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收集3篇)

时间: 2024-08-07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篇1

目的探讨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有急性胃出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急性胃出血患者86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n=43)。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急性胃出血疾病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95.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P<0.05);胃出血症状消失时间(3.07±0.95)d和胃出血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6.03±0.88)d显著短于对照组(5.69±1.24)d、(8.84±2.16)(dP<0.05);胃出血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1例)显著少于对照组(7例)(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有急性胃出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优质护理;急性胃出血;效果

临床上急性胃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类疾病的一种常见疾病,调查发现,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该病患者人数达到70%左右,该病的发病速度较快,患者会同时合并出现便血、呕血、胃痛等特征性症状表现,病情严重者会对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因此除了及时救治外,优质护理干预计划的实施也显得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有急性胃出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的目的,对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都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胃出血患者,共计86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1±1.4)岁;男27例,女16例;胃出血发病时间1~9h,平均发病时间(3.2±0.5)h。观察组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5.3±1.5)岁;男25例,女18例;胃出血发病时间1~8h,平均(3.1±0.6)h。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发病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心理优质护理干预:尽快消除血迹,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交流中应尽量采取通俗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予患者必要的关怀,让其尽可能保持安静,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说明休息对止血的重要性,让家属对其进行陪伴,以增强其安全感,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优质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按医嘱进食,对进食时间、顺序、禁忌等问题进行全面把握,进食量要进行严格的制约。对出现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同时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应该保证绝对禁食。若没有明显症状,患者未出现呕血、便血等特征,可给予患者清淡无刺激食物,并增加流食,逐步改为软食,尽可能的进食一些易消化食物,保证做到少量多餐,不食生拌菜、粗纤维蔬菜、刺激性食物、饮料、硬食。(3)用药优质护理干预:保证用药合理及时,关注病情变化,有出血症状及时汇报,在床旁备好急救所需的用品和药品等,注意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方案。(4)行为优质护理干预:病情不严重者日常生活可保持正常,只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行为指导和生活引导。有头晕目眩、心慌心悸等症状发生后,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的关注。若是病情较为严重,行为、意识、说话等均出现异常,则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治疗,经常到床前巡视,密切观察病情,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2-3]。

1.3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胃出血疾病治疗结束出院的当天,采用不记名打分的形式,对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4]。

1.4观察指标

选择对急性胃出血疾病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胃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胃出血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胃出血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作为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急性胃出血疾病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急性胃出血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达到81.4%;观察组患者对急性胃出血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达到9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胃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和胃出血疾病临床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在治疗(5.69±1.24)d后症状消失,胃出血疾病共接受临床治疗(8.84±2.16)d;观察组在治疗(3.07±0.95)d后症状消失,胃出血疾病共接受临床治疗(6.03±0.8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6845,P=0.035;t2=13.9964,P=0.033)。

2.3胃出血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在急性胃出血治疗期间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急性胃出血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41)。

3讨论

急性胃出血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病情程度严重的时候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对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威胁[5]。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对急性胃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展开科学的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疗效意义重大。另有研究指出,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所掌握的专业技巧会对病人康复的进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对急性胃出血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治疗所需时间得以缩短,保证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在临床上在对急性胃出血患者展开积极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展开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对患者展开正确的心理健康指导、科学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体急性胃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使患者在心理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以保证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6-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急性胃出血疾病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5.3%,明显高于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8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胃出血疾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者:袁小荣单位:都昌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乔宇玲,罗春霞.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出血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11,11(14):556-557.

[2]廖志利.“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24):164-165.

[3]夏莉娜.护理服务文化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实践与创新[J].当代护士,2012,11(12):175-176.

[4]潘立珍.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287-288.

[5]杨文雄.70例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35.

[6]凌静波.优质护理服务在胃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4):118-119.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妇产科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69-02

随着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的增加,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的护理促进访视。临床护理研究显示需要通过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母婴的安全。本研究选择我院产妇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择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246例产妇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产妇,年龄分布为25.51±6.18岁,最大年龄为37岁,最小年龄为20岁,初产妇为187例,占76.02%,经产妇为59例,占23.98%。按照是否采用健康教育分为两组,分别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孕周和产次分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

1.2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普通的健康教育,在研究对象存在疑问时及时进行解答。而健康教育组则实施健康教育,包括随时宣教、专业教学和产科病房宣教三部分,针对产妇在孕期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进行及时的宣传教育或电话指导,并印制相关的宣传资料进行教育,及时发现产妇就诊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定期举行妇产妇健康教育,包括孕产期相关知识、孕期营养和待产期心理护理和注意事项、分娩过程、新生儿常见问题和母乳喂养问题。在相对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健康教育。必要的情况下采用图片、示教和VCD的方法进行教育。产科宣教为患者在产科住院期间进行一对一的宣传教育,收集产妇的资料,了解产妇的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待产知识宣传,指导产妇放松紧张的情绪以快乐和心态迎接分娩。

1.3评价方法: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人群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析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调查研究对象的满意情况,计算满意率。

1.4统计处理:本研究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对研究人群不同组别临床健康教育效果显示,健康教育组在护理规范方面、规范服务方面和沟通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研究人群不同组别临床参数分析。研究显示不同组别在是否实施健康教育后健康教育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妇产科产妇分娩过程[1]。随着产前、产中和产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不断开展和宣传,使孕产妇获得了相当丰富的临床保健知识,不断的将健康教育融入于临床妇产科的护理过程中,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还可有效的增加孕产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加其正确配合临床分娩的冬季,同样健康教育的开展还有效的减低了孕产妇的恐惧紧张心理,减少了由于妊娠高血压和产后出血等产科常见疾病对孕产妇的影响。通过妇产科健康教育的开展,还有效的促进了临床护患之间的沟通,不断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规范了护理规程,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将可能出现的临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将预防意识提至首位,有效的保证了分娩过程和母婴和安全,提高了孕产妇分娩的质量[2,3]。但对于妇产科健康教育的宣传和临床作用的发挥,需要临床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加大培训力度和增加责任心。做到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争取早发现、早处理和早疏导,为提高临床妇产科的护理质量提供自己的力量。本研究显示采用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妇产科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良珠,赖敏贞.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及方法措施[J].南方护理学报,2005,3(12):83.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篇3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97

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rhino-sinusitis,FRS)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以曲霉菌以及毛霉菌为主,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或广谱抗生素、放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且在近些年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给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鼻内镜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手段,深受患者及临床的青睐。然而,可以预见的是,手术治疗效果与良好的临床护理息息相关。鉴于此,本次研究针对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效果予以观察,?F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真菌性鼻-鼻窦炎者;②无鼻内镜手术禁忌者;③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在确定所有患者均已经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25±7.29)岁;病症类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4例、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2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9例;病程3个月~2.5年,平均病程(16.50±4.50)个月;临床表现:鼻塞15例、头痛12例、流脓涕或血涕8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3.33±7.01)岁;病症类型: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5例、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2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8例;病程3个月~2.2年,平均病程(16.35±4.45)个月;临床表现:鼻塞16例、头痛12例、流脓涕或血涕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个人卫生指导、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等。研究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内容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6h常规禁食禁水,同时采用2%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鼻腔。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其取舒适体位,密切监测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情况,在不影响手术进行下采用床被对其裸露皮肤进行保暖[2]。③术后护理。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氟康唑、2.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窦腔,每隔6~8h清洗1次,在鼻内镜下将鼻腔内分泌物进行清除[3]。在护理人员引导下正确掌握恒温冲洗仪操作方法,指导其自行开展鼻腔冲洗工作。对于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根据患者需求实施预见性用药护理或者是采取冰敷、冷敷等处理[4]。在临床医师准许出院前对其开展出院指导,督促其定期回院随访,日常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保持鼻腔的清洁。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包括:①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眼眶周围瘀血、鼻腔出血、鼻腔粘连。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测定,满分共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70~85分为满意、60~69分为一般、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1.4%,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较为常见且随着人们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其发病率随之提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临床主流治疗方案,旨在清除鼻腔病变组织,促使鼻腔与鼻窦黏膜生理功能得到恢复,最终实现治愈的目的。但是,由于个体因素差异,术后往往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使得患者治疗时间进一步延长并大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如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成为临床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重阳节的活动总结(整理11篇)
  • 下一篇:2024重阳节的活动总结(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