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这样的传说,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原来,七夕节不但能让牛郎与织女相会,还能让其他姑娘们的心愿如愿以成!
其实我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就扯扯谈吧。
现在真心觉得暑假过得很快了,只剩二十几天了,作业还有一大堆,开学好像还要考试,然后进入初三,鸭梨山大哇。
今天七夕,今天生日。还有个包亲跟我一样也是今天生日,连网名都改成了。只是我自我感觉吧,太过于张扬了。
七夕,生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啊,甚至,比平常更普通。想想去年的七夕,一大群姐妹上街玩,真开心呢。
唉,昨天姑姑打电话来说让我今天去街上玩,现在呢,外面太阳毒的要死,谁会没事去玩啊,于是乎,很不愿意的拒绝了她,又是宅在家里的一天。
中午吃完饭后跟哥闲聊,然后突然想到自己也即将步入初三了,就问他初三生活到底有多么的难熬。.。.。.他说跟我们初二生活差不多,就是要更加的努力。瞬间自己就底气不足了,我现在哪里有心思努力啊。整天挂念着微博,扣扣,贴吧上的那群人。.。.。.扯来扯去又扯到了高中,他要分班了,高二了,然后就苦情的调侃了高二文理分科一事,越说越像个文艺青年,什么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遇都被他扯出来了。不过到我们高二就不会分了。.。.。.
前段时间在贴吧看到一个关于录歌的帖子,然后就加入了某首歌的录制。昨天又听了一遍,然后对制作的那个包亲说这个真心没录好,结果我两讨论讨论竟然决定搞个团队专门唱写给老大的歌,因为她文笔不错,写词也还行的。她说她有首快完成的,关于老大MV第四名的一首歌,我说我们可以录一下试试,分好工,今天她就把词和伴奏发给我了上午基本上就弄这个去了,本来下午,也就是现在,时间一大把的,但是我太懒,现在没有心情弄。傍晚弄比较好。哈哈!
上午很无聊,突然想加家族,但是又不想用大号改网名,所以就重新注册了个账号,现在,一个好友也木有呜呜
下午就是看小说看小说看小说写日志。.。.。.
好了,就写到这把,祝大家七夕快乐!
七夕节是富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国式情人节,在笔者家乡福建东山岛,则弥漫着独具情趣的保健遗风。
节日前夕,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中药使君子和水果石榴。节日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海岛特产的螃蟹、海螺、小鱿鱼,或鸡蛋、瘦肉、猪小肠。吃罢晚饭,长辈会让小辈拿着石榴放在门扇与门槛之间压破,全家人分食。使君子和石榴都具有一定驱虫功能,因而备受欢迎。
记得童年时,祖母见笔者望药生畏,为了给笔者驱虫,她别出心裁用去壳的“使君子”放热锅炒熟,然后研末拌入鸡蛋蒸熟吃,那口感至今让笔者难以忘怀。
东山岛人许多民俗活动都要用上石榴花枝这种当地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大多数家庭喜欢在庭院种植石榴,既美观又实用。“石榴”可供入药,树皮、根皮、果肉、果皮对伤寒、痢疾、绿脓、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是石榴根皮碱有很好的驱虫作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海岛人生活与石榴密不可分。
说来有趣,东山岛人每年七夕节晚餐,习惯用糯米煮食红糖干饭,据说能对诱虫吃药起辅助作用。相传此俗为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吴夲所提倡,宋景佑元年,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闽南名医吴夲(音滔)目睹家乡大人小孩面黄肌瘦,大都患有虫病,就先从驱虫入手,倡导乡人在七夕节购食使君子、石榴、槟榔,民众遵嘱去做,竟然起到意想不到的驱虫效果。治好虫疾,形成节俗,由此东山岛人也尊称吴夲为“先生公”,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建真君宫(俗称“先生公庙”)奉祀。
东山岛四面环海,是个重点渔区。七夕这天,渔家人总忘不了准备两样东西,一是前面所说的石榴,二是自家捕捞的小鱿鱼。小鱿鱼蒸熟后连同石榴放在盘碟,摆到床前,敬奉“床公床婆”。床,是哺育人们成长的摇篮。当地人用石榴敬奉“床公床婆”寓意多子多孙。
传统的七夕节俗是最具亲和力、人情味的大众文化。在热衷过新节、洋节的当今,有些传统节日被漠视,少了几分气氛,几分情味。然而,在东山岛七夕节不但古风未泯,而且过的有益有趣。
今天是七夕,是中国民间的情人节。昨天,老爸打来秘密电话,让我替他给老妈买朵玫瑰花,祝她节日快乐。当然,这一切要秘密进行。不然,被老妈知道就不是意外的惊喜了。我拍着胸脯向老爸保证,一定完成这个任务。
一早,我要去上课外辅导班,我悄悄拿好钱,走到门口,故意大声说:“老妈,今天老师要帮我们改假期作业,时间要延长些,所以我要回来的晚一点。”“知道了,注意安全。”老妈一边拖地,一边回答我。看来老妈没有怀疑,第一步成功!
好容易等到下课,我急忙冲出教室,一溜小跑到了花店,呀,人还不少,大家都在排队,我也跟着排吧。我东张西望,四下乱看,心里真是又着急又兴奋。真希望马上就排到我,正在我胡思乱想时,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我跟前,她好奇的看着我,用稚嫩的声音问我:“大姐姐,你是要买花送给很帅气的大哥哥吗?”此言一出,大家笑得前仰马翻,我是又气又羞,脸一下子红了。我连忙辩解道:“才不是呢。我是替远在湖北的爸爸买花送给妈妈的。”“那姐姐你好棒呀!”小妹妹的表扬让我重拾颜面。大人们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我那个得意呀,要飘到天边了。这时,一位好心的叔叔对我说:“天挺热的,你在我前面先买吧,要不你妈妈该等着急了。”“谢谢,谢谢。”我感谢极了。终于可以跟鲜花近距离接触了,我小心翼翼的挑选着,最后我挑了一朵最娇艳的玫瑰花,交完钱,拿着花,我的心情愉悦到了极点!第二步成功!
回到家后,我把花藏在书包中,把还在厨房忙着做午饭的老妈拉到客厅,我故做神秘的说:“老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你想不到的呦。快闭上眼睛!”老妈拗不过我,只好闭上眼睛,我连忙把娇艳的玫瑰花放在她手中,并说:“祝你七夕快乐!我和老爸都爱你!”老妈睁开眼睛看到了玫瑰花,她笑了,她抱着我说:“谢谢我的乖女儿,我也爱你和你老爸。”好感动呀,好温馨呀!第三步成功!
其实,我不仅要祝老妈七夕快乐,我还要祝老妈每一天都快快乐乐!因为老妈的快乐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我爱我的家!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七夕乞巧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_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如果不能在人间给我一个房间,就请赐给我一个小小坟墓。——题
轻飘过晚霞,请借我一件五彩霓裳,我要披上它,乘风而归,去见我心爱牛郎。
请允许我再花点时间,在仙池温泉里清洁我肌肤,妆点我面容。即使我已回不去了千年——那玉妆粉黛那莲步幽雅那巧笑倩兮;即便那清泉倒影里,已是我苍老容颜已是这千年里霜染白发苍苍!可是我亲爱郎,他依然在为我等待!千年如一日,这就是我们约定前生今世!
多少日夜里,天地间我们隔水相对望穿秋水!多想就此在天间化为灰烬,散落到你身旁!哪怕变为一粒微尘沾附,我也情愿。至少,我换来是永世相随不离不弃!
你知道吗?我亲爱郎!我思念早已漫溢,整个银河都已盛装不下!而这一日相聚,叫我怎么向你倾诉这相思断肠。恐怕我还来不看够你来不亲吻你来不交会我们目光来不抚平你乱发中忧伤来不为你洗补好衣物来不,我们又将面临离别。我要拿什么去停住这时间?我该怎样去给你一个短暂永恒?!
我曾那么真诚地祈求王母如果不能在人间给我一个房间,那就请赐给我一个坟墓吧!
把我装在里面!
让我心爱人可以在不经意间路过我身旁,让我心爱人会在不经意间回头望我一眼,也许,他还会在某个时候,看到我坟头美丽小花而驻足停留!这样,我可以有机会为他拍去鞋上尘土抚平他衣角皱痕!————即使,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不要再那么遥远地想念!
让我在每一个清凉早晨,可以托轻风送去我亲吻;让我在每一个艳丽黄昏,可以听到他牵着老牛走过寂寞足音;让我在每一个如水夜晚,能在墓底感觉他呼吸丝线;让我在他忧郁时候,能够悄悄陪在他身旁。
这样就够了,我只要一个坟墓!
我不怕墓底黑不怕墓底苍寂不怕千生万世这漫漫孤旅只荒野为邻!我只要越过了那银河,真正来到他身旁!
对他相思如此缠绵!他知不知道?我形容枯槁了。星星都睡了,我还在为他流泪,我泪隐在云里,只在忍不住时候,滂沱而下!在每一个秋天,抑制不住地侵袭。
一再漫延一再漫延。
那一切似已时过境迁?我望穿秋水终于等到了今天再次相约!
我已梳妆完毕,巧笑倩兮!我就要来你相见,乘风而来衣袂飘飘。
谁在黄昏中采来玫瑰?
谁在暗夜里点亮红烛?
我忐忑心如此欢愉,渴望就此结束今生,相忘前世,盼得来生相守,不再等不再望不再肠思枯竭!
如果不能在人间给我一个房间,那就请赐给我一个小小坟墓吧!我将不再离去,我在坟墓里等着我们来世!
等着来世,他还是我牛郎!
“乞巧”——是“七夕节”节俗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乞求智巧,祈求心灵手巧之意。
在我的家乡蓬莱,七夕节“乞巧”家家户户都要做巧果。
巧果是一种面食,用模子造型(各种动植物水果及吉祥物的形状),在大锅里烙成金黄酥脆小面点,然后待冷却后用线绳穿成串,挂在炕头的墙上,遂成一道七夕风景。
巧果是大人们的忙碌和辛劳,孩子们的最爱和欢喜。
每当七夕临近,孩子们都要提前好几天到东邻西舍去预定“巧果”模子(模子不是每家都有。有大中小三个号,而且图案也不一样),协商约定先后使用顺序,然后甜言蜜语讨妈妈欢心,请求妈妈多发一些面,多做一些巧果,并且发誓多帮妈妈干活,揉面,卡(音)巧果,烧火。
七夕这一天,从早到晚一整天村里都飘着巧果的香气,还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做巧果:发面,揉面,搓面,切或揪面剂儿,然后是把面剂儿按到模子里,按实按平整,然后在面板上一卡(音),形态各异的巧果初成。
然后是烙巧果,烙巧果是技术活也是辛苦活。
七月暑热,妈妈们俯身在胶东大锅上,在烟熏火燎中一边摆翻腾挪,一边指挥灶火的大小旺炆。一锅又一锅……烘烤的面香氤氲着、弥漫着、飘荡着。房间里,村落中,人们的脸上,心中。
巧果出锅,盛在笸箩里,簸萁里,金黄酥脆,香气四溢。
穿巧果:是用线绳将烙好凉透的巧果穿成串。穿巧果也很讲究,先要用彩色布条缝好的穗头或是水果(沙果,海棠果,小苹果)打底,然后把巧果一个一个穿成一米左右的串。(还要考虑图案形状的搭配)。其间还要穿一些迷你小串,让孩子们提在手里,玩耍、比看、吃食。
送巧果:邻里间,亲戚间,家里有孩子的还要互相赠送巧果,以示友好;长辈还要给自家的孙侄辈送巧果,以示喜爱。
挂巧果:巧果穿好后,家长会给孩子们分配,一人少则几串,多则十几串,然后挂在炕头的墙上。既好看,又可慢慢风干,还可以随时取食。这样可以存放到春节不坏。到春节时用油一炸,金黄酥脆又是一道美食。
七夕巧果是儿时的期盼、快乐。也是记忆中永存的美好和温馨。
因为七夕是弟弟的生日,更增加了对七夕的情感和留恋。
如今每家的孩子少了,七夕一定没有以前热闹。缘于七夕巧果的快乐正在慢慢淡去。
现在,孩子们的小食品如此丰富,不知还有几家七夕在做巧果!孩子们还会喜欢吃巧果吗?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四年前的一天,一个烈日高照的中午,一个小孩,在一个花园里玩游龙板,那个小的男孩便是我,我当时也是觉得好玩,便买了它,便一直再练。我记得最深的就是那一次:我一直在努力地练着,上脚,起跑,刹车,左旋,右旋……这一练就是两年,可我一直就是练不好,上脚时,脚崴着;起跑时,冲出去;刹车时,停不住。这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充斥在我左右。我一赌气不练了,拿着游龙板冲回了家,然后把滑板一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这时妈妈看见了,便询问我怎么回事,我把我赌气的前因后果都跟我妈说了,后来妈妈语重心长的对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