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聪明的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哈哈哈,它就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长得胖胖的,头圆圆的,简直就像一个大皮球,再加上一身黑白相间的绒毛,就像穿了一件厚厚的毛大衣。它的眼圈黑黑的,就像戴了一副八字形墨镜,四肢也是短短的黑黑的,但是胖胖的肚子却是雪白雪白的。
大熊猫的吃相很可爱。它用前爪轻轻抱住竹子,歪着头,大口大口地吃,吃得津津有味,嘴里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仿佛在向游人炫耀:瞧,竹子多好吃啊!它有时坐着吃,累了就躺着吃,一副很舒服的样子。
吃完竹子后,它便悠闲地走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躺下,闭上眼睛,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它还不时伸出粉红的舌头,舔两下嘴边细细的绒毛,大概是梦见水灵灵、鲜嫩的翠竹流口水了吧!
你可别看大熊猫平时憨态可掬,萌萌的,调皮起来,能让你把肚子笑疼。它们有时会去玩滑梯,头朝下,脚朝上,一个倒栽葱,冲出去好远;有时会一步一步爬到树上,把树枝当做秋千吊着玩,一不小心,从树上咚的一声,重重地摔下来;有时又像一个毛绒球,在雪地里打着滚儿,逗得人们半天都止不住笑。
现在大熊猫已经很稀少了,如果你想和可爱的大熊猫做朋友,就请你保护好它们。
熠想未来成长中心三年级杜宜霖辅导老师:孟子丁
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看《国家宝藏》大克鼎的故事,巧的是,大克鼎的守护人潘裕翼先生工作过的进才北校就在我家隔壁。
大克鼎的捐赠人是潘裕翼的奶奶潘达于女士,她遵照家族的托付,巧妙地保护大克鼎,躲过了日本人和国民党的搜查。我如果有了宝物,肯定会自己把玩,可是潘达于女士呢?在上海解放后,她将家里无比珍贵的文物无偿捐给了上海8博物馆。当她的重孙在上海博物馆看到大克鼎时,不解地问:我们家的东西,为什么要搬到这里来呢?她回答道:文物放在博物馆,第一,很安全,第二,大家都可以看,多值!我的妈妈看到这里时,眼角流出感动的泪水,她说潘达于奶奶真是位伟大的人!后来,我和妈妈一起去上海博物馆看了大克鼎的真容。
潘奶奶为大克鼎找到一个好人家,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就很不幸。巴米扬大佛有1500年历史,因为战争,在2001年,被炸成了无数的碎片,后来的人再也无法看到他的真实的样子。我想,只有在和平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去博物馆安静地欣赏文物。
我觉得我的生活也比阿富汗的人们幸福的多,住在明亮的房子里,有干净的水喝,有舒服的床睡觉。在《侣行》这个节目里看到哈扎拉人为了躲避普什图人和塔利班,逃到巴米扬大佛附近的石窟里生活。石窟很小、很暗,只有一盏靠太阳能发电的电灯;他们拿铺在地上的毯子做床;要喝水,只能到离家很远的河里去挑水。
我庆幸生活在上海,生活在中国这个安居乐业的国家。我也希望这个世界上多一些和平,少一些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