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5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三地理参与度课堂研究实践分析

一、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检验教学效率也是通过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测验反馈情况来进行的。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而学生思维乱飞,那么这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关注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参与度,需要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着手。重视讲解过程的精妙,吸引学生眼球;注重练习过程的实效,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注重总结过程的趣味性,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高效复习的效果。在高三地理课堂中,由于学习任务紧迫,学习知识繁多,所以要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效率,不断的总结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学习本领和能力。

二、高三地理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和措施

(一)巧妙讲解,让学生聚精会神

关注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的参与度,就需要进行精妙的讲解,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不断的和学生探索知识,寻找知识的奥秘。高三地理讲解的过程,教师要做到精准并且到位,抓住重点,进行知识的点播,并且注重讲解过程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1、课题精讲,突出重点

选择课题精讲,可以采用点菜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选择题目的过程中,通过收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相关题目和知识的精讲和精炼。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小组讨论,自主分析

追本溯源是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的关键手段和方法。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先做出示范,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将剩下的题目进行自我评析和讲解。促进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落实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过程,不断的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关于“大气的热力作用”,学生就可以进行小组总结和归纳,通过交流与合作,不段发现知识盲区,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3、练习生活,巧妙分析

每个高中生都应该有一个改错本,这也是学生参与学习和练习的关键措施。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了解自己出错的地方,从而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做题中,避开知识误区,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高效练习,让学生全心投入

关注学生练习过程的参与度,需要展开实用性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每个训练过程中,都能吸收到知识。练习过程,也就是自我提升过程,在学生自我锻炼时,学生参与到实践练习的阶段程序中,就会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也能更好的进行知识总结。训练过程,是强化知识记忆,不断进行知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没有练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对知识的强化学习的过程,也就不能将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这句话,就很明确的反应出,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展开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案,联系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策略。

高三地理练习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冲刺阶段,每个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细节,进行细化学习,掌握每个关键点,将点点滴滴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归纳。注意练习过程中难度适中,根据考试大纲和要求对题目进行精选。二轮复习学生应该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架构,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使得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三轮复习,是学生进行知识冲刺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学习的行动的作用就表现的更加明显,学生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并且总结当前考点的热点和难点部分,构建出学生自身的整体框架。

(三)趣味总结,让学生回味无穷

提升学生总结阶段的参与度,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活跃和真实,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才会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知识进行趣味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总结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为了提升后进生的基础,并且完善优等生的知识储备,就需要对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总结和归纳,使得学生能够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1、图形配比,形象生动

利用现阶段的多媒体技术,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展开高效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学效率具有提升作用的方法。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杂,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口头表述,学生可能会处于混乱的思维状态。运用图形配比方法,借助立体图、平面图等,将相关的地理知识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总结归纳,表现在图形上。借助图形的形象化特点,就可以使得地理知识更加清晰和明了,学生就可以更加方便的构建知识架构了。比如,可以将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气候和生态环境状况表现在中国地理图上,根据地理位置,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突出重点,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2、口诀提炼,记忆方便

高三这一学期,是对高中三年地理知识的全部总结,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再是章节的片面学习,而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的总结和归纳,从而去应对非常严峻的高考形势。将知识相关问题提炼成口诀,采取“口诀法”,实现网络知识体系的快速记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印象。口诀法的原则是通俗易懂,并且朗朗上口。比如: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等等。通过学生的自我归纳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3、掌握规律,学习容易

数学中有万能公式,生活中有万能钥匙,地理的学习也有万能的规律和技巧。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更好的实现轻松解题,提高解题效率。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由于它偏重文科,而又不乏理科的思维和方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学习思想,善于发现和总结,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流向与凸向一致”这是通过水温等温线的凹凸变化关系反应洋流对水温的影响的整理公式;“流向与凸向相反”这是等高线与河流流向的整理公式。每个阶段性的规律掌握,是学生自我实践的关键部分,高三地理学习起来越容易也越有规律,同时学生就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总结与归纳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课堂有效看着的前提。新课改要求,现阶段的教学应该践行“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的自主分析和探究,以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讲课、练习以及总结知识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实施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就能更好的提升高三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邸爱军.浅谈高三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2]温广源、杨卓.如何提高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的效度[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篇2

一、端正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好的计划和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对提高学习效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做好课前预习、认真学习知识、及时复习巩固、解决疑难问题、巩固提高。

2.上课要认真听讲,充分利用学习时间。作为高中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得简单而听课不认真,错过了课堂的最佳时间,课后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弥补,而且也不能达到上课认真听讲的效果,所以课堂上一定要与老师教学保持一致,切记不能自搞一套。课后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增加自主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时间巩固所学的内容,高中阶段每天学习的内容多,学习压力大,对学习内容一定要做到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不可以留学习的尾巴,否则日积月累很容易积重难返。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零散的时间去消耗和吸收学习内容,可以利用睡觉前、走路、等车这些零散的时间,通过回忆把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

3.整理学习资料,做好课堂笔记。对习题、试卷、课堂笔记、实验报告等学习资料要善于整理作好分类,并要保存好。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要有清晰明确的提示。课堂笔记不是流水账,要善于根据教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自己实际情况,如老师讲解典型的例题,好的解题方法,不太理解的知识等都要记下来。课堂笔记一定要课后认真消化好,作好必要的内容补充。对于有价值的练习题、易错的题等要注意专门整理,以利于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夯实基础知识,及时巩固提高

“听得懂,记得住”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物理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规律要烂熟于胸,基本解题方法要运用熟练,在运用过程中能够信手拈来。学习过程中要总结出一些简便易记的规律,以帮助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基本概念、规律是最基础的知识。很多高中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认为物理知识不用死记硬背,忙于书山题海之间,每天有做不完的题目,很少花时间去准确、熟练地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任何复杂物理题目的背后都有一个简单物理原理去支撑,不能熟练地掌握、记忆这些基本的原理,解题过程中总会遇到麻烦。所以,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是学好物理科最优先决条件,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否则学习物理就会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三、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知识是自然科学规律的总结,与实际经验结合的比较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要善于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自然科学规律联系起来,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际动手操作,利用实验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对于学习的基本原理,针对典型例题,最好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亲自动手做实验,反过来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理论结论。做题过程中,做到把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利用作图、手势、学习工具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善于积累和总结,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篇3

一、注重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相结合

教师在对高中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结合。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建立在对知识点正确运用的基础上,如果不关注能力和知识的结合,那么能力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体现在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中,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完具体知识以后有真正的收获,才能够将建构形成的归纳和演绎能力运用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需要让学生了解洋流运动的模式,了解洋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洋流图的学习来分析洋流经过海域的时候,所引起的水温的变化。在进行这些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学生就需要了解红色标注的洋流是暖流和绿色标注的洋流是寒流这样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都需要在洋流图中表现出来,学生在学会读洋流图的时候,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读图能力就能够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在看到别的地理图的时候,就能够将洋流图的知识点运用进来。在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运用到规律,故要让学生对共性的特点进行归纳,然后结合洋流方向的基本知识在地理图册上进行标注,这样的过程也能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这种将知识型的内容和具体能力结合起来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能够将这样的一种能力运用到实践中。

二、注重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时候,就需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向注重建构的学习模式进行转变,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能够主动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加工,然后再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归纳总结能力。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指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在进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的时候,就能够联系之前学的大气循环、水循环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理解,学生这样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就是知识演绎的过程,学生将这些知识点和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结合起来理解地球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和特征的时候,就是归纳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新旧知识结合的方式,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演绎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让学生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这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是一种演绎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会理解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在现实中遇到跟地理有关的难题的时候,也能够主动地进行课本知识点的演绎。

三、注重归纳推理和情境引导相结合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志愿者日活动总结(整理10篇)
  • 下一篇:实践志愿者的个人总结(整理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