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说虎读后感(精选8篇)

时间: 2023-12-30 栏目:申请报告

第7篇1

《人虎说》这篇文章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七。作者记载了这则人伪装成老虎来杀人谋财而终被揭穿的小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种种人虎式人物的憎恨之情,并预言他们的诡计也终将被揭穿,终将大白于天下。

人虎说

原文

莆田壶山下有路通海(1),贩鬻(8)者由之。至正丁末春(2),民衣(10)虎皮,煅利铁为爪牙(3),习其奋跃之态,绝类(9)。乃出伏灌莽中,使侦者缘木而视(4),有负(11)囊至者,则啸以为信,虎跃出扼其吭杀之(5)。或脔其肉为噬啮状(6);裂其囊,拔物之尤者,余封秘如故,示人弗疑。人竞传壶山下有虎不食人,惟吮其血,且神之。

已而,民偶出,其妇守岩穴。闻木上嘨声急,竟必有重货,乃蒙皮而搏之。妇人质脆柔,贩者得与抗。妇惧,逸去。微见其跖(7),人也。归谋诸邻,噪逐之。抵穴,获金帛无算,民竟逃去。

呜呼!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

注释

(1)莆田:今福建莆田。壶山:即壶公山,在今莆田城南二十里处。

(2)至正丁末:1367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

(3)煅:同“锻”,锤炼。

(4)缘木:爬上树。

(5)吭(hāng)咽喉。

(6)脔(luán):割碎。噬啮(shìnèi):咬。

(7)跖(zhí):同“蹠”,脚掌。

(8)鬻:卖。

(9)类:像。

(10)衣:穿上衣服,这里指穿。

(11)负:背着。

译文

莆田的壶山之下,有路通向大海,贩卖(货物的)商人(都必须)经过那。至正丁未年的春天,有一个村民,穿上老虎皮,锻造出锋利的铁器作为爪牙,练习老虎跳跃的动作形态,特别像(了)。就出来躲在灌木草莽之中,派探察的人爬到树上观看,有背着行囊的人,就(学动物)啸叫作为信号。(便像)老虎一样地跳出来,掐他(路人)的喉咙,杀了他,有的就将其肌肤刺成被噬咬的样子。打开他的行囊,挑选那里面最好的东西,剩下的像原来一样密封,给人看了不起疑心。人们竞相传言壶山有老虎,不吃人,专门吮吸人血,并且传得神乎其神。

后来(有一天一个)农民民偶尔出门,他的老婆守在岩洞里。听到树上啸叫的声音甚急,心想必定是有贵重的货物,穿上虎皮去搏杀路人。妇女的体质单薄而软弱,商人得以有和她反抗之力。妇人害怕了,(就)逃跑,(商人)稍微看到(一点)脚掌,(原来)是人啊。回去和邻居谋划,(便来)呼喝着追逐她。来到岩洞,缴获金银锦帛无数。民终究还是逃跑了。

唉!世上的人伪装成虎的,又岂止一个村民吗?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元末即有文名,被朱元璋征为顾问。明朝开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负责草拟诏令)。朱元璋即位后,逐步杀戮功臣,宋濂及早告老还乡。为了不使朱元璋产生猜忌,宋濂每年都要到京进见,表示忠心。但终于被贬谪而死。

第3篇2

《说虎》说课稿

陈户中学张晓玲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说虎》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性灵愚慧这一单元主题下的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善恶、体会生命的意义,而本单元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智慧的伟大及人性的复杂。《说虎》是本单元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虽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在地位上比不上前面的必学课文,但它属于议论文体的文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这种议论文体的文章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起来困难很大,所以我采取教学的形式,让他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体会课文主旨、学习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些写法。为以后学习这一类的的课文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

②整体把握内容,明确课文主旨。(2)过程和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文中通过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及“说”的文体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更好地做人。

3、教学重点:

(1)疏通文章,理清结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

1(2)整体把握内容,明确课文主旨。

4、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理解运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说理,即借虎喻人。

5、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过的议论文寥寥无几,只接触过一两篇像这样的文章比如《我若为王》这样的杂文,但对议论文具体的、全面的学习还没有过。再加上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没有达到对议论文全面学习的水平,因此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体会课文主旨、学习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并初步学习议论文的一些写法。为以后学习这一类的的课文打下个良好的基础,而不是系统的学习。

5.课前准备:

有关“虎”的成语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虎”的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培养学习兴趣。【说教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1、情景导入法。利用多媒体(背景音乐,课文的朗读,图片等)展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激情和兴趣。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因为七年级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来理解、体会议论文所表达的观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精细的句段,培养他们阅读感悟的能力与习惯。

【说学法】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一个入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

第一,通过查阅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生词的习惯;

第二,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启发、讨论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2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第四,熟读、背诵优美文段的习惯。【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几个与虎有关的成语,并谈谈对老虎的认识,从而明确本文就是针对虎的力气大于人,又有锋利的爪牙,最后反而被人捕获杀害的事实而引发的议论。(生答略,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自然引出下面的过渡语。)

二、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

1、了解有关“说”这种文学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它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教师可引《我若为王》加以补充说明)

2、了解刘基及《郁离子》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谥号:文成。博学,通天文,兵法。辅佐朱元章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郁离子》一书是刘基在元代末年隐居青田山时写的,包括《千里马》、《鲁般》等18篇,195条,后收入《诚意伯文集》。其中文章都很短小,有些是议论,有些是先举史实,然后评论,还有些是先叙寓言,然后评论,主旨都在发表作者对社会上各种事物的看法。

(除了解作者外,主要还是以“主旨都在发表作者对社会上各种事物的看法”这句话为重点让学习明确课文的主旨倾向)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地读课文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指出这位同学是否有读错的字或停顿有误的句子,如有,请帮他指正。

3(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启发、讨论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四、合作交流

1、疏通课文教师展示重点字词

学生活动: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举手抢答,师生评议。之于恒物处故虽为类足

2、检测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内容。(点拨: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上弄懂文意。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寻求帮助,这既让全班同学都起来,又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课文寓意,探究本文的写法。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师生评议.(幻灯片显示问题)(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2)、划出表明本文主旨的句子,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论证得出这个结论的?(3)、作者用老虎与人的关系作比喻,欲说明什么问题?(4)、本文阐明的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体会课文主旨、学习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并初步学习议论文的一些写法。)

五、梳理内容主旨:

主题思想: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个清晰的认识,而不至于满头套)

六、拓展延伸

对图片中的滥杀滥捕的现象你怎么看,准备怎么做?谈谈自己的看法。

4(目的在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七、课外作业

请你替老虎捉刀,写一篇耳目一新的反思文章。

1、“我”是谁?

2、既然“我”是百兽之王,为什么会败在区区人类之手?

3、若有来世“我”会怎样战胜人类?

4、背诵翻译课文,并梳理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与意义。

(让学生将写与听、说、读相结合,发挥想象力对课文的认识进行进一步的升华)【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八、课后反思

第5篇3

《雪虎》读后感

这本书非常精彩,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天,在北国,两个人在艰难地走着,旁边是他们的狗和雪橇,一个人的棺材和茶叶在雪橇里。晚上,叫毕尔的人喂狗时发现狗多了一只。第二天,叫亨利的人发现有狼,后来毕尔和一只狼同归于尽了,最后狼终于走了。下面,让我来讲讲狼的故事!

原来,有一只母狼,很多狼都喜欢它,第一只是一只领袖,第二只是老独眼,最后一只是一只三岁小狼。由于食物少,弱的狼就会被赶走,最后只剩下母狼、小狼、老独眼和领袖了,后来小狼攻击老独眼,被老独眼和领袖杀了,这时老独眼咬伤了领袖,领袖和老独眼斗了起来,可领袖不久就被杀了。几天后,母狼怀孕了,生了五只小狼,可是四只小狼饿死了,只剩一只小公狼了。后来小公狼去冒险,吃了七只小松鸡,后来被母伶鼬咬了,这时它母亲来了,杀了伶鼬。后来老独眼被大山猫杀了给宝宝吃,母狼偷吃了一只小山猫,大山猫找上门了,于是大山猫和母狼打了起来,这时小公狼咬住了大山猫的腿,后来大山猫的爪子抓伤了他,后来他又咬住了大山猫的腿,直到她死为止。

后来他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狗,印第安人叫母狼吉喜,叫他雪虎,后来雪虎知道了他的主人是灰色海獭(人名)。可是灰色海獭把吉喜给了三鹰(人名)。几年后,灰色海獭把雪虎给了一个叫美人史密斯的白人,美人史密斯很坏,他把雪虎变成了斗狗。有一次雪虎差一点就死了,幸亏一个叫威登.斯各特的人救了雪虎,他还逼迫美人史密斯把雪虎卖给了他。

刚开始时雪虎很野,后来雪虎对主人(威登.斯各特)很忠实,晚上他还帮主人看东西,别人的样子很像攻击主人时,他就会发火。有一次,主人出去有事,叫朋友麦特看家,雪虎看见主人走了,他竟然不吃不喝,让雪橇狗随便咬他(他以前咬死过一只叫老大的雪橇狗,因为老大抢他的肉)。后来主人回来了,雪橇狗还咬他,结果被他咬伤了。还有一次,美人史密斯想偷雪虎(因为雪虎在斗狗时经常打赢,让美人史密斯挣钱),可雪虎把美人史密斯咬伤了。后来主人把雪虎带到了老家,下车时雪虎以为帮主人拿箱子的人是小偷,于是不让帮主人拿箱子的人碰箱子,还不让主人的妈妈抱主人。后来,一只叫可利的狗不让他靠近马车,因为可利是主人父亲的牧羊犬,不喜欢狼,可是可利是母狗,公狼是不能攻击母的。后来雪虎只得把可利打翻。后来他来到主人父母家门口时,一只大猎狗来打他,他把猎狗扑翻,正准备咬喉咙时,可利来了,于是雪虎扑向可利,可利又被打翻了。后来雪虎知道了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人,他就是斯各特大法官。主人后来还教会了他很多东西。一天晚上,一个犯人来了,他是无辜的,却被斯各特大法官判刑。现在他出来了,他杀了三个守卫。他现在要杀斯各特大法官,雪虎以为他是小偷,于是和他打了起来。结果他死了,雪虎中了两弹,还被踩了很多下。经过治疗,他完全康复了,这时小狗们爬在雪虎身上了,可是雪虎让他们爬,可利很惊奇,慢慢地,雪虎闭上了眼睛,晒起了太阳

这本书的作者是杰克.伦敦,他是美国着名作家。

这本书很精彩,内容丰富,情节激烈,形象逼真,让人看了还想看。我建议大家看杰克.伦敦的其它书,它们一定也很好看。庆师附小四年级:刘峰

第2篇4

《说虎》——明·刘基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译文:

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力气比人大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子、牙齿,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子、牙齿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却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捉到(杀死)而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说虎》导学案

主备人:九年级组李淼时间:2011年12月8日【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说虎》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性灵愚慧这一单元主题下的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善恶、体会生命的意义,而本单元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智慧的伟大及人性的复杂。《说虎》是本单元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虽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在地位上比不上前面的必学课文,但它属于议论文体的文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这种议论文体的文章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起来困难很大,所以我采取教学的形式,让他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体会课文主旨、学习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些写法。为以后学习这一类的的课文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2)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更好地做人。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章,理清结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

(2)整体把握内容,明确课文主旨。

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理解运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说理,即借虎喻人。

2②整体把握内容,明确课文主旨。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示:

1、搜集关于“虎”的成语,并弄懂其意义。

2、查找资料,了解“说”、作者刘基的相关文学常识。(补充在课下注释上)

3、熟读课文,不会的字词借助字词典解决有疑问的字词,同时注意句读。

4、借助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不会的字词画下来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时解决。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几个与虎有关的成语,并说明其意义,从而明确本文就是针对虎的力气大于人,又有锋利的爪牙,最后反而被人捕获杀害的事实发表议论。

三、预习检测:

1、请一小组的代表介绍“说”及作者的文学常识,其他同学听记、补充。“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它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谥号:文成。博学,通天文,兵法。辅佐朱元章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郁离子》一书是刘基在元代末年隐居青田山时写的,包括《千里马》、《鲁般》等18篇,195条,后收入《诚意伯文集》。其中文章都很短小,有些是议论,有些是先举史实,然后评论,还有些是先叙寓言,然后评论,主旨都在发表作者对社会上各种事物的看法。

2、⑴请一小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指出这组同学是否有读错的字或停顿有误的句子,如有,请帮他指正。

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啻恒寝是故

⑵请同学自由地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不会的,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三、合作交流

1、疏通字词

根据提示(见幻灯片)及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时提出解决。

(1)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举手抢答,师生评议。(2)、检测效果(幻灯片出示字词及句子,学生抢答)

2、了解内容

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内容。

3、理解课文寓意,了解本文的写法。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师生评议.(幻灯片显示问题)(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2)、在虎与人的斗争中,虎与人各凭借的是什么?(3)、作者用老虎与人的关系作比喻,欲说明什么问题?(4)、本文阐明的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4、梳理内容主旨:

主题思想: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四、比较探究

用本文的观点分别解说《童区寄传》、《李寄》、《狼》的内容。先在组内交流,再在班中交流。

五、巩固练习

1、文学知识填空: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它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本文选自《郁离子》。作者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谥号:文成。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啻()寝()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2)则人之食于虎也..(3)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4)虽猛必不胜.(5)故人之为虎食者..(6)以一敌百.

3、翻译下列句子:

(1)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2)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3)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4)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4、用下列的几个词写一段话,表现一个竞技场面,词的顺序不限。自恃挑衅喝采逞强好胜稳操胜券恼羞成怒手疾眼快

六、提优补标:

整理本文的重点字词。例:故力之用一..故:所以。之:结构助词,的。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虎用力↓人用智说自用爪牙

用物虎

明刘基

----→失败↓----→成功

(对比)

第6篇5

武松打虎读后感(共4篇)小学生读后感暑假例文:《武松打虎》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作者施耐庵以鲜明的爱憎感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形象故事!如《武松打虎》就是其中之一。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他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高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正义理想。

如今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通常有许多人都会临阵退缩或者逃避不敢面对,自从我学习了《武松打虎》这篇课文之后,使我懂得做人遇到困难时要临危不惧,我要学习武松打虎的精神。要无论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时都要不慌张、不退缩,勇于挑战,勇敢面对,勇往直前。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和生活上的“打虎英雄”。

1/4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小学生《武松打虎》读后感武松打虎读后感(2)|“武松在酒家吃了十八碗酒,不听店家的劝告,真的在景阳冈上遇到了老虎。他先闪,再打,用尽了浑身力气,终于把老虎给打死了。”这是我读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真是位不折不扣的英雄。

他在酒家一连喝了十八碗“三碗不冈”,说明他有英雄的气量。

他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明他有英雄的胆识。

他在打虎时,不是冲上去硬拼,而是先闪,不仅节省了体力,还消耗了“大虫”的力气,说明他有英雄的聪明头脑。

最后,他赤手空拳的打死了老虎,说明他有英雄那超群的武艺。

他具备了英雄所有的气质,所以他能够打死老虎,能够做到常人不能做到事。他是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最让我钦佩的响当当的汉子,激起了我内心男子汉的澎湃热血。

武松打虎的读后感武松打虎读后感(3)|读了一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以下是一则读后感美文,请阅读,vom;在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历史中,四大名着犹如四颗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其中《水浒传》就是一本震人心魄的着作。今天,我读完了《武松打虎》一文,武松的固执豪爽、知难而进、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使我对武松产生了敬佩之情。

文章讲述的是:武松来到一家酒店,喝了十八碗“出门倒“,不顾别人的劝阻,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傍晚时遇到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在哨棒打断时机灵地躲过了吊睛白额大虫的扑咬,把大虫按倒2/4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在地,用尽全力把吊睛白鹅大虫打死。

武松来到酒店,对店家说来几碗“出门倒”,喝完又叫店家拿几碗,店家对武松说:“三碗不过冈,您已经喝了好几碗了,不要再喝了”,可武松却对店家的劝阻毫不在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固执豪爽的性格。

店家劝阻武松乘着夜色不要过冈,等到第二天早上聚集几个人再一起过冈,让武松在酒店里住一夜,可是,武松却对店家的好意看成是想谋财害命,并趁着酒兴自己独自过冈。到了冈前,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道店家说的没错,可是现在回去恐怕会让别人笑话,在这个时候,武松又想:如果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从这里体现出了武松的知难而进。

在与老虎的打斗中,灵巧地避开了老虎的“扑、掀、剪”在哨棒打断后,又用左手按住老虎的头,右手拼命地打老虎的头,把老虎打死,从这里可看出武松的英勇无畏。、武松那种知难而进、英勇无畏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呀!在这篇小说中,还有一个值得学习的特点,那就是要写的真是感人,如写武松打死老虎后筋疲力尽,踉踉跄跄下山的情形。今后我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编辑:应届毕业生读后感网.《武松打虎》读后感武松打虎读后感(4)|《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史3/4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诗。作者施耐庵以鲜明的爱憎感情,描绘了惊心动魄的农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其中,我最欣赏嫉恶如仇的江湖行者武松。

武松打虎,施耐庵著作的水浒传中的故事,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在回家的途中,在景阳冈遇到一只猛虎,在喝醉的情况下把这只猛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在景阳冈,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下黄坑里,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气绝。景阳冈打虎这一壮举,显示了武松无比神威的英雄气概。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理想。我要学习武松那种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为他武艺高强,勇猛过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一些“拦路虎”,要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张、不退缩,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难题,努力成为学习上的“打虎英雄”。

4/4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第8篇6

虎女蒲公英读后感400字

【第1篇】

看到《虎女蒲公英》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就很好奇。猜测这本书是不是写老虎的女儿爱吃蒲公英?还是老虎的女儿特别爱吹蒲公英的花?我甚至想象着老虎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可怕的虎牙,使劲地吹落蒲公英的花,蒲公英四处飘散的场景。当我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想象连一点边都没沾上。原来书本描述的是人与老虎之间的感人故事。

书本中有许多故事让我深深着迷。当我看到巨蟒差点一口吞下幼虎时,我不由地吓出一身冷汗。我从小最怕的动物就是蛇了,因为爸爸告诉过我,说蛇是冷血动物,摸起来凉凉的,让我直起鸡皮疙瘩。让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是“蒲公英”从象群中救出作者的故事。我看到的大象,向来都很温顺的,许多地方人是可以骑大象的。但没想到大象发起怒来,是那么可怕!在野外的环境中,如果大象要攻击人,1/4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人是很难逃脱的。即使是狮子或老虎,也要避让发怒的大象。看来为了保护刚出生的小象,大象是愿意拼命的。我一开始为作者的命运而担心,当我看到聪明的“蒲公英”却想出了声东击西的好办法,救出了作者,才放下心来。

从故事中,我感到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对它们好,它们也会知恩图报。我在幻想着,如果有一天,我到故事发生的地方去旅游,巧遇了“蒲公英”,她会不会也对我很友好呢?如果她肯让我摸摸她,就更好了。通过这本书,我更加体会到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跟它们和平相处,共享这美好的世界。这样,才会有更多美好的故事不断发生。【第2篇】

一天一个猎人出去打猎,看到蟒蛇正在攻击一条蚯蚓,可是蚯蚓没咬到,却咬住了一只虎崽,看到这情景猎人用刀向蟒蛇的尾巴砍去,蛇不得已把虎崽从口中吐了出来,猎人把虎崽抱回了家,因为虎崽的毛和蒲公英一样蓬松,因此猎人起名叫它虎女蒲公英.2/4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猎人开始喂养蒲公英,刚开始他想让奶牛来喂养,但是奶牛一闻到老虎身上的气味,吓的逃之夭夭了.猎人又去集市上买来一只母羊来喂养,刚开始羊和牛一样害怕虎崽,但羊比牛好办,他把羊捆起来抬进屋,让虎崽吃它的奶,但一滴奶也挤不出来,猎人不得已只好每天跑几十公里去村外挤奶给虎崽喝,虎崽一天天长大,渐渐的会捕猎了,一天猎人拿起猎枪去池塘打野鸭,突然虎崽眼睛瞪大一下子窜出去叼了一只娃娃鱼回来,........渐渐的虎崽长的跟狗一样大了,一天猎人想让虎崽捕马鹿,可是马鹿吃完草就跑了,没能捕到,第二天,有人邀请猎人去杀一头象,并答应给他3000元的报酬,可是刚到象群旁,突然刀掉了发出了响声,因为母象刚生了小象,所以雄象始终守候在小象旁边,一听到响声,马上过来驱赶猎人,猎人被赶到了海滩上,唯一的办法是爬树,前方正好有一棵椰子树,于是他爬上了椰子树上,象在树下商量了一个鬼主意,3只大象开始挖土,想把树弄倒,可是椰子树的树根很深,他们无法把树挖倒,就放弃了,大象又开始用吸水,喷水的方法企图把树冲倒,3/4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它们吐完水又撞树,树快要倒了,旁边虽然又有一棵千年松树,但猎人没有长臂猿攀爬的功夫,唯一的办法就是叫虎崽救他,在猎人的呼唤下,虎崽来了,可是虎崽太小,斗不过大象,无法救自己的主人,于是它跑到母象那里把那3只雄象吸引过来,这样救了自己的主人.时间一天天过去,虎崽一天天长大,终于有一天虎崽离开了主人回到了大森林过上了自己自由的生活.动物都知道知恩图报,何况人?我们也应该互相友好,互相尊重,好好学习长大报孝养育我们的亲人.4/4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虎娃读后感

丑虎读后感

景阳冈打虎读后感

虎女蒲公英读后感

水虎读后感(共4篇)

第4篇7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点点,但完全不知其所云。这个假期我再次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

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著。篇2: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后来在县里作了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他虽为官府中

江等人受招安,和这一背景不无关系。而征辽部分的出现,则是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宋江投降之后,“水浒”英雄始终受□臣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臣害死。这样的悲剧结局,对于揭露统治者的罪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篇3:水浒传读后感[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篇4: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1021班张静云

记得第一次读《水浒传》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是因为老师说考试的时候是一定会考到这个的,所以叫我们回家要看,那时候我看见这么厚的一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我都快疯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老师还说上课的时候要检查的,我也就是马马虎虎的看看,还好那时候老师上课都没有叫过我,但是中考的时候,那道题目就没写出来??现在我又看了一遍,体会又是不一样的。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它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很厚的,但是里面的东西也是有用的,下面就是我的见解。

《水浒传》这本书讲了梁山的一百零八好汉的故事,这本书看了两遍,但是读后的感觉却只有两个字——“忠”“义”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体会到这两字的含义,但是在读《水浒传》的时候,书中的人却是无时无刻不在展现这两个字。

“忠”,顾名思义,就是尽心竭力。在书中有许多人例如:宋江他在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忠心耿耿;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面对高俅的儿子的侮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些就是“忠”。现在这个社会上,虽然也许多人会做到这个字,但这两个字都做到的人实在太少了。一个简简单单的“义”虽然只有三画,但是它包含的东西有许多,更多的时候还需要付出一个人的生命,现在的我们救人于危难中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因为这需要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义”是正义的意思,梁山好汉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也许是强烈的正义感告诉他们应该用自己去斗争,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

《水浒传》中的那个黑大汉,他给人的印象是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弄出人命,但是在我看过两遍的基础上,我觉得他是一个路见不平,会拔刀相助,可以令那些丧尽天良的人们吓破胆子。在我生活的现代,也许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是我觉得“义”这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也许会对朋友讲义气但那只是小义,对陌生人或事用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它那就是大义。不止《水浒传》中有大义,我们的民族,在日本侵华的时候,就有许多的人有他们的血肉之躯去保卫我们的国家,才会有现在的我们;董存瑞用自己去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还有许多许多,体现了“义”的存在。

但是毕竟好景不长,梁山好汉为了人民,最终的结局却落了个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我觉得实在太不公平了。在那个时代里,许多人不认为是王朝腐败,而是认为是梁山的领头人物——宋江。现在想想:梁山的悲剧,是宋江的过错吗?回答是肯定的:不!他作为他们的头头,他就拒绝了:“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自觉接受朝廷的招安,在梁山义泊军和方腊义军的大屠杀中,失败了!他们就认为是宋江为了自己的官位,而拿自己兄弟的性命当作赌注,是个小人。而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认为他是个仁义的人,是不会为了自己而拿兄弟做赌注的让人,他被人称为“及时雨”,所以我更有理由相信他不会怎么做!在经过两次的读后,我更发现了,宋江是受了当时的风气所影响。当宋江还是朝廷的官员时,他父亲就叫他好好为官,他那时同意了。如果不是发生了阎婆惜的事,他也不会被逼上梁山。但是他毕竟曾经是朝廷的人,他也因此气死了林冲,最终把梁山交给了朝廷,起义也就因此会宣告失败。但是,在那个时代里,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宋江一人,还有许多,例如;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等人。所以招安是在那个时代里必然会发生的!所以梁山好汉们只怪罪宋江一人,那是不正确的。在这本书的结尾,宋江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他的一生是曲折的。

读完这本《水浒传》后,我的感想很深。如果宋江不去谋什么招安,而是去联合江南人马一起反抗昏帝,那么我相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腊与儿子方天定入刑场时,有一位诗人不仅发出了感叹:“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善恶到头总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但我却觉得宋江的“善”并不是真“善”,与此相反,方腊的“恶”也不是真“恶”,而是为了打击昏庸无能的皇帝,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水浒传》这本书在我看来还可以多看几遍,因为我每一次的读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我想这也是它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吧。它让我学到了水浒英雄的精神,也从另一方面看到当时政治的腐败。真的受益匪浅!篇5: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2195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与其他三本名著赫然醒目的摆在家中书架上,轻抹书页,一个“浒”字,道出水泊恢宏气势;一缕书香,引我遍览梁山胜景;洪太尉一掀石碑,揭开梁山好汉传奇人生。阵阵书香,悄然幻化成了天罡地刹的忠义堂,向我们阐述着那段恢宏壮阔的历史,那大无畏的英雄篇章。通览整部《水浒传》可以发现朝廷良将尽数归水泊,水浒好汉俱与官府决斗的规律,这种现象的出现,我想也与施耐庵个人有关吧。施耐庵为元末明初人,乃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后裔,自然地,施耐庵自幼才气过人,三教九流无有不会,品竹弹琴无有不通,36岁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但因朝廷腐败,奸臣当道,无奈,为官三年的施耐庵只好弃官归家。了解了施耐庵怀才不遇的愤懑,要知其原因也就不难了。施耐庵不仅敏慧且事亲至孝,为人忠义——这也是梁山好汉所具有的品格。因此,《水浒传》最为突出的就是“忠”“孝”“义”。首先是“忠”:水浒英雄的赤胆忠心是天地可鉴的,何以见得?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梁山好汉领兵打官府的情节那是不少,而“小人曾认得这个守将,待我去说服他头降哥哥。”的话也不罕见,但说这话的人大多数也为朝廷效过力,即便如此,也未见谁人变心,背叛梁山伯。再者,当两军对阵,敌军来势汹汹时,竟无人唯喏不前,而是主帅一声吼“谁人去捉拿那厮?”背后则立即有人挺枪出马,不论是棋逢对手甚至实力悬殊,都会奋不顾身的冲过去,大打出手。这份忠心难道不是让人佩服的吗?

再是“孝”:这就更为明显了,每当有好汉上山,水浒之中就会大造房屋,敢问,上山好汉就一人,为什么要多造房舍?那还用说,当然是安放老母家眷的啦。众所周知,梁山好汉最为大方,都说到“论称分金银,换套穿衣服”的份上了,也以此可见山上的好日子那是随手拈来,但好汉们从不只为自个儿享受,也接家人上山快活。最好的例子就是卢俊义了,在梁山伯大吃大喝、日日宴席几个月,却不曾有一时忘却家中之人,还是决定回京接家小,因此,好汉们的孝道也做得非常好,可为天下人的表率。

最后是“义”:不管看哪一部古装剧,只要有好汉,一定以“义”为重,因此梁山伯好汉也同样是讲义气的一类人。就如宋江攻打东平府时,因缺乏远见,史进孤身一人去当细作,不料被情妇出卖,身陷大牢,但好汉们并未有退却甚至撇下史进而逃命的想法,他们积极采取行动,经一番奋力厮杀,终于打破城池,救出史进,这份不离不弃的兄弟情义,这样的义气,不得不让人钦佩和惊叹!“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梁山辉煌时人皆争相投奔,在急难中却也不离不弃。他们能打破诲汝谆谆的圣人言,为何?只因为一个刻骨铭心的“义”字!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可梁山好汉们却将忠孝融为一体,将它做得那么恰到好处,那么完美!“君子动口不动手”,看过一遍《水浒传》,无君子是给我的最深映像,不信?你没见鲁提辖撒拳打死镇关西,林冲怒气填胸棒打洪教头······如此种种,只动手,不动口,那些放火烧屋、大闹法场等是不计其数,满口脏话更是平常,但他们的仗义疏财却也不乏好汉作风。就如宋江,在当郓城官吏时,时常扶危济困。当时正逢乱世,许多百姓因贫困,连丧事都无力去办,甚至连棺材都买不起,宋江便自己掏腰包救助百姓,即使与自己非亲非故也在所不辞,为感其大恩,江湖上称之为及时雨宋公明。再有就是柴进,他洞悉世事,虽为一方庄园主,但并未因财大气粗而欺压百姓,而是清楚朝廷官吏腐败,欺压忠良的事屡见不鲜,时常把有才之人刺配远恶军州,柴进因家有金书铁券护身,但遇刺配犯人必然相救,要么留在府中,要么发给盘缠自去,像遇到林冲这样的人才更是以礼相待,可见,柴进的仁义善行也值得称颂。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也是梁山好汉的一大特点。举个例子,武松怒杀亲嫂而被刺配孟州的路上巧遇施恩,因见蒋门神强夺施恩店铺而气愤不已,不顾自己是戴罪之身,毅然斗争,不怕得罪权贵,即便因此触怒虎威,再次被陷害而获罪,也不曾有后悔害怕之意。

《水浒传》中有太多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优秀品质,但《水浒传》毕竟是古人所作,封建思想无意识的融于其中,自然也有不当之处,例如书中大含有“唯小人和女子难养也”的错误结论,为自保而出卖情夫使之失陷的李瑞兰,与仆通奸的贾氏,出轨的阎婆惜,谋杀亲夫的武松大嫂,以及潘巧云等,在书中竟都能用“贱”来形容,也就只有如汉子一般、以使枪弄棒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这类四肢发达的女子才勉强入得施耐庵的眼,可见在古代女性地位之低,连在书中也没个好形象,以此也能反衬出现代生活的自由和美好,也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施耐庵就如同他笔下的好汉一样,有着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仁人义士,同时,也是一个不畏豪强、敢于斗争的英雄男儿!但乱世给了这样一个才子太多的无奈与悲凉。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

这是施耐庵写给顾逖的诗,诗中道尽了身逢乱世无处安身,希望朋友收留的悲哀心情。施耐庵曾参加元末起义,后因主将贪图享受而失败,施耐庵不得已而隐居山野之中,以授徒写书消遣,用他的笔,抒写了108条好汉的传奇,在他们的影子里刻画出万里江山。《水浒传》虽然有侠肝义胆的英雄气概,但散伙的结局也令人嗟叹,即使之前不可一世,结果却如灰飞烟灭,这也正是施耐庵的人生吧,也许,《水浒传》正是施耐庵对社会混乱、朝政腐朽和有志者不能大展宏图的哀嚎。

第1篇8

到底是虎吃的人多,还是人猎的虎众?很简单,只要看看世上那屈指可数的几只兽中之王就知道答案了。牙尖爪利的猛虎为何斗不过人呢?刘基先生说得很明白:“用力而不用智!"

古往今来,除了武松和李速等少数武夫,恐怕没有几人会纯靠蛮力去斗老虎的。人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正因如此,虎空有爪牙而无法发威,最终只能丧命于箭矢之下、陷井之中。当年战国群雄逐鹿天下时,齐楚两国幅员千里,带甲百万,天下兵精将良莫过于赵,然而最终却惟有西秦一统天下,这便是用智与用力的差别了。反间讨一下,40万赵兵埋骨长平,李牧、赵奢、廉颇等绝世将才无用武之地;远交近攻的策略下,六国相互攻评,终被个个蚕食。一智一力,天壤之别。秦末楚汉争霸,项羽无敌于天下,百战百胜,却因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一败涂地。有力者终于败在有智者之手。古今中外,大小战争数以万计,得胜者均为用智上更胜一筹者。从武王伐封到三大战役,从特洛伊之役到中途岛海战,用智者总是笑到最后。

人生的其他战场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同学夜夜挑灯而战,舍娱乐,弃休眠,成绩却不见起色,而有的同学球照打,电视照看,成绩却稳居前列,关键就在于是用蛮力还是开动脑筋,以智提效;商场中,身家百万者破产赔本,白手起有者财源滚滚、也只因用智还是不用智的差别;农田里,挥汗如雨不一定浇灌出茁枝壮苗,科技种田却能使麦浪滚滚,稻香阵阵,这也是力与智的差别

用智并不意味着只耍小聪明,那是另一种愚蠢的表现,可以用“大愚若智”来形容用智与用力并非舍此即扬彼、扬此即舍彼的关系,善于用力也正是一种“智”,用智者胜是千香不变的规律,但陷人只耍阴谋诡计一的误区就必败无疑了。

当今社会,智慧无疑是最大的财富。只要善于运用智慧,以智取胜,就可在时代大潮中击桨扬帆,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则终难逃“泰坦尼克”的厄运。溶化冰山的不是破冰锤的巨力,而是太阳神的智慧之光。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三亮三比三评党员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报告总结(精选8篇)
  • 下一篇:小数的性质试讲稿(精选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