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勇于管教》读后感范文大全(精选8篇)

时间: 2023-12-31 栏目:申请报告

《勇于管教》读后感篇1

新时代的父母,越来越懂得自由与尊重的重要性,他们愿意听取孩子意见,愿意陪伴孩子一同成长。

然而常常,他们越过了自由与管教的界限,并初尝纵容的后果。这之后,有人放弃,重回传统管教;有人迷茫,继续与孩子“斗争”;有人愿意停下来思考,如何爱,又如何管教……

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统一严格管教到现在的平等自由尊重,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在不断调整着,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像清风一样扑面而来。

当爱和自由的思想盛行于教育界时,我们发现,孩子们变了,他们活泼乐观,思维开放、勇敢自信。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我们还发现,孩子们是变了,他们同时也变得任性放纵、我行我素、甚至目无尊长。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跨越,我们慢慢意识到抛弃了管教的爱就是溺爱,失去了管教的自由就是放纵。

该以何种态度来养育孩子呢?在不同的育儿理念中混沌,在管教和纵容间摇摆,我们常有无所适从的困惑……

近日,我有幸读到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博士的《勇于管教》,这部在美国发行300多万册的书,向大家发出了“爱与管教”平衡的呐喊。他解开了我们“充分的爱和自由”和先人倡导的“严格管束”之中难以决择的疑问。

当下很多育儿书都谈到了压制、严苛和无爱的管教带来的诸多弊病,也有很多教育家给出了“顺其自然”的忠告。正是这些忠告,让家长们开始意识到还给孩子自由的重要性。但没有想到的是,一味的忍耐换来了孩子任性的充分释放,他们对长辈毫无敬意的嚣张让父母开始质疑自己的教育能力。

《勇于管教》读后感篇2

管孩子不如让孩子自己管。

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自我管理,这些管理不仅是我们在成长中学习,还让我们能够控制自己,因此我们要在不断成长的途中养成:态度管理,安全管理,心情管理,欲望管理,语言管理,语言管理,行为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管理。

管理好态度,态度是学习的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学习,只有端正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开心,而是为自己,学生的态度管理,最需要的是明确学习动机。

管理好安全,自己警惕意识要高,当遇到危险时要尽快远离,哪怕遇到危险的是自己,也不能慌乱,要冷落镇定地去面对。如果他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安全是一切的保障,又安全才有一切。具备安全的能力很重要,但安全意识更重要。

管理好心情,如果你当不了情绪的主人,你就会成为痛苦的奴隶。当受到刺激后,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快忘记不愉快的事情,怎样的心情就会做成怎样的事情。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管理好欲望,我们要拒绝不良诱惑,当面临不良诱惑时,要大胆地说“不!”自由是每个人都渴望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自由的代价是自律。

管理好语言,世界上没有比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更容易。只图自己表达的简单,却没考虑他人的感受,往往会使他人对自己产生坏感。因此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管理好行为,想做就做,不要过于纠结,不要做“言谈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管理好人际关系,越能读懂人性,越能赢得人心。

管理在于自己。

《勇于管教》读后感篇3

《勇于管教》一书围绕“管教”一词展开,第一章阐述了管教是应对孩子挑战的最好方式;第二章阐述了管教的首要原则,即培养孩子对权威的尊重;第三章阐述了管教的另外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事件后出现、避免喋喋不休的管教、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管教要与爱平衡;第四章阐述了管教原则的具体运用;第五、六章阐述了管教的神奇工具–强化定律;第七、八章阐述了学习中的管教与学习的障碍。

这本书阐述的内容,对现在的我来说,可谓是“正中下怀”。因为我有一群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更因为我有一个快到2岁叛逆期的乐乐。

先来说说带娃,1岁9个月的乐乐现在并不太乖巧,她小小的脑瓜里肯定想的是整个世界都要以她任性的小帝国为中心,所以晚上不爱穿尿片就大哭大闹、半夜醒了要喝牛奶、遇到喜欢吃的零食就吃得停不下来、坐长途汽车要看手机……要列举乐乐犯过的小小“罪状”,那可得长篇大论了。比如说半夜醒了要喝牛奶一事,不给孩子喝,孩子往往能声嘶力竭嚎叫很久,而只要泡上一杯香甜的牛奶,孩子马上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中了,要图省事,肯定是泡牛奶一劳永逸了。可是长此以往,消化不良、长蛀牙就要跟宝宝如影随形了。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可以半夜不喝奶的情况下,也就是大概一岁以后(生病情况除外),就坚决不让孩子半夜喝奶,孩子第一次也许会嚎哭半个小时,可第二次,第三次,她哭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后来,半夜不喝奶的习惯就养成了。还有晚上不穿尿片、坐长途车要玩手机等,我一样坚持自己的做法,不因为孩子哭闹或者孩子的哭闹让自己脸面挂不住就放任孩子。乐乐外婆有时有些仁慈、有时管教有些反复无常,我都尽量会善意提醒乐乐外婆,现在乐乐外婆对乐乐的管教也更好了。

不由孩子说了算,而由父母说了算,就是管教。在给予孩子足够的爱的同时,也务必对孩子的对抗进行管教。可我们为什么常常不愿意管教孩子呢?其实就是因为年幼的胖乎乎的孩子那般可爱,我们总是不忍心让孩子伤心;或者管教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时,孩子会表现得很讨厌父母甚至向父母说些难听的话,父母不愿意承受被孩子伤害的痛苦。

这样的观点与法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专家、儿童问题专家克洛德·阿尔莫《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一书中的观点如出一辙。克洛德在这本书中具体分析了父母之爱与一般意义上的爱的区别,成年人之间爱的标准往往是在一起感到快乐和占有对方,可父母之爱却不仅仅如此。

“在一起感到快乐远远不能够描述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特征:因为所有的父母都清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变故。在这些时候,父母必须做出一些举动,他们暂时会使大家感到不快,但却是非做不可的。比如父母会给孩子提出一些限制,但是这样做必定会使孩子感到痛苦。这种痛苦会很深,尤其因为孩子一般会把父母的这种坚决态度理解为一种不爱他的表现。因此,这个时候,孩子不快乐,父母同样不会快乐,他们必须在孩子面前坚持到底,并忍受自己知道无法避免的一种痛苦。”

最后,克洛德写道,父母之爱与一般意义上的爱的区别:首先在于父母肩负教育义务;其次,父母必须限制自己对孩子的占有欲。父母肩负教育义务,无非也告诉我们,要管教孩子。

那当和孩子没有对抗的情况下,应当如何引导孩子?《勇于管教》的作者詹姆士告诉我们,那就是强化定律。同时,强化定律需要注意两点,即奖励必须快速兑现和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比如父母想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可以以下操作方法。

再来说说当老师。我是在夏丏尊“教育上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这句名言的浸润中毕业并走入教师岗位的,怀揣着对学生无尽的爱,怀揣着要和孩子做朋友的想法,傻头傻脑地当了一年班主任,结果铩羽而归、一路败北。

问题在哪儿呢?《勇于管教》的作者詹姆士一针见血对地说出了原因:缺乏经验的老师往往一站到学生面前就渴望立即讨到他们的欢心,不希望与学生起冲突。可结果却是,老师一步步地纵容了学生的挑衅,并最终导致自己丧失权威。权威不足时,也许能勉强维持课堂纪律,可是班主任这样的身份基本是形同虚设了。

而且,作者詹姆士还写道:一位能够有效控制课堂,又不让人感到压抑的老师往往最受学生喜爱,原因有三:首先,秩序带来安全感。因为如果老师不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任由班级里的小霸王按自己意愿行事,就无法制止某些学生嘲笑和欺负其他学生,因此勇于管教的老师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其次,学生热爱公正,当有人违反规则时他们希望立即予以惩处。再次,班级混乱的秩序会使学生神经紧张。

所以,当一位老师、当一位班主任,最首要的管教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对权威、对班主任的尊重。

可最后,我还是不得不说,读了这本书,可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既然管教那么好,那还犹豫什么,严加管教孩子,严加管教学生吧。因为詹姆士同样在此书中,用自己25年来与父母和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管教建议是在管教难题出现之前,花时间与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共同分享欢笑和喜悦的时光。

《勇于管教》读后感篇4

假期里我认真研读了杜布森博士的《勇于管教》这本书。勇于管教,意浅易懂,每个人都明白,可是该如何勇于管教呢?难道就是喋喋不休的大声呵斥责骂,或拳脚相加吗?恐怕这些行为绝大数的家长都用过吧,可是收效甚微。说实话我也有体罚孩子的经历,但效果真的是没那么明显,而且事后常常后悔、自责。

在杜布森博士的《勇于管教》这本书中,这样写道:在爱和管教之间取得平衡,让大家有一种良性的亲子关系,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就如在悬崖边设立了栏杆,在父母正确管教下的孩子有安全感,知道好行为与坏行为的界限。

读了这本书后,我印象最深的是杜布森博士书中所提倡的“勇于管教的五个原则”,现就自己理解浅显的谈一下:

第一原则是: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杜博士讲:“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是必须的,这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而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孩子对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孩子早期对父母权威的看法,将成为他今后对学校管理者、执法人员、雇主以及其他共同生活工作的人的态度的基础。亲子关系是孩子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将会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得到反映。培养孩子尊重父母的观点和行为,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孩子步入青春时,他就会有自己的价值观,但在早期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尊重你,那么孩子就能理解父母,就能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在我的意识里,孩子的顶嘴和粗鲁无礼都是不被允许的,我们决不能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我们都知道,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大量的烦恼会接踵而至。如果你不能让一个5岁的孩子捡起他的玩具,那么,你也不可能对一个正值人生最为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有更多的控制。当然,在父母与孩子有了冲突的对抗中,杜作为家长的我们更要学会聆听,学会和孩子交流沟通。

给我印象最深的第二原则是:在爱与管教中建立平衡。书中的的理念看起来和中国的“严父”观念没有什么区别,然而细读之下,同样是管教,却又天差地别。比如书中告诫,如果你决定在孩子反抗的时候进行适当的体罚,注意你自己是否预备好:你的内心是愤怒还是安静,如果是愤怒,你不能管教他,因为你是在发泄情绪;如果你在安静中,表明你心里有爱,所以你会掌握好尺度和方式。在管教时能够做到心平气和是个境界,当然也是个挑战。很多时候,我们管教的过于严格,使得孩子和我们有了隔阂;很多时候,我们爱得不敢管教,生怕由此带来负面的亲子关系。这本书教我们在爱和管教之间取得平衡,让大家有一种良性的亲子关系,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帮助父母成长,帮助孩子成才。我已经把它们牢牢的记在了心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总会告诫自己先想想这五句话,是的,我相信: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孩子。

通过读这本书,我认为孩子和成人一样,也需要爱,也需要赞美。如果每个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些细心,我想孩子们一定会被我们征服。

《勇于管教》读后感篇5

《勇于管教》这本书被评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家教书,该书的作者是詹姆士·杜布森,他被誉为美国头号心理学家、家庭最高顾问。除了这本《勇于管教》,他的《培育男孩》一书也畅销全球。《勇于管教》一书围绕“管教”一词展开,第一章阐述了管教是应对孩子挑战的最好方式;第二章阐述了管教的首要原则,即培养孩子对权威的尊重;第三章阐述了管教的另外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事件后出现、避免喋喋不休的管教、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管教要与爱平衡;第四章阐述了管教原则的具体运用;第五、六章阐述了管教的神奇工具–强化定律;第七、八章阐述了学习中的管教与学习的障碍。书中明确提出:有些专家认为品格不是被培养出来的,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孩子放任自流。杜博士反对这样的观点。孩子只有在真爱和管教中才能健康成长。当今时代,不良信息,不道德行为与优秀品质在社会中共存,父母若单凭运气和愿望期待孩子拥有良好品行,是不可能的。放任的教养方法,不仅是失败的,更是一场灾难。书中精彩论点很多,比如杜博士认为家庭育儿有5个基本原则:一是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儿童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二是最好的沟通机会通常在管教事件后出现;三是避免喋喋不休的管教;四是不要让孩子陷入物质享受;五是在爱与管教中建立平衡。文中第五章尤为精彩。杜博士称之为“神奇的工具”,那便是通过奖励、赞美等方式培养孩子负责任的行为,他还提出“强化定律”。但这种方式也要适当,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一些东西,但切忌,要及时兑现,否则会适得其反。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想,不光是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管教孩子应该是父母终身的责任,如何找到爱与管教的平衡地带,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认认真真的去摸索了。对书中印象比较深的一段话是: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是必须做的,这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而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为日后孩子对其他人的态度打下基础。所以,如果父母不值得尊重,那么道德、国家、价值观,甚至信仰都不值得尊重。我们学校教育往往更多的是侧重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开始,却真的忽视了这个尊重的原点。书中认为,学校的基本功能除了满足其他社会需要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所以基础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学习规划和文化知识并重的,而不是到了大学再补课。其实亲子关系是孩子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中将会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得到反映。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必须具备两个特定的素质,而第二项素质却往往被人忽视。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智力。但仅有智力还不够,还需要自我约束。对于日复一日需要忍受的痛苦和困难而言,自我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学习规划的重要。还有个管教原则就是避免喋喋不休的管教。孩子通常会对父母的喋喋不休无动于衷,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唠叨,因此,对孩子的管教应该避免这种方式。

《勇于管教》读后感篇6

管教有时被认为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必要的行为,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管教不仅可以教导孩子们行为规范,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也可以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到爱孩子,但又要勇于管教。尽管孩子们可能会不喜欢我们此举,但这是为了他们未来更好的发展。我们应该给他们定下规则,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如果他们违反规则,我们应该提醒他们,并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有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做正确的事情,以弥补他们做错的事情。

此外,管教也应该支持孩子们的自我发展。我们可以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机会去学习新的东西,让他们有机会探索自己的潜能,扩展自我的能力。

总之,管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它是为了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它不仅是父母给孩子们的一种思想指导,也可以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管教是一种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勇于管教,把它当作一种责任,让孩子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勇于管教》读后感篇7

不由孩子说了算,而由父母说了算,就是管教。在给予孩子足够的爱的同时,也务必对孩子的对抗进行管教。可我们为什么常常不愿意管教孩子呢?其实就是因为年幼的胖乎乎的孩子那般可爱,我们总是不忍心让孩子伤心;或者管教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时,孩子会表现得很讨厌父母甚至向父母说些难听的话,父母不愿意承受被孩子伤害的痛苦。

这样的观点与法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专家、儿童问题专家克洛德·阿尔莫《光有爱还不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一书中的观点如出一辙。克洛德在这本书中具体分析了父母之爱与一般意义上的爱的区别,成年人之间爱的标准往往是在一起感到快乐和占有对方,可父母之爱却不仅仅如此。

“在一起感到快乐远远不能够描述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特征:因为所有的父母都清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变故。在这些时候,父母必须做出一些举动,他们暂时会使大家感到不快,但却是非做不可的。比如父母会给孩子提出一些限制,但是这样做必定会使孩子感到痛苦。这种痛苦会很深,尤其因为孩子一般会把父母的这种坚决态度理解为一种不爱他的表现。因此,这个时候,孩子不快乐,父母同样不会快乐,他们必须在孩子面前坚持到底,并忍受自己知道无法避免的一种痛苦。”

最后,克洛德写道,父母之爱与一般意义上的爱的区别:首先在于父母肩负教育义务;其次,父母必须限制自己对孩子的占有欲。父母肩负教育义务,无非也告诉我们,要管教孩子。

那当和孩子没有对抗的情况下,应当如何引导孩子?《勇于管教》的作者詹姆士告诉我们,那就是强化定律。同时,强化定律需要注意两点,即奖励必须快速兑现和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比如父母想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可以以下操作方法。

再来说说当老师。我是在夏丏尊“教育上没有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这句名言的浸润中毕业并走入教师岗位的,怀揣着对学生无尽的爱,怀揣着要和孩子做朋友的想法,傻头傻脑地当了一年班主任,结果铩羽而归、一路败北。

问题在哪儿呢?《勇于管教》的作者詹姆士一针见血对地说出了原因:缺乏经验的老师往往一站到学生面前就渴望立即讨到他们的欢心,不希望与学生起冲突。可结果却是,老师一步步地纵容了学生的挑衅,并最终导致自己丧失权威。权威不足时,也许能勉强维持课堂纪律,可是班主任这样的身份基本是形同虚设了。

而且,作者詹姆士还写道:一位能够有效控制课堂,又不让人感到压抑的老师往往最受学生喜爱,原因有三:首先,秩序带来安全感。因为如果老师不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任由班级里的小霸王按自己意愿行事,就无法制止某些学生嘲笑和欺负其他学生,因此勇于管教的老师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其次,学生热爱公正,当有人违反规则时他们希望立即予以惩处。再次,班级混乱的秩序会使学生神经紧张。

所以,当一位老师、当一位班主任,最首要的管教原则也是培养学生对权威、对班主任的尊重。

可最后,我还是不得不说,读了这本书,可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既然管教那么好,那还犹豫什么,严加管教孩子,严加管教学生吧。因为詹姆士同样在此书中,用自己25年来与父母和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管教建议是在管教难题出现之前,花时间与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共同分享欢笑和喜悦的时光。

《勇于管教》读后感篇8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合理而科学的规则不仅不会抹杀他们的天性,还会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并且在今后漫长的一生中受益良多。

“不学礼,无以立。”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醒孩子,别人提供帮助时说“谢谢”,打扰别人时说“对不起”!

这些礼貌用语不应该只从陌生人开始练习,应该从家庭开始。

很多父母认为礼貌是对外的,因此在家里就不使用礼貌用语。其实,在家里也十分需要礼貌用语。

比如说,早上起来要向长辈问声“早上好”,不小心碰倒了孩子的积木,要跟孩子说“对不起”,孩子帮我们递了东西,需要对孩子说声“谢谢你”。

只有当礼貌处处在身边,孩子才不会觉得礼貌是一件陌生的事。

而且,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

海明威说:“我们这一生,只花了两年就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辈子来学会闭嘴。”

确实如此。

父母在跟其他人交流时,孩子总是在一旁插嘴捣乱,如果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就不罢休。

其实,没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急切地发表自己观点,也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

一位教师朋友的班上有个学生,上课时总爱打断老师,老师话还没说完,他就抢着要回答。

热情虽好,但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来说,却是一种困扰。

英国诗人本琼森讲过: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会说话,能显示一个人的修养;而管住嘴,却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告诉孩子,如果需要大人马上注意你,可以说一句“对不起”,再有礼貌地加入谈话,并且要注意频率。

朋友们,这些就是《勇于管教》读后感范文大全的全部内容了,这些精选范文都出自优秀人才之手,一定会对大家的书写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

    【申请报告】栏目
  • 上一篇:年自然资源局民主生活会(精选4篇)
  • 下一篇:除雪融冰总结范文(精选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