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鱼,跳到陆地上,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作为渔民,看到鱼跳到陆地上,就口水直流,想着可以赚到一大笔金钱了。今天,我们举行了一种游戏叫“捕鱼达人”。
我们听到又有新“东东”了,又开心地叫了起来。远远望去,就看见了无数障碍物和道具。老师先把我们带到了长廊上,我们个个都十分兴奋,想“哈哈!今天又有新玩意了,肯定我们赢。”
“开始捕鱼了!”一个同学大叫起来,“在哪里啊?鱼呢?”哈哈,原来是我组的丁丁把我给迷惑了。
老师把我和丁丁一组,剩下来的人一组。老师说:“谁来当渔民啊?”“我!我!”丁丁叫起来。没办法,我只好和丁丁一起当渔民了。另一组当飞鱼队。
飞鱼队拿着“鱼软球”往我们的“渔民基地”扔去,听老师说:“飞鱼队一定会声东击西的。”我心想:“哈哈!老办法已经被我解破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们两个人拿好方口捞鱼网故意去接另一条“鱼”,而另一条“鱼”在我们身后,那条“鱼”正要往水里扔的时候,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猛飞出去,哈哈!一条“鱼”被我的鱼网接住了。
第一回合胜利了,到了第二回合,我们当“飞鱼队”。老师又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就拿着“鱼”用力往水里扔,把水花溅到“渔民”的身上,那个“渔民”就被淘汰出局,如果一条“鱼”可以一箭双雕的.话,那“渔民”可就惨了啊!听了这个新方法,我就用一条“鱼”来试试,哈哈!果然这个办法不错,我们就这样淘汰了全部的“渔民”,这一回合我们又轻而易举得战胜了。
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当“捕鱼达人”的开心,还让我感受到了捕鱼的艰辛,哈哈!我爱捕鱼。
十月一日,我们一家来到了老家庆云。十月二日的上午十点半,我们一家、青云哥哥和张帅(在庆云的朋友)一起来到庆云郊区的一条河边上,准备观赏爸爸精彩的捕鱼。
爸爸准备出撒网捕鱼的动作了,好,网甩出去了,漂亮,好圆的一网啊,这代表我们不会空手而归而是圆满而归啊,果不其然,爸爸把网提上来时,我们一看,收获颇丰,有三条十公分长的草鱼。这种“网网有鱼”的`幸运一直持续到第五网,每网多则两条,少则一条,但到了第六网我们却是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啊。
时间飞快,打完第十网已经十一点了,而我们已经收获十条鱼了,我说:“已经十一点了,我们回去吧。”但是爸爸说:“才刚打的高兴你就要走,不行不行,再打一会儿。”张帅也跟着说道:“就是,我刚看的高兴,就要走,那多没意思啊。”“只有打鱼时你才会有劲”,妈妈笑着对爸爸说。不过既然老爸都这么说了,我们也没办法,只好由着他了。在这第十一网里,发生了奇迹:爸爸洒出的网完全没有展开,几乎是一条线,我们都认为不可能抓到鱼,但是,就在他正在提网的时候,有一颗小水珠飞到我的脸上,我定睛一看,哇塞,有一只大大大鱼在我爸的网里,刚才的水珠就是他用尾巴乱拍水面溅起的。到我爸把网提起往来时,我一看,是一条30公分长的大黑鱼啊!这恐怕是爸爸打到的最大的一条鱼了。真是难以想象这条大黑鱼是怎么被网逮到的。要是当时爸爸听了我的话,离开了这里,估计这条大黑鱼现在正在悠闲地在水里游着呢。
这条大黑鱼特别的凶猛,在桶里翻来覆去,还多次蹦出来,我们兴奋地哇哇大叫。就这么一折腾,就是十分钟,之后它就乖乖的在桶里呆着了。
捕鱼一直到十二点,我们都回去了,战利品那是相当的丰富啊,是一条大黑鱼和二十多条小草鱼和鲫鱼。如果我们早早回家,肯定不会有这么大的惊喜了。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出海捕鱼去啰"。咦,从哪儿传来阵阵叫喊声?当然是快乐的我们啦!今天我们要出海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
汽车载着我们到达海边,一艘乳白色的两层高的铁壳渔船已经早早停在岸边等我们了。在渔民的帮助下我跳上左右晃动厉害的渔船,一阵忐忑不安顿时涌上心头:"到了大海,这船会不会遇险?"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我爬上了二楼的甲板。凉爽的海风扑面而来,立刻赶走了刚刚害怕的心情。
"呜—呜—"船长鸣一声我们出发了。一路上白云好似轻纱,把海上的座座岛屿团团围住,若隐若现,美极了。茫茫大海中,只有我们在乘风破浪。海天相连,一望无际,壮观的`海景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快来看,要撒网了。"一阵雀跃的呼喊声一下子把我从美景中拉了回来。几个剑步我冲到甲板上,往下一看,两位"捕鱼达人"正在撒网,他们把一张巨大的渔网奋力朝海里一扔,随着船的前进渔网在海里均匀地散开了。跟随着船前进的方向,鱼网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似乎它们早就配合默契了,船也在回应着,摆动得越发厉害了。晃得我们头昏眼花,叫苦不迭。
5分钟,10分钟,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小时。船老头一声口哨吹起:收网了!甲板护栏边上顿时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只见两条拉网绳已经挷在收网机上,收网机不停转动,鱼网也慢慢被收回。只听"啪"的一声,一大包鼓鼓的东西被用力拉上重重甩在船板上"哇,好多海鲜。有虾菇,有小黄鱼,有水鱼,还有很多很多螃蟹"我激动得边叫边跳。螃蟹像无头苍蝇,到处乱窜;虾菇弓着身,一蹦一蹦地,谁踫它就跟谁急;水鱼最可怜了,被螃蟹的大脚死死咬住,似乎在向我们求救。螺丝最坚强,谁也不怕,因为它身披钢甲,无坚不摧。
这些胜利的果实被我们三下二下一分捡就装入了几个大袋子,一行人提着沉甸甸的海鲜返航了,我是又开心又伤感。开心的是满载而归;伤感的是鱼儿,蟹儿即将被我们吃掉了。
鱼鹰,学名鸬鹚,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水禽。它对于生长在都市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个稀罕物。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去苏州同里游玩,有幸目睹了鱼鹰的风采,真是过瘾!
冬日午后,我们漫步在青砖小路上,感受着同里小镇的质朴和清静。
“鱼鹰!”爸爸大喊。顺着爸爸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条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河面上,渔夫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五六只鱼鹰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着命令。
我有些激动,三步并作两步,走近渔船细细打量这些小家伙:黑色的羽毛,带着紫色金属光泽;嘴长,圆锥状,尖端如钩;下喉有一皮囊,用来储存捕捉到的鱼。此时,它们有的用嘴梳理着羽毛,生怕仪容不整,有失风范;有的耸耸脖子,揣摩捕鱼的动作;有的小范围地上下飞舞,作着“战前”准备。
渔夫站起来了,鱼鹰纷纷停下自己的“小动作”,规规矩矩地站立着。岸上围观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突然,渔夫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霎时间,鱼鹰纷纷钻入水中,一会儿扎猛子潜入水下,一会儿仰头浮出水面。
突然,一只鱼鹰似有发现,一个猛子扎下去,没了踪影,水面上只留下几道波纹。一会儿工夫,水面上露出个黑头,一条鱼被它衔在嘴里,鱼尾在水面上不停地甩动。鱼鹰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向渔夫邀功。渔夫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它吞进喉囊的鱼挤出来。“一条、两条、三条——”围观的群众齐声数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太棒了!”我也为鱼鹰的精彩表演暗暗喝彩。不多时,每只鱼鹰都满载而归。渔夫从舱里拣了些小鱼,抛给鱼鹰吃。它们张开大大的嘴巴,得意地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用鱼鹰捕鱼是一种很古老的捕鱼方法,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此次同里之行,我算是开了眼界。“小桥流水人家,扁舟渔夫鱼鹰”,希望这幅和谐的画面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