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收集3篇)

时间: 2024-08-08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范文篇1

郑州市惠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入侵呼吸道粘膜后所引发的病变,近年来在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恶化的情况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其在临床中多变现多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等,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并且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爆发,其传播速度之快、面积之广都是无法控制的,在一定程度上极易造成社会恐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笔者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入手,对其预防和治疗要点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特点;防治要点

[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6(b)-0192-02

[作者简介]宋宏剑(1968-),男,河南郑州市,本科,主管医师,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1092532356@qq.com。

近年来,新出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有四十余种,并且正以每年一到两个或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1],因而面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必须给予相关有效的防治预防措施,控制它发生的同时又必须对已发生的进行积极治疗。真菌感染也是引发呼吸道传染疾病的诱因之一,随着如今空气环境的不断恶化,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机率已经越来越高,并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真菌感染中,呼吸系统的感染最为常见[2]。到如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经被我国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3]所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并要求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方式进行预防,可见相关学着及领导人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视。

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1.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煮要是通过人体呼吸道进行细菌及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甚至部分细菌还会产生内毒素或是外毒素,从而导致呼吸道局部发生严重病变,在传播过程中,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更是从呼吸道传出,以呼吸或是飞沫的方式传递至空气中,久而久之引起相应感染,相关疾病的携带患者则是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4]。

1.2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

首先,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且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近年来,以甲型流感为例,其传播范围是世界性的,并且由于人员流动迅速,更是使得这种疾病拥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其次,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及弱势群体中的发病率更高,这其中三至六个月的婴儿由于其先天性的免疫力所以反而不易被传染,发病效率低,另外幼儿、儿童等群体则是缺乏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故其在接触病原体之后多易被感染,但在儿童时期已经感染过的人,成年之后因其机体已获得相应的免疫能力,所以反而不易被感染,当然,也不排除其中免疫力天生存在缺陷的人,其对此类病毒的抵抗能力差,同样易被感染[5];再则,在急性呼吸道传播中,若有易感者存在时,则新病例可能会持续发生,易感者数量较多是则可能形成流行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在同一个城市中,若是人口密度高,那么同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可能常年持续不断,并且有可能引发新的病原体的产生;最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呈现周期性流行,它与传播过程中接触易感人群的增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3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以及早期症状

一年四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尤以春冬季节比例更多,春冬季节人们大多在室活动或是工作,更是增加了彼此间的接触机会,呼吸及飞沫传播的几率大大增加,并且由于春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破换了人体呼吸道的内环境,提高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几率,甚至春冬季及紫外线强度较之其余两个季节更弱一些,这就使得它难以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杀灭。

另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早期都伴随着发热、头疼、咳嗽、感冒等相似的临床症状的产生,不同的病原体在两到三天后则又会演变成如麻疹、猩红热等临床症状[6]。

1.4真菌感染引发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特点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的范畴,往往在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时或菌群失调时才会发生感染情况。相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大多数都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机率最高,经研究,发现患者有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气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增加了受感染的可能[8]。在易患因素中,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低蛋白血症所占比例最高。所有患者中平均年龄偏高,中老年人的体质因素也有一定影响,这部分患者呼吸道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呼吸功能不够健全,免疫功能较差,有菌群失调的现象存在[9]。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

2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2.1隔离病原体携带者

因为相关患者的鼻腔、口腔都存在大量的病毒以及细菌,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病人咳嗽或是打喷嚏甚至呼吸自然而然的将这些病毒和细菌传播到空气中去,而另一些健康的人随着呼吸吸进这些携带病毒或是细菌的空气,极易成为下一个被感染的人,故而对此类疾病的早期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早期,可隔离相关病原体携带患者,从而起到控制感染源的作用。

2.2控制病毒或细菌的传播途径

在出行中病原体的携带者或是健康者都可携带口罩是最为简单的日常防护措施,对于相关空气难以保持流通的公公场所,则在一定条件下可借力于一些化学消毒剂,进行简单易行的室内消毒,大多场所中的消毒方式多采用氧乙酸喷雾或是熏蒸。在消毒中,喷雾浓度控制在1%,且每立方米的计量保持在0、15g,时间为15~20min不等,而熏蒸每立方米的计量则是应当保持在0.7~1g之间,喷雾或熏蒸过后,需将相关场所密封30min左右,最后通风即可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2.3加强相关卫生知识的传播

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及防治中,相关卫生知识的传播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人们熟悉相关注意事项,才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这种传染病的防治做到从根源抓起,其卫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相关患者应当自觉不去公共场所,若是必须出行,则出行中应当带戴口罩遮住口鼻,打喷嚏及咳嗽时用手帕捂住口鼻,生活中,应当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要尽量减少聚会等,从而起到防止易感者和病毒细菌携带者流动的目的。

2.4加强日常防护

日常中,人们可以多参加体育活动等,尤其易感人群更应当注重平时的锻炼,一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的作用,且在日常生活中,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取一些中药等对相关疾病进行一定防护,如众所周知的板蓝根在流感中的防治作用。

2.5儿童针对性防护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在自身的抵抗力上还比较薄弱,在特定的年龄段中会比较容易患有一些疾病,对于儿童的保健护理重要性要高于成人,主要的护理方法要根据各个年龄段儿童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特点,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家长的协助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解决儿童在生长发育时遇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10]。儿童在常规传染疾病控制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综合的控制管理。保证儿童的环境卫生,采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多打扫室内卫生,定期对室内的空气以及物品的细菌进行检测,室温最好保持在20~23℃左右,可以适当提高湿度[11]。由于儿童容易患上感染上下呼吸道的疾病,对此可以分别采取药物和饮食管理,采用丙种球蛋白加强儿童的自身免疫力,每月进行一次静脉注射。在饮食上多选用有健脾益肾、止咳化痰的食物,例如蜂蜜、核桃、山药、猪肉、牛肉等等。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要对儿童进行知道,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有助于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好习惯。

2.6真菌感染防护

由于肺部真菌感染往往在临床中没有特异性表现,容易混淆,造成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困难。目前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表现,然而有部分患者在X线和CT的检查结果中显示同普通细菌性肺炎比较类似,鉴别比较困难。而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面,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包括三唑类和多烯类,例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以及5-氟尿嘧啶等,然而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在用药上需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适当静卧休息,饮食注意热量和蛋白的摄入,积极控制原发性疾病[12]。

3结语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入侵呼吸道粘膜后所引发的病变,近年来在环境问题日益加剧恶化的情况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其在临床中多变现多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等,部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并且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爆发,其传播速度之快、面积之广都是无法控制的,在一定程度上极易造成社会恐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针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分析,所提出的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用作今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参考。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应当是从多方面同时入手的,而在相关疾病的传染源中,其非典型性、轻型以及隐性感染者居多,且目前为止,对这一类的病人确诊仍存在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现仍缺少有效的对大面积空气进行消毒的方式,并且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方式在实行中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因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最有效防治措施则是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将人体自动免疫的方法落实到防治中去,则可有效防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概率。

[

参考文献]

[1]金伟斌,卢建华,吴建国.基于健康管理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社区防控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1(2):104-105.

[2]曹宁,孙莉芳.西安市五环社区1990—2007年儿童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4):56-57.

[3]巩玉秀,李六亿,张朝阳.国内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00,16(9):522-525.

[4]杨静.浅谈幼儿园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2010,27(4):47.

[5]米素兰.保健护理在早期幼儿园儿童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3(1):61-62.

[6]黎海芪.铁、碘、维生素A微传染素的现代观[J].中国幼儿园儿童保健杂志,2011,10(13):170-181.

[7]李冬梅,刘海博,甘亚弟.北京市大兴区学校托幼机构5年传染病发病情况[J].中国幼儿园儿童保健杂志,2010,12(13):229-230.

[8]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10,4(5):86-87.

[9]李金梅,周以玲.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8,12(7):667-668.

[10]吴素玲,杨大锁.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2,14(4):79-80.

[11]任丽.抗生素与呼吸科老年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分析[J].华夏医学,2012,23(12):3332-3333.

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措施;宣传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按照病原学来分类,可以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两大类[1]。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各类型的病毒和细菌也开始迅速繁殖,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病毒和细菌很容易侵入人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我县于2012年进行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呼吸道传染病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1月3日――2012年1月9日,对本县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以及社区居委会等65家单位进行了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检查。共抽查了中、小学校16所、社区居委会3所、卫生院9所。普查人数共有6256人,其中学生3629人,常住人口以及流动2627人。

1.2防治措施

1.2.1加大监督力度按照我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派遣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对我县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各中、小学校防治措施的落实以及各个辖区防治工作的开展进行检查和监督,使各个管理人员以及人民群众能够解除侥幸的心理以及思想,意识到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有多么重要。

1.2.2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我县疾病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深入到各个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充分利用墙报、广播、宣传海报以及标语等形式,对群众开展广泛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尽量做到让每个家庭都知道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学校,要让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都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和防治措施加以了解,增强学生自我预防的能力。

1.2.3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个社区、学校以及医疗单位,要做好因生病而导致缺勤人员的统计工作,定期将防治信息向卫生部门通报,还要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通风等预防工作。同时,医疗机构应该意识到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紧急性,建立专业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团队,定期对相关科室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教育[2]。对于个别防治措施不完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的单位以及人员,监管人员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指导,保障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2.4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措施广大人民群众不能只是依靠疾病控制人员的监督,自身也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措施:①在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定期对室内的地板、橱柜等进行消毒;②在春季以及冬季等呼吸道传染病比较流行的时候,尽量不要去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场所,如果是遇到特殊的情况必须要去,就要做好预防的措施,比如戴口罩等;③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唾液、接触等途径传播,所以在公共场所回到家中的时候,一定要对手部进行认真细致的清洁,最好使用消毒洗手液清洗;④在春季不要急于换下厚重的衣物,要适当地增减衣服,避免感冒[3];⑤要多进行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还要保障良好充足的睡眠;⑥如果上呼吸道出现不良症状或者出现发热等情况,不要自行服药,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把握治疗的最佳时机。

1.3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均采用IBM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2结果

通过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及对群众进行宣传指导,我县患者呼吸道传染病的人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11年,我县对呼吸道传染病普查的总人数为6362人,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人数为3012人,发病率为47.3%;2012年,我县对呼吸道传染病普查的总人数为6256人,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人数为1327人,发病率为21.2%。2012年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2011年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将两次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为:病原微生物通过从易感人体的呼吸道入侵,使易感染体患上呼吸道疾病,并且伴随着已经患上呼吸道疾病人体的唾液等分泌物继续传播,从而使病原菌生物侵入到另一个易感人体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4]。冬季和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易发的季节,一旦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在人口流动密度比较大的地方就会流行起来。所以,全面地掌握关于呼吸道传染病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我们维护自己身体的健康。呼吸道传染病一旦发生,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医治,很容易出现其它并发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心肌炎、脑炎的发生[5]。综上所述,我县通过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明显控制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我县呼吸道传染病的患病人数。

参考文献

[1]宫嫦宁,周琳,宫淑兰,等.2009年温泉镇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3):11-13.

[2]陈萍,邓冬云.2010年佛山县禅城区幼儿园的消毒状况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05):25-26.

[3]王海文.卫生保健对中小学生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作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30-31.

呼吸道疾病预防保健知识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9月在本院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5例,其中男60例,女55例,年龄7.0个月至8.5岁,平均(3.89±2.17)岁。将115例入选本研究的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感染病例为57例,对照组感染病例为58例,两组病例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施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1.2.2试验组试验组则施以综合护理加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1)综合护理。加强皮肤与口咽部护理,尽可能帮助患儿获得舒适感。根据发热程度的不同,实施适宜的科学降温措施。密切观测和及时干预高热抽搐现象,为患儿安全康复提供保障。重视合理、安全用药护理,保证有效营养支持。(2)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其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进行评估,了解每一个患儿家庭对健康教育的学习愿望及对何种形式的教育方法更为敏感,针对性施以不同内容、不同重点、不同应对技巧等知识的指导。对于常反复出现感染的患儿,应教育家长督促或协助患儿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体育锻炼、增加户外运动等方式强健体质,同时注意采取对天气快速变化等诱发因素的应对措施,为孩子提供厚薄适宜的衣物,此外还需关注对患儿贫血及营养不良等基础慢性疾病的及时干预等。指导患儿家庭采取科学的起居生活方式与正确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强患儿自身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对抗的能力。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症状(咳嗽、咳痰)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住院耗时,均以天计量单位,将以上3项结果作为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1.3.2健康教育效果采用健康教育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比例。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症状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住院耗时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比例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症状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住院耗时比较见表1。试验组急性感染患儿症状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住院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感染患儿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比例比较见表2。试验组急性感染患儿健康知识掌握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7,P<0.05)。

3讨论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关于双十一活动总结(整理10篇)
  • 下一篇:双十一活动总结范文(整理11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