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身材比较小巧,相貌应该长的很清秀,当她站在我的面前感觉特亲近,就算是陌生人站在我妈妈面前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
妈妈性格比较善变!虽然很少生气,但是生气起来,我还是很怕的,有时会怕得发抖,即便她从不打我。妈妈高兴起来时,对人非常好,好的让你都感觉到有点腻得慌!
我的妈妈非常好客。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妈妈就会放下手中农活,端茶递水,还会拿出家里最好的糕点,让客人品尝,倘若是中午或者傍晚的'话,妈妈还会做几道拿手的菜招待客人,每次我都能趁机一饱口福,所以我小时候最盼望天天有客人来!
我的妈妈很勤劳。采茶叶的时候,为了多挣钱,每天三点多钟就起来了,那时恐怕我还在流着口水做着美梦呢!洗衣做饭一直要忙到五点多钟,匆匆忙忙吃了饭,妈妈便急急忙忙的赶上山,开始一天的忙碌,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直到太阳下山天色大黑方才回家。回到家,又要忙着做饭,还要忙着做茶,卖茶,几乎天天睡下要到十点多钟。
我的妈妈很大方。每次菜园里有什么长得好的菜,都要给别人一些。每次我问妈妈要些零花钱的时候,妈妈总是很大方的说:“拿去吧!不过别乱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爸爸很少愿意给我零花钱,并且妈妈知道我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
这就是我的妈妈!我爱我的妈妈!
世上因为有了通讯,人和人之间的亲情才可以随意贴在一起。
从前,人们要传话,就得叫一个人快马加鞭地行一千里才可以传到话,可现在呢?只有用手指按动手机上的“数字”,就可以传到话了,通讯的变化为人类带来了方便。
在新中国还没解放前,人们用写信来传达或表达自己的意思。当时的邮递员送信非常的辛苦。晴天,邮递员顶着大太阳,非常艰苦地,走着陡峭的路,脚底被磨平了,起了一大个一大个的老茧。雨天,邮递员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给人们递信,就算全身都湿透了也没关系。通讯的变化给邮递员带来了轻松。
有了手机,远隔千里的亲人可以用手机上的视频聊天见面,听见亲人的声音,让亲人与亲人之间有开心的笑容,有喜怒哀乐种种表情,让亲人和自己的心融在一起,让亲人知道自己最近的事情,生活好不好。视频聊天是高科技的,让家人、亲人之间的感情更深一层。
我爸爸在都匀,我们有两三个月没有见面了,当妈妈告诉我她的手机上有视频通话时,我就觉得喜从天降,当我和爸爸通话时,我就觉得视频通话可以消除人们的思亲之情。
古代,人们是快马加鞭的送话;现今,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方便。新中国成立,人们送信,给邮递员困难,现今,手机给邮递员带来了轻松;现在,视频通话让远隔千里的亲人的心融在了一起。
通讯的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方便。
今年暑假在爷爷家的时候,偶然见到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黑色物件,上面有一块小小显示屏,我很好奇,就问爷爷是什么?爷爷看到我茫然的眼神,笑着对我说:“这叫呼机,现在用不着喽。”爷爷耐心的给我讲了呼机的用法,我看了看一旁的智能手机,不由感慨:那时候的通讯可真落后呀。
常常听大人们讲,以前生活在农村的人,起初的联系方式就是写信,和外界的联系就是十公里外的邮局。后来人们发明了电话,但电话是固定的,出门在外的话,联系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于是人们用上了传呼机,但是传呼机也是通过电话向传呼台要求发送信息的,还不是很方便。后来移动手机就诞生了,终于人们可以实时通信了。
近年来,不断变迁进步的'通信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以前的“顺风耳、千里眼”的神话变成了现实。如今,人们共享着通讯发展的成果,与远在他乡的家人、朋友视频聊天已成为大家的生活常态。我外婆家在广西,我想外婆时只需要拿出手机,和她视频聊天。
现在的手机非常神奇,不但能通讯,还有其他很多功能。通过手机,人们坐在家里就能知道天下事,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出门不要带钱,手机可以完成任何交易。科技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要以为这很简单,这背后的各种基础通信设施,是非常非常庞大的工程,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我们中国人奋发图强,发展科技,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越了西方国家的步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为之振奋和自豪。
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驰名中外,但是,你听说过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吗?它们就是:微信、支付宝、高铁和共享单车。其中,微信是我最喜欢,而且是最常用的通讯“小帮手”。
有了微信,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与别人沟通,比如,我外公外婆想我了,我就可以用微信和他们视频聊天;过年的时候,家人用微信发祝福;在微信上可以快速地查到天气和新闻。无聊的时候,还有小游戏在微信上等着我……
前段时间,我生病在家。我多想知道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要是几天没去上学,错过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那岂不是亏大了?!于是,我让妈妈帮我打开微信,在通讯录里找到我最好的朋友端端。我按住发语音的按钮,问:“到家没?学校里有啥搞笑的事情吗?我快急爆了!”只听见“咕噜”一声,屏幕上多出来一条绿色的消息,居然还能显示出我说话的时间。我一直盯着屏幕,希望他能赶快回复我。就在这时,屏幕上方多出来几个字“对方正在输入……”,啊哈,我知道了!端端看到我的'消息了!“咕噜”一声,在微信屏幕的左侧,出现了一条白色的语音信息,我迫不及待地点开来,“陈苏闻,我告诉你,今天发生了一件超级搞笑的事情……”听完了以后,我倒在床上,捧腹大笑。“端端,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呀?”我差点忘了问作业这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说时迟,那时快,屏幕上马上出现了端端发来的一张作业记录的图片,我觉得微信真是太方便了!
妈妈说她小时候是没有微信的,如果想问同学作业,就只能打电话。我出生的时候,正值祖国六十周年生日,爸爸把我的照片只能通过手机彩信发给亲朋好友。眼看祖国就要迎来七十周岁的生日了,我们的生活因为微信等通讯产品变得越来越方便。我真为祖国而自豪!
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莫过于书信。刚开始,人们传信的方式是靠人步行的,后来出现了快马传递,也出现了飞鸽传递的书信。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青年,他早年丧母,父亲也是把他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几年就过去了,青年长大了,出去赚钱来养家糊口。随着日月的流逝,老父亲已经奄奄一息了。可是他还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于是,他托人写信,想让儿子回来。等到那位青年收到信,跋涉千山万水回到家时,看见的是老父亲的坟头上已长满了青草。到了如今,当电话从电影中走向现实时,人们再也不用为一封书信而经过漫长的等待。但是,在80年代时,大部分农村人都还未普及电话,想要找到某人时,都要经过很繁琐的手续。到了80年代后期,公用电话基本普及时,给人们的通讯带来了一定的便利。那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电话亭也有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打电话。
到了90年代,“寻呼机”和“大哥大”几乎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人拿着“大板砖”一样的“大哥大”在与别人通话。但是,那只是富人的象征,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的。
到了90年代后期,终于出现了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手机。虽然那只是一个黑白屏的“小板砖”,但确实算得上是手机了。后来又由黑白屏转变为彩屏,而流行于市面上。那时,人们以拥有一个彩屏手机而光荣。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手机在几代人手里更新换代。人们的通讯方式,也在不停地变化着。现在人们有多种多样的联系方式,如:短息,微信等。现在更多的人用视频聊天了。
现在再回头看到那位老父亲,就不用为等待儿子归来而遗憾地死去。今天的通信方式是360°无死角的,这都归功于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生于今天的我们真幸福啊!
“叮、叮”!老妈电脑的qq上有人回话了。“姑,你好!”啊哈,原来是远在辽宁的姐姐!“我很好,这几天工作比较忙!”妈妈立即回过去。不到10秒钟姐姐又回话了。趴在桌前的我十分好奇,就问一旁的爸爸:“姑姑离我们那么远,“qq”怎么这么快就就收到信息呢?”“哈哈”,爸爸笑着说:““qq”是一种在网上通话的工具,不管在哪里,相隔多远,只要有一个qq号,就能相互聊天了,就象打电话一样方便,如果有摄像头还可以视频对话呢!”
听了爸爸的介绍,我也跃跃欲试,想亲身体验网上通话的乐趣。我想起了在“手拉手”活动中通过书信结识的青海小伙伴“普吉”,还不知道普吉长得什么样?于是,我便让妈妈帮我申请了“qq”号并申请了“视频聊天”,后来又把普吉在信中给我的“qq”号加上去,很快我们就在网上联系上了。
有了视频,我终于见到普吉了,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孩,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和我像极了,不同的就是她的皮肤比我黑多了,我的脸上比她多架了副眼镜。她身上穿着藏族服装,头上戴着彩色的头饰,非常漂亮!我们从学习聊到生活,从学校聊到家里。我们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姐妹”!
现代通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真是太棒了!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发明更多东西为人类造福。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当我在日本通过视频与国内的妹妹嬉笑聊天时,脑海中浮现出这句歌词,不由感慨,新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小时候我听爷爷奶奶说,以前他们相遇,远方的亲人联络,从寄信到收到回信,等待时间十分漫长,一般需要一个月,而更远的地方甚至需要等大半年,如果有急事,只能到邮局发传真。也常因通讯不便而耽误一些事,这真是“家书抵万金”
在我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妈妈去巴厘岛游玩,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每当我想他们时,只能打一通电话,无法知道巴厘岛的样子,无法看见爸爸妈妈的笑脸,只能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想象他们游玩的情景,一两天还好,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我越来越想念爸妈,单听他们的声音早已满足不了我了,在爸妈出行的后几天中,每当夜幕悄悄降临时,我常独自坐在窗边,盼着爸妈回来,有时候实在思念爸妈,就又哭又闹,整个老家被我吵得鸡犬不宁。
而现在,当我身在日本时,可以通过视频与在中国的妹妹玩耍,还让她欣赏了白雪皑皑的雪山,让她看从屋檐垂下的晶莹剔透的冰柱,带他站在雪山顶上,领略“一览众山小”之威,虽然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国家,此时却仿佛就在互相的身边,在视频中,我望着妹妹,在操场上奔跑着,换着妹妹高声喊yeah,一下子从滑滑梯上滑下来,在日本的我开心的笑了。
中国通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愿望,但中国通讯的改变只是改革开放40年的小小缩影,让我们为新时代点个赞!
妈妈不算时髦,可是她的通讯装备却与时俱进,打固定电话,玩手机,上互联网,她都是我家的时代先锋,令我和爸爸羡慕不已。
妈妈上大学的时候,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电话还是个新玩意儿。妈妈第一次打电话,还不知道电话怎么用。不过,那也是我家人第一次接触电话呀。你可知道,那时的话机是老式儿的带摇把儿的电话。话机上有个小盘,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拨,然后再由接线员一站一站转,很不方便。话音不清晰、杂音大,还时常掉线。有时打一个电话要等几个小时呢!
90年代,电话普及了,妈妈在林业局上班,每个办公室都有电话。
后来,我家也安上了固定电话,嗬!那叫一个方便!但固定电话不能随身携带。于是2000年妈妈又用上了BP机,一呼即成,但是呼一次得花5角钱呢!简直太贵了。2003年,妈妈有“小灵通”啦,是交话费赠送的,方便了很多。但使用受区域限制。于是,2004年妈妈买了一部精美的手机,过上了有“机”生活。真是一机在手,神气十足,打遍全球,轻而易举。
到了2008年,我家买电脑了!电脑通讯方式很多:上QQ、视频聊天,能看见对方,真是远隔千里,近在咫尺。就像面对面交谈一样,真神呀!瞧,妈妈又坐在电脑前跟朋友交流呢!
每当打开电脑时,妈妈总会自言自语:“咱又现代化啦!”爸爸也总会调侃一句对我说:“改革开放变化大,咱家就属你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