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姿态掩盖霸权心态
《报告》开始正视中在际事务所中的作用,并试图借助中的力量来构建一个美主导的“安全的际环境”。《报告》开篇即称,“中作为一个主要际角色的崛起,似乎已成为21世纪初战略背景中的重要事件”,美欢迎中“共同维护际规则和准则,增强地区和全球的安全与和平”。
《报告》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美中军事交流与合作,提出“加强中美军事关系是美战略的关键部分,目标是影响中的战略选择,推动中按照际规则和规范来发展”。为此,《报告》将“美中军事交往”单列一章,并就“美中接触与合作中美的战略方针”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美中两间的军事互动将是长期、多方面的,其目标是追求和提升美长期防优势,同时减轻短期挑战压力”。
可以看出,随着中实力和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美经济实力及际影响出现下滑趋势,美已开始重新审视中的发展潜力、中在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利于适时调整对华策略。这也是奥巴马政府“巧实力”新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但是,很明显,美重视与中开展军事交流的真正目的,是企图让中按美主导的际规则和准则行事,实现美所谓的“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和平”。至于《报告》出台后美防部官员所谓的“美希望就《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与中进行讨论”之说,同样具有虚伪性,表面上是要讨论问题,其实质则是要“塑造”中的战略走向。
继续渲染“中军事能力发展”威胁
《报告》沿袭“中”基调,继续渲染中军事能力发展,称“过去10年中军事力量快速增长。许多现代化武器系统已经成熟,还有一些系统在未来几年将具备作战能力;中与西方家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并在一些能力上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特别强调中军力扩张超过了美预估的水平,
“可能破坏亚太地区稳定”。
在渲染中军事能力发展的同时,
《报告》特别关注对美亚太战略利益形成挑战的关键能力的增长,其中一些是美长期占优势的领域,如航空母舰、隐身战机等。《报告》声称,中研制的歼-20战机和导弹,将进一步提升中打击美军亚太地区空军基地、后勤设施和其他陆基设施的能力;中的攻击型潜艇、反舰弹道导弹等也对美太平洋舰队构成一定威胁。到2023年,中将基本实现军事现代化,成为地区军事强。
《报告》在渲染中军事能力增长对美战略利益构成威胁的同时,还竭力煽动周边家对中军力提升继续提高警惕,恶化中周边安全环境。《报告》称,“中持续投资旨在提高远程作战能力的军事计划,可以为中提供一支能在整个亚洲开展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力量”,并特别对中军力增长对周边安全形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报告》公布后,《印度斯坦时报》载文称“中印双边高度不信任”,表达了对中军力发展的担忧。文章引用《报告》内容,“中为震慑印度,将部署的液体燃料CSS2导弹替换为机动力更强的固体燃料CSS-5导弹;中以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由,在中印边境开展道路建设,目的是实施边境防卫措施”。事实表明,《报告》已对我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报告》大力渲染中军事能力发展,主要出于以下目的:一是为美高额防预算寻求政策支持。当前,美防增长可能构成的威胁,以拉拢这些家-共同构筑“围堵”中发展的联盟。妄评中海洋战略和海上力量发展
《报告》格外关注中海洋战略和海上军事力量发展,特别新增了“中不断演化的海洋战略”专题,详细闸述中海洋战略的变化、海军装备发展及力量投送能力的提升。
《报告》认为,受安全和经济利益驱动,中的海洋意识不断增强,海洋战略正在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变,中海军已逐步进入长期旧美海军支配的海域;中海军装备发展迅速,“瓦良格”号航母已开始承担试验和训练任务,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具备攻击肮母能力,攻击型核潜艇规模继续扩大:中海军力量投送正在向远洋延伸,已经展示了向第二岛链外部署现代化水而平台的能力,许多新型海军平台具备天接通信和区域防空能力,远离本土的作战能力明显增强。
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后,认为中将冲出“岛链”封锁并全而涉足海洋,因此对中海军亚丁湾护航、首艘航母平台试航等十分敏感。美务卿曾表示,中海军现代化将“胁迫或恫吓”与美结盟的家和地区,弱化它们与美的军事同盟关系;中远洋作战能力的发展,将危及美在太平洋地区的长期军事主导地位;中海军力量的提升,将增强中解决南海海域领土争端的能力,限制美在该海域的航行自由,对美的战略利益构成威胁。
显然,美夸大中海上力量发展,是为其谋求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巩固在该地区的军事主导地位服务。臆测中网络电磁空间能力发展
争夺网络电磁空间主导权已成为当前美军事能力建设的重点,因此《报告》对中网络电磁空间能力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不仅无端猜疑所谓中对美的网络入侵,而且臆想中网络电磁空间作战理论已趋向成熟。《报告》引用中两部军事理论著作――《战略学》和《战役学》的相关论述,“信息战是获取信息优势的重要一环,是对抗强敌的有效手段”,并称在关于中未来联合作战模式的军事著作中,已将“网电一体战”确定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形式。
《报告》渲染中网络电磁威胁和网络电磁空间怍战理论发展,实则是为美加速发展网络电磁空间作战能力寻找借口,以进一步增强美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今年以来,美先后《网络电磁空间际战略》和《网络电磁空间行动战略》,并加快网络电磁空间攻防技术研发,开展网络电磁空间演习,积极推进网络电磁空间力量建设。但是,与其他作战领域相比,美认为,网络电磁空间是其“软肋”,最有可能遭到攻击,并将中视为其网络电磁空间领域的主要作战对手。
歪曲中对外军事交流活动宗旨
《报告》以“中的军事外交活动”这个新增专题,表达了对中通过对外军事交流活动扩大际影响力的特别关注,从中的传统军事外交、联合演习、参与际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救援、对外军售等方面,详细描述了中的对外军事交流情况。
《报告》称,中已与l50个家建立军事关系,全面扩大了中的对外军事联系;中与外联合军事演习的内容不断拓展,涉及海上训练、联合作战、维和、搜救以及反恐等多个方面,2010年还首次与欧洲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通过海军护航、维和、撤侨等行动,演练了远程兵力投送能力,为中的全球军事存在埋下伏笔;通过军售巩固对外关系和扶取经济利益,中向伊朗和苏丹等“不稳定家”的军售,将有助干中降低能源进口的成本。《报告》认为,中军队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流,除将加快中的军事现代化外,还有助于加强中与有关家的政治联系、减少这些家对中崛起的担心,扩大中在际尤其是亚洲的影响力。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二、交通情况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三、种植情况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四、养殖情况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五、经纪人情况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劳务输出情况。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七、财政总量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八、特色产业情况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为积极应对我国主要健康问题和挑战,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卫生部启动了“健康中国2023”战略研究。卫生部陈竺部长代表“健康中国2023”战略研究报告编委会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卫生论坛”上了《“健康中国2023”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据陈竺部长介绍,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健康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23”战略研究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10个具体目标是:①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23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13‰,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20/10万,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②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③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④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⑤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⑥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⑦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⑧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⑨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⑩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23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23”战略目标实现。
除此之外,《报告》还提出了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促进国民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医疗保障与服务统筹一体化的“大卫生”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依法行政;三是适应国民健康需要,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从注重疾病诊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实现关口前移;四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与机制,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和社会统筹,将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降低到30%以内;五是统筹保障制度发展,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六是实施“人才强卫”战略,提高卫生人力素质;七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八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陈竺强调,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国2023”战略研究的成果,以《报告》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的研究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中国国情,更加注重卫生发展的总体效益;要以增进健康为中心,更加重视转变服务模式;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体系。
陈竺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把“健康中国2023”战略研究成果纳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积极投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