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亚圣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q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q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为了丰富我们同学的生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乘着这股爱心之风,我班与5月18日在家乐福二楼冰吧处举行了一次爱心慈善义卖活动,共11人作为志愿者参加义卖。市民们都踊跃参加,有的市民不仅购买明信卡并且捐款。结果,我们带来的126张明信卡全部售完,经过老师清点,义卖明信卡得252元,捐款得49元,总计301元。这次活动不仅出色的完成任务,而且还培养俩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一、独立性。开始由我、赵雅和陈玲同学一起去家乐福联系,起初我们还有些紧张,生怕这次联系失败,但家乐福负责人听了我们的想法后,非常支持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场地、桌子、利用广播为我们宣传,还帮助我们做了两块倡议书的海报。经过这次历练,证明了即使没有老师帮助,我们也一样可以完成任务,这也大大鼓舞了我们的信心。
二、动手能力。两个义卖箱子的`精致红色包装虽然看似简单而事实上是庞文妹同学和王琪同学共同努力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义卖箱”这三个字是赵雅同学一个人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做成的而且做得美观、大方。通过这次动手锻炼使我们有了恒心,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排除一切困难,做好每件事情。
三、语言表达。进行义卖就要给顾客介绍我们慈善义卖的主办方,义卖的物品以及义卖所得钱款去向等问题,也就需要我们每位同学的语言表达。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强,一口气能卖掉20张卡,而有的同学口头表达比较差,只卖出去1、2张。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团支部决定,安排口才好的同学带一个口才差的同学作为搭档一起去义卖,这样一来,口才差的同学能学习搭档的优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这次活动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学好母语,在这基础上才会有自己的语言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也丰富了我们第二课堂。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次活动的真正的作用,全逐渐体现出来。
爱心?爱心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爱心,经常会在你不经意间露出来。它可能看不见,摸不着。有时,爱心是一杯寒冬里浓浓的热茶;有时,爱心也只是彼此间的一句问候。简单的来说,爱心,其实就是互相的帮助。
帮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就看你是否用心去感受。
晓宇是我的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话,真是形容的一点儿也不错。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经常会悠闲地坐在一起,畅谈琴棋书画,古今中外。而在我们之间需要帮助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记得有一次演出,我在演出前一小时被指为主持人。把我紧张的汗水直冒。看着那一个个平常很熟悉的词语,到了嗓子眼里就像堵住了一样,怎么也发不出来。正当我愁眉苦脸不知所措的时候,是晓宇在一旁为我加油打气,还给我倒水润嗓子。看她倒水时的神态,仿佛比我还紧张。经过晓宇的安慰,我紧张的心情得到了一丝缓解。时间过得真快,上台的时刻到了!晓宇在上台前对我说:“别忘了,我和你一起呢!”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登上了台,闪光灯的注目使我睁不开眼。但是,台下所有的观众都在期待着我,晓宇也是。她正在做着加油的动作给我鼓励。我的心里涌过了一阵暖流,流畅的完成了主持,台下响起了激烈的掌声。晓宇和我的脸上都露出了欢欣的笑容。
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了,简直形影不离。。每当她有学习中或是日常中的困惑,我总是主动站出来,和她一起去解决。因为,这就是爱心,我们都在相互传递爱心。
爱心的体现就是相互帮助。学会做一个互相帮助的人吧。
最近,我们学校每位同学都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由中华慈善总会捐赠的《慈善读本》。拿着这本书,我仔细打量着,它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我最喜欢的“喜羊羊”也在其中呢!翻开目录,“爱心”是这本书的主打词。目录中没有出现一次“慈善”,更没有一个“钱”字。一连串的问号从我脑海中闪过,为什么这本书叫《慈善读本》呢?慈善不就是捐款捐物吗?
我拿起书认真看了起来。从书中,我看到了那些因贫穷站着上课的孩子;看到了风雪中露天的课堂和简陋的学校;还看到了无数遭遇病痛折磨和生活困境的人们……他们是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啊!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不久前学校组织的那次为大凉山彝乡小伙伴举行的义卖活动。大凉山的小伙伴们由于缺水,一年只能洗一次澡,冰冷的过道就是他们的食堂,冬天了他们好多人还穿着单薄的衣服,有的还穿着破旧的凉鞋。当我看到那些图片时,他们渴盼的眼神和纯洁灿烂的笑容让我震撼。我多想为他们做点事啊!义卖那天,整个校园爱心涌动。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心爱之物参加义卖,并将义卖所得捐赠出来。每天都有同学提着衣服和学习用具来到学校,物品堆成了一座小山。当我把心爱的艺术品义卖后,把钱放进爱心捐赠箱时,我多想这些钱能快点变成书籍、文具、棉被和鞋送到小伙伴们身边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穿得暖暖和和的,仿佛听到了他们琅琅的读书声,再也不用为没文具而发愁——这多让人高兴啊!我感受到了奉献爱心后收获的喜悦,那快乐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啊!那一刻,我也明白了,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捐物,而是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温暖别人。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后要少喝饮料、少吃肯德基,把零花钱节省下来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看了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懂得了,原来慈善就是一棵爱心树,那树上的每一片树叶,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奉献的爱心,那么多的爱汇集在一起,那棵树就能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你愿意做这棵树上的一片新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