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市场上那些形形色色的太阳能汽车,我十分眼馋,也想看看它的神奇之处。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开始制作迷你的太阳能车。
首先,我在纸上画出了它的结构图,接着根据图纸来找材料:木板、轴、皮筋、太阳能板各种材料全部到位,只差动手制作了。
我先刻出所需的木块和木条,然后开始做车的底盘。我把两条长短相同的木条横放在两边,中间用木板固定住,这样车底制作完毕。
第二步,我开始制作车的上半部分。为了牢固,我在一条木条的两边的最下方用胶水粘住两个正三棱体,再把它们竖着粘在木板前端,最后我在它上端装了块太阳能板,这样车的雏形就出来了。
开始组装发动机了,我用白色的支架,固定住马达,这样就不会散了。我在木条中插入两条轴,再在轴两端插上四个轮子,用皮筋把马达下面的圆环和马达的转轴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基本完成了。
突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的小车没法储藏太阳能,那可怎么办呢?有了!我把一个带有开关的电池盒装载木板后端,这样有阳光时可以用太阳能,没阳光时就利用电能,真是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最后,我把电线穿过木板的一个洞接在一起固定住。噔噔一辆太阳能电力混合车就诞生了。我把它拿到阳光下,关上电池盒的开关,小车如愿地跑了起来,真是让人兴奋。我又把小车放到阴影下,打开电池盒的开关,小车又顺利地跑了起来,一直飞速地前进着。看着它那矫健的身子,好像在说:别看我小,但我很厉害!
这一次制作,不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也让我见识了太阳能小车的神奇,真是太有意义了!
美国著名的电影明星帕特·奥布瑞恩在踏入影视界之前,只是一名默默无闻地话剧演员。一次,他参加了一部名为《向上,向上》的话剧表演。虽然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他的表演也很到位,但是观众似乎对这样的剧本并不买账,第一次演出,剧场里的座位上只到了不足三分之一的观众。后来的观众更是越来越少,剧团难以为继,只好将表演场地搬到一个偏僻廉价的小剧院。这样的地方,观众自然寥寥无几,门票收入减少,演员们的薪水也每况愈下。一时间,一种消极的情绪在剧团里蔓延开来,演员们都感觉前途一片渺茫,表演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卖力了,甚至有人私下里做好了离开剧团的准备。
虽然观众越来越少,但帕特却人未动摇过,一有时间,他便和演员们切磋演出心得,探讨怎样使表演更加到位。剧团里的演员讥笑他说:现在我们连明天的面包在哪里都不知道,谁还有心思和你聊这些无聊的问题!大伙的讥笑并没有影响到帕特,他依然全身心地投入表演。
一天晚上,剧团里来了一个陌生人,坐在最前排看他的表演。当他表演结束后,那人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帕特以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观众,当这个男人走上台来,握着帕特的手自我介绍之后,他才知道他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电影导演刘易斯·米尔斯顿。刘易斯被帕特的演技和敬业精神所折服,当即邀请他参与电影《扉页》的拍摄。从此,帕特在电影界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观众喜爱的电影明星。
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幻莫测,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当我们抱怨没有机会时,是否想过今天竭尽全力了没有。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
这故事说明,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