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4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篇1

儿童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可导致体格及智力发育障碍,免疫力低下,继之并发多种疾病。对其发病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本文对443名健康婴幼儿进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出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443名儿童健康婴幼儿,其中男245名,女198名。6个月~1岁健康婴幼儿257名,1~2岁年龄组186名。

2.系统管理方法:接受系统管理的婴幼儿,按照《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内容,分别在3、5、8月、1岁、1岁半、2岁时接受健康体检及血液检查。

3.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分别在儿童3、8月及1岁半检查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20μg,应用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型号KX21N,执信公司)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按照儿科学规定的诊断标准,0~2岁Hb

4.辅食添加调查:在测定的同时询问家长给婴儿添加蛋黄、米糊、菜泥、肝泥、肉泥等食品的月龄。在4~6个月添加上述食品为辅食添加及时。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贫血检出率:婴儿6个月~1岁龄贫血检出率22.57%(58/257),1~2岁检出率9.8%(18/1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P0.05)。

2.喂养方式与贫血检出率的关系:6月~1岁时纯母乳喂养儿贫血检出率29.61%(45/152),非纯母乳喂养贫血检出率为12.38%(1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P

讨论

小儿生长发育快,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突增高峰在1周岁内,到1周岁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血容量也相应增加约3倍,而血红蛋白增加2倍。血液的增加同时需要各种造血原料的充分供应,然而1岁内婴儿由于咀嚼和消化功能还不完善,饮食较单纯,铁的摄入相对不足,容易引起贫血。本次调查443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7.16%(76/443),其中6个月~1岁组检出率为22.57%(58/257)明显高于1~2岁组。

是否及时添加辅食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关。人乳含铁量极小,每升仅含1.5~2.0mg,婴儿出生时储备在肝脏的铁到5~6个月也已基本耗竭,因此,如果婴儿6个月时没有开始添加辅食,特别是富含铁质的蛋黄、动物血、钙质、鱼肝油等,造成铁摄入不足,机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就容易使婴儿机体内铁储存不足而引起贫血。在本次调查中发现,8个月组贫血婴儿大部分未能及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合理。由此可见,喂养方式的不合理对0~1岁组婴幼儿发病率有显著影响。

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仅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幼儿消化吸收,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保护婴幼儿不易患病,从而减少体内铁的流失。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有利于婴儿对铁的吸收。

2岁内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冒或腹泻可使小儿的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铁的摄入不足和吸收减少,患感冒和腹泻的几率增高,这些疾病又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机会。

合理饮食是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对基层人员培训以及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家庭和儿童集体机构的营养知识指导,开展健康教育营养知识宣传,传授辅食添加、平衡膳食的知识,改善不合理膳食结构,正确添加辅食,是保证各种营养供给、促使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婴儿期喂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其次是配方奶粉。维生素C能加强铁的吸收,因此,婴儿4个月后应开始添加米粉、果汁、菜泥、蛋黄等。到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肝泥和肉泥,幼儿期时要注意偏食的问题。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篇2

丁永明

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婴儿喜欢鲜亮的颜色。但研究人员指出,即使仅4个月大的婴儿已对两种颜色――红和蓝情有独钟,因为这两种颜色是鲜明的列比色。绿色是红和蓝的“中转色”,因此婴儿不喜欢,同样不得婴儿欢心的还有黄、紫、灰和褐色。

这项研究由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的。研究人员找来一批婴儿,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3个月大。研究人员重复给婴儿看同一种颜色,看看他们多久才会厌烦。接着再看另一种颜色,并利用摄影机检测他们看每种颜色的时间长短。研究的目的是搞清婴儿是否能认出不同的颜色,喜爱哪种颜色,以及颜色怎样影响他们的发育。

研究人员发现,婴儿喜欢鲜亮的对比色,也喜欢强烈的饱和色。对比色(比如,红和蓝、黑和白)能激发婴儿的视觉系统。单色的玩具,例如一个红色的玩具球和一辆蓝色的玩具车,比多色的玩具更吸引婴儿。研究人员认为,很多小孩不喜爱蔬菜,是因为他们普遍不喜欢绿色。

仅4%的父亲参与婴幼儿早期教育

据有关方面的最新调查,当前仍有70%~80%的0~3岁婴幼儿处于居家撒娇状态,未享受到专业化的早期教育,而且在早期教育中男性角色缺失的情景十分突出。

一项200份问卷调查表明,父亲参与教养的只占4%。几乎是单纯女性化的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心理的和谐发展,以及自信心、独立性、勇敢精神等非智力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专家认为,可以组织一批文化水平高又有育儿办法的父母组成志愿者队伍,通过互相切磋交流,扩大先进的养育观念和操作办法的传播。

孕妇忌食金枪鱼和大比目鱼

丁永明

德国研究人员证实,母乳中含有300多种化学物质。许多化学物质来源于食物中的动物脂肪。其中,许多化学物质可在人体中长期存留,即使女性在怀孕前长期吃素,一些化学物质仍会进人胎儿体内。

研究发现,金枪鱼和大比目鱼体内含有的甲基汞不属于持久性物质,很容易通过母体进入胎儿和婴儿体内,而甲基汞是对胎儿和婴儿的健康有害的。因此,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应避免食用这两种鱼。

此外,虽然母乳可能存在化学污染,但研究人员并不赞成放弃母乳喂养,因为对婴儿来说,母乳还是最有营养的。

基因疗法挽救免疫缺陷患儿

丁永明

英国《柳叶刀》杂志近日报道,该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疗法为4例严重免疫缺陷患儿进行治疗,都取得了成功。这使英国利用基因疗法治疗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成功案例达到18例。

在治疗中,医生先将一个矫正的基因序列置于一个失去致病能力的病毒载体中,然后把病毒注入患者体内。病毒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在患者体内扩散,同时把矫正的基因带入人体细胞。

法国最早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免疫缺陷。由于接受治疗的两名婴儿先后患上白血病,使基因疗法的安全性受到质疑。但专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患者都还不到3个月大。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缺少免疫细胞,因而非常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以往的治疗方法是让患者生活在绝对洁净的保护罩中,或是在幼儿时接受骨髓移植。

“城乡儿童共享健康”公益活动先进单位获表彰

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中国医院协会妇幼保健院管理分会,广州市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城乡儿童・共享健康”大型募捐赠书公益活动,自2005年11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妇幼系统、各级妇幼保健院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全国近300多家单位参与到募捐赠书活动的行列中,积极配合,广泛宣传,积极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共同营造了关爱儿童、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的先进单位。

为表彰先进,弘扬社会公德,进一步推进此项活动的发展,经主办单位评选,活动主办单位授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等10家单位“先进单位”的称号并进行表彰。

表彰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二届妇幼卫生管理论坛暨第三届省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年会上进行,主办单位向获奖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及奖金。

先进单位: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

广东省清远市卫生局基妇科

湖南怀化市妇幼保健医院

辽宁大连市妇产医院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山东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婴幼儿保健的内容范文篇3

一、目的意义

高危婴幼儿(以下简称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降低残疾儿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使高危婴幼儿能得到更加及时、系统的干预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全区儿童健康素质。

二、管理范围

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要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项目,在体检过程中按照高危婴幼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及时列入高危儿专案管理,建立高危儿管理档案,并把相关体检内容记录到《儿童保健手册》上。

三、管理职责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高危婴幼儿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家长对高危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告知家长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程序。按要求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在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中及时筛查出高危婴幼儿,并根据情况及时指导、治疗及转诊。

(二)区妇幼保健所

1、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高危儿,并做好高危儿登记工作。

2、开展高危儿的筛查工作,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指导。

3、对于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一步诊治。

4、定期召开例会,通报高危儿转诊情况,同时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高危儿系统管理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危儿的诊治水平。

四、管理措施

(一)专案管理

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列入专案管理。区妇幼保健所统一刻制高危儿管理专用印章,发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危婴幼儿的《儿童健康手册》上盖章标记,并根据情况进行干预指导及转诊。

(二)分级管理

根据高危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Ⅰ类高危婴幼儿进行专案管理。区妇幼保健所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高危儿,同时对Ⅱ类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Ⅲ类高危儿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诊治。

2、经专案管理病情明显好转或治愈的高危儿,应及时结案转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系统保健管理。

3、对于社区门诊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干预与治疗。

(三)转诊管理

区妇幼保健所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对于其不能治疗的高危儿,应及时填写高危儿转诊登记本和“高危儿转诊通知单”,一联“通知单”交给家长,嘱其及时携带儿童凭“通知单”前往区妇幼保健所或上级医疗机构儿保门诊进一步确诊与管理;另一联为存根应保留并做好登记。

(四)随访管理

1、门诊随访:区妇幼保健所对转送来的高危儿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认真做好登记,根据高危婴幼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管理。在收案管理期间,督促高危婴幼儿按系统管理要求,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经过治疗明显好转达到社区收治水平的高危儿,及时转回社区,并做好衔接和指导,对于门诊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2、电话随访:对于转至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儿童,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于转诊两周内进行电话随访,并做好登记。

(五)信息管理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收集3篇)
  • 下一篇:第二课堂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