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4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营养;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67-03

一、研究目的

目前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正在逐渐地侵蚀大学生的身体[1]。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模式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病因[2]。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的快节奏,很多职业人员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心慌、气短、全身乏力、头疼、头晕、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等症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其中15%的人患有疾病,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而大学生群体中患亚健康的比例逐年增加,这应该引起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3,4]。本文分析大学生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旨在强调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科学的膳食方法,引导大学生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营养观念;引起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关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其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对营养需求量大,同时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重,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学业的完成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5]。如何在教学中通俗易懂地阐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营养学基本理论,同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结合实际,将营养与健康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至关重要。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2年9~12月,对选《营养与健康》课程的1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18~22岁的大学生,其中男84名,女92名。

2.研究内容及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方法,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7]自行设计《饮食与健康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饮食习惯,另一部分为健康状况。共设置34个问题。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当场回收调查问卷。调查时间分别在开设《营养与健康》课程前和结束该课程后。共发放问卷176份(选课的大一和大二同学),回收176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100%。

3.统计学处理。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资料和数据输入Excel,对数据进行x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4.结果与讨论。第一步是利用电脑统计软件SPSS17.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结果

1.营养教育前后学生的生活习惯。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其中影响因素较高的是:作息时间、运动情况、大便是否规律等5项内容,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与教育前相比,学生熬夜习惯和大便不规律情况大大减少,作息时间不规律现象也有显著性的降低。

2.营养教育前后学生对营养认知情况。表3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有显著性差异。教育前后,女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都要优于男生。

3.营养教育前后学生的饮食习惯。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其中影响因素较高的是:不吃早餐、饮食搭配不合理、经常吃零食、吃夜宵等。从表4可知,营养教育后大学生吃早餐的人数明显增加,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吃夜宵和零食的同学大大减少。

4.讨论。首先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作息时间不规律,很多大学生习惯于“开夜车”,早上起床晚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健身,近60%大学生健身安排有一定规律,每周保证3次锻炼,并且每次运动30分钟或以上。其次,大学生不讲科学饮食,习惯于馒头、咸菜等,根本没有考虑到每餐的质量。并且饮水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正常需要。大多数有吃零食的习惯,不正常的饮食习惯不仅造成大便不正常而且使得摄入的各种营养不均衡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女生营养素摄入量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女生的食物更为多样化或食物摄入不规律等造成[8]。再次,教育前对于疾病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了解不全面,不确切,营养与健康教育后对大学生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均有一定的影响,对疾病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意识具有一定的提高。

通过对比调查可知营养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来讲必不可少,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校、社会的关注,从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以及有关学者进行的大学生调查中,都说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的很少或漠不关心,没有注意自己的膳食行为是否会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凸显了营养教育的重要性。而高校恰恰是扮演教育者的最好角色,营养知识的普及是解决大学生营养缺乏现象的根本。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物质基础[9],整治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和消费环境。关注并注重促进大学生的膳食健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良好的营养习惯对于其一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同时还能通过他们向整个社会传递正确的营养健康习惯,为减少常见慢性病的发生做出潜移默化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彦杰.浅析大学生膳食与健康[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6,(6):61-62.

[2]KantAK.Dietarypattems:biomarkersandchronicdiseaserisk[J].ApplPhysiolNutrMetab,2010,(35):199-206.

[3]傅善来,蒋有倩.走出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WhitingP,BagnallAM,SowdenAJ,etal.Interventionsforthetreatmentandmanagementofchronicfatiguesyndrome:asystematicreview[J].JAMA,2001,286(11):1360-1368.

[5]刘翠格.营养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6]曾翔云.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解析[J].中国食品,2004,(3):42-43.

[7]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6.

[8]StoreKS,Radechi-SV,MoshfeghAJ,eta1.Thenumberof24hdietaryrecallsusingthe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sautomatedmultiple-passmethodrequiredtoestimatenutrientintakeinoverweightandobeseadults[J].PublicHealthNutr,2011,(18):1-7.

[9]李源晖.安徽省大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健康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6):83-86.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基金(2012)资助

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篇2

一、目标

提高各族市民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建立有利于主要慢性病防治的社会物质环境,逐步降低社区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控制慢性病发病和死亡上升趋势,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整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领导机构。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由市卫生、计划、财政、教育、公安、广电、体育、劳动、工商、妇联、老龄委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的**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有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审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防治经费,搞好社区协调。

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卫生系统内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部门的工作和卫生资源配置。

(二)防治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和健康教育等机构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积极协作,共同完成综合防治任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计划,进行社区诊断、干预、健康指导、监测和评估等;

医疗机构负责病人和高危人群的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机构负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

(三)技术指导机构。

成立由医疗、预防、健康教育、康复、保健等多部门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业务咨询、技术培训、设计方案论证、评估及效果评价、监督考核等工作。

三、示范点社区的选择原则

(一)该社区是至少含有一级政府在内的生活社区;

(二)该社区传染性疾病已基本得到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该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三)社区领导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能对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四)具有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素质高的防治队伍,并有综合实力强的医疗机构做保障;

(五)具有较为健全的医疗保健网及与社区合作融洽的工作作风;

(六)具有一定的社区工作基础,居民有机会获得健康促进信息并愿意参与和积极配合;

(七)社区人口相对稳定。

四、阶段目标(20**—20**年)

(一)20**年。

1.在天山区青年路街道办事处选择一个社区作为我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筛查社区内慢性病发病的现状,对现患和高危人群进行初步调查;

2.为试点社区人群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汇总慢性病发病情况,了解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

(二)20**年。

1.完成示范点社区慢性病的社区诊断工作,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完善慢性病防治规划,将筛选出的社区高发慢性病种类作为防治重点;

2.对社区15岁以上人群开展社区高发慢性病调查,为社区高发慢性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工作,逐步提高社区高发慢性病病人的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对社区高发慢性病病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合理膳食、减重、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干预活动;

4.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启动后,每2个月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5.建立社区高发慢性病病人的管理报表制度,拟定每半年上报1次。

(三)20**年。

1.社区内高发慢性病病人的知晓率达70%,治疗率为50%,控制率为30%;

2.社区内15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0%;

3.条件成熟后,逐步开展对COPD、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主要慢性病的防治;

4.总结该社区开展慢性病防治的经验,向全市推广,逐步扩大慢性病防治覆盖面。

五、社区诊断

在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区慢性病的基本情况,找出本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打下基础。

(一)内容。

1.本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患和发病情况;

2.本社区的人口学特征及发展趋势;

3.本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

4.本社区疾病防治环境支持系统现状;

5.本社区已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价;

6.本社区人群防治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二)方法。

1.对本社区已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

2.对本社区15岁以上人群进行慢性病的入户调查;

3.进行现有的政策、机构、资源及其作用的软科学研究;

4.社区诊断资料的管理:

(1)建立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程序;

(2)资料的管理、分析、评价和动态观察;

(3)疾病和死亡情况登记;

(4)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等。

六、社区综合干预

社区综合干预是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内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群众组织的作用,针对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多方位服务,以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社区整体健康水平。

(一)干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防治主要慢性病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建立和推行门诊15岁以上病人首诊治疗制度。

(二)干预原则:采取以社区为基础,全人群为对象的干预;全社区干预,与社区内不同场所、地点干预相结合;强调全人群参与,重视高危人群;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干预策略。

(三)干预措施:全人群干预措施和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相结合。

1.政策环境支持:将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与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障制度等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建立补偿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治机构建设;促进社区健康教育;控烟政策;合理膳食政策;全民健身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出台。

2.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基础,以特定人群为教育对象,促进社区群众树立健康信念,培养健康意识,广泛参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社区卫生状况,提高群体健康水平。

疾病预防健康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伤害

在我国的健康教育普及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条件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所以说要想克服这个问题,还需要我国的医疗事业与教育事业联手进行工作的进行,例如对偏远地区的教育,一定要组织好人员进行专门的教授,对于受教育比较方便的地区就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演讲,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良好的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作为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来说,对于疾病的预防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对疾病的预防中,不仅仅是只对其防治,更重要的是在防治的过程中进行健康的科普教育,这项工作不能只作为表面的工作,而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康教育可以说在疾病的预防控制中是发挥重要作用的。

1健康教育的含义

我国所倡导的健康教育,其内涵就是通过专门的健康教育人员进行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信息的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帮助人们了解并掌握卫生健康的保护意识,在传播的过程中,使人们积极的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建立健康的观念意识,在正常的生活中,采纳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利的相互结合,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化,在生活中,逐步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的对疾病进行良好的预防,这样做的健康教育目的就是使人们在生活中,减少疾病的困扰,增强自我的保护意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健康快乐。良好的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以及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

2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在疾病的防御过程中,卫生防疫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是疾病预防的良好措施,在卫生防疫中,健康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的关键,只有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才能良好的进行预防。在疾病预防的过程中,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都是通过上级组织,有一定的计划和良好的组织面向广大人民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将健康教育中的内容一一的向大家介绍,使人们充分的了解健康教育。其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卫生健康知识以及一些良好的防御疾病的手段进行大力的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使群众进行自觉的吸收采纳,不了解的地方也可跟教育人员详细的沟通。在对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认识后,在进行实际的行动,这样全体的社会人员都积极的对疾病的预防有良好的认识,就会自觉地树立自我的健康保护,使每一个公民都投入到疾病的预防当中,积极的为防御疾病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将健康教育进行良好的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使每个人都自觉的进行健康保护,这样,从总体来说看,就会大大减少疾病发生率,并减少因疾病而造成的死亡率。健康教育也就达到其真正的作用,促进全体人民的身体健康性,保证人们的生活少受疾病的困扰。

3健康教育是促进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手段

从我国的现展来看,对健康教育还没有达到良好的普及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健康教育进行良好的普及,在以后的教育防病中,一定要提高对健康教育的投资,使人们能够在未发生疾病的状态下,就对疾病有良好的认识,对疾病的预防不能像亡羊补牢的故事一样,因为在疾病发生后才想起预防,那就太晚了,产生的后果也是不可能挽回的,在健康教育中其重要的手段就是,人性化的教育,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强行的进行灌输,应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为各种人群的受教育程度都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在健康教育上进行投资,将会促进总体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的幸福安康的建设生活。根据临床的经验表明,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所以一定不要惧怕在此项目上的投资。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从总体来看都有显著的提高,对健康教育进行普及宣传时,一定要有目的的进行,例如,城市的住宅对人民的居住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去住宅的社区等地进行宣传;公园的人一般都比较多,可以在公园设立普及健康知识的专门演讲,从具体的工作来看,就是找人们聚集较多的地区进行宣传,这样可扩大宣传面,使更多的人进行了解,及时的做好疾病的预防,要将人们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样才可以全身心的去投入别的事情中,所以,在教育中,一定要发挥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将疾病的预防工作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这样,才能做到自己的健康自己把握,远离疾病的困扰。

4今后健康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网络化管理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人人要健康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网络化管理,是深入开展健康的组织保证。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民性普及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以专兼为主体的健康教育网络,依靠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加强横向联系,促进社会团体参与,使健康教育的管理日趋社会化、规范化、科学化。

社区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三级网中,一级网负责全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定及质量控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组织、协调、指导、总结全区健康教育工作,以培训健康教育骨干和提供健康教育资料为重点。二级网负责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全区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是健康教育五进活动的桥梁和纽带。三级网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具体实施健康教育各项活动指标,并做好信息反馈。要求每个单位做至五有,好有专兼健康教育干部、有宣传阵地、有健康教育资料、有活动内容、有计划和评价,使健康教育形成上下一条龙,层层有落实。

5总结

综合全文的阐述,对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做用,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疾病是危及现代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要想对疾病的发生进行良好的控制,就一定要对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身体的健康。健康教育就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生活中,一定要将健康教育进行下去。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整理6篇)
  • 下一篇:志愿者自我总结(整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