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那一群又一群的人围在一起,在看什么呢?挤过去一看,原来大家在看露天偶戏呢!在宁波这样的露天偶戏实在太少,能看见,很难得呢!
这场偶戏在广场的中间,大家一看就能看见,它大约在八、九点钟开始表演的。大家大概在七点钟就来了,因为大家都很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露天偶戏。
偶戏开始了,场下观众专心致志地听着,场上演员尽心尽力地表演着。他们把《西游记》中的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等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场下观众连声叫好。
场下的观众又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也又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还有刚学会走路的小弟弟小妹妹。有的眼睛盯着前方,用手托着脑袋,好像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把手放在膝盖上,皱着眉头,好像在思考与回忆着什么,还有的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咧开嘴,哈哈大笑。
台上,有的演员蹲在布后,两手都拿着木偶在绘声绘色地给观众表演,有的拿着各种背景,准备替换,还有的便帮忙拿道具。
虽然这次偶戏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它会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成为中国民族的特色。
我老远就听到了唱戏的声音。我觉得真好听,可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只知道是在我的右边。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原来呀,他们就在最旁边那里演唱。我们来到了人群里,太太因为坐着轮椅,很多人都让着她,他们看太太年纪那么大了,看了太太一眼,又看了我一眼,终于到了那里,我终于可以看到戏台的真面目啦!
阿太坐着,爷爷站着,我呢,比较灵巧,东蹿西蹿,就来到了最前面,一下子就看清楚了。我并不太关注唱戏的,我特别喜欢乐器演奏的,二胡、琵琶、笛子,还有许多乐器,我最喜欢的是二胡,那个人弹得特别有感情。
看完戏,我们要回家了。我推着阿太,认识爷爷的人都说:“建华哥,这是不是你的孙女,怎么这么乖,阿太推着呢!”我听了心里暗自高兴,心想:人家都夸赞我呢!
父亲,犹如一座山,稳重而让人信赖。父亲匆匆背我看戏,而我看到的,也只有父亲那匆匆的背影。
父亲爱看戏,就因为看戏这件事儿,非得跟母亲吵上几架不可。但母亲也总让着父亲,每当母亲甘拜下风,父亲也就露出微笑,强硬拉着我看戏。
小时候的我还不懂事,只是等着父亲用自行车载我去看戏。也不知道戏台上“依依——呀呀——”地唱着什么歌,不知道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不知道包青天的大公无私。只知道对面的黄莺站上了枝头,远处的房屋又多了几缕炊烟。
虽然我不懂戏剧,但每去看戏偏要好奇的打探,在人群中你拥我挤,伸着小脑袋向前望。这时,父亲便会把我抱起来,扛在肩头。我呢,倒一点也不害怕。有时高兴了,就用小脚踢踢父亲的胸膛;有时看得无聊了,便靠着父亲的头,昏昏睡去;有时还在熟睡的过程中来一次“水漫金山,”而父亲并不责怪我,反而笑着说又得换身衣服了。
父爱,总是默默无闻。那份爱,在我心里,缓缓流淌。
今天是周末,妈妈在医院值班,我和奶奶在家里。
我们吃完饭,奶奶说要去看戏,我也很好奇到底戏有多好看呢?吸引的奶奶天天都要去看戏。于是,我就跟着奶奶一起出发了。
经过半个小时路程来到了看戏的地方,奶奶和我刚坐下,就听见“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响了起来,震耳欲聋。不一会儿,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了。她们身上穿着漂亮的戏服、脸上抹得花花绿绿、头上戴着头饰,走起路来一闪一闪地,非常耀眼。她们“咿咿呀呀”地唱着,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虽然我一句也没听懂,但看到那些年长的爷爷、奶奶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奶奶说:“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所以最盼望看戏了。现在生活好了,每天都能看到许多精彩的电视节目,但还是非常喜欢看戏。
戏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我们不能忘记它。”我深深地点了点头。虽然我没能看懂这出戏,但奶奶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