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实图片资料,激发多重体验
有些写景的文章,文本语言很优美,但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必须让他们亲眼目睹景物,方能茅塞顿开,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这时,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凭借画面,走进文本,感悟祖国山水风光的美丽。笔者认为,在适当的时候呈现相应的图片资料,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实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深刻的印象,利于对话顺利进行。比如教学《九寨沟》一文,读完文字时,学生品味出来的仅仅是一个肤浅的表象:美。但是,到底美在哪里,你怎么感受到它的美?学生脑海中却是一片空白。为此,我从网络上搜集来一些九寨沟风景区的图片,给学生仔细观察,细细品味。看到这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读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时,他们的交流非常热烈。最后,让学生尽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对这景象的赞美之情,自然是水到渠成了。为使学生的对话再上一个台阶,学完课文后我还特意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为九寨沟做广告,大家妙语连珠:
蓝天白云,碧波荡漾,参天古木,周末休闲来这里吧!
九寨沟——你最佳的选择!
二、展现精彩视频,冲击感官享受
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在教学《金蝉脱壳》一文时,我犯了愁。因为学生对金蝉脱壳的过程毫无了解,所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就有了相当的难度。尤其是文中出现的这样一段话,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产生了障碍:“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我灵机一动,从网上找来一段“金蝉脱壳”的视频,在学生初步阅读语言文字后,我把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深深地感染了,他们顿时有了需要表达的语言。
三、放飞想象翅膀,深入作者心灵
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是一则通过细节描写父母亲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故事。课文中有一段精彩的“留白”:“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爸爸是怎么知道妈妈生病住院的?课文中没有给出答案。但是,适当地引导学生在此处展开想象,却极有助于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
当学生精彩的交流触及到这处语言时,我抓住机会巧设疑问:“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编的谎话,他是怎么知道妈妈已经住院的呢?”学生顿时怔住了,随即,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他们正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呢!不一会儿,教室里小手林立:“也许爸爸发现了饺子不是妈妈亲手包的!”“也许爸爸听出了女儿说的是谎话!”……带着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活了,文本也活了!正是文章“留白”让课堂如此有效,如此精彩!
1.数字推理的题量
广西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的试题量与数学运算试题量大致相当,一般在7~8道左右,预计2014年的题量也将维持在这一水平。
2.数字推理的预测分析
广西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难度不,分值较低,预计2014年广西公务员数字推理考试难度将有所加,强重点趋向于考查多级数列、递推数列及其变式。
例38,48,120,224,360,()。
A.528B.562C.626D.682
解答本数列各项可化为:8—1×1×8,48—2×3×8,120一3×5×8,224—4×7×8,360一5×9×8,下一项应为6×11×8—528。故答案为A。
二、数学运算题量保持稳定,题型难易比例更加合理
1.数学运算题量将在10道以内。
2.从总体上说,广西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题题量小、难度低,预计未来公考数学运算题难度将有所加大,且难易比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筛选人才。
例4有一种长方形小纸板,长为19毫米,宽为11毫米。现在用同样大小的这种小纸板拼合成一个正方形,问最少要几块这样的小纸板?()
A.157块B.172块C.209块D.以上都不对
解答本题可转化为:求19与11的最小公倍数,即为19×11—209,则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09,从而可得组成正方形的小纸板数为(块)。故答案为C。
例5一个容器内有若干克盐水。往容器内加入一些水,溶液的浓度变为3%,再加入同样多的水,溶液的浓度为2%,问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1.8%B.1.5%C.1%D.0.5%
解答设3%时溶液的总量为1,要变为2%的浓度需加水x,据此列方程:
例6乒乓球比赛的规则是五局三胜制。甲、乙两球员的胜率分别为60%与40%。在一次比赛中,若甲先连胜了前两局,则甲最后获胜的胜率()。
A.为60%B.在81%~85%之间C.在86%~90%之间D.在91%以上
解答本题难度很大,求解过程涉及概率问题,属于大学高等数学知识。具体解题过程:已知甲选手已连胜两局,则后三局中甲无论胜一场,胜二场,还是全胜,最后都可获胜,故甲选手的胜率应为三者之和。甲选手后三局胜率为:
三、常识判断以自治区区情、政治、法律为主,题目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面广
例7下列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A.布达拉宫B.承德避暑山庄C.大同云冈石窟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D。1992年12月九寨沟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自然遗产,其他的是文化遗产。
广西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为单项选择题,题量保持在30道左右.每道O.8分。常识判断中政治、自治区区情、行政管理、生物、地理、人文科技等方面将继续出现,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既须面面俱到,又要抓住重点,如法律、政治。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将采用原有题型,难度将会增大
广西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题型是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片段阅读。实践证明,这些题型由于阅读量适中,考查目的明确,备受命题人青睐。预计2014年考试仍将沿用,但整体难度略有上升,题量不会增加。
例8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和保障公民政治()的主要形式。
A.权力B.兴趣C.义务D.权利
解答本题应选D。享有权力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强调权威性、支配性。而权利的享有者则是公民,强调的是利益。
五、图形推理题量保持稳定,题型将更加多样化
近两年来广西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的题量为10道,从试卷结构分析来看,2014年这一题型的题量将继续保持10道左右。
同时,随着考试难度的不断深化,试题形式的多样化,估计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图形推理部分也将引入更多的题型。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D。考查元素的叠加变换。第一组图中前两个图构成第三个图,且第二个图在上,第一个图在下,其中阴影变换,依此类推,选D。
六、定义判断中法律概念居多,对考生背景知识要求提高
定义判断一直为广西公务员考试采用的题型,题量维持在10道左右,试题考查以法律为主,但考查内容涉及面宽,对考生背景知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例10挑拨防卫,是指故意他人对自己进行攻击,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其加以侵害的行为。下列属于挑拨防卫的是()。
A.某甲与某乙妻子通奸,被乙痛打,遂产生杀人报复之念。甲先到乙门口把乙妻叫出来,乙追出来便打,甲用匕首将乙捅死
B.王、赵二人争吵不休,王说:“你再骂,我就打你!”赵不甘示弱:“你打我试试。”于是二人打了起来
C.兄弟三人争夺一个家传古砚,老大一气之下将其摔碎,老二、老三一起殴打老大,老大奋起反抗
D.一无业人员抢夺别人皮包时被抓住,遭到殴打,于是拼命还手,造成对方伤亡
解答挑拨防卫是指故意他人对自己进行攻击,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其加以侵害的行为,B、C、D都不存在故意他人攻击自己的行为,故苓题选A。
例11工业产权指法律规定对应用于生产和流通中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区内享有占有权。下列属于工业产权的是()。
A.某国营企业车问、厂房等不动产的所有权
B.某电器生产企业对经多年打拼创下的品牌所享有的权利
C.某化工厂的高新技术研究所的产权
D.某企业近期购买的某国外先进流水线生产设备的所有权
解答某电器生产企业的品牌属于显著标记,是工业产权,故本题应选B。
七、演绎推理题中论证推理成为考点,难度适中
1.演绎推理题量将继续保持在10道左右
近两年来,演绎推理题目趋向于逻辑学专业,且涉及内容广泛,题型变化丰富,成为考试难点,但这类题也是真正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唯一方式,而以往广西公务员考试这类题型难度偏小,预测2014年难度很有可能会增加。
2.假设型题目可能成为2014年考试重点
例12私营部门试图通过提供高薪来吸引有技能的研究科学家,结果大多数受雇于私营部门的研究科学家赚的钱比技能相仿的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研究科学家多出50%。所以,除非政府雇佣的研究科学家更多地被对公众的职责感而不是被他们的个人利益所驱使,否则政府就有可能使它最有技能的科学家流失到私营部门,因为这些科学家中没有人会在私营部门中找不到工作。
上述论述依赖的假设是()。
A.与私营部门相比,政府部门的研究科学家的科研贡献难以被承认
B.目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研究科学家中,没有人赚的钱比受雇于私营部门的研究科学家多
C.政府部门雇佣的技能卓越的研究科学家的人数没有私营部门中多
D.政府不给它的研究科学家提供非常好的工作条件或由于低薪水所应获得补偿的额外福利
解答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政府雇佣的科学家如果没有公众责任感并受个人利益驱使,那么这些科学家可能流失到私营部门。原因是大多数私营部门科学家赚的钱比政府部门多,而需要假设的是政府不给雇佣科学家提供好的工作条件或额外补偿福利,否则,这些科学家就不会流失到私营部门,所以选择D。
八、类比推理将引入国考题型,加大难度
例13岩石:矿物:成分
A.森林:树木:木材B.粘土:沙子:石头C.器官:组织:功能D.酒精:饮料:果汁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一定成分的矿物就是岩石,一定功能的组织叫做器官。
九、事件排序维持现有难度水平
例14
(1)暴风雨袭击了这一地区(2)列车不能正常运行(3)铁路局重新制订了运行计划
(4)洪水冲毁了几处铁路(5)预报台风将在这一带登陆
A.1—2—4—5—3B.5—1—4—2—3C.5—1—3—4—2D.5—3—1—4—2
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B。本题涉及5件事,讲述了从预报台风登陆到暴风雨来临造成铁路冲毁,致使列车不能正常运行,迫使铁路局重新制订运行计划的过程。对照选项,只有B符合此推理,故正确答案为B。
十、资料分析题量变化不会很大,难度不大
2005年1月的一天,学校通知我和其他5个老师开会,主题是“课题研究”,我和他们的反映一样:我们不知道“整合”的概念,更不知道什么是课题研究。但领导说这是国家下达的子课题任务,也是我们学校首次的课题研究,必须完成任务。我茫然、观望、等待。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包括其他课题组成员都没有任何行动的迹象,学校领导再次召开动员会议,说放开手脚去做,即使没有做成功这也是一次很好的经验积累,什么事都有第一次,还说年底要结题。我们几个差不多是毕业重点班的教师,既要完成升学目标又要完成课题任务。我们慌了,甚至有种快崩溃的感觉。我们对课题研究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我们上网搜寻资料,可以这样说我们对课题的最初认知来源于网络。比较庆幸的是我们几个对多媒体教学还算熟悉,所以在做《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中学各学科的整合》这个课题时制作课件方面要熟练些。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的课题组成员严格按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对成功的经验及时加以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加以解决。定期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好准备。
初步研究成果推广阶段。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各研究人员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制作课件。在这一阶段中,在多媒体运用比较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又对各种课程整合模式都进行了尝试,在全校教师中进行了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大家的努力2005年底我们的课题顺利结题了,2006年我们的课题还获得了阿坝州科技成果三等奖。我们的课题结题了,我们开心、感到轻松,感到解脱,总算完成了任务。可是我们也感到失落:刚刚找到点课题研究的感觉,怎么结题了?于是我们有了新的渴望希望还能有“偶然的投入,成就必然的收获”。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
2006年州级课题开始申报,但州教科所没有任何的指示与导向,学校下了硬任务要求每个教研组必须有一个课题。作为教研组长我绞尽脑汁想选一个什么课题容易被批准呢?我想还是遵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原则,于是一个课题诞生了《利用地方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课题太大不好驾驭,语文素养这个词的内涵太深厚,地方文化的内涵太博大,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只好把课题往小了做:写作、口语、阅读鉴赏,应该够小了吧,但在做的过程中也往往弄的手忙脚乱。通过调查发现本校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较高,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不够高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学生不具备丰富语言的积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比较差,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基于以上环境,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探索出:如何把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整合到教学中;探寻一条提高本校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
我们通过办校刊《白水江》宣传九寨沟、赞美九寨沟,通过“我与世界遗产”征文让学生明白保护九寨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爱我家乡”主题演讲赛,让学生高唱爱的旋律。
在做这个课题时我们有前期的调查研究,也有相应的研究方案,也有一些相应的研究活动,但我们遇到很多困难,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课题研究一直很不顺利,到最后基本上就我一人在进行研究,课题研究举步维艰。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7年的民族地区微型课题的培训彻底颠覆了我的科研观,听完报告我热血沸腾,原来做课题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次的课题申报是省教科所给民族地区教师培训提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提高民族教师科研素质。“微型科研”较之以前的课题研究更倾向于应用性、可操作性。其特点是“小切口、短周期、低成本、深研究、有实效”,它是卡拉OK式的低耗高效的大众科研。为需要而研,为自己而研。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自身的发展。研究的过程即:回答我们想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我们怎么做?回答我们做的怎么样?微型科研的魂在于能够解决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教学实践就是它的生命力。对“一个现象,一个问题,一个(类)学生,一种教法,一条经验”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老师课题研究的几轮培训、指导、实践,我又重拾做课题的信心。我负责的微型课题《利用地方文化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阅读、口语能力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获省一等奖。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积极面对,积极采取解决的措施。课题的选题只要遵循“能够解决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这一原则就行了,我在这里就不想赘述它。下面我想谈谈我们是如何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一)当课题的预设与实践相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
我在指导微型课题《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板书相得益彰研究》时,和主研人员发生过几次激励的争执,我把争论的核心归结为“课题研究该依托什么样的外在形式”,课题主研人员很想为课题多做一些事,于是就开展了很多书法讲座、演讲讲座、朗诵讲座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但这些活动与课题研究的核心联系不大,如果说有联系那也是很牵强的。这些活动都是课题组在制定方案时预设的。方案其实只是一个计划、一个设想,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当我们发现方案束缚我们的研究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更改,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让研究活动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研究,紧紧围绕研究的核心。
(二)当课题组成员积极性不高时,我们该怎么办?
1、首先是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研究素质,学习是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终生学习的理念应该扎根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我们可以从老教师的经验,处理办法中学习,可以从网络、博客中收集处理转载,也可以从教育教学的书籍中学习。课题组应该有自己学习的资料卡片或资料集。
2、其次是分工一定要明确,明确到位,这是提高积极性的核心工作。我们来比对一下下面两个方案中的分工:
方案一:唐荣东,负责课题的方向,组织,协调。邓明星,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整理,对探讨结果的记录。刘忠(小),王林,学生的情况的收集,记录,汇总,及学法指导实施情况的反馈。董英,何建花,对实施过程的记录,整体资料的分类,整理及对探讨结果实施情况与反思的记录
方案二: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有关的理论,查阅教学资料,调查教学实际,制定实验方案,发放古诗词类哲学试题,调查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做专题讲座等形式,承担人:课题组成员;试验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进行多轮推广验证性实验研究,总结成果,撰写专题报告和论文,承担人:课题组成员。
从这两个方案的分工可以看出前者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后者太笼统太粗犷。研究工作的分工可以根据课题组成员的专长有针对性的划分,人尽其才,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现象。
(三)当成果呼之欲出,但又无法下笔时,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