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旅游市场情况(收集3篇)

时间: 2024-07-28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旅游市场情况范文篇1

丽江市运政管理处:

根据《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江市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丽政办发〔2023〕61号)及《丽江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旅游客运专项整治工作组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丽交运〔2023〕45号)等文件精神,宁蒗县交通运政管理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泸沽湖游客集散区域无资质车辆拉客等旅游市场乱象进行整治,确保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发展,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召开旅游市场秩序“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宁蒗县《旅游客运专项整治工作组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专项行动领导及责任分工,对旅游市场秩序“百日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扎实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一)自专项行动开始以来,宁蒗县交通运政管理所出动执法人员8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车次,查处违规违章经营行为23起,其中非法营运19起,超范围经营4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决定。

(二)在全县景区、景点周边及县内非法营运相对突出的客运站、学校、医院、商贸场所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及丽宁路、机场公路、泸沽湖景区等非法营运、旅游市场乱象突出的线路和路段对专门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无牌无证、假牌假证上路参与营运的车辆;酒店、客栈、旅行社等从事非法营运的自用车辆;泸沽湖周边从事非法营运的私家车及民宿自用车;从事超范围经营的客运车辆(含班线车、旅游车、租赁车)进行重点打击。

(三)对道路客运从业人员和旅游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擅自与景区、客栈、购物店、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所串通谋取消费回扣、“刹车费”等不当得利行为的,联合公安、交警、市场监管、旅游等部门,采取暗访为主、明查为辅的流动执法行动。

(四)加大客运站周边人员和车辆查控力度,加强对修理厂、洗车场等外籍人员易藏匿的部位,及时发现“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籍人员并及时报告属地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营运车辆“红黑榜”管理制度。对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文明服务、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服务质量良好的驾驶员实行“红榜”管理,拟在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工作中评为优秀,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对违规违章经营驾驶员,列入“黑榜”管理,集中培训学习1天,并在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工作中评为不合格,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曝光。

(二)保障运力供给

1、加快出租汽车改革进度,增加运力。引导巡游出租汽车实现巡游、网约两大功能,积极稳妥推进网约车规范发展,实现出租车行业新老业态融合发展。

2、抓好旅游客运转型升级。严格按照《丽江市推进旅游客运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深化推进旅游客运转型升级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投放旅游客运运力,调整运力供给结构。

(三)规范行业经营

1、规范旅行社、酒店、客栈用车。杜绝旅行社、酒店、客栈包用“黑车”或者手续不齐、资质不符合规定的其他社会车辆非法运送旅客。确保旅游用车安全,坚决杜绝和有效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维护全县旅游客运市场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市场情况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供求均衡;旅游市场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161-02

一、逆向选择问题的提出

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信息作为一种有价资源在市场上的分布通常是不对称的,即一些经济主体拥有某些信息,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却无法享有这些信息。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委托)两种问题的产生。逆向选择是指在交易发生之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低质量商品把高质量商品逐出市场的现象(1970年Akerlof的旧车市场模型正式提出了逆向选择问题)。而道德风险则是指交易发生后信息优势方可能采取有悖于合同规定的行为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破坏另一方利益的情况。

在现今的旅游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由此而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也尤为突出,以旅游产品即旅游线路的销售市场为例,旅游者对不同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信息的掌握相对较为充分,是信息优势方;旅行社对旅游者的相关信息的掌握则十分匮乏,且需要从信息优势方即旅游者自身获得,所以是明显的信息弱势方。当旅行社面对“知己不知彼”的市场,销售旅游产品时,优质线路就会被劣质线路逐出市场。这就对旅行社的经营稳定性构成了威胁,同时对旅游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挑战。

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均衡点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首先来分析一下信息对称条件下最优旅游产品选择的曲线图。假设两条曲线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则曲线U1代表消费者未进行旅游消费时的期望效用,曲线U2代表消费者较高的期望效用水平。那么与曲线U1相交于A点的直线L1为旅游者零期望消费线,而与曲线U2相交于B点的直线L2为旅游者最高期望消费线。帕累托最优实现的可能区间即在AB线段上,即均衡点的选择在线段AB上。而最终的均衡点落在哪里,取决于旅游市场的竞争度。

现在,再来看一下信息对称情况下的分离均衡曲线图。这里,我们将具有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和较为充分的旅游动机的旅游者称为高可能性旅游消费者H,反之则是低可能性旅游消费者L。假设H收入为X1,L收入为X2。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H的出游概率要远高于L,这就使得H收入线的斜率小于L收入线的斜率。从而两种类型的旅游者的期望效用曲线出现分离。由于信息对称,旅行社将分别与两种买方达成交易,从而实现信息对称条件下的分离均衡。与H达成合同的均衡点为点A,与L达成合同的均衡点为点B。

最后,我们假定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即旅行社不知道旅游者的类型,这就使得旅行社不得不面向市场出售相同的旅游产品(即相同类型的旅游线路),由此可知在直线L1和L2之间必然存在一条零期望利润线。但在这条零期望利润线上取到的“均衡点”不可能是真正的稳定的均衡点,因为这一点使得L的效用甚至达不到他们不进行旅游活动时的期望效用,所以L将会选择不进行旅游活动。优质旅游线路从市场上的退出使得旅行社经营将会亏损,这样旅行社就不得不采用与H取得的均衡点。从而,逆向选择问题产生了。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帕累托最优合同是无法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L必须退出旅游活动。我们可以在45度线以下寻找均衡点,即使得L在旅游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实际收益低于不进行旅游活动时的实际收益。同时,由于H在点A与旅行社达成合同,即在曲线U1上寻求达成交易的点。而我们也正在直线L2的下端寻求L的均衡点。所以,不难找到这个均衡点C。它不仅满足了L要求,同时也可以使旅行社对两方的顾客都满意。(不选点B是因为两种类型的旅游者混同后会使旅行社产生亏损,而H则在其中得到收益)。

三、理论分析的应用

旅游市场信息对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然而旅游市场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不仅造成了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而且对旅游者权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其信息不对称体现于多个方面:第一,旅游业的外向性和涉外性决定了其信息来源的片面性,是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来源之一;第二,旅游活动所涉及行业的多样性,使得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体现在更多的经营环节;第三,信息不对称影响到所有旅游过冬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旅游目的地政府和经营者、旅游客源地经营者、旅游者本身等。

表面看来,旅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并非一定会带来负面影响,从理论分析中可以发现,实际的市场均衡点是可以找到的,也就是说存在可以使利益双方共赢的情况。因此,各利益相关者应该共同努力,以期真正市场均衡的产生,那么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看,就应该积极地避免不正当竞争,而合理的应对市场情况,认真地分析市场需求,采取正当的手段赢得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收入。从政府行为的角度来看,应该正确地分析当地旅游市场情况,对于旅游活动本身、旅游企业经营活动、以及媒体宣传等给与相关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弥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城市形象,给与旅游行业发展的空间。从游客的角度来看,充分的信息收集和辨识风险是做出明智的旅游决策的基础,一方面不能抱有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成为市场不正当竞争的促成者;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能成为市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者。这二者是彼此关联的。

总之,利益相关者们都应该了解市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也需要维护和保持,采取积极的行动才能为每一方带来真正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美]范里安(Varian,H.R.).微观经济学的现代观点[M].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魏埙,等.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丕积.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0,(2).

[4]李茹.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刘丽娟.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分析与对策[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4).

[6]高艳红,张秋娈.市场信息不对称对旅游经营者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6).

SupplyanddemandbalanceinthecircumstanceofInformationAsymmetry

――Tourismmarketasanexample

LIUWen,SHENGHong

(OceanUniversityofChinaManagementCollegeDepartmentofTourism,Qingdao266071,China)

旅游市场情况范文篇3

[关键词]后开发景区;成长性;旅游势能;市场发育度;云台山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0―0055―06

1引言

后开发景区是指相对于传统景区而言,随着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后开发的旅游景区。在旅游开发之前,这类旅游景区的旅游经济几乎为零。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各地区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状况,开发出了许多新的景区,这些后开发景区对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的后开发景区进入旅游市场后,成长良好,业绩不俗,比如被称作“焦作现象”的河南云台山景区就是如此;也有的后开发景区开始火爆,但后续乏力;有的后开发景区刚进入旅游市场就短命夭折。不同的景区在旅游市场上成长性表现各异。对后开发景区成长性研究,可以明晰景区成长质量和成长趋势,为景区以后的发展提供诊断支持,对后开发景区成长性研究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综合旅游研究文献,有许多学者从旅游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旅游地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和探讨,但专门对后开发景区成长性的研究文献还不多见。巴特勒(Butler,1980)根据维恩(Vernon,1966)提出的产品周期的概念以及经济地理的其他研究成果,提出了著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当前,我国旅游研究者对旅游地或旅游产品的发展阶段或发展状况的研究多是运用巴特勒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来开展,但是,运用此理论对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研究就不太适宜。首先,在巴特勒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其假设旅游市场是一个同质市场(HomogeneousMarket),这种假设对许多旅游景区来说是基本不存在的;其次,作为后开发景区,进入旅游市场较短,前期数据匮乏,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需要长期的历史数据支持;再次,影响旅游景区发展周期的因素有多种,巴特勒等人的理论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研究是以旅游目的地为出发点,纯粹是把目光放在旅游地本身,对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不予考虑,而正是景区所处的旅游区域空间,决定了市场的竞争结构、客源结构及客流方向,这些都会影响景区的发展过程;最后,从我国后开发景区的成长表现来看,有部分后开发景区的成长规律并不符合巴特勒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所设定的规律特征。

还有的学者从景区的绝对旅游收入或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变化来判断景区的成长性。景区的生存和成长是以一定的旅游区域空间为依托的,在此区域空间内和别的景区有机共生。如果单纯依靠旅游收入或旅游接待人次指标作为对景区成长性判断的依据,就只能简单地从时间的一个维度上反映出景区的暂时状况,而不能深层次地反映出景区在整个旅游区域空间中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从旅游者的流动规律和游客的决策过程来看,只有把景区放到时空动态的过程中,才可能科学地对景区的成长性状况进行判断。

判断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从景区所处的旅游区域空间来考虑,另一方面从景区在旅游市场上的发育度的角度来考虑。从后开发景区所处的旅游区域空间出发,通过和区内其他互补景区的相对等级地位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景区在旅游区域空间内的成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变化;从景区在旅游市场空间中旅游市场发育度的变化,可以判断景区在旅游市场空间上的成长性。因此,只有从景区成长过程中内外两个空间地位的变化,才能真实全面地对景区的成长性做出判断,对景区成长性的研究才有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2对后开发景区成长性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对于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研究,首先从旅游区域空间的角度出发。后开发景区和区域空间内别的景区之间,在对旅游流影响方面,存在着两种情形:一种是后开发景区从自身出发,对别的景区的辐射力(F);一种是其对别的景区的聚集力(G)。借用物理学中势能概念的含义,这里把辐射力和聚集力的比值称为景区的旅游势能(Q)。如果旅游势能(Q=F/G)越大,则景区在整个旅游区域空间中的相对地位就越高;反之,则相对地位就越低。通过旅游势能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后开发景区在旅游区域空间中的相对成长性。

其次,从旅游市场空间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后开发景区的旅游市场发育度测算,可知景区在旅游市场空间中的发育状况,纵向地对比景区旅游市场发育度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后开发景区在旅游市场空间中的绝对成长性。

综合景区在旅游区域空间中相对地位的变化和在旅游市场空间中市场发育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后开发景区成长性的优劣。只有景区在两个空间中的成长性都表现较好的时候,才能判定景区的成长是健康的。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如下:

2.1后开发景区在旅游区域空间中的相对地位变化研究

(1)确定后开发景区所处的旅游区域空间范围

旅游区域空间是从地域结构和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来定义的,完整的旅游地域空间系统包含了空间各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相互关联性和变化。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其在旅行之前,对于某具体景区地理空间的感觉一般是对景区所属旅游区域空间的印象。对于景区所属的旅游区域空间的划分,一般依据旅游资源的价值和规模,同时和周边的景区对照比较,如果景区的规模和资源价值较高,则所属的旅游区域空间范围就大。

对于旅游区域空间范围的确定可以采用结构区分法(StructuralRegionalization)。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收集调查有关的数据资料,包括旅游资源特征值、交通运输距离和能力、旅游人数等;第二,确定毗邻区域的游客中心(一个或多个)及辐射范围;第三,通过抽样,调查游客的消费能力和规律性;第四,计算各旅游中心的不同辐射范围;第五,界定旅游区域空间边界。

(2)建立旅游流网络图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有这样的规律:旅游流一般是从高级别景区流向低级别景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追求边际效用最大化。那么,遵此规律,在确定了后开发景区所处的旅游区域空间的范围后,把区域空间内和后开发景区类型不同、规模等级相当的景区筛选出来,而把和后开发景区类型相同的景区排除在外。以后开发景区为出发点或终点,依照旅游区域空间内的交通线路大致走向,把后开发景区和筛选出来的旅游景区(非严格意义,也可能是旅游城镇)用直线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旅游区域空间内的旅游流网络图。

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还追求旅游总效用的最大化。在旅游流网络图中,由于部分景区和后开发景区之间的节点太多而造成旅游流动的不顺畅,致使旅游者旅游成本的上升,因此和后开发景区之间的旅游流也就较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可以把这部分景区排除到网络之外。排除的方法可以采用网络线点率作为参照标准。

网络的线点率(β)等于网络的连线数E与节点数V的比值(β=E/V),它反映了交通通达度及便捷程度。当0.33V-0.33≤β<0.5V-0.5时,属于关联度5种等级中较差等,当后开发景区和某一景点的网络线点率处于这一范围内时,就把此景区从网络中剔除。

(3)建立旅游景区节点关联模型矩阵

对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研究,是从其进入市场的年份作为研究的基期,假设研究的时间段年数为t(t≥3,m=1,2,……,t)。旅游流网络图中共有n个景区,设Ri1为后开发景区第i年的旅游接待人次,Ri2,Ri3……,Rin分别为其他景区第i年的旅游接待人次。运用旅游流网络图各景区t年内每年的旅游接待人次,分别建立每年的旅游景区节点关联模型矩阵,每个矩阵的节点是横行景区的接待量与纵列景区接待量的比值。矩阵的个数共有t个,其中第m年的景区节点关联模型矩阵如下:

其中,R1的行合计值表示后开发景区对旅游流网络中别的景区的辐射力(F),R1的列合计值表示后开发景区对旅游流网络中别的景区的集聚力(G)。由于游客的流动规律是从高级别的旅游点流向低级别的旅游点,依据旅游势能(Q=F/G)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出后开发景区和旅游流网络中别的景区的相对地位大小。当Q<1时,Q越小,也就意味着后开发景区的相对地位越低;当Q=1时,表示后开发景区处于和旅游网络中别的景区同一等级地位;当Q>1时,Q越大,则后开发景区的相对等级地位越高。

运用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出不同年份的旅游势能值,利用求得的旅游势能值,构建旅游势能值(Q)的时间序列变化曲线。通过旅游势能值(Q)的时间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后开发景区的相对地位变化率和变化趋势,也即可以清晰地判定后开发景区在旅游区域空间中的成长性状况。

2.2后开发景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发育度研究

景区旅游市场发育度是指景区的现实旅游市场于潜在客源市场上的规模及地理分布状况。后开发景区在自己的旅游客源市场上发育度可以一方面通过客源的地理集中指数来体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实现率(市场实现率=现实市场规模÷潜在市场规模)来体现。把这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构建合理的模型,就可以测度后开发景区在旅游客源市场上的成长性。

对于后开发景区的市场发育度的研究,有以下方法和步骤:

(1)确定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范围

对于后开发景区的旅游客源市场范围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有两个途径:一是参照旅游流网络图中别的景区的市场规模范围;二是因旅游者旅游过程追求效用最大化,考虑自身景区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旅游成本,遵照距离衰减规律来确定客源市场空间范围。两相对照,综合考虑,确定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范围。

(2)确定后开发景区的旅游市场实现率

在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范围确定了以后,旅游景区对客源市场范围内的不同客源地游客的吸引力模型可以表示为:

式中,D为吸引力;K为待定参数;n为客源地数量;Q为目的地等级;Pi为客源地人口数量;Ii为客源地人均收入水平;di为目的地与客源地距离㈨。

此模型表达了该目的地可能具有的最大市场需求量。考虑到不同客源地的出游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各个客源地都统一按(1)式计算,计算结果必然失之偏颇。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如下的潜在旅游市场规模模型:

式中mi为某客源地的出游率。

那么后开发景区每年的旅游市场实现率(H)就等于当年的旅游接待量(Vi)和潜在旅游市场规模(M)的比值。

(3)旅游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

空间结构是旅游市场的一种重要结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布集中性可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其模型为: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旅游地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G值越接近100,游客来源越集中;G值越小,则客源越分散。

其实,从目的地的角度出发,地理集中指数的高低也反映了景区在旅游市场上的成长状况。

(4)后开发景区的市场发育度

后开发景区的旅游市场发育度和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呈反相关关系,和旅游市场实现率呈正相关关系,据此,建立如下的后开发景区的旅游市场发育度模型:

式中Li为景区第i年的市场发育度,k为待定参数,Hi为景区第i年旅游市场实现率,Gi为景区第i年的地理集中指数,M为潜在客源市场规模。

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出后开发景区各年的市场发育度,构建市场发育度的时间序列曲线。从发育度的时间曲线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后开发景区在旅游市场空间中的成长速度和成长趋势。

综合以上分析,从旅游市场空间、旅游结构区域空间和时间的三维角度出发,如果后开发景区在旅游客源市场空间上的绝对的市场成长性和在旅游区域空间中的相对等级地位的成长性都表现良好的话,则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就好,如果两者中有一方的表现不好,那么景区的成长性就不是太好。

3对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的成长性研究

河南云台山景区位于焦作市西南35公里处的修武县境内,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在旅游开发之前,云台山旅游经济几乎为零,是焦作市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而后开发的风景区。焦作台山景区的实质开发是从1998年开始的,属于典型的后开发景区,选择此景区为例,具有代表意义。

3.1云台山景区的区域相对成长性研究

(1)构建旅游流网络

河南旅游产品的布局上,主要是以沿黄河的“洛阳一郑州一开封”为支撑的三点一线。依据云台山风景区的产品类型和规模,采用旅游结构区划法,可得云台山风景区和沿黄三点一线同属一个旅游区域空间。在这个区间内,把和云台山同档次、不同类型的景区顺着主要交通通道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旅游流网络图。对网络中各景区与云台山进行线点率分析,由于安阳殷墟博物院、林州红旗渠景区与云台山的网络线点率分别为1.56和1.47,因此这两个景区被排除在网络之外。对于洛阳、郑州和开封三地来说,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少林寺和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基本都是当地的代表性景点,这3个景区的发展状况可以集中体现当地旅游发展景气状况。为了便于比较研究。这里选取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3个景区分别代表郑、汴、洛三地。那么,在这个区间内,形成了四点六线为支撑的旅游框架(图1)。

(2)运用节点关联模型矩阵,计算旅游势能

1)旅游接待人次数据的调整

图1中的各旅游景区,1998―2006年的各景点游客接待人次如表2。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是1998年10月开业的,没有1998年的旅游接待数据;2003年我国发生了SARS疫情,对4景区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这一年的旅游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其旅游发展状况。为了保证计算数据的连续性和测算的准确性,运用旅游本底线法(TBL)分别建立4景区的旅游本底方程,通过旅游本底方程,对1998年清明上河园的游客接待人次、2003年各景区假设在不发生SARS疫情的情况下旅游接待人次分别进行估算。

4景区的旅游本底方程分别是:

清明上河园:Y=21.4231n(T)+44.29+6.8sin(1.327t-4.181),R2=0.956;

云台山:y=0.94074e0.3805t+6.8sin(1.nt-11.46),R2=0.9411;

龙门石窟景区:y=14.571n(t)+46.186-1.314sin(1.222t-3.35),R2=0.9307;

少林寺:y=25.6331n(t)+107.54+14.8sin(1.1t-8.97),R2=0.9704。

依各自的旅游本底线方程,估算出清明上河园1998年游客接待人次为44.89万人次,2003年各景区假设没有发生SARS疫情的情况下旅游接待人次分别为:云台山130.83万人次、龙门石窟74.26万人次、少林寺130.79万人次、清明上河园75.55万人次。

2)运用景区节点关联模型矩阵,计算云台山(1998―2006)旅游势能

依据以上数据,建立网络矩阵,可以分别计算出1998―2006年云台山景区对网络内别的景区的辐射力和聚集力(见表3)。

3)云台山景区的旅游区域空间成长性判断

运用上面计算出来的云台山1998―2006年的旅游势能值,将其表现在图2上。

对1998―2006年的旅游势能值进行拟合,得出其旅游势能曲线方程为:y=0.0787e0.2349t,R2=0.9074。

从云台山景区的旅游势能曲线可以看出其呈指数式增长,表明云台山景区在旅游区域空间中的相对成长性是比较好的。

3.2云台山景区的市场发育度

(1)数据整理

依据云台山规模、档次和旅游流网络中别的景区客源市场构成,结合云台山现有的旅游市场数据,可知河南本省和周边的河北、天津、山西、陕西、山东、北京等是其主要客源市场。历年来云台山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构成见表4。

(2)市场发育度计算

把表4数据代入公式(3)得出云台山历年的地理集中指数。

因为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云台山在旅游市场空间中的市场发育度,通过市场发育度变化状况来判断云台山在旅游市场空间中的成长性。那么,在不影响对市场发育度方向和变化速度判断的情况下,为了运算的方便,可以把潜在市场规模设为1。把地理集中指数和旅游接待人次进行标准化处理,带入公式(4)得出云台山的旅游市场发育度。综合以上地理集中指数和市场发育度的计算,得出表5。

(3)云台山旅游市场空间成长性

运用表5中的云台山旅游市场发育度,把历年结果表现在图3中,对市场发育度进行拟合,得到云台山的市场发育度的曲线方程为:y=0.1075e0.4586t,R2=0.9567。

云台山旅游市场发育度曲线呈指数形式,表明云台山在旅游市场空间中的成长速度和成长方向都很优良,即在旅游市场空间中的成长性较好。

综合以上对云台山旅游区域空间的相对成长性和旅游市场空间的绝对成长性研究,可以看出云台山在这两个空间中的成长都呈指数形式,表明云台山的整体成长性良好。

4结语

本文从后开发景区所处的旅游区域空间和旅游市场空间的角度对其成长性进行了研究,为认识景区的真实成长状况提供了一种研究模式。在对后开发景区成长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后开发景区的成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许多后开发景区的资料积累有限,再加上从本文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还没有见到,这也为研究增设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焦作云台山为例对后开发景区的成长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对其他后开发景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2024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整理7篇)
  • 下一篇:老年旅游市场现状和前景(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