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景区交通管理方案(收集3篇)

时间: 2024-08-05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篇1

1.1景观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应做到景观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流畅。此阶段容易出现设计图纸中的消防道路不能满足消防规范,人车混流导致的交通组织不合理,小区出入口的设置不能满足物业日常管理的需求,以及康体娱乐设施、停车位、垃圾站等位置布置不合理引起的扰民现象。要注意控制软硬景比例以及控制景观成本造价。一些景观设计师为追求景观的大气好看,侧重于对硬质景观空间的组织设计,设计大面积的铺张广场和人工湖。不仅增加项目的景观造价成本,而且忽略了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导致项目效果一般。因此,在总体设计布局时,软硬景比例控制在3:7或者2:8。最后还应注意室外景观设计是否存在缺漏项,如地库采光井、地下车库入口及非机动车出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它凸出地面需要装饰处理的构筑物等。

1.2景观扩初图设计阶段

景观扩初设计是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纽带。在景观方案通过审查后,景观设计单位容易忽视与各专业工作交接,景观设计管理者应组织景观设计单位与各专业工程师对工作范围上需衔接之事进行确认。例如,应与建筑工程师联络,确保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特色互相配合;应与项目各专业工程师协调有关结构设施、户外照明设施、水景循环系统、地下管线等相关问题;应与室内设计师协调,确保室内及室外设计在物料、空间处理及特色方面互相配合。接下来对于设计单位提供的扩初图纸应审核其与景观方案效果相关的所有技术参数,软景设计风格及配置手法,保证其不偏离设计方案。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景观行业的不成熟、规范以及设计单位设计水平的良莠不齐,导致一些景观单位在方案深化过程中容易忽视经济技术指标,使得景观项目后期无法验收。因此,在此阶段应核算确认方案的软硬景面积比例,计算绿化面积及地面停车位数量等指标,复核是否满足建筑规划指标要求。

1.3景观施工图

景观施工图是保证项目落地施工的重要环节。对景观设计单位提交的施工图,地产景观设计管理者需组织相关专业设计师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把握设计效果,控制设计意图在后期设计过程中不偏离原有方案。该阶段设计管理中主要把控以下几点:

1.3.1统一协调各专业,保证图纸的完整正确性。

由于景观分为园林、绿化、水电、结构4部分,由不同专业施工图设计师完成。常常造成彼此独立设计,忽视其它专业的相关性。最后完成的设计图纸出现冲突或者分专业设计交接界面存在缺漏项。例如,井盖位置的不合理性,由于给排水设计师未结合园建设计出现管井一半在硬铺上、一半在绿化上,因此施工图审查的时候应注意管井的位置,避免管井与构筑物、道路等冲突。

1.3.2审核施工图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直接塑造园林景观立面形象的重要工作。竖向设计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景观设计师需要复核施工图设计标高和设计地面是否能够满足园林道路场地、建筑及其它建设工程对地形的要求,是否能够有效保证排水系统通畅,使地面不积水。还应结合竖向地形复核地库顶板区域的覆土深度及结构荷载值,绿化种植设计应结合覆土深度综合考虑。笔者参与的项目在审图期间发现,设计师在小区内大量种植深根树种以及覆土深度要求较高的大树,而忽略地库结构荷载,造成地库超荷载。

1.3.3软景设计部分。

软景设计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色彩搭配。尽量使用乡土树种,目前许多景观设计师盲目跟风,使用一些非本土树种,且造价昂贵,最后效果不佳。另外,还应注意审核软景施工图中的植物拉丁学名,标注是否正确。绿化施工图设计时设计师常常忽略标注植物拉丁名或者植物拉丁名书写错误,图纸中应同时体现植物的中文学名及拉丁文学名。因为不同地区对同一种植物的称呼不尽相同,使用拉丁名统一标准,不容易混淆树种。

1.4施工配合阶段

1.4.1施工图纸技术交底。

通常从方案到景观施工图出图,施工单位未参与其中,容易导致施工单位对图纸的理解吸收不够,导致设计与施工脱节。所以,在施工开展之前,应会同景观设计单位,各专业设计师及工程师与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将项目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成果通过图文形式传达给施工单位。协助施工单位熟悉和正确理解图纸,争取将设计图纸以最佳的方式来实现。

1.4.2材料样品确认。

景观设计管理者应会同景观设计单位做好硬质铺装材料样板,以及大型乔木的确样工作,这是施工品质保证的手段之一。对于灯具、小品、雕塑、花钵、铁艺、康体设施等需要进行二次设计的子项,在制作、购买前也应由甲方景观设计师及设计单位共同商定样式,做好确样工作。

1.4.3现场把控调整,优化设计细节。

地产景观设计师不仅要做到对图纸的审查把控,还应定期到项目现场设计巡检,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指导施工单位,优化设计细节。毕竟景观设计师对空间的想象以及预测会受到各种局限,而亲临现场能够发现新的设计条件,让景观设计图纸得到更好地实施。地产景观设计师在感受现场空间,应注意项目的地形堆坡以及植物配置。地形堆坡是项目施工的基础,设计师需结合现场周边环境,对施工单位初整的地形进行复核提升。植物配置方面,由于植物进场时,不同植物品种形态各异,即使是同种植物之间也无法保证形态冠幅高度完全一致,因此,现场种植效果不能完全表达植物配置图纸所传达的意图。要求景观设计师在绿植施工过程中亲临现场,感受种植效果,必要时现场调整设计方案。

2结语

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效能

1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概述

旅游景区档案真实记录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及景区管理的全过程,承载着景区的历史文化、人事及旅游业务资源,为景区旅游景区的经营发展及各项决策提供了有用的素材资源及直接参考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效能不仅是衡量景区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景区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景区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景区管理策略,进行旅游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旅游景区档案的工作效能,是旅游景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证景区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必要条件,对于提升景区品牌竞争力,促进景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旅游景区在档案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的抄抄写写、保管资料等事务性工作层面上,没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为景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使得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工作滞后,达不到现代管理的要求,效能低下。二是景区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特定的工作标准,致使档案管理的规范程度不高,不同地方的档案建设要求不尽相同,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三是景区档案管理力量有待提升。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而大多数景区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收到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很多是身兼数职,甚至是“半路出家”,对档案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对档案资料信息的归档、编目等能力不高,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在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旅游景区应稳抓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充分发挥出档案资料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2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策略分析

(一)加认识

要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首先需要加强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促进景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做好景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景区其他管理工作的共同落实和共同部署,并纳入到景区管理规划当中,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由专人负责,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岗位责任考核制挂钩,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旅游景区实际,与时俱进,务实创新,积极转变陈旧的思想理念及工作方式,拓展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不断优化景区档案资源结构,丰富景区档案资源结构,积极探索提升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发挥出档案在提升旅游景区竞争力,启动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旅游产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规范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旅游景区的档案管理制度却没有与旅游景区的事业同步进行,没有适应旅游景区发展的关于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每所旅游景区中也没有针对于档案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检查措施。其原因就是我国许多旅游景区都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考核中,这一现象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档案工作效能,而且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需要明确景区档案管理规范:首先要创建并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的相关规定,编制自身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制定归档要求,建立档案接收、整理、移交、保管、鉴定、保密、统计与提供利用等制度。这样也正符合了《档案法》里面规定的旅游景区应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档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各级岗位职责,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过程里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同时还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归档要求,将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采取快速有效的收集归档,以确保文件材料完整无缺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归档的文件材料要“遵循文件材料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的原则做好科学有效的分类,正确区分归档范围内不同文件的价值,合理划定保管期限,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认真整理,达到便于保管和方便利用的目的。其次根据国家颁布是档案法与旅游法等相关法律做依据,深入研究分析景区的现状,制定一套符合本景区特点的特色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最后强化督促工作,要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就需要做好对档案整理工作的督促任务,尤其是要根据本省市档案局规范管理的要求与相关档案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的任务计划,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开展扎实的档案整理专项工作。

(三)提升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旅游景区档案工作效能的关键。当前旅游行业日益发展,随着产生的档案资料也日渐增多,这都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此进行整理归档加工立卷。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开展。一是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在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及已参加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中,选拔出专业和思想均过硬的档案人才,担任旅游景区档案工作。二是通过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地区业务升级培训,认真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新知识、新规定和新要求。与档案管理部门加强内部交流沟通,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及准确性。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邀请行业专家前来,开展专业档案管理知识讲座,为在职人员传授经验及研究成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业务及经验综合培训,提高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以强大的档案管理力量不断提高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景区交通管理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绿化设计;城市立交桥;互通立交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互通立交桥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纽带,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城市立交桥绿化是以立交桥为主体的绿化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还可以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因此,城市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立交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衡阳船山东路-内环东路互通立交桥绿化设计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介绍及探讨。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位置

船山东路-内环东路立交桥位于衡阳市湘江东侧,船山东路主线上跨内环东路,为互通式立交节点。其中船山东路东西走向,设计起点K2+665,设计终点为耒水西桥,主桥起点K3+506.50,主线设计范围长0.842km。内环东路南北走向,局部采用分幅处理,设计起点K2+200,终点为右幅K3+858.372,主线设计范围长1.658km。根据规划,内环东路为城市主干路,红线宽40m,双向六车道断面。

1.2项目背景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的中南部,湘江中游,是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现辖五区二市五县,依据总体规划,拟建船山东路-内环东路立交桥所在区域规划为城市东侧边缘,规划将布置大型居住中心,武广客运专线的通车以及本路的建设,将大大促进沿线用地开发进程。本区域主要依托湘江、蒸水、耒水等“三水六岸”构建城市滨水景观区,加强滨江带状绿地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形成与衡山风景名胜区相呼应,富有丘陵地区滨江城市特色的景观风貌。

二、立交桥绿化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要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外,还有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绿化栽植方面应建立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种间互惠共生的关系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发挥不同层次植物在绿量和季相方面的互补性,提高生态效率,丰富植物观赏景观。本项目以自然式群落栽植乡土树种银杏,以芳香树种桂花作为点缀,搭配金叶女贞、杜鹃、红继木,组成有特色、简洁明快、富有寓意、具有标志性的图案。主要设计原则包括以下三点:

2.1植物种类选择

以植被恢复的植物为准则。互通内绿化植物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节约后期养护管理成本。采用常绿植物为主,混植季相变化丰富的落叶植物,形成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态植物群落。

2.2种植方式

行车在互通立交上,是一个动态的观景过程。绿化栽植设计应考虑不同角度的观景要求和动态的观景要求。种植方式从景观的角度以行列式、丛植、孤植、整形的种植形式;从功能上以诱导种植、禁止种植以及标志性种植为主。绿化种植形式以自然式群落栽植为主,小范围内用花灌木组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则性图案,以提高互通立交的可识别性。图案形式要求简洁明快,富有寓意,体现更多的使用功能方面的种植原则,符合高速公路通视诱导原则,在合流端禁栽三角区内,不能栽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乔、灌木,可根据具体情况栽植低矮灌木、地被和草皮。

2.3植物种植设计

互通区和立交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必须能提高司乘人员对互通立交的辨认能力。绿化是美化互通立交较好的措施。互通立交对公路整体来说是一个点式景观,以自然式设计手法为主,但是公路两侧应以规则式种植相辅。在引导司乘人员视线的同时,突出中心位置的庭院式景观。在整体构图上可考虑种植植物形成图案,以突出地方人文特色为宜。植物选择可考虑常绿树与彩叶植物共同造景,高矮错落,力求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层次条理分明,四季皆成景。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株高不宜超过1.2m,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匝道的内边坡应尽量平缓,使主线与匝道的围合区域形成一个小的下凹式庭院。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最好能形成图案。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匝道边坡也可种植藤本植物,可减弱公路建设在视觉上的生硬感。

三、立交桥绿化模式

当前立交区绿化模式,一般有自然风格和植物模纹图案绿化模式2种。或者作成模纹图案的同时,适当配有苗圃景观绿化,在满足绿化美化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水平。衡阳船山东路-内环东路内环互通立交的绿化设计从空中俯瞰,桥区周围的绿化以三种颜色的地被形成了一道流畅的音符,从而高歌着衡阳将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绿化种植情况

绿化应考虑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应满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应有足够开阔的安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应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道路绿化应有特色。以下为本互通立交的绿化种植情况:

4.1桥体挂花

在沿线的两侧防撞栏上实施立体绿化,是桥体绿化中一个赏性较强的部分,也是桥身最具装饰性的部分。采用能适应贫疾土壤、对土壤要求不高的浅根性适生的;能耐寒、耐高温、耐湿、耐干旱、能抗污染、净化空气的;能形成良好景观的开花小灌木、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如:三色堇、矮牵牛、爬山虎等。本项目采用了勒杜鹃作为沿线两侧防撞栏上种植的植物。

4.2乔木、灌木

植物材料本身丰富的形态、优美的线条、自然的轮廓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形态美。本项目利用各种配置手法将植物材料通过孤植、对植、群植、列植等手段进行处理,有机地将各种植物材料组合起来,使之疏密有致,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4.3地被

互通立交在绿化配置时往往重视色彩的运用,从而使人们喜爱瞬间感受到色彩的美感。本项目运用了红继木、金叶女贞、杜鹃,以红、黄、绿等较鲜亮艳丽的色调作大色块处理,组成了一道音符的图案形成了一道景观焦点,充分地体现了园林美学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美。

五、结语

通过对衡阳船山东路-内环东路内环互通立交绿化设计的介绍和探讨,希望为各位同行在今后的立交桥绿化设计中提供参考实例和经验,也期待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绿化设计水平,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95-97

[2]王杰青,王雪刚,陈志刚.苏州城区高架桥绿化现状与桥区生态环境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6(3):107-108.

[3]高冬梅,赵林森,魏开云.昆明市区几种立交桥绿化模式的景观效益评价[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38-142

[4]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9)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家政服务工作要求和流程(收集3篇)
  • 下一篇:师德考核年度总结(整理1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