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原文、注释、翻译(解释)、在线朗读与赏析

2022-09-16 栏目:学习资料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说明:本文为华语网[thn21、com]飘零书生604老师整理的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原诗】: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释】:

①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②积雨——多日不停的雨。

③絮帽——丝绵帽子。

④铜钲——铜锣。

⑤西崦——山,西面山里。

⑥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朗读节奏划分】: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写作背景】: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

【翻译】: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在线朗读】:

【简析】:

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前往富阳、新城等地视察春耕。 雨过天晴,准备外出的人,心情为之振奋。在诗人心目中,是东风有情,故意吹走了阴云,吹断了雨声。走在路上,远远望去,白云给山头戴上了一顶絮帽;旭日初生,红里泛黄,如一面铜锣挂在树梢。桃花伸出篱外向人露出笑脸,清澈的溪水映出了袅袅 垂柳,好一派令人心尽神怡的仲春田野风光。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高超的比喻手法,特别是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无情之物以有情,写出了乡村风景的清新活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无比兴奋欢快的心情。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解释)、在线朗读与赏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注释、翻译(解释)、在线朗读与赏析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