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水果黄瓜;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4-0078-01
水果黄瓜是葫芦科黄瓜属一年蔓生植物,它具有生长势旺盛、结瓜多、产量高、果实成熟度一致、货架寿命长、抗病性强等特点,瓜条顺直、色淡绿、果实,肉厚脆嫩、口感微甜无苦涩味,既可作菜又可作水果食用,深受消费者喜爱[1-2]。水果黄瓜种植品种原以荷兰、以色列等国外的品种为多,近年来国内选育品种也有不少,引种栽培在品质、产量、销售价格等方面均表现不俗。2013―2014年在桃源县引种京研2号水果黄瓜进行了大棚秋延后栽培,7月播种,日光大棚保温种植可采收至12月,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京研2号品种特征特性
植株全雌,主侧蔓结瓜,每节1~2条瓜,瓜长12cm,亮绿,无刺,味甜。生长势强,耐热,耐霜霉、白粉、枯萎病,可周年种植,为丰产型水果黄瓜。适合春秋大棚栽培。
2育苗
水果黄瓜大棚秋延后栽培,宜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育苗。采用干籽直播,自制营养土配制营养钵(10cm)或穴盘(50孔)装载商品育苗基质进行育苗。育苗采用精量点播,每钵或每穴播种1粒。苗床上覆盖遮阳网遮阳降温,小水勤浇防旱降温。
3定植
定植前施足底肥,施用农家肥75t/hm2、复合肥450~750kg/hm2。然后精细整地并闷棚消毒,做成宽1.2m的小高畦,每畦种2行。2~3片真叶时定植,密度为3万株/hm2。
4定植后管理
4.1温度管理
移栽后要将塑料大棚四周敞开通风,打开遮阳网,起到凉棚降温防雨作用。注意下雨时要将薄膜放下,雨停后立即打开。进入结瓜盛期后塑料大棚内光、温适宜黄瓜生长,但晴天中午温度仍然很高,要注意通风换气,使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之间、夜间控制在13~16℃之间。生长后期外界气温逐渐降低,此时要逐渐减少通风量。当夜间低于13℃时,夜间不留风口,封闭大棚,保证足够的温度,满足水果黄瓜生长的需要,尽量延长生长期,才能获得高产。特别要注意初霜的侵袭[3]。
4.2肥水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湿度促进缓苗。结瓜期,浇水频率为每周1次,为了防止疯长,浇水应在摘瓜前进行;顶瓜收完后控水,促新根发生;回头瓜膨大时及时浇水。后期温度降低,水果黄瓜生长减慢,浇水频率变为每10~15d浇1次[4]。
定植后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根瓜膨大前,追施尿素225~300kg/hm2、硫酸钾150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以后每收2次追施1次肥。中后期追施腐熟稀粪2~3次。大量结瓜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混合液[4]。
4.3植株调整
秋延迟水果黄瓜易徒长,要及时上架或绑蔓,摘除侧枝。结果前期要及时摘除卷须。雌花过多或出现花打顶时要疏去部分雌花。为避免早衰,应去除前6节瓜。结瓜后期及时落蔓,在植株距离地面20~150cm的空间内均匀保留15~16片绿色叶片,地面茎蔓要均匀盘在畦面上,同时摘除卷须及化瓜,并疏掉部分雌花。水果黄瓜不用摘心,顶心折断缺失时可从下部选1~2个侧枝代替。及时清除老、黄、病叶,加强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和病害的发生[4]。
4.4病虫害防治
水果黄瓜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瓜绢螟、潜叶蝇等,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等。推荐使用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甲维盐、多杀霉素;化学杀虫剂:甲维盐、啶虫脒、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生物杀菌剂:春雷霉素、宁南霉素、梧宁霉素、多抗霉素,化学杀菌剂:杜邦克露、甲霜灵锰锌、甲基硫菌灵。建议禁用农药:有机磷农药如马拉硫磷、毒死蜱,唑类农药如己唑醇、戊唑醇、咪酰胺,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
5采收
水果黄瓜播种后50d左右即可采摘,采收标准:瓜长12cm、直径2cm、花开始凋谢。用剪刀割断瓜柄,轻拿轻放。一般根部不留瓜,及时摘除幼瓜[4-7]。包装前应再进行一次分拣、分级,方便包装,更能提高商品性。
6参考文献
[1]牟郑张其蓉,张晓玲.宜昌地区春秋茬水果黄瓜引种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5(5):171-175.
[2]罗永国.水果黄瓜早春无公害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J].吉林蔬菜,2015(4):16-17.
[3]王希强,盛振庆,陈淑营,等.城郊温室越冬茬水果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7):31-33.
[4]戴春红,田锦善,迟滨.北方大棚黄瓜秋季延晚栽培技术[J].当代蔬菜,2006(8):29-30.
[5]陈先知,杨剑,罗利敏,等.造型水果黄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5(5):41-43.
关键词京研秋瓜;栽培技术;露地春耕;河北承德
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8-0131-01
近2年,承德市蔬菜产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供应京津鲜食菜的生产基地,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成为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在农民种植的各类品种中,黄瓜是市场需求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承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通过品种比较,认为北京农科院蔬菜中心培育的棒瓜型黄瓜品种——京研秋瓜,非常适合在该地区露地推广种植。
1京研秋瓜的特点
1.1品质好
该品种瓜条长20cm左右,横径4cm,商品瓜白绿色,黑刺,瓜条顺直,口感香脆,消费者非常认可。
1.2早熟丰产性好
通过品种比较,认为在供试品种中,京研秋瓜有较大的丰产潜力,其开花后瓜科生长速度快,早期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表1)。
1.3抗病性强
露地生产,一般在6—8月,降雨较多,空气湿度加大,极易感染霜霉病,京研秋瓜在露地种植条件下表现出了较强的抗病能力(表2)。
1.4京研秋瓜春季种植效益优于夏季种植
通过2年试种,发现在当地春季种植产量效益优于夏季种植的产量效益,2010年在蔬菜科学研究所承德县石灰窑基地进行了春播夏收丰产栽培示范,示范面积533m2,采收商品瓜4500kg,折合产量84375kg/hm2,折合收益94500元/hm2。
2京研秋瓜露地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
2.1培育适龄壮苗
承德县石灰窑乡海拔350m,为丘陵山地河川地带,属温润半温润山地丘陵气候。全年无霜期145d,年平均气温8.9℃,年降水量500mm。露地夏至5月5日以后定植比较安全,于4月9日在日光温室播种,采用温汤浸种催芽,芽露白后播于40cm×50cm的铁盘内,出苗期约在4月13日,然后及时进行营养钵分苗,分苗场地为大棚。营养钵规格为8cm×10cm,营养土配比为:园土∶腐熟牛粪∶炉渣=2∶1∶1,加入0.1%氮磷钾复合肥(15-16-14)2kg/m3,育苗期间,喷施N19P19K19硝酸钾液肥3次,每7d喷1次,定植前1周开始炼苗,保持白天气温25-28℃,夜间温度8-10℃。定植前5d,倒苗1次,使营养钵距离行间拉开3cm,大小苗分开,使地上部充分发育。春季京研秋瓜壮苗判断标准:叶片3叶1心,茎粗0.8-1.0cm,叶色深绿,定植前拔出营养钵后根系不老化,根色洁白[1-2]。
2.2精细整地,施肥
示范地前茬架豆角,2009年秋拉秧后,旋耕2遍,2010年春季整地前施用腐熟牛粪45t/hm2、西洋复合肥(15-16-14)750kg/hm2。施肥后,旋耕2遍,使肥与土壤均匀混合,最后做成高畦。高畦规格:畦宽70cm,沟宽60cm,畦高15cm,畦上覆盖地膜[3-4]。
2.3确定合理定植密度
示范区5月7日定植,考虑到该品种分枝结瓜能力较强,设计密度为3.84万株/hm2,1.3m带起垄做畦。每畦定植2行,每行距畦边10cm,穴深10cm,采用暗水定植,定植后封穴,随之沟内浇大水。
2.4确定适宜整枝方式
该品种一般6片叶见根瓜,5月7日根瓜出现后,及时将根瓜以下的分枝除去(此时分枝初显,长约2cm)。根瓜坐住后于6月8、18日分别对根瓜以上的分枝留瓜,方法是瓜上留1片叶摘心。此项工作十分重要,试验证明对分枝进行合理摘心,能确保分枝的商品瓜高产,产量可提高30%以上[5-6]。
2.5及时防治病虫害
为预防霜霉病与蚜虫危害,定植1周后及时喷施克露800倍液、天惠虫清500倍液1次,使霜霉病得到有效控制,(下转第133页)
(上接第131页)
同时控制蚜虫发生。按照无公害防治原则,此后将不再使用杀虫剂[7]。
2.6及时追肥、浇水
根据示范区肥力较高的特点,为避免肥水过大影响秧果平衡,于6月3日根瓜开花、授粉并确认坐果后进行追肥,采取株间打孔穴施方式追施尿素225kg/hm2,追后及时浇水。此后,追肥、浇水共进行3次。由于氮肥与水分供应不过量,霜霉病发生始终较轻,白粉病未发生。
2.7及时采收
该品种在夏季生长迅速,从开花到商品瓜长成只需5-7d,为确保果实商品性良好,采收开始后必须每天进行采收,示范区从采收到拉秧共采收30次。基本保证每次采收后果实商品性良好,商品率早期为100%、中期为90%、后期为80%。
3参考文献
[1]史宣杰,程俊跃,刘杰,等.扶沟秋延后黄瓜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0(1):108-109,118.
[2]陈志申,殷花娥.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12):104,115.
[3]陈晓,魏天玉,李春华,等.优秀黄瓜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2):58-59.
[4]时小红,高申军,徐迅超.水果型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1):36.
[5]孙新政.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9):39-40.
关键词蔬菜;品种特征;栽培技术;辽宁东港
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104-01
1黄瓜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1.1津旺88-2
特征:中熟,植株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瓜条生长速度快,在最低棚温10℃以上时生长表现不歇秧,膨瓜快。瓜把短,粗把型,密刺,腰瓜长32~35cm,果肉淡绿色,腔小肉厚,质密清香,耐低温弱光能力强,产量高。
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苗龄30d左右,采用促控结合方法培育壮苗,在苗期要保证有12~15℃的温差及7~8h的短日照,有利于雌花形成,以便取得丰产。为增加前期产量,在2叶1心时喷1遍增瓜灵。高畦栽培,保苗4.5万株/hm2左右,定植前施足底肥,定植后及时供应肥水,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定植后及结瓜期棚温不低于10℃,以保证黄瓜正常生长,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以提高中后期产量,减少畸形瓜的产生,并进行叶面喷肥,根瓜应及时采收,以避免坠秧,影响上部生长,及时喷药预防病虫害,冬季严格控制浇水,提高地温,增加根系量,提高抗寒能力[1]。
1.2605-1
特征:早熟,瓜条美观,瓜长35cm左右,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较多,瓜把短,密刺,瓜刺硬,有光泽,无棱无黄头,瓜膨大速度快,前期产量比其他品种高,连续结瓜能力强,瓜条顺直,基本无畸形瓜,容易管理。
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苗龄35d左右,保苗4.5万株/hm2左右,注意控制苗床温度,培育壮苗,温室栽培建议采用嫁接。采用高畦栽培,定植前施足底肥,定植后不宜蹲苗,定植缓苗后及时供应肥水,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商品瓜要及时采收,以促秧促瓜,温室栽培为促秧8节以下小瓜要及时打掉。
2辣椒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主要品种有朝研15号F1和朝研18号F1。
特征:这2个品种都是1代,朝研15号中早熟,朝研18号早熟,果实大牛角形,浅绿色,果顺直光滑,肉厚,味辣,耐贮运,果长22~30cm,果径4~5cm,单果重122~150g,最大果可达200g,植株生长势强,坐果率高,上部果实与下部果实差异小,商品性好,丰产性强。
栽培要点:朝研15号,苗龄75d左右为宜,单株定植,保苗4.5万~9.0万株/hm2,定植前施足基肥,在采收的同时应分批进行追肥,以氮、磷、钾肥混合施用为宜。为了提高前期产量,可比早熟辣椒提早7~10d育苗,严防田间积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朝研18号,苗龄以75~85d为宜,单株定植,保苗6.0万~9.0万株/hm2,定植前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并进行叶面喷肥,追肥以氮、磷、钾肥混合施用为宜,生长期间注意水分供应,既不能旱也不能涝,避免土壤忽干忽湿,田间严防积水,及时防治蚜虫、菜青虫、茶蟥螨,红蜘蛛等病虫害[2]。
3茄子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特征:新济杂黑金刚长茄A型为早熟杂交1代茄子品种,生长势强,复花率高,坐果力强,果实粗直棒状,果长25~30cm,果茎6cm左右,平均单果重300g,萼片紫色,果色黑亮,无青头顶,无阴阳面,品质佳,果实紧密度好,耐贮运,无畸形果,商品性好,抗病,高产。
栽培要点:定植前,育出适龄壮苗(叶片肥厚浓绿,节间短,茎杆粗壮,根系发达完整,株高20cm,显蕾而不开花的幼苗),施充分腐熟的鸡粪37.5~60.0t/hm2、圈肥37.5~60.0t/hm2、磷酸二铵1.5t/hm2、适量钾肥,栽植3.30万~3.75万株/hm2,采用双干整枝,预防病虫害的发生[3-4]。
4番茄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4.1秀色-219F1
特征:无限生长型,生长速度快,不易徒长,一般6~8节着生第1花序,第序4~6朵,早熟性强,比402、408、粉王等早熟5~7d,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叶片中等,果实商品性好,高圆带桃形,色泽艳丽,有绿果肩(春种3~4穗),果脐小,风味酸甜适口,果肉厚,无青皮现象,耐运输,果实大,平均单果重350g,最大可达1300g,坐果率高,丰产性好,采收期集中,一般产量可达187.5t/hm2左右,适应性强,抗重茬,耐盐碱,耐低温弱光,高温高湿,高抗叶霉病、花叶病霉、斑点病、枯萎病、早疫病和晚疫病,适宜我国北方喜食粉红果番茄地区温室、塑料大棚、露地栽培。
栽培要点:单干定植行株距为50cm×33cm,保苗4.5万株/hm2左右,每穗留4~5个,留4~6穗果。
4.2千盛319-A
特征:果实圆形,粉红色,有绿果肩,果脐小,色泽艳丽,果皮厚,耐贮运,单果重300~350g,无限生长型,早熟品种,叶片中等,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丰产性好,不易早衰,抗病性强,高抗叶霉病,抗灰霉病、病毒病、早疫病和晚疫病。
栽培要点:苗期适宜温度12~28℃,适于日光温室冬春茬、早春茬及大棚,露地栽培,定植5.7万株/hm2左右,低温弱光下坐果力强,宜低浓度蘸花坐果,时间以下午为宜,增施钾肥,以促为主。
5白菜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5.1旺势黄心春秋白菜
特征:早熟杂交1代大白菜,产量高,生长期60d,长势强,结球紧实,抽薹晚,抗病及耐寒性强,球高25~28cm,球径17~19cm,单球重3~4kg,品质优良,产量高。
栽培要点:苗期温度保持在13℃以上,夏季可在冷凉地栽培,行距50cm,株距40cm。
5.2程氏铁根
特征:中晚熟,生育期80d左右,植株长势强,株高45cm,开展幅60cm,外叶13片,外叶绿色,倒卵形,叶片圆形,叶面微皱,绿白帮,叶球叠抱紧实,浅绿色,叶球高33cm,中桩,近圆筒形,球顶圆,内叶黄绿色,单株重7~8kg,高抗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
栽培要点:7月中下旬播种,用种量3.75kg/hm2,行株距60cm×40cm。苗期注意防治害虫,结球期注意重施水肥。
6参考文献
[1]陈立新,侯晓华.日光温室春茬黄瓜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2(11):79.
[2]孙振荣,滕汉玮.设施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2(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