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趣味实训总结(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8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趣味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拓展训练初中体育女生安全

拓展训练活拥目展对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品质、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对拓展训练的正确认识,将传统的动作指导、理论传输应用于活动中,造成了初中生畏难抗拒心理,对提高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研究中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在确定拓展训练方法、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高效训练进行了探讨。

一、取其精华,辅助为主

体育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内容的丰富,还应该注重教法的精炼。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提高训练的趣味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乐于训练、乐于参与,提高体育训练的整体效果。对此,教师应该捕捉训练内容、动作讲解的精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学生训练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肩肘倒立是初中女生技巧类的教学动作之一,这项运动虽然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动作的不规范、训练缺乏趣味性,造成女生身体立不住、立不直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我在教学中对训练教学进行了改革,开展了“脚传纸接力”的游戏活动,将学生分为三人到四人的小组,用双脚夹着纸条传给身后的同学。这种活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与精炼,让学生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动作要领,能够独立、规范地完成肩肘倒立动作。

二、趣味改编,引导挑战

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拓展训练活动开展的数量较少,很多教师将关注点放在田径、球类运动等常规化训练上。虽然这种常规化的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但是却缺乏挑战性,造成学生训练的兴趣有所缺失。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原有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常规性、基础性训练进行趣味改编。

以耐久跑训练为例,很多女生由于先天因素造成体能基础不扎实,不愿意积极参与耐久跑等拓展型的训练。对此,我在立足于女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耐久跑等拓展性训练进行了趣味改编:通过趣味游戏活动的开展,逐步消除女生对耐久跑训练的抗拒心理,并且淡化耐久跑之后造成的身体极度劳累、呼吸困难等负面因素;通过中长跑与短跑相结合、匀速跑与变速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借短跑来训练女生的速度与灵敏度、长跑来训练女生的耐力素质。

三、充分预设,注意安全

拓展训练虽然具有挑战性、突破性,但是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为拓展训练做好充足的准备,很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教师应该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体能水平、兴趣需求合理设置训练,结合学校体育运动器材、场地的情况做好项目选择,不能盲目地开展那些难度过高、较为危险的训练项目,这样才能为拓展训练的有序开展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应该预先估计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做好预案,加强对拓展训练的安全管理。

我就曾经开展过“信任背摔”的拓展训练。在正式训练之前,我就考虑到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包括:如果学生不敢参与活动,应该如何鼓励、调动?如何保证手网的结实与安全?如何选择正确合理的背摔高度?在考虑到诸多安全隐患以后,我又提前设计好了应对的对策,在手网的下面放置了安全垫,提高了学生对这项运动安全性的信任程度;让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到“信任背摔”的趣味性;自己亲自做了尝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信任背摔”训练中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

四、结合乡土,就地取材

拓展训练的开展应该贴合实际,对现有的场地、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营造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堂。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并不具备充足的体育器材,需要教师在拓展训练开展的过程中结合现有的环境,对运动场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充分的整合利用,灵活运用各种已有的设备、素材,让学生能够在安全适宜的场所中展开相对生动有趣的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制作一些简单的拓展训练器材,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就灵活运用了跳绳这种常见的器材,开展了单人跳绳基础上的双人跳绳、多人跳绳、花样跳绳等多种跳绳活动。另外,我还将跳绳作为标志物,把绳子等距离放在地上,让学生进行高频跑、跨步跑、高抬腿跑、蛙跳、单脚跳等拓展训练活动;在进行立定跳远练习的过程中,我也使用了跳绳作为工具,诱导调整起跳的角度,让学生跳远的远度能够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跳绳开展了三人角力、二人三足等多种具有趣味性的拓展训练,进一步调动了体育课堂气氛。

总而言之,拓展训练是一种锻炼学生身心素质的体育运动。在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在保证训练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拓展训练的挑战性、趣味性、针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对综合素质人才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趣味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激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06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到,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时,才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体育课作为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过于强调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注意方法的创新,使本该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使学生重拾体育锻炼的兴趣呢?笔者认为,这需要体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优化教学方式,丰富学习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打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以其丰富、生动的教学场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以来提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体育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打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体验中,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例如,在上负重练习时,为了丰富活动的形式,我创设了“硝烟弥漫过电网”的情境。将操场中无网的足球门框拉上绳子作为电网,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钻电网的活动。在活动中,各小组要在不触到“电网”的前提下将组员背过去,若触网则该名组员就“牺牲”。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负重练习变得富有趣味性了,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实现了技能的训练。

原本在这一课的练习中,很多教师会采用搬重物的方式,让学生锻炼上肢的力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积极性是不高的。我在设计了“硝烟弥漫过电网”的情境后,学生将自己设想成在战场上拯救战友,大大激发了他们活动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趣味性活动,关注学习兴趣

体育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教学的目的,所以活动是体育课最大的优势。但是,体育活动如果过分强调技能训练,不注重方式,在机械化的重复中,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而失去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趣味性的活动,结合以适当的技能训练,通过优化的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

1、创设游戏,提高趣味性

初中生好玩、好动,他们喜欢趣味性的游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落实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快乐的“玩”中,获得相应的技能训练。例如,我在上快速跑的内容时,设计了一个“虎口逃生”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逃生者和老虎,将活动放在足球场中,老虎出没在固定的场所,逃生者要发挥自己的灵活性和速度顺利穿过才算赢,而老虎则要设法抓住穿过的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玩得很开心,在游戏中学习了相关的技能。

2、通过比赛活动,激发兴趣

初中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他们在活动中超越他人时,能获得快乐的体验,反过来又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在体育课上,我经常将一些技能训练活动设计成小组对抗赛、擂台挑战赛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有的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现挑战成功,有的需要为集体争取荣誉,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有的活动是要挑战他人,战胜自己,获得成就感。这样的活动,由于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加,因此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这样的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兼顾弱者,防止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赛。

三、开展激励性评价,提升体育兴趣

《体育课程标准》提到,要丰富评价的方式,既关注终端成绩,又关注过程和进步,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的作用。教学评价要改变选拨性的观念,多采用激励性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1、实施差别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差异

新课程理念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的,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前提。在课堂评价上,教师要尊重这种个体差异,以差别化的评价方式,关注每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在上篮球传接球的内容时,在给学生讲解了动作要领并进行了动作示范后,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设计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式,进行技能训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组织了多种活动方式,有的同学围成一圈,进行抢断球游戏,有的同学进行运动中传接球和断球活动等等,在活动中,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提高动作的水平。我对于学生的创造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你们真厉害,能采用这么有趣的活动。”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创新求异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提高了活动的兴趣。

2、评价主体多元化,丰富评价的形式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改变评价权威的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跳远的内容时,我在讲解了动作要领后,将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在分组跳的过程中总结跳远的经验和方法。然后集中交流,并由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要领自评,然后其他小组派代表进行互评,指出该学生的动作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样的评价活动中,学生不仅会反思自己的动作,也会对他人的动作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成功体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初中体育课只有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学的智慧,优化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梅.快乐体育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28.

[2]吴胜平.浅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2.

[3]张永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体育博览,2011.07.

趣味实训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实训课题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37-01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中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然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如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其中,合理选择实训教学课题对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那么,该如何选择实训教学的课题呢?

首先,选择实训教学课题应注重科学性。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还是教学过程,必须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选择实训课题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入难。实训课题要从最基础项目、最简单内容开始,让学生上手都能做,做的好。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刚开始实训的学生,选择课题难度不能大,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随着实训深入逐渐提高课题难度,前后内容连贯形成系统,并将课题划分不同的层次,以供不同基础的学生选择。这样既能适应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满足基础好的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总之,实训课题应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科学选择,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其次,选择实训教学课题应体现实用性。一方面“学以致用”,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运用。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这就要求实训课题应紧扣实用性这个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实训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学生经过训练实用性强的课题,工作后能够直接上岗生产或者能够指导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用以促学”。实训课题可以直接选自企业的经典案例,既能让学生学到专业技能,又能了解所学专业的现状。这类课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最后,选择实训教学课题应具有趣味性。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每天能接受到各式各样的信息。面对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的中职学生,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选择趣味性强的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训教学的特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产生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趣味性强的课题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并且,学生在训练这类课题的过程中会更加认真仔细,期待自己的作品比其他同学做的更好。这样很容易在同学间形成相互赶超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对中职校生是难能可贵的。选择有趣味性的实训课题意义在于此。

实训教学是由不同项目、不同课题组成的系统教学。在选择实训课题时应将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更大地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才能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让学生学而能用、学而有成。

参考文献:

[1]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290(2009)0027-0005-06

[2]侯佳.浅析中等职业教育实训的重要性.《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5期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总结(整理2篇)
  • 下一篇: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