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使我更加坚强,在我的回忆里,有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三年级时,有一次上学,天出奇的冷,刚走出小区,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我和爸爸紧挨在一起,互相取暖,走着走着,风刮得更猛了,我瑟瑟发抖,风呼呼地吹着,从我和爸爸身边吹过。爸爸对我说:“要坚强,不能被挫折打败。”他慈爱的声音充满了信念与希望。
我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时爸爸快速地冲到我面前,挡住了凛冽的寒风。
风刮得更加猛烈了,爸爸的头发被风吹乱了,他却仍在坚持着,我眼里饱含着泪水,说:“爸爸,不要再坚持了,你……”话说到一半,就被爸爸坚定的声音打断了:“人心中要有信念!”在这刺骨的寒风中,我不禁泪眼婆娑。
后来,每当我快要失去希望的时候,爸爸坚定又有信念的声音就会在我的耳边响起,它让我不断前行,不曾放弃。
感动,一种久违的体验;感动,一种醉人的滋味;感动,无法预定也不能舍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你的心灵,就是这轻轻一触,演绎出人间的刻苦铭心。我就曾经被感动过……
记得我读一年级的时候,由于数学考试考差了,垂头丧气、浑向无力地往家走,边走边想妈妈看到分数脸上晴转阴的表情,不禁叹了口气,又发现考试用完了笔,只好去文具店买支钢笔。
我低着头走到水果摊旁边,一不小心把一篮桔子打翻了,我心头一震,暗叫不好,连忙蹲下胡乱地捡一、二个桔子,抬头一看,发现摊上没人,便无似的跑了,可突然听见后面有人喊:“别跑!把桔子捡起来!”我更加不安,跑得更快了。
可到了家,一摸口袋,钢笔怎么没有了呢?糟啦!肯定是掉在水果摊上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回到水果摊上了。我弓着身子,躲在角落里,看摊上有没有人,突然,发现有人在指我,边指边说,“就是他,把一篮桔子打翻了,”我更加羞愧了,显得不好意思。但跑已经来不及了,突然后面有人喊我,我回头一看,啊!是摊主,这下,我以为自己会被骂得很惨,结果摊主没有批评我,反而把钢笔还给了说:“小朋友,把桔子打翻了没关系,只在捡起来就行了。”我接过钢笔点点头说:“叔叔,谢谢您把钢笔还给我,我一定不会忘记您的教诲的。”摊主说:“能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我不找你了,你忙自己的去吧!”这时,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睛,不争气的金豆豆全部往下跳。
这件事如闪电般从我身边擦过,又像宝藏一样埋在心里,不,不是像,它就是我的宝藏。
一米阳光漾进眉心深处,细细碾磨着记忆。
记忆在心尖跳跃着,偶然发现我的感觉很窄,而感动很宽。
脑海里渐渐拼凑出那日,那情,那景。印象中那是初春的午后,阳光已是温暖的味道,我摊开一本书,倚在窗边,打算在这静谧的午后给杂乱的灵魂找个安静的归宿。阳光跳跃在指尖,竟让我有些晃神,连弟弟走进房间都没有任何察觉。思绪坠入那辽阔无边的文字中,仿佛是另一个时空。
直到“咣当——”一声,让我心头一颤,转过身来,竟看见有些呆愣的弟弟和地上那件沾有大片污渍的衣服。“这是怎么回事?”我连问话的语气都有些颤抖。“姐姐,我……我刚刚在喝饮料,不小心全洒在你衣服上了,对不起。”我看着地上那件极喜爱的衣服,竟用沉默回应他。他呆呆地愣在原地,低头盯着自己的脚尖,而我,冷落着这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忽地,他似是想起什么,小心翼翼地走出房间。当时,我确乎是很生气的,也没有理会他。晚饭时分,我走出房间,拉开门就看见门面上有张字条,纸张被撕得凌乱不堪,上面用水笔写着一行稚嫩的字:姐姐,对不起。我霎时被他这个温暖的举动所感动。饭后,我见母亲在洗那件脏衣服,有些疑惑:“妈,你怎么知道这衣服脏了?”“弟弟下午拿过来求着我给他洗洗呢。”我有些难忍的鼻酸,而后嘴角泛笑。我推开他房间的门,他见我进去,立马一副严肃的表情,“好啦,我没怪你,没事的。”他咧嘴笑了,挠了挠头。一场温情的矛盾以此告终。
现在想来,感动,确是最温暖的回忆。
感动是种怎样的体验?就像——你呆在无边的暗涌里,黑暗无光,你的心逐渐被恐惧吞噬。可是突然,你捕捉到那星点的亮光,感受到一双手的温度。
愿你能在某个恬淡的午后忆起留在心中的那份感动,如此甚好。
所有感动都很可爱都值得被宠爱。
就在那一次,我被感动了。
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乡村教师,外界的她并不出名。但是在外婆家的村庄里,她是所有人感激的对象。
我是通过外婆对我讲述才认识她的,每年里我来外婆家也就几次。并且大多数都是假期,所以我很少与她碰面,就算见上面了,我也认不出来。也就在一次,外婆在于我们闲聊的时候,谈到了她。而我仅仅在外婆的言语中,就已经被她感动了。
她并不是外婆家这里的人,她来这里支教的时候还很年轻。等到支教时间过去后,她主动留了下来。一个城市里美丽的姑娘,至此就留在了大山里。然后在这儿奉献着她的青春,以及她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原本外婆家的小学校破旧不堪,是她在极力向上争取之下,才让学校一新,从此学校变了一个模样,不再是从前的危房。她一年一年的守在这儿,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同学,不管她身边发生了多少的变化,她始终都没变,始终坚守在这儿。
外婆说起她的时候,语气中尽是赞美与感激。因为如今外婆家乡里能够多出这么多的优秀学生,也都多亏了她。她对待这份事业无比的上心,将自己所有的热血都奉献在其中。是她以一人之力,改变了众多人的命运。也让外婆家乡里更多的人都走出了大山。
外婆在讲述她的故事时,我和爸爸在静静听着,妈妈微笑着不时为外婆讲出的事迹点头。等到外婆讲完之后,我的心里暖暖的,我知道我被感动了。一个如此伟大无私的人,用她的一生去帮助更多的学子走出大山,这样的人值得尊重。
那一次我被感动了,并且我也决定今后好好学习,我也应该努力学习。
在我的心底有一颗小小的种子——感动,它悄悄地埋没在我心底的最深处,默默的睡着,我等待着,等待着感动这颗小小的种子,在我心底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我是小梦,是一个孤单的女孩。小学的我,总是独来独往,我怕生,非常怕生。可是,妈妈还是执意让我进入我一个同学都不认识的雨琳中学。我默默的想,或许,我的初中生活也要在寂寞中度过了。终于有一天,我觉得感动在我心底生根了,轻轻地拨动了我的心弦。因为上天让我遇到了她,我步入初中生活的第一个朋友——小霏。
那时刚开学不久的的初秋,9月的秋风格外凄凉,秋风萧萧,犹如利剑刺向我的肩头,树叶似乎一下子黄了,在空中跳着忧郁的圆舞曲,我望着操场上嬉戏的同学们,他们脸上那明媚的笑容是我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我却孤零零的坐在墙角,呆呆的望着天空,风划过我的'肩头,刺骨的寒冷让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咦?这不是坐在我后面的姐姐吗?”一个小女孩打破了宁静,“姐姐,你怎么能自己坐在这儿呀?不冷吗?”我抬起头,面前是一个清秀的小女孩,她梳着羊角辫,犹如小天使一般可爱。但是我还是不敢直视她,因为我怕生。我悄悄的瞥了一眼她,却无意直视了她的双眸,她的目光如同阳光,温暖了我的那颗最弱的心,也同时滋润了我心底那生了根的种子——它发芽了。“姐姐不冷。”在他微笑的促使下,我回以了微笑。“你笑起来真好看,像……天边的彩虹呀!”那个机灵的小女孩坐在了我的旁边,眨着眼睛,笑嘻嘻地对我说,“姐姐,我叫小霏,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吗?”这是第一次有人要做我的朋友,从那一刻起,我不再怕生,不再孤单,因为我有了朋友!“好!我们是朋友了!”我拥住了她,不经意间流出了两颗泪珠,我深深的受了感动……
不知是什么时候,感动那颗小小的种子已经萌发开花了,花儿如小霏的笑脸一般美丽。风又吹来了,我却不再冷了,我心底的感动之花也不会被折断,因为友谊之谷没有风。感动是开放在我记忆深处的花朵,芳香四溢!乌云从东方慢慢袭来,风也悄然而起,卷走了路旁的落叶和垃圾。看来这是今秋的第一场雨……在车站已等许久的父亲和我更显急躁。旁边那个通红的爱心捐款箱也在风中微微摇摆,咚咚作响,听爸爸说,那是政府举行的“献爱心——关心失学儿童”的捐款活动。但,站了这么久,怎么没发现有人捐钱呢?我正想往里塞进一沓,而且还是百元大钞。可惜,我身无分文,爱莫能助。
小风还在刮,云更进了……无意间,听到不远处传来易拉罐叮叮当当的声音,令人心烦,转身一看,是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老头,个子不高,却背了一大袋子易拉罐。更可笑的是,那个破袋子后面漏了不小的一个洞。时不时有易拉罐从中溜出来,借东风伺机而逃。而那个小老头,步履蹒跚,年老体弱,无可奈何。只能背着那破布袋,弓着腰向前走,却时不时的回头看看那溜走的易拉罐,眼神中似乎满是惋惜……
忙碌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我越来越喜欢独处,曾经一度沉溺于读书习作,如今,看了很多文友的文章,愈加不敢动笔。特别是无意间将名家作品和文友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他们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除了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就是我无法到达的文化水准,这也许就是我懒动笔和不敢动笔的原因。
近日夜读《楚雄日报》郭志安先生的散文《涌上心头的感动》后,觉得读其它几篇文章便觉无味。我读出该文的美感,它的美,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文章的感情真实,内容充实,事例详实。文中的几件事情,都是常见之事,真实之事,但就这么几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却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一种至善至亲的温情,一种纯之又纯的亲情。二是以“小”见“大”。平淡的文字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认真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都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利益,削尖脑袋,有缝就钻、有空就挤,即便那些不屑于“钻”和“挤”的人,也被繁杂的琐事麻木了神经,麻木了情感,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享受生活,体味亲情、友情。然而《涌上心头的感动》这篇散文却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回到宁静的港湾,如品一杯清茶。三是“形聚神凝”。整篇文章,不管是形式也好,内容也好,都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原因是文章形式和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父与子情感交融,父亲的亲子爱子之情,儿子的天真、可爱、自信、坚持和理解,通篇都贯通了一个“情”字,使篇幅短小的文章增加了几份凝练和厚重。四是文笔清鲜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文笔自然,一气呵成,没有半点刻意雕琢的痕迹。
近年来,出现的作家越来越多,作品寥若晨星,值得认真去读的作品却很少。有的文章虚张声势、有的刻意雕琢,有的唬弄读者。他们不是为功利写作,就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完全发自内心热爱文学、用心写作的人少而又少。阅读和写作是陶冶心灵最好的生活姿态,大多数作家都是业余的写作者,至于审美取向如何,都取决于写作者的文学修养。文如其人,读郭志安先生的散文,如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心生暖意,又如栖身溪畔,清鲜舒畅。
诗歌是情感的浓缩,写诗的人情感都比较丰富,这是我对诗歌和诗人最简单的理解。郭志安先生是诗人,他的散文里也蕴含着诗歌精髓。但他的散文并非就是完美的,有时也会身不由己地陷入某种尴尬的写作境地。但我还是期望他能更加关注农村、更加关注底层社会生活,写出像《涌上心头的感动》这样感人的文章,让社会多一些感动,少一些麻木,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刚刚回到家里不久,一场秋雨便如期而至。雨点儿被大风吹得打在窗户上潲进了屋里,我急忙跑过去把窗户关上,但衣服还是被吹进的雨点给淋湿了。顿时,一阵凉意刺激了我的神经,于是,我急忙从衣柜里找出一件衣服把打湿的衣服换了下来。
这时,我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谁?这个钟点儿爸爸和妈妈是不会下班的,是谁在这风雨天中来访?
我隔着门镜向外望,只有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奶奶站在门外,她的衣服已经被雨水淋得精湿。头发一缕一缕的贴在脸上。我急忙打开房门。
“姑娘,我刚才找你的钱你忘了拿了,我给你送来了!”老奶奶把紧紧攥着的手张开了。将一张二十元的纸币像我递了过来。
我想起来了,这位老奶奶就是小区里开小卖铺的那位奶奶。刚才我到她店里去买东西,一看天要下雨,情急之下连她找我的钱我都忘了拿了,就急急忙忙跑回家了。
“孩子,我怕你着急,打听了好几个人才知道你住这里,所以就急忙给你送来啦!”
我接过老奶奶递过来的钱,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这么大年纪的人为了这区区二十元钱,顶风冒雨的亲自登门给我送来,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说声谢谢就能表达出我对她的敬意的。
我拉住老奶奶的手,忙往屋里让她,因为我现在所能做的哪怕找条干净的毛巾,让老人擦下头上的水也是好的呀!
老人笑了:“不用了孩子,我那小店没人看管,我还带回去照料一下呢!”说完,老奶奶不顾我的挽留,手扶着楼梯的副手一步步艰难的向楼下走去。我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有些吃惊,原来这位老奶奶有些残疾!
唉!这么大的年纪,这么一种天气,就因为我一时疏忽大意,让老人家……。
这时,我也来不及多想,急忙快速跑下楼梯,挽起了老奶奶的手臂。
第九节课是课外活动,我与同学照旧的漫步在充满生机的校园小路上,一边拖着疲惫的步伐,一边在谈天说地,所有的话题已经被我们说尽,直到口干舌燥。
大概五点三十分了,我们转身向饭堂走去,一路上气氛沉重,只有秋叶在我们脚下沙沙作响。
同学的一句话打破了这气氛:“你知道吗?这个星期我听了一首歌,好有感触。”同学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严肃,我也很认真的回答她:“是吗?什么歌?”“你听过周华健的《朋友》吗?”同学问我。“听过,挺久的了。”我回答道。“我们唱一遍好不好?”同学说。“…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校园静寂的小路上想起了我们的歌声,伴着秋叶轻微的沙沙声。
一首歌后,同学问我:“你是不是要转学?你不要走啊,我会想你的。”这是我很久很久之前有略微的跟她提起过,没想到他会一直记住。我默不作声。同学装出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态,感觉很假,但是从她的眼睛中,透露出了隐隐的不舍和怀恋。
从来不知道会有人舍不得我,顿时,心中涌出一阵暖流,这种感觉,也许就是感动吧。
我们聊起了以前,现在,还有未来。过去的事,虽说很有纪念价值,但是大多数早已忘却。
一路上同学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便轻轻哼起了这首歌:“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秋叶的沙沙声在为我们美妙的歌声伴奏,校园小路上,回荡着我们轻快的歌声,余音缭绕。
有一种温暖,叫感动;有一种感动,叫友情;有一种友情,叫天长地久。
我经过的事犹如夏夜里的繁星我常常一颗一颗摘下来欣赏,有的自认成功,陶醉了;有的自认为光彩照人,自豪了,有的自认为得意,欣喜若狂;有的则是深深地印在脑海晨,久久无法散去……今天,我就摘下颗最美的繁星给大家欣赏。一提起他,我就会流下珍珠般的泪水——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感动的一件事啊!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我闲着无聊,独自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温暖的春风抚摸着我的脸颊,一阵阵花香扑面而来。
这时候,迎面来了一个小女孩,她右手挂着一根又长又粗的木棍,似乎十分吃力地向前走,我原认为那是小孩子电视看多了,学着残疾人走路的样子玩玩罢了,便毫不在意地哼着小曲向前走。可是,我一看到那从她脸上溢出来的豆大的汗珠,我又开始怀疑我的猜测是不是真的了。这时候我注意到她的裤腿,啊!是空的,难道说……
正当我在深思的时候,她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我并行了,“你好”一句普通的问好使我感到手足无措,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会主动地向我问好。
她又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知道是我的同情心还是我的好奇心,一种不知名的力量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头看看她。只听见“嘭”的一声,我连忙转过头去,原来她跌倒了。
我立刻飞奔了过去,别人也围了上去,一直在议论个不停。我蹲了下去,正想扶她起来,谁知道她把手一摆,把我推开。她不只是太过坚强,还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她十分暴躁的说:“我自己可以!不需要你。”随后,她又利用木棍,勉勉强强地站起来。她仿佛也感到了自己刚才说的话有些过分,怀着歉意地对我说:“刚才,对不起!”“没关系”我说,这个时候,我发现那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
一个残疾人竟然有这比正常人还强的意志力。这虽然不是件惊骇的大事,但我认为,这是夏天夜里最闪亮,最美的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