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6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篇1

抚红软籽山楂栽植方式及密度直接关系到光能利用、土地利用、机械化管理等。

1.1平地等距栽植亩栽55株,株行距3m×4m,采用自然开心形或小冠疏层形。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行距间加1株,株行距变动为2m×3m,临时植株采用无形型,树形简易,修剪方便。每亩株数达到111株,栽后3年普遍坐果。5~7年生株产可达15~20kg。永久植株行距3m×4m,株产可达20~25kg,亩产可达1100~1375kg。

1.2山地果园栽植密度与管理山地果园栽植密度,要因地势来确定。软籽山楂栽植密度主要采用3m×4m或3m×5m,行距最大不超过5m,每亩地栽植55株或44株,也可在株距间加1株,使每666.7㎡株数达到111株和88株,结果后陆续将临时株伐掉。

1.3栽植时期栽植时期与气候有关,软籽山楂为落叶果树,在N40°以北,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大部分地区风速较大,秋栽易受冻或抽条,一般以春栽为宜,春栽多在土壤解冻、苗木萌芽前进行。

1.4栽植方法及管理春季栽植的果园,要在上一年秋季整地。如加密栽植可以先开沟,规格为60~80cm宽,60~80cm深。如挖坑栽植,坑的直径80cm,深60~80cm。挖坑或开沟不要打乱土层,表土、心土分别放在一边,回填时先将表土放入底部,挖好坑后每株施入有机肥(土粪,马、牛、羊、鸡粪等)必须是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穴施入15~25kg,同时拌进50~100g磷酸二铵,用表土按3∶1比例混匀后,回填树坑。

1.5定植与定干栽植前用黄泥浆拌进生根粉浸泡苗木,即防止失水又能促进根系生长。栽后按培养树形定干,高度60~70cm,定干带选留3~5个饱满芽,定植时最顶端芽朝西南方向,防止树冠偏移。

1.6生长季除杂草早春生长季在杂草萌动至种子成熟前及时除草,除草要结合全园清耕或树盘清耕同时进行。生长季除草3~4次,保持全园无杂草,有效利用土壤营养成份,供给树体发育。

1.7越冬防护抚红软籽山楂抗寒性强,但在越冬前主干需要涂白处理,涂白剂加进杀虫剂,可以起到防止日烧和消灭在树干中的越冬害虫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2肥水及花果管理

抚红软籽山楂树势强健,生长季比较喜肥水,早秋8月下旬~9月上旬,每666.7m2施入有机肥3000kg,同时拌入果树专用肥50~60kg。6月下旬~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施入尿素或硫酸钾50kg。为提高光全效能生长季,5月下旬~7月下旬,每间隔15d喷布1次0.3%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树体营养积累,果实增大等效能。花前、花后、施肥后、果实膨大期土壤较干燥时及时灌水。抚红软籽山楂花期为5月20日~30日,每花序坐果4~12枚,无需疏果,避免花期使用任何农药,以利提高坐果率。

3修剪技术

抚红软籽山楂修剪分为休眠期和生长季两个时期修剪,即冬剪和夏剪。不同时期修剪方法不同,修剪反应各有所不同。

3.1夏季修剪夏季修剪是当前软籽山楂获得早期丰产必不可少的一项栽培技术,实施夏剪为主,冬剪为辅是丰产措施之一。

3.1.1摘心。幼树生长旺盛时期的5月下旬~6月上旬进行一次摘心。此时,花期可见徒长枝、营养枝生长状况,及时对过旺,占有空间较大,内膛多余的长枝进行摘心,促发当年生长更多的侧枝,以利当年形成花芽,提高来年产量。

3.1.2疏枝。幼树生长过旺,常出现重叠枝,交叉枝,多余枝生长季5月下旬开始及时疏除无效枝,促进增加树体,光合效能积累,促进第二年提升产量。

3.1.3抹芽。抚红软籽山楂枝条萌芽率高达66.8%,成枝力37.7%,生长季要及时进行早期抹芽,时间在5月中旬以后进行抹芽,视枝条着生花芽情况,主要抹除内膛萌发的枝条,以利改善光照条件,有利树体营养积累。

3.1.4拉枝。软籽山楂树势较强健,易萌发直立枝,生长季注意对直立枝及时拉枝,将直立枝利用拉绳拉成45°~55°斜生枝,有利于当年形成花芽,而且对培养疏层形树冠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3.2冬季修剪抚红软籽山楂在夏季修剪基础上,冬季修剪主要是补充修剪。即对于影响光照,不利通风透光的枝条采取疏除、短剪方式去除多余枝。冬剪时对于病虫危害的枝要以疏除为主,对于徒长枝、生长过旺的枝以短截为主。软籽山楂以顶花芽结果为主,中庸枝一般不短截。

4病虫害防治

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山茱萸;标准化栽培;周年;管理技术;陕西佛坪

中图分类号S567.2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9-0111-03

山茱萸果实别名枣皮、萸肉、药枣;蜀枣、山萸、山萸肉,以果肉供药用,具有补肝益肾、涩精敛汗的功能,药用和滋补价值高[1]。山茱萸是佛坪县的特产。陕西佛坪县是山茱萸的最佳适生区,种植山茱萸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其果实具有个大、皮厚、色鲜、药用成分含量高等特点,品质居全国三大山茱萸产地之首,被誉为“中国山茱萸之乡”,先后被确定为“部级山茱萸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2004年10月25日,佛坪山茱萸通过了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检验局GAP认证,同年取得了国家质检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根据生产栽培经验、佛坪县山茱萸的物候期和调查情况,现就佛坪县山茱萸规范化栽培周年管理技术措施要点按月简介如下。

11月(越冬休眠期)

节令为小寒、大寒节,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山茱萸物候属于越冬休眠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是制定年计划、防寒抗冻和开展病虫防治等。在防寒防冻上,在雪天人工摇雪,减少树冠积雪;利用野草或秸秆覆盖树盘,增温保墒。在病虫防治上刮除老树皮,清除树皮中的越冬病虫;树冠喷5°Bé的石硫合剂,防治山茱萸炭疽病、角斑病等多种病虫害;于根颈及土壤喷6%柴油乳剂或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杀死土壤中的越冬虫;剔除树干皮缝中的刺蛾茧、舞毒蛾卵块;清除石块下及土缝中越冬的虫茧、卵块。

22月(萌芽前期)

节令为立春、雨水节,气候由寒冷逐渐转暖,春季开始。山茱萸树液开始流动,花芽萌动膨大,物候属于萌芽前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育苗移栽和品种改良、栽植、大树灌水、病虫害防治等。

苗床整地和播种。播后地膜覆盖,保温保湿,移植苗的移栽。2月下旬开始,采用枝接类的切接法,进行嫁接育苗。同时,对于地产劣质成园树的品种改良,也在此时进行,方法主要是切接法、劈接法[2]。一般在2月中下旬苗木萌芽前,可进行山茱萸的春季栽植。发芽开花前浇1次水。树冠喷1~2次5°Bé石硫合剂,防治山茱萸炭疽病、角斑病等多种病虫害。

33月(开花期)

节令为惊蛰、春分节,气候由逐渐转暖,春暖花开。山茱萸树物候属于开花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施肥、病虫害防治、育苗、移栽、压条繁殖、嫁接育苗、品种改良、疏花保果、苗木移栽和栽植等。

3.1苗木繁殖

播种育苗,秋季将去果肉的新鲜种子用2~3倍的湿沙,沙藏于室外向阳处,上面盖草,经常保持湿润,至翌年3―4月,有30%~40%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播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压条繁殖,于芽萌动前,将近地面的一至二年生枝条弯曲,并在近主干处割伤皮部,将枝条埋入土中,固定压紧,枝条先端露出地面,加强肥水管理。

嫁接育苗,砧木采用本砧,即自身优良品种的实生苗;接穗取自产量高,果实大,果肉肥厚,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的树冠、发育充实、芽饱满的一年生枝条。嫁接方法采用切接法。品种改良,3月20日前,对于地产劣质成园树的品种改良,也在此时进行,方法主要是切接法,还有劈接法。

3.2苗木移栽

将预先准备好的苗木(实生苗高70cm以上、嫁接苗高30cm以上)带土掘起,移栽于整好的穴内。在水土不易流失的平坡及坡度在25°以内缓坡地带,宜进行全垦整地,清除柴桩、藤根、石块等。对25°以上坡度的坡地应采取水平带整地或块状整地,保留一定面积草带,以利保持水土。栽植穴规格一般为70cm×50cm×50cm,且尽力做到表土回穴。同时每穴施足腐熟圈肥和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作基肥。株行距一般为3.5m×4.0m,造林密度705株/hm2。

栽植方法:起苗应选择阴天进行,苗根带土,栽植前进行根系修剪并蘸泥浆,保护苗木不受损伤,根系不能曝晒和风吹,在备好的栽植穴内,每穴施厩肥2kg,与土拌匀施入。如苗木根系过大,应对栽植穴进行修整,避免根系弯曲,埋土至苗株根际原有土痕时轻提苗木一下,使根系舒展,扶正填土踏实,浇足定根水,有利成活[3]。

3.3成年树管理

结果大年在盛花期进行疏花,结果小年则在盛花期喷喷0.4%硼砂和0.4%尿素。在盛花期喷施1次0.3%硼砂液或0.3%磷酸二氢钾液,可明显提高坐果率。树冠喷施1~2次5°Bé石硫合剂,可有效防止山茱萸炭疽病、角斑病等多种病虫害。

44月(展叶抽梢期)

节令为清明、谷雨节。山茱萸树花期结束,叶芽逐渐萌发,从展叶至开始抽梢。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追肥、病虫防治和苗圃地肥水管理等。

在盛花期喷施喷施1次0.3%硼砂液或0.3%磷酸二氢钾液。苗圃地苗木可追施1~2次速效肥,以稀薄人畜粪水为主,加速幼苗的生长。剪除病虫枝,集中烧毁。4月上旬开始,每隔10~15d,树冠喷2.5%氯氟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功扑乳油1500~6000倍液防治毒蛾、尺蠖幼虫,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防治山茱萸早期落叶(角斑病)、炭疽病(叶炭疽)等。

55月(新梢、果实迅速生长期)

节令为立夏、小满节,开始进入夏季。山茱萸树叶片、新梢、果实迅速生长、果核硬化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病虫害防治、追肥、扦插育苗、夏季修剪、灌水、苗圃地管理等。

5.1扦插育苗

5月中下旬选带顶芽的一年生嫩枝,于15~20cm处剪下,上部留3~4片叶,下部切成斜口,并用ABT生根粉50mg/kg溶液浸泡30min,随后扦入20~25℃的苗床内,10d后即可开始生根,期间应保持较高的湿度,或在上部适当搭棚进行遮阳。

5.2夏季修剪

为使山茱萸幼树提早结果,可采用环切、环剥、夏剪、开张角度等措施。环切即在主干上环切一道口;环剥即在幼树主干基部剥去一圈皮层,宽度为主干的1/10;开张角度即是通过拉、压、撑、别等方法使主枝角度张开;夏剪即在夏季当旺枝长到50cm时及时摘心,并对部分旺枝进行弯枝、拿梢和扭梢。

5.3水肥管理

在灌溉方便的地方,在果实灌浆期灌1次水。于5月上旬花芽分化前、幼果膨大期穴施三元复合肥0.5~1.5kg/株。同时结合喷洒农药混入0.5%的尿素液,则有利于补充树体营养,促进花芽分化和幼果膨大。苗期苗木可追施1~2次速效肥,以稀薄人畜粪水为主,加速幼苗的生长。

5.4病虫害防治

每隔10~15d,树冠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防治山茱萸早期落叶(角斑病)、炭疽病(叶炭疽)等。晚上用灯光或堆火诱杀尺蠖成虫。

66月(花芽分化、果实膨大硬核期)

节令为芒种、夏至节,农作物夏粮收获、秋粮栽培、播种季节。山茱萸树花芽开始分化、果实膨大及硬核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施追肥、夏季修剪、病虫害防治、苗圃管理等。

6.1施追肥

结合喷洒农药混入0.3%的磷酸二氢钾+硼砂+尿素混合液叶面喷洒,有利于补充树体营养,促进花芽分化和幼果膨大。

6.2夏季修剪

对初结果期及生长旺盛结果稀少的大树,于6月上旬,采用环切、环剥、夏剪、开张角度等措施,调整树体营养,促进营养积累,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

6.3病虫害防治

每隔10~15d,树冠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防治山茱萸早期落叶(角斑病)、炭疽病(叶炭疽)等。晚上用灯光或堆火诱杀尺蠖成虫。

6.4苗圃管理

在6月,对苗床育苗施追肥1次,以稀薄人畜粪水为主,加速幼苗的生长。除草1~2次,结合中耕追施尿素或复合肥,然后浇水。

77月(果实膨大硬核期)

节令为小暑、大暑节,“三伏天”。山茱萸树枝梢生长、果实膨大及硬核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追肥、病虫害防治、嫁接繁殖、夏季垦复、苗圃管理等。

7.1土肥管理

夏季垦复,垦复宜浅,一般为10~20cm。可以结合间种的农作物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幼树和根系。结合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混入0.3%的磷酸二氢钾加硼砂混合液叶面喷洒。

7.2病虫害防治

7月下旬开始,对树冠下土壤喷洒或撒施4%D-M粉剂(敌马粉)处理土壤,平均每株树撒施20g,施后立即浅覆,将药粉翻入土内,或用2.5%敌百虫和2%甲铵磷按1∶400比例混合,或土壤施入辛硫磷颗粒剂或乳剂7.5kg/hm2,毒杀蛀果蛾越冬幼虫、大蓑蛾蛹等[4]。

7.3嫁接改良品种

主要采用“T”字形盾芽嵌接法。砧木采用优良品种的实生苗。接穗采用已经开花结果,且生长健壮、果大肉厚、无病虫害壮龄母树上的枝条。接后用薄膜自下而上包扎,露出芽眼,打活结,到第2年萌芽时立即解扎,园地应加强树体管理。

7.4苗圃管理

7月,对苗床育苗再施追肥1次,除草1~2次,结合中耕追施尿素或复合肥,然后浇水。苗圃地适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促进苗木生长,待苗高30cm以上即可出圃移植。

88月(果实成熟前期)

节令为立秋、处暑节,开始进入秋季。山茱萸树秋梢生长、果实开始着色,果实进入成熟前期。这时管理主要内容有苗圃管理、嫁接繁殖、夏季垦复、病虫害防治等。

苗圃管理,8月对苗床育苗再追肥1次,除草1~2次,结合中耕追施尿素或复合肥,然后浇水。嫁接改良品种,主要采用“T”字形盾芽嵌接法,方法同上。夏季垦复,垦复宜浅,为10~20cm。可以结合间种的农作物进行,操作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幼树和根系。

树冠喷药,主要防治山茱萸蛀果蛾、大蓑蛾、刺蛾等害虫。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是在8月上中旬,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扑)乳油4000~6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乐果1000倍液、30%杀虫脒1000倍液等药剂,喷洒树冠。第2次喷药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前后,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同第1次。利用食醋加敌百虫制成毒饵,诱杀蛀果蛾成虫。

99月(果实成熟、采收期)

节令为白露、秋分节,开始进入中秋季节,秋农作物开始收获。山茱萸树果实成熟、开始大量采收、进入落叶前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苗木繁殖、病虫害防治。

9.1苗木繁殖

播种育苗,一般种子需经3~4个月混湿沙储藏处理后到翌年春季播种,如需秋播,可于采种后,按技术要求进行种子处理,于采后当年9―10月直接播种。采用条播,按行距20~30cm开沟,沟深3~5cm,播种后覆土厚2~3cm,加盖一层草,保持畦面湿润。

嫁接育苗和品种改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用切接法。方法同前。压条繁殖,于采果后,选15年以上的健壮优良母树,将离地面较近的二至三年生枝,环剥深达木质部后,弯曲埋入15cm深的土内,浇水保湿,翌年即可生根。生根后便可割离母株,另行定植。

9.2病虫害防治

9月上旬树冠喷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扑)乳油4000~6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40%氧乐果1000倍液、30%杀虫脒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蛀果蛾、刺蛾、大蓑蛾等虫害。及时清除落果,可减少入土越冬的幼虫基数。9月中旬后,果实陆续成熟后应及时采收,熟一批采摘一批,是有效的防治病虫害措施之一。

1010月(果实采收、落叶期)

节令为寒露、霜降节,开始进入深秋季节,秋农作物秋获盛季。山茱萸树果实采收盛季、落叶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采收、种苗繁殖、秋季修剪、施基肥、栽植、病虫防治、嫁接繁殖、秋季垦复、苗圃管理等。

10.1种苗繁殖与栽植

采用种子繁殖,秋播于采后当年9―10月播种。方法同9月。嫁接繁殖,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用切接法。方法同前。秋季栽植一般在苗木落叶后即可进行。栽植方法同3月。

10.2秋冬季整形修剪与施基肥

修剪方法有疏剪(又叫疏枝)、短截、回缩、缓放(又称长放)几种。修剪整形以自然开心形和主干分层形为基本丰产树形。树高1m左右便可进行修剪整形,使其成低干矮冠,枝条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增加结果面积;可使幼树早结果,成年树丰产稳定,老树复壮更新,提高结实能力,并便于管理和采收。结果老树,于落叶后,剪去枯枝、老枝、病虫枝、并生枝及基部萌生枝,以利于老树的复壮。施基肥,采用环状沟与条沟施肥法交替使用。施有机肥100~150kg/株,并混入过磷酸钙0.5~2.0kg/株。

10.3病虫害防治

树冠喷药,喷1~2次5°Bé石硫合剂,防治山茱萸炭疽病、角斑病等多种病虫害。及时清除落果,可减少入土越冬的各种害虫幼虫基数。

10.4适时采收

果实成熟后应及时采收,熟一批采摘一批,同时采摘时要爱护花芽,保护树枝。

1111月(越冬、休眠期)

节令为立冬、小雪节,开始进入冬季,秋农作物收获期已进入尾声。山茱萸树果实采收尾声、进入越冬、休眠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清园、施基肥、冬季修剪、垦复树盘、栽植等。

11.1清园与施基肥

清除树上树下的僵果、枯枝、病虫枝、落叶、落果深埋或焚烧;刮除病斑和主干、主枝翘皮,树干涂白(石硫合剂处理)。施基肥,采用环状沟与条沟施肥法交替使用。施有机肥100~150kg/株,并混入过磷酸钙0.5~2.0kg/株。

11.2冬季整形修剪

修剪整形以自然开心形和主干分层形为基本丰产树形。疏剪又叫疏枝,多在枝条过密处把第1个枝条从基部剪去,可改善光照条件,延长结果枝寿命,促进花芽形成,提高坐果率。疏除徒长旺枝,以平衡树势;疏去弱枝,可促进其他枝条生长。短截,剪去树梢的一部分,也叫短剪。其作用是促进剪口下部芽萌发新枝,复壮老枝,促进开花结果。回缩,即在多年生的枝条上短截,用于控制辅养枝,培养结果枝组,促进骨干枝的更新复壮。缓放,又称长放,即保留枝条不修剪。一般只能缓放偏弱枝、下盘枝等。结果老树,要适当剪去枯枝、老枝、病虫枝、并生枝及基部萌生枝,以利于老树的复壮。

11.3垦抚树盘与栽植

垦复宜深,为20~30cm,结合施肥进行。将各种越冬虫茧翻到土壤表层冻晾而死或深翻到土壤深层而致死。秋冬季栽植一般在封冻前15d进行。栽植方法同3月。

1212月(越冬、休眠期)

节令为大雪、冬至节,进入初冬季节。山茱萸树全部进入越冬、休眠期。此时管理主要内容有继续清园、施基肥、冬季修剪、垦复树盘、灌水防冻。

继续清除树上树下的僵果、枯枝、病虫枝、落叶、落果深埋或焚烧;刮除病斑和主干、主枝翘皮,树干涂白(石硫合剂处理)。11月未来得及施基肥的园地,在中旬前抓紧进行施基肥。施肥方法数量同10月。11月未修剪完的园地继续进行冬季修剪,但必须在上旬结束。修剪方法同上。垦抚树盘,结合施肥进行。将各种越冬虫茧翻到土壤表层冻晾而死或深翻到土壤深层而致死。入冬前浇1次封冻水,并在根部培土或土杂肥,以保幼苗安全越冬。在雪天人工摇雪,减少树冠积雪。利用野草或秸秆覆盖树盘,增温保墒[5]。

13参考文献

[1]王红敏,魏振铎.山茱萸的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0(3):103-104.

[2]时国超,赵郑,靳青玉,等.山茱萸山地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09-210.

[3]杨平福,刘群彦.山茱萸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0(2):95-96.

冬虫夏草种植栽培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人参榕;繁殖技术;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

人参榕(Ficusmicrocarpa)又名榕树瓜、薯榕、地瓜榕,系桑科(Moracese)榕属(FicusL.)多年生植物。叶浅绿至深绿,有叶脉,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或浅波状,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单叶互生。长3~10cm,宽2~4cm。根状茎,棕褐色,当母株生根时就开始形成,其根茎发达,并凸出地面,形态自然,根盘显露,根部形似人参[1]。是漳州传统花卉之一。人参榕商品株型奇特,茎根肥大,叶色亮丽,远销韩、日及欧美国家,深受海内外用户欢迎[2],在福建省,尤其闽南地区生产种植面积很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繁殖技术

人参榕主要以播种繁殖为主,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一般以在春、秋季播种为宜[3]。

1.1苗床选择与处理

在生产上,育苗地一般选择地势较高、土质为沙质土的地块。首先,用机械将土壤打碎、耕松,细化苗床表面土粒,然后人工整理苗床,苗床宽约70cm,高约35cm。再用稻草盖苗床表面,并将其烧尽,使草灰与表土粒搅拌均匀。红泥浆水泼于苗床表面,应浇湿。最后,用木片刮平床面。

1.2播种

将细小的种子混入草木灰或细沙,充分搅拌,均匀撒播于苗床上。播种后用木板镇压床面,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然后,在苗床上覆盖木麻黄的干叶,用水浇透。这样可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雨水冲刷和浇灌时破坏床面,既不让种子因暴露而影响发芽,也可减少杂草生长。

播种后,晴天苗床面应每天傍晚喷水1次,在苗床上方加小拱架,晴天可盖70%左右的遮荫网,并及时拔除杂草。

1.3幼苗管理

幼苗出土后,须及时清除覆盖物,以利通风透光,促进幼苗健壮成长,拔除杂草,苗床保持见干见湿。肥、水在傍晚浇施,待真叶长出后,每周可施复合肥1000倍液;平时可喷氧化乐果1000倍液和三氯杀螨醇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及螨类;遇强光时,应盖70%左右遮荫网,冬季要覆盖薄膜防霜冻。待苗长至约5cm高时,进行间苗,每株苗间距约2cm;到苗长至约10cm形成茎根时,小苗开始移入袋种植。小苗不能过老移植,否则不易形成多个茎根。

2栽培技术

田间种植时,通常选择地势较高、土质为沙土的露天地块。在种植前,作好栽培基质的处理。栽培土壤要求为疏松、排水良好、呈酸性反应的沙土,将土壤打碎,再将基质中加入1‰线虫磷防治线虫病。

由于成品人参榕的大小主要与栽培时间长短有关,而且每种植一个阶段,就要对人参榕进行换袋移植1次;人参榕的移袋次数越多,成品人参榕越大[4]。以500g成品人参榕为例,现将人参榕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过程介绍如下。

2.11遍袋栽培法

一般为10个月左右,春季种植,冬季换袋。种1遍袋后,瓜重约100~150g。在整理好的地面上,用地膜平铺于放置营养袋的地方,再将拌好的基质装在规格(宽×高)为10cm×16cm的营养袋中,并平排在地膜上;挑选高约10cm的健壮幼苗;用棍棒在营养袋中扎1小孔,把健壮幼苗种于小孔中,双手压实,浇透水。

2.22遍袋栽培法

一般栽培1年左右,以冬季换袋为主。种2遍袋后,瓜重250~400g。将1遍袋苗脱去袋,将1根茎根及有病茎根的植株进行淘汰,对健康苗进行修根,留2~5条主要茎根,茎根留自然长度,去除茎根上的细根、须根,特别要注意苗稍晾干,待伤口干燥种植。选择使用的沙土中可加入2‰有机肥及1.5‰线虫磷,种植袋规格为(宽×高)25cm×35cm。先将选好的苗用拌好的介质土种于袋中,梳理好茎根,基质填至苗茎基部即可,压实,浇透水;再将营养袋放置在铺有地膜的地方,并平排在地膜上。栽培时一手拿着植株根基部,一手将茎根上的土轻轻拨去,不能伤到根。种好后可将苗木的尾部剪去。

2.33遍袋栽培法

一般栽培1年左右,以冬季换袋为主。种3遍袋后,瓜重约500~1000g。栽培方法与2遍袋栽培方法基本相同,每次换袋择优弃坏。3遍袋栽培也可以种于地里,这样生长速度更快。首先,整理沙质田地,做苗床约50cm宽,沟约40cm宽;然后,苗床中间开沟,将选好的人参榕栽于苗床中间沟内,苗间距约20cm;最后,将沟内的沙土盖于人参榕上,整成畦床,浇透水。

3田间管理技术

3.1肥水管理

定植后应及时浇透水,生长期间,要注意水分供应,保持基质处于较干的状态,在夏季可经常给叶面喷水,根部要适当控制浇水,以促成其地下根部膨大。

定植1周后生根,1个月后开始施肥。生长期根据长势每个月施肥1次,1遍袋栽苗肥料主要以含氮、磷、钾复合肥

(16-16-16)为主;2、3遍袋栽苗每次施复合肥500倍液加钙镁磷肥300倍液,平时也可施腐熟的饼肥,或干施复合肥。

3.2改善栽培条件

人参榕喜温暖,不耐寒,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越冬最低温度5℃。定植生根前应适当遮荫,生根1个月后给予充足的光照,若光照不足则会引起植株徒长,影响地下根部膨大。夏秋季高温多湿季节,对生长十分有利,冬季温度较低时,应对人参榕植株进行覆盖防霜。

3.3病虫害防治

在人参榕整个生长过程中主要发生叶斑病、炭疽病、煤烟病和螨类(红蜘蛛)、蚜虫、介壳虫、线虫等病虫害等。为此,在防治上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症下药。

3.3.1病害防治。对于叶斑病,在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可以通过降低土壤湿度来防治。发病初期,选用波尔多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连喷2~3次,每隔5~7d喷1次。而炭疽病在天气阴湿情况下容易发生,尤其4~6月发病较严重。在防治上,要注重冬春季修剪,剪除病部叶片及枯病叶,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及时喷施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施保功1000倍液。对于由病毒引起的斑叶病和其他寄生菌引起的煤烟病,在防治上应主要结合害虫防治,减少害虫,尤其是刺吸性害虫的危害。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减轻病情;日光充足,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宜,排水良好,每1~2个月追肥1次,注意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在休眠期喷3~5°Bé石硫合剂等。

3.3.2虫害防治。蚜虫、介壳虫、螨类(红蜘蛛)是人参榕经常发生的吸汁性害虫,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汁液为害植株的茎叶,初期症状为叶片失绿,叶缘向上翻卷,此后叶片枯萎、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对这类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害虫,在防治上应主要减少虫源基数,在越冬卵孵化前集中虫叶烧毁;发生高峰时,可用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速扑杀1500倍液、2.5%鱼藤800~1200倍液等药药液处理。而另一类害虫,线虫主要侵染危害根部,受根结线虫危害的植株,须根减少,根尖肿大,根部变成褐色后开始腐烂,地上部生长衰弱,枝叶稀少,叶片淡薄发黄,受害严重的植株整株死亡。在防治上,可在基质中加入线虫磷;每个季度,根部可用20%毒使蜱1000倍液,或5%毒使蜱5000倍液灌根,防止地下害虫对地下膨大根的侵害。

4参考文献

[1]陈璋.人参榕标准化生产技术[J].中国花卉园艺,2005(18):30-34.

[2]刘奕清,王大平,熊运海.人参榕播种育苗技术关键[J].种子,2006,25(4):101-103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乒乓球社团的活动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下一篇:乒乓球比赛活动总结(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