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7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篇1

【关键词】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27-01

预防医学以成为现代医学观的主导思想,现代医学的发展及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实现“人人健康”成为现代医学的最高目标,疾病预防与控制成为现代医学的核心任务。

疾病预防与控制是在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以正确的防治对策为指导,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以及保护、增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不仅是卫生防疫工作者的具体工作,也是各级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关心和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措施

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是三级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疾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是第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三级预防中最重要的,是现代医学致力于达到的目标。在第一级预防中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适时的预防接种,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中老年保健等。所以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的先导,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起重要作用,也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

1.1通过健康教育使全民了解疾病的防治方法,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了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通过对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投入少、效益高。尤其是在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中的今天,利用健康教育的有效的策略方法,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是许多疾病预防中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进入20世纪以来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随着科学预防方法的实施而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如霍乱、鼠疫发病率的下降,人类天花消失,危害儿童健康的麻疹、脊髓灰质炎等都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新发现的急性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疯牛病、甲型H1N1等)的预防知识得到了普及。

1.2通过健康促进使全民采取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人们行为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人们自觉地、主动地追求健康,增加健康投资,提高生活质量,强调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预防性卫生服务,促进人群健康;强调政府立法、行政干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努力。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在全民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创建健康社区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和保护个人健康,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内容及措施

2.1全民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以最基本的、普通的健康教育为内容。如:个人卫生、日常生活方式、环境卫生、心理健康等内容,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进行目标人群健康教育。

2.1.1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传染病的发生在20世纪里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的传染病被消灭或基本消灭。但是由于病原体的变异、环境改善、新的群体状况的产生,使人群对于新的病原体的免疫力下降,有效治疗手段缺乏,可能造成新的传染病流行或旧的传染病重新扩散蔓延,人类面临新旧两类传染病的双重威胁。通过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在人们的思想予以高度重视,常备不懈,防患未然;在突发传染病时,全民积极参与、积极配合消除恐惧,稳定情绪。

2.1.2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近年来随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急性病和危重疾病得到及时救治,目前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加强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首要任务。

2.1.3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卫生问题多种多样,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心理健康涉及人们的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等方面。通过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与控制方法的教育使人们通过健康心理的促进和维护,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乐观生活、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结交知己,与人为善;挫折磨砺、自强不息。

2.1.4健康相关行为知识:[1]一组行为知识是:如合理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定期检查、避免有害环境、戒除不良嗜好、预防事故发生和发生后正确处理的行为、主动求医、积极配合、保持乐观向上情绪等。另一组行为知识是: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过度、偏食、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进食过热过快)、不良疾病行为(瞒病行为,对疾病自暴自弃,对疾病恐惧行为,疑病或拖延行为)。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和巩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2全民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2.2.1组织措施①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2]。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基层卫生机构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为了疾病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健全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功能,注重健康教育,为社区人群健康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②通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各级医疗单位、专职健康教育机构、经常进行全民健康教育。③保证政府经济和政策的支持。

2.2.2经常性措施①对基本卫生问题要常讲常抓。如:个人日常卫生习惯、生活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和食品卫生、生活垃圾的处理等。②专题讲座或报告。针对疾病流行和发病的季节进行讲解。如:冬春季节的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的肠道传染病。③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等文化载体,进行健康教育的传播。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的传播。预防疾病。

总之,通过全民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全民预防、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参与能力,才能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篇2

作者单位:458030河南省鹤壁市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继2002年爆发的世界性的非典(非典型性肺炎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大流行和后来时常发生的禽流感等流行病之后,人们整日处在不可预知的流行病的威胁之中。但对于流行病的认识并没有太多的进展,原因可能在于:即使在经历了流行病带给我们的这些灾难之后,还是没有人对流行病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报道,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从流行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

1春季常见的流行病

春季常见的流行病有很多,但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1)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风疹、麻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2)消化道传染病: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另外,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溃疡病和心血管病的高发期。

2春季常见病的发病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阳气上升,体内阴、阳失衡,气温忽冷忽热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咳痰吐痰加剧并且春风日盛;室内空气缺乏流通等因素都给结核菌等通过呼吸道感染病原生物的繁衍和感染机体创造了有利条件。

消化道传染病:新年伊始,人们交往日频且防范传染病的意识不强;消毒不彻底以及春季也是病原体增殖和医学昆虫孳生的时期,所以消化道传染病非常流行。

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万物复苏,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产生变态反应,由此罹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溃疡病: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进食无规律,对食物冷热不忌等都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

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

3春季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3.1春季常见病的预防预防外感: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调节情绪: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养鱼、赏花、垂钓等都可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采取必要预防措施:在天气多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对一些慢性病进行预防性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核病、风湿病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春季不宜停药或减药,而需要强化或做必要的调整,严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要随便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有关病情,要尽早到医院妥善查治。

另外,注意居室环境的清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公共环境卫生的保护、健康饮食…和适当使用一些有利于免疫力增强的中草药等都在流行病的预防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3.2春季流行病的控制控制春季流行病应从流行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人手,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就此三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流行特点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3春季常见病的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要根据所确诊的疾病的情况选择合理药物和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疾病时要强调及时发现、及时准确检查、及时治疗、及时细致的病情分析与上报,这是防治和控制流行病恶化和蔓延的关键所在。

4结语

就人类经历过的对人们造成很大影响的流行病来看,预防和控制流行病的发生是消灭传染病或最大程度降低传染病损害的关键,而预防和控制的根本在于以下几点: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篇3

1.1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疾病是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最常见的类型,导致动物出现寄生虫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与动物体内有寄生虫的存在,主要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有蠕虫、原虫、跳蚤以及无脊椎动物等[1]。这些寄生虫汲取动物体内的营养,导致动物出现疾病。

1.2传染疾病

传染疾病在动物中传播主要是依靠动物中的病原体,病原体存在的形式有细菌、病毒和真菌。动物传染疾病的传播速度快,且可以通过动物间的共同动作进行传播,如共饮、圈养等。传染疾病具有爆发性和难预防性。

1.3其他动物疾病

动物的其他动物疾病主要是指在日常养殖中出现的常见普通疾病,主要是指动物的内外科疾病。其中内科疾病包括消化、代谢、遗传疾病。

2洛本卓白族乡地区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

2.1饲养环境较差

由于动物的饲养环境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较差的饲养环境会让畜牧养殖的动物出现疾病。在畜牧养殖业中,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实际利益的阻碍,对于饲养环境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动物由于生长条件与饲养环境的制约,会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出现不利的影响,或者会对动物身体的机能产生一定变化,会使得动物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与吸收饲料中的养分,使得动物的消化功能与代谢功能失衡,造成动物的疾病[2]。所以,较差的饲养环境会引起动物的疾病,进而使得养殖户的利益受损。

2.2预防药物过度使用

在畜牧养殖中,在养殖户为动物进行药物预防疾病或者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养殖户缺乏对动物疾病治疗的专业知识和药物使用的知识,在为动物进行药物预防疾病或者疾病治疗时,出现过度用药、盲目用药的情况,使得药物的治疗作用得不到发挥,而造成了对动物的毒副作用,使得动物出现药物中毒[3]。

2.3养殖场的结构设计与配套设施不合理

由于在畜牧养殖场的结构设计不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合理使得动物可能出现疾病。在洛本卓白族乡地区中,多数养殖场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动物的实际养殖需求,忽略了养殖动物的通风性能、排污性能,导致了养殖场的环境较差,使得动物出现跳蚤、细菌感染等现象,进而让动物感染传染病。

2.4畜牧养殖的管理力度较轻

由于畜牧养殖的管理人员对于动物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不到位,且没有及时对生病动物或病死动物进行处理,容易导致动物受到病菌的感染,污染养殖环境,导致出现动物疾病。

3洛本卓白族乡地区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

3.1做好动物的饲养工作和管理工作

健康的饲养工作能够提高动物的繁殖力,在饲养中,需要根据动物的生长状况,做好动物的饲养工作,有效的饲养工作能够减少动物死亡、疾病的产生等状况出现,在对动物饲养工作中,需要做好动物的病情记录,记录内容有病情类型、时间、目前的身体状况等,做好饲养记录工作,能让饲养工作信息化、系统化,能够提高动物的健康。动物的免疫能力与其身体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想要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在日常饲养工作中需要满足动物对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尤其是能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对于动物的免疫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若动物缺乏生长所需的能量,可能出现生长受阻,也会使动物的机体功能失调而产生疾病的现象。

3.2创造合适的养殖条件

周围的环境会对动物的抵抗能力造成影响,例如地理位置、气温、阳光充足、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在夏季和冬季时,动物的抵抗能力会受温度变化影响;而春季和秋季时,动物的抵抗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所以,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动物能够有更好的繁殖空间。且在日常饲养中做好动物的病情记录,将动物的病情状况记录好,能为今后动物饲养的决策做出更好的判断。

3.3加强动物的疾病预防

对于动物的疾病预防工作要加强和落实,一旦动物出现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动物死亡,让养殖人员的实际利益受损,所以需要对动物进行疾病预防,避免出现动物免疫能力的下降或减退。常见的动物疾病一般分为两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常见动物传染性疾病包括滴虫病、生殖道颗粒性炎症、布氏杆菌病等等;常见动物非传染性疾病有呼吸道疾病、怀孕期疾病、产后期疾病、新生幼畜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一旦动物出现传染性疾病是需要加强对牛群的检查和疫防工作,避免动物出现大规模感染的现象发生。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九九重阳节活动总结(整理10篇)
  • 下一篇:2024九九重阳节活动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