
联 系 人:宋佳、刘玉涵
联系电话:010-66490954
电子邮箱:liuyh@moe.edu.cn
网 站:ai.eduyun.cn(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项目)、vlab.eduyun.cn(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项目)
2.职业教育专项(央馆)
联 系 人:姜博仑
联系电话:13264054500、010-66490216
电子邮箱:jiangbl@moe.edu.cn
网 站:www.yklmeta.com
3.高等教育专项(央馆)
联 系 人:刘新丽
联系电话:010-62514754
电子邮箱:liuxl@moe.edu.cn
4.教育技术论文专项(央馆)
联 系 人:邢西深
联系电话:010-62514749
电子邮箱:xingxs@moe.edu.cn(邮件主题注明“论文活动”)
5.教师研修专项(央馆)
联 系 人:李其
联系电话:010-66490925
电子邮箱:jsyxmo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