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元宵节,在元宵节往往有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的风俗。我们牛牛小记者聚在了植物园韩美林艺术馆,一起做花灯,一起过元宵。
我们小记者每人分到一个材料包,里面有制作花灯的道具。等小记者们来齐以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指导,一边将木棍互相立直,扣进凹槽处。底部要挂上中国结和放上蜡烛,我先在支架上粘上十字形的双面胶,一条双面胶念上中国结,再在交叉处放上蜡烛,花灯的支架就完成了。
接下来是糊纸,要将薄薄的油纸粘在花灯的支架上。我把油纸按花灯的大小剪好,小心翼翼地粘在花灯的一面。当要粘下面时,油纸不小心粘到了底下的双面胶,牢牢地粘着,不情愿离开的样子,我轻轻拿着油纸晃动,它终于离开了双面胶。油纸十分容易破,必须小心剪贴。终于,糊纸的工作完成了。
然后,就是在糊好的纸上绘画,剪贴,发挥自己的创意。我选了四只大公鸡的剪贴画,因为今年是鸡年。我将它们涂上胶水,分别粘在油纸的正中间。一只只大公鸡都十分可爱,栩栩如生,上面还写着“鸡年吉祥”的祝福语。
最后一步是做提把。先将一根红色的细绳子穿过竹棒的小洞,一端和花灯的架子打上死结,另一端和提把的前端打上死结。可是我发现绳子太长了,花灯会晃来晃去,于是我在提把上多绕几圈绳子,一个亲手制作的花灯终于大功告成。这花灯带着古典的韵味,玲珑别致。
这时,周围的小伙伴们也一个个做出了花灯。大家提着花灯好不热闹,你看看我的灯笼,我瞧瞧你的花灯,我们还一起拿着花灯合了影。今天,我与牛牛小记者们过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元宵节。
这个寒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灯。这对动手能力一向较差的我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去老街游玩时,路旁有家卖花灯的店铺,铺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莲花灯、兔子灯、龙灯还有对应今年生肖的猪灯。这其中我最喜欢兔子灯,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尾巴,全身雪白雪白的,特别可爱。这给我提供了灵感,我也要做一个好看的兔子灯。
想好了做什么灯,就开始着手准备做灯的材料,想起之前手工书上也有过兔子灯的制作方法,还备有一些材料,正好可以拿来用。我便依葫芦画瓢动起手来,书上的制作步骤并不是很详细,再加上我确实笨手笨脚,第一个灯的框架做得不像样子,蒙在外面的白布也被戳破了,没办法一号兔子灯只得报废了。不过我没有气馁,让爸爸给我找来了一些细铁丝,再加上家里还有些彩纸,我要从头再来。这次我没有毛手毛脚,结合灯铺里卖的兔子灯的样子和手工书上的制作方法,想好了具体步骤,才小心翼翼开始动手,先把细铁丝绕在圆柱体的瓶子上,将铁丝捋成几个顺滑的圆形铁环,再将圆形铁环稍稍压扁成椭圆形,作为兔身的骨架;然后再绕两个稍小点的圆作为兔头;接着做出耳朵和尾巴,整个兔子灯就基本成型了。剩下的工作就简单点了,只要把彩纸糊到框架上就可以,兔身糊好后,剪了对红红的眼睛给小兔子贴上,小兔子看上去立马变得活灵活现了,最后我在兔身上画了些装饰的图案,一个漂亮的兔子灯就诞生了。
虽然一开始经历了失败,但我没有气馁,现在看着自己通过努力制作出的兔子灯看上去还是像模像样的,我感到十分自豪。
寒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自己动手做花灯。开学前几天,我和妈妈开始动手做起了花灯。
首先,我得准备做花灯的材料,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看到了妈妈中午买来的蛋糕。它的盒子是一个粉色的正方体。我想:这不就是做花灯的现成材料吗!可是盒子上的缝隙太大了。所以我把蛋糕盒上的缝隙用双面胶粘住,把开口封住。这个盒子方方正正的。令人感觉很死板,因此,我用剪刀在卡纸上剪出了很多橙色的爱心贴在四条边上,又剪出了黄色、紫色的小蝴蝶粘在蛋糕盒的两个面上作为装饰。因为我粘的蝴蝶是立体的,所以看起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特别漂亮,一个花灯模型就做成了。
接着花灯还需要一根提着的棍子。可是要去哪里找这种棍子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想起了我家菜园子里的竹竿。于是,我选出了一根长短适中,粗细均匀的竹竿。为了让这根棍子更漂亮,我就拿出了啦啦球,把上面的彩带剪下来,一条条缠绕在竹竿上,再把竹竿用绳子绑在蛋糕盒上。
最后,为了让花灯更美观,我又剪下几十根彩带绑成一串流苏,再用针线缝在花灯的底部,就这样在一番马不停蹄的忙碌之后,一个完整的花灯就呈现在眼前了。
虽然在做花灯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全都被我解决了。通过这次花灯的制作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先思考,不要遇到难题就向别人请求帮助。
按照指定的座位坐下后,我发现每人面前都有一个用竹篾绑扎成的飞机,或者小兔的模型,旁边还有一些黄色的纸、浆糊、颜料等。原来老师们要教我们做花灯呀!
我被分到第五组,首先李老师讲述了有关花灯的传统知识,告诉我们如何用竹篾绑扎花灯,如何糊花灯。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花灯了。
先糊飞机的头部,我用一根筷子蘸上浆糊,均匀地涂抹在竹篾上,拿一张小三角形纸糊好,用手铺平,并沿着竹篾轻轻地按压,最后把多余的纸剪掉。用这样的办法,整个飞机的头部就糊好了。
到了糊机身时,我正要拿纸糊上去,老师突然说:“先想想,如果把整个都糊住的话,蜡烛怎么放进去呢?”我一想:对啊!蜡烛怎么办呢?
正在我迷惑的时候,杨老师又给每人发了一个带一块小长方形木板的U型竹篾。哦!这是提花灯用的,只要把它和花灯部分套在一起,花灯就能提起来了。我终于明白了,糊花灯时,四周都要糊起来,但上下两个对应的口要留下来不能糊,用来穿竹篾提花灯!
我终于把花灯糊好了,开始画花灯。我先给飞机的头部画上一个红色的五角星,左右两侧画了两个红红的大眼睛,顶端、两侧翅膀各带一个小风车。最后,我蘸上绿色的颜料,在机身正面写下“一帆风顺”,机身侧面写下“中国号”,漂亮的飞机花灯就做好了!提起花灯飞快地一跑,三个小风车就随风转起来,像真飞机要起航似的,真开心!
虽然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电子塑料挂灯,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我自己亲手做的纸花灯,因为它不但代表着春节,更包涵着我对新一年的憧憬,这样的花灯最有年味!
相信元宵节大家都会去赏花灯吧?那些花灯是不是都很美?哈!我今天就要自己来做一个花灯旋转走马灯!
首先准备材料:两个纸杯、一根牙签、一根棉线、一个小胶带、一支蜡烛、一个打火机、一把剪刀或者美工刀及勾线笔。实验开始了,我先用线的一端在牙签上打了一个结。切记这个结千万要打紧,不然灯就会掉下来。接下来我拿了一个纸杯再说上面画了两个对称的长方形,然后用美工刀割下长方形,再拿另一个杯子。画四个对称的正方形。记住,只要用美工刀竖割一刀横割一刀,割完之后再折起被割的那个角即可,折角需同一个方向折,之后拿起之前用线绑好的牙签,在四个正方形的纸杯底部戳进去,牙签横过来放。这样线就固定好了,然后把两个长方形窗户的杯子放在下面,四个正方形窗户的杯子倒扣在上面,并用小胶带固定牢。这些步骤好了之后,就开始最关键的一步啦!我请妈妈帮我点上蜡烛放在杯子里边,我提起棉线,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走马灯慢慢的旋转起来了!
为了更深入了解探究这个实验,我查了走马灯为什么会自传的原理,走马灯外边是一个可以绕中心轴转动的圆筒,圆筒上部连着一只纸做的风车,底部漏风可以通风,中间放支蜡烛点燃后。蜡烛的火焰把灯里边的空气加热了,热空气上升,形成一股向上热风,就会吹的风车转起来。由于风车连着圆筒,把圆筒也带着转起来了,如果蜡烛一直点着,它就会一直转下去,所以走马灯会神奇的自传起来。
这个实验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脑力和动手能力,更给我们普及了许多的科学知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着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节日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做花灯是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之一,每年学校都要搞花灯比赛,为了做一个漂亮的花灯,我先到市场上买了做龙凤花灯的材料,硬纸片、软质纸、穗子、还有一些图片等等。回到家里,我沿着硬纸板的虚线剪开,先把六根龙骨搭好,再用三个纸圈把龙骨固定住,然后把六块灯面纸分别镶嵌进龙骨中间,通红的纸面上写有“福、喜、财源广进、福喜临门”的烫金字,金光闪闪,喜气洋洋。再挂上穗头,花灯基本上做成了。我又从网上查了一些灯谜,写在卡通片上,挂到花灯的龙须子上。
六条龙个个闪闪发光,它们的嘴里都含着珠子,龙须上挂着绿珠红穗头,像六条将要腾飞的巨龙。六只凤凰都昂着头,开着屏,像仙女下凡一般,漂亮极了。我给它起名就叫“龙凤呈祥”灯。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正月十五日也是吃元宵观赏花灯的民俗节日。故名“灯节”。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可以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狂欢,为整个春节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合家团聚,共吃元宵,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通过这次做灯笼,我学了许多关于春节的知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祝愿:老师和同学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全面发展!
春节刚过,我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要到了,说起“元宵节”那就一定要游花灯,既然要游花灯那就先要学会做花灯。
下午1点30分,我们的活动正式开始了,盼呀盼呀,终于到了大家最期待的“做花灯”环节。为我们小记者团教做花灯的李老师,是陇州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可是全国“山花奖”民间彩灯大赛金奖获得者呢。我们说做就做,李老师首先为大家现场示范了花灯骨架的扎法,他动作娴熟,技艺精湛,同学们也个个学得认真,看得仔细。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只扎好的花灯架子,我得到的是一只兔子灯。它的骨架是由六个大小圆组成,先用两条竹篾各扎一个大椭圆把它们绑成十字形,然后两个小圆套在大椭圆两侧当作身体,再用两个小圆扎成兔子的头,兔子灯的骨架就完成了。第二步是糊花灯,先用彩纸把头部糊好,然后糊身子,在糊身子时背部和腹部要留出两块儿,穿花灯的提把和放蜡烛;接着就要给兔子灯“化妆了”。用黑色画眼眉,红色画眼珠和嘴巴,身体用用蓝色和红色进行装饰就可以了;最后把剪好的耳朵和尾巴贴上去,再装上提把,兔子灯就做好了。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在糊花灯时常常粘不牢固,千辛万苦之下总算把小兔的“衣服”穿好了,可在上颜色时一不小心又容易把纸沾破,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兔子灯的制作过程真是十分不易。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做完了,虽然过程特别辛苦,但是看到手中这盏栩栩如生的兔子灯,还真是蛮有成就感的!
经过这次活动,我不光了解到了闹元宵、耍社火、放天灯、吃元宵这些西府传统民俗知识,还体验到了农历正月十五手里拿着的花灯制作的来之不易,它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展现了西府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