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体育旅游市场需求(收集3篇)

时间: 2024-08-06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体育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篇1

一、体育旅游供给侧改革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休闲时间的增加、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旅游已成为大多数人休闲度假选择,近些年我国了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体育旅游产业将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由于体育旅游a品的体验性、观赏性、刺激性、健身性等特点吸引消费者能力较传统旅游强,我国各地利用特色资源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悄然兴起。从国家统计局的到数据显示,我国体育旅游的人群数量每年都在快速增加,但大多数人选择境外体育旅游,现阶段国内的体育旅游产品质量、规模、品牌难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供需矛盾突出。体育旅游是一个新的行业,需要供需上方互相促进,有效供给提升才能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体育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就是针对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实践,以体育旅游供给端为核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集中全力从供给端入手推动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新一轮改革。

二、乐山市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乐山市推出以体育赛事为资源的体育旅游产品,如国际峨眉传统武术大会、中国乐山峨边黑竹沟全国山地户外障碍挑战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乐山赛段)、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峨眉山国际登山节,通过举办高端体育赛事,大力发展赛会旅游,把体育赛事同旅游度假产业有机结合,不仅有力促进了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而且极大提升了乐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也在各个县区不断发展,夹江享有“健身秧歌之乡”的称誉,峨眉武术闻名天下,有“龙舟之乡”之称的五通桥,具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彝族地区民族舞蹈等传统体育活动为乐山开展休闲体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乐山市体育旅游发展解决了传统淡季旅游客流量少和回头客少的问题,体育与旅游的融合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体育旅游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乐山市体育旅游总体供给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三、乐山市体育旅游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一)体育旅游供给模式单一

体育旅游供给模式主要是由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的,乐山市由于没有制定出有效的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和引导扶持多元化的供给模式政策,民营供给主体受体育旅游资源稀缺和不成熟的体育旅游市场制约,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稀少和对游客吸引不足,市场生存难,政府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成为主要供给主体,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供给规模小。现有的政府为主体育旅游供给模式单一、体育旅游项目主要是体育项目的延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延伸产品,真正有创新的体育旅游产品较少,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体育旅游市场。

近年来,乐山市比较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项目绝大多数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开发,政府掌握着体育旅游项目经营权,市场商业性组织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没有社会知名度很难吸引游客,由于效益差很难生存每年有80%的民营体育旅游项目倒闭,社会非营利组织由于受体育旅游设施和政策所限制难以开展参与面广的体育旅游项目,仅限在协会内的少数人参与体育旅游项目,如:钓鱼、骑游、登山、太极拳,这些项目只能满足本地少数人的体育旅游需求,由于消费较低没有经济效应。现有的体育旅游项目供给单一,主要集中在景点体育休闲项目上,体育赛事旅游较少,而且品牌度较低,体育品牌赛事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提,体育旅游只有做好自身的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打出名声,才能吸引游客。

(二)体育旅游基础设施供给滞后

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依赖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体育场馆、交通等因素,没有丰富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难以吸外地游客前来旅游,没有发达的交通难以满足游客出行便利需求,体育场馆数量和规模不足难以开发大型的赛事性和参与性体育旅游项目。乐山市体育旅游产业要想成为旅游产业结构改革重要部分,除了体育、自然、人文有效融合之外,还要有发达的交通和能够举行不同体育项目赛事的场馆,没有足够场馆难以开发品牌的体育旅游项目,将制约体育旅游发展。

体育场馆设施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基础,乐山市体育场馆基本由政府供给,调查结果显示:乐山市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主要是满足竞技体育训练的田径场、篮球馆、游泳馆、网球场,场馆比较陈旧,建设面积较小;供给结构不合理,绝大数体育场地设施分布在市中区、峨嵋市、学校、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体育场地设施主要用途是竞技训练、体育课、本单位职工健身,向群众没有免费开放。乐山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山地资源,但水上运动设施和山地户外运动设施较少,由于乐山受体育设施数量和规模制约,目前体育旅游产品数量少、有全国知名度的体育旅游项目还没有形成。

体育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篇2

关键词:环首都;廊坊;体育旅游;现状;发展

1、问题的提出

体育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

廊坊地处京津腹地,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交通便捷,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成为京津两市与全国各地相联系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缓解京津旅游压力的重要之地。廊坊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北京城南开发、新城建设和北京第二机场新址建设等新机遇,尤其是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提出,加快了对接京津,致力于加快京津廊一体化进程。这为国际、国内游客到廊坊旅游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也使廊坊具有分流京津大量国内、国际游客的现实可能性。在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积极培育我市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是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旅游知名品牌的突破口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随着廊坊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廊坊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现代休闲旅游城市的产业特色,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体育旅游在廊坊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廊坊体育旅游的研究尚属空白。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廊坊市体育旅游市场需求,设计“体育旅游需求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对体育旅游概念的认识和对体育旅游意义的理解;对体育旅游不同项目的兴趣与需求;体育旅游消费能力;体育旅游时间;参与体育旅游的身体条件;日常生活活动状况与身体素质;人们的休闲价值取向等。问卷调查将力求对做出不同人群的、多层次的体育旅游需求分析。为廊坊市体育旅游设计、规划提供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对本课题的构思、问卷的设计,面访体育界的专家,旅游界的管理者、专家、学者,了解廊坊市体育旅游资源的现状,了解他们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供体育旅游的场馆、设施、活动相对缺乏

到目前为止,廊坊还没有一处体育场馆作为旅游局的景点提供给游客。沈阳的五里河体育场作为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的福地而为众多球迷所向往,这里也被列为当地旅游重要景点,北京亚运村也是北京市一大景点。2010年刚刚承办河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廊坊市体育场、新奥高尔夫球场、霸州市温泉城等一批体育休闲运动场所,为何不作为体育旅游景点呢?

3.2专门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尚未成立

廊坊有旅行社数十家,但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却无一家。作为旅游的策划者、组织者如果没有考虑“体育旅游”这一块,近则影响本地的体育旅游业,远则影响整个廊坊旅游行业的发展。调查显示,旅游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愿意参与行程中的体育项目,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

4、廊坊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4.1强化政府主导,创导核心区域效应。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形成理念的主导、政策的主导、规划的主导,创导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核心区域,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的思想,突出体育与休闲与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紧密结合的大旅游概念和产业格局,发展思路要形成在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体育休闲旅游地。

4.2创新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廊坊市体育旅游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旅游产业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企业、市场间的关系。提高经营者治理水平,提高体育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4.3加强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

特色是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任何旅游点要在体育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否则,没有特色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

4.4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廊坊市体育旅游品牌。

体育休闲旅游项目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营销策划、宣传与促销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对企业的指导。一是廊坊市政府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可联合目标市场的相关部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向京津客源地旅游消费者传递与渗透旅游信息,引起旅游消费者对廊坊市体育旅游产品的注意、兴趣,产生好感与信任。二是举办与体育休闲相关的节事活动,加强对重大赛事的宣传营销,烘托气氛,最大限度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扩大影响力。三是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制作一些专题宣传或栏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和介绍廊坊市的体育旅游产品,扩大体育休闲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提高廊坊体育旅游的市场认知度,塑造宁波体育休闲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常华军等: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1):33—34.

[2]童丽平: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J].体育文史,2000(8).

[3]李敦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体育文史,1999,(1).

[4]孙丰念:试论体育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5.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省略

体育旅游市场需求范文篇3

关键词:宜春体育旅游现状对策

体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目前我国除个别地方外,体育旅游基本上还未被开发或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笔者拟对宜春体育旅游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出设想、建议,旨在推动宜春体育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使体育旅游成为宜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新兴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1.宜春体育旅游的现状

1.1宜春发展体育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1.1.1宜春有利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

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与南昌、抚州接壤,南与吉安、新余为邻,西与萍乡和湖南省毗连,北与九江交界,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宜春生态环境优越,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拥有4个部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人间仙境”;明月山风景名胜区“不是黄山、胜似黄山”,生长着世界上仅存的珍稀树种华木莲;宜春中心城郊温汤镇温泉,富含硒等多种矿物质,常年水温在72℃以上,是疗养度假的胜地。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宜春明月山登山及山地自行车,三爪仑的漂流和温汤游泳等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

1.1.2宜春旅游业发展的良好趋势。

2008年市委、市政府部署中心城区“三大战役”之一――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建设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初战告捷,以点到面,全市年接待境外旅游者250000人次,比上年增长148%;旅游外汇年收入6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3.6%;接待国内游客6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5%;国内旅游收入2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5.17%;旅游总收入28.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5.82%,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比重为5.57%,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旅游业已成为宜春的第三产业。体育旅游――靖安三爪仑漂流作为宜春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靖安旅游局相关统计数据:码头由2001年的一个增加到2008年的十个,资金投入由2001的2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旅游接待人数由2001年的9.53万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60.97万人,门票收入更是由571.8万元增加到4768.5万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宜春体育旅游的发展迅猛,宜春市其他县市旅游景点的发展状况和靖安县大体相当,这充分说明:体育旅游为宜春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3宜春体育蓬勃发展。

众所周知,体育旅游的发展是以体育为基础的。自1998年成功举办江西省第十届全运会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以来,宜春体育中心每年都要承办十多项国内、省级体育赛事;同时宜春是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2004年国家羽毛球队在宜春备战奥运会且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一批批国家及奥运冠军从这里走出;土生土长的宜春籍运动员杨文军就是从这里走向奥运,蝉联男子双人皮滑艇500米奥运金牌,实现了我国水上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写下了一段奥运传奇。如今,宜春已经成为全国羽毛球训练的重要基地,许多当地人,甚至到宜春旅游的外地游客都要在紧凑的旅游行程中挤出时间和精力参加羽毛球运动,并和国家队运动员一起进行交流学习切磋球艺。

1.2制约宜春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2.1体育旅游资源欠开发。

宜春体育旅游主要包括参与一些娱乐健身性较强和观赏性较高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方式若能形成数量、相互配套,就能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总体上说,我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要进一步拓宽,内容项目有待进一步拓展,发展周期要进一步拓伸。虽然国家旅游局的《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活动方案》中罗列了146项体育旅游产品,数量可观,但在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开发上,主要集中在名山大川上,山地、高原上的项目很少,在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上,观赏性的项目多,参与性的少[1]。宜春市体育旅游的开发上也如此,如明月山旅游,虽然有登山和山地自行车等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但是明月山旅游主要还是以观光明月山自然风光为主。温汤镇温泉旅游也基本是单一的,温泉游泳横向发展少。

1.2.2人们对体育旅游认知度不高。

体育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因而宜春人民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不高,甚至旅游企业,包括旅游景点业主、旅行社、旅游主管部门对体育旅游也知之甚少。据调查组调查访问:有近98.2%的旅行社导游、52.3%的旅游部门主管和95.3%的游客表示从没听说过体育旅游这一概念,更谈不上开展此项业务。

1.2.3交通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

宜春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外部大交通――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动车正日益改善,但目前的问题是游客从宜春回程的票仍难以买到,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宜春市城区到明月山登山公路的等级需要提升,去温汤镇温泉游泳与洪江的连通和循环的问题也需要抓紧解决。改善交通是宜春体育旅游面临的最重大的建设任务,需要精心策划,制订计划,争取支持,加快建设。

1.2.4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当今,人们在发展体育旅游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体育旅游市场的开辟,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未来体育旅游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等问题[2]。这些问题需要依靠专业人才解决,而宜春目前在岗的旅游从业人员中,旅游管理人才约占2%,翻译人才约占3%,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人才约占2%,体育旅游服务人才约占5%,一般从业人员约占88%。另外,还存在体育意识、体育知识、策划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些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宜春体育旅游的发展。

2.开发宜春体育旅游资源的对策

2.1进行专项规划,加大开发力度,丰富体育旅游资源。

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实地调查发现,宜春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低层次和产品雷同,以及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或对于某些开发产品过于乐观等情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人们对体育旅游的需求将不断膨胀。因为体育旅游不仅有旅游的性质,而且有休闲体育的显著特性,所以要发展体育旅游,宜春应对体育旅游进行专项规划,确立体育旅游目的地市场地位,同时在重点满足本区域游客运动休闲需求的基础上,扩大接待旅游范围:从本地区域到临近省市直至国内、国际。对体育旅游进行专项规划,将避免产品开发的低层次和产品雷同等造成的各旅游地的不良竞争[3]。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特色,应建设一些体育旅游目的地或综合旅游目的地。从宜春市城市居民需求行为调查结果和距离衰减规律综合来看,目前体育旅游的主要客源是本地或本区域的游客,所以,综合旅游目的地应包含既能满足本地游客,又能吸引临近省市区直至国内、国际游客的体育旅游项目,二者的结合将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

2.2突出资源特色,进行适宜性体育旅游产品开发。

宜春的资源特点是: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应根据其资源特点和游客需求行为特征进行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以满足需求,突出自然资源特性:以山水资源结合,运动休闲活动为核心,建设宜春体育旅游境地,重点满足高端旅游市场。从对居民体育旅游需求行为的调查结果可知: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的居民,对体育旅游需求行为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发展体育旅游必须依据其差异性和地方资源特性开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4]。

2.3加强宣传促销,开辟旅游市场。

体育旅游项目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营销策划、宣传与促销策略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投入和对企业的指导,不断拓展体育旅游市场,扩大体育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提高其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同时,发展体育旅游需要政府不仅从发展经济而且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方面给与重视和支持。应加强体育和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完善管理体制,为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5]。

2.4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为适应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要拓展培训渠道,加快培养高层次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包括体育旅游管理人才、翻译人才、导游人才、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人才及其他服务人才等。建议高校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改变教学模式,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人才短缺现状,将培养旅游人才和体育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将宜春市体育旅游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

总之,体育旅游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健康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体育旅游环境。奥运成功,更为宜春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应当利用这种有利形势,推动体育旅游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华.浅论中国体育旅游――兼论奥运热对中国体育旅游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37-40.

[2]韩忠培.宁波市体育旅游开发和体育旅游促消策略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2):22-23.

[3]张同宽,吴满彩.舟山市体育旅游市场的优势及开发策略[J].浙江体育科学,2003,(12):35-37.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新医改方案(收集3篇)
  • 下一篇:矿山企业年终工作总结(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