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职诗词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诗词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比较贫乏,生活阅历尚浅,对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相反,在当今的中职学生心中,流行歌曲便是他们心中的“诗”,学生每天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又怎会对远离他们这个时代、远离他们现实生活的古典诗词感兴趣呢?因而,古典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古典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对中职生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挖掘古典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强烈的爱国情怀
中职语文教材选编有大量的爱国诗歌,这些诗歌充分展示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显示其誓死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陆游的心忧国事的自白书“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教材。这些诗篇,可以说都是诗人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将这一主题融合到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去感受古人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乐于接受。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作也必将激励我们的学生以更大的成才热情投身于学习当中。
二、浓厚的至爱亲情
亲情是建立在共同血缘关系上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深厚、最稳定的一种感情,是人间之至情。俗语说得好,血浓于水,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以割舍的。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表现亲情的诗句,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通俗、平实的语言亲切而真挚地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母爱颂歌。亲情诗之所以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出于自然真情,这种真情不仅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从而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亲情观念。
中职教材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词人苏轼对亡妻的怀念,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开创了悼亡词之先河,相依为命的至爱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记忆。
现在的职中学生没有把父母对自己的爱转化为对父母的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父母,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他们体会诗歌中那份浓浓的亲情,让古诗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他们学会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理解并孝敬自己的父母。
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这是职中古诗词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选入教材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这一主题。白居易满怀同情地描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的琵琶女,作品通过对琵琶女凄惨身世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出诗人对弱者的深厚的同情心;姜夔在扬州慢里深情的写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揭示了战乱之后的扬州人烟稀少,生活困苦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也心怀同情,他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沉痛地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的可贵思想。
通过诵读古诗中的民生内容,可以引导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古代诗人,带着一颗同情心去关注我们的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关注民生,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同时也是职教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忠贞的真挚爱情
与此同时,此书还分析了青海蒙古族民歌与整个蒙古族民歌的渊源关系,及其产生和变化的文化原因、地理原因、生活生产原因。今天,在青海境内生活的蒙古族绝大多数为和硕特部落。关于"和硕特部"这个名称的来历,有这样一种说法:15世纪上中叶,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特――哈撒尔的后裔阿鲁克特木尔,让自己的弟弟乌鲁克特木尔"从各部落中挑选贫富不等的部众作为他的属民"。乌日格特木尔对此很不高兴,一气之下离开了呼仑贝尔草原,朝着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投奔托欢太师去了。托欢太师就给他的部落起了"和硕特"这个名称,意思是"多个不同部落构成的部族"[1]。这样看来,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最早是从呼仑贝尔草原到新疆地区的天山,然后又从天山南北来到了青藏高原。之后,曾在广阔的青藏高原创造了灿烂的历史,在经营开发青藏高原和青藏高原统一于祖国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
青海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经济,其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夏、秋两季是天高气爽、水草丰美的好季节,牛羊肥壮,各种奶制品充足,也是牧民们较为悠闲的时候。因此他们常在这样的季节举行各种活动,娱乐聚会,欢庆丰收。那达慕、贺新房、剪胎发、婚礼、祭敖包等,一般都在这个时间举行。届时人们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表达他们对幸福的期盼,对希望的追求,从中表现出他们豪迈的气质、宽阔的胸怀,质朴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生产生活实践是蒙古族民歌的唯一源泉。蒙古民族的生活环境、自然风貌以及历史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着蒙古族民歌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蒙古族民歌的语言格律和音乐风格。民歌不仅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的基础,也是整个草原文化的主流,其反映生活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堪称是草原上一朵最鲜艳的艺术之花[3],是"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最生动、最丰富、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4]。
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这本书,对此书有一个概括的、整体的印象,对该书的内容及特点作以下归纳和综合分析。
(一)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对一个游牧民族来说,草原和骏马无疑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载体,因而蒙古人对自己家乡及山川河流等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歌曲也很多[5]。如《宽阔的罕盖山》、《辽阔的柴达木》、《尕斯雪峰》、《德布生牧场》等即是赞美故乡的代表作品。其中,《宽阔的罕盖山》中是这样唱的:"云雾缭绕山峰,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潺潺流淌,这是梦幻般的世界,这是宽阔的罕盖山,是我日夜思念的家乡。"这首歌热情赞美了蒙古民族赖以生存的草原和河流,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家园、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总是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的美好生活联系在一起,以优美语言歌颂大自然,歌颂自己的生活和对幸福的祝愿,从而体现出对大自然的深情和热爱。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能真正感到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也最容易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平淡与永恒。草树绿了又枯,云朵去了又来,一切平静而从容,没有任何刻意的成份。他们做自己该做的事,唱自己想唱的歌;他们的快乐有天晓得,他们的忧伤有地知道,天地相接处永远牵动他们的神魂。让歌声飞到那天边,那歌是唱给谁?唱给天,唱给地,唱给空旷,唱给自己。歌是一条线,牵引出的情怀,无碍无阻地在整个天地间铺展开来,爱情揉进阳光里,思念刻在云朵上,感伤是遥远的地平线,快乐是蓬生的绿草,清冷的湖水是沁化人心的纯美……"[6]
(二)民歌反映着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民歌。对蒙古人来说,民歌不仅反映着人民的生活,而且是人民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7]。《数数字谣》和《劝说母畜谣》就是劳动时唱的一种曲调。如打酥油、擀毛毡时唱《数数字谣》,当第一次做妈妈的母畜不认羊羔、驼羔、牛犊、马驹时唱《劝说母畜谣》。还有一些歌曲,如《美丽的蒙古包》、《尕斯河畔的白芨芨草》、《娜林戈壁的枣红马》等歌曲,都是歌颂生活、歌颂劳动、歌颂劳动成果的。其中《美丽的蒙古包》中唱道:"洁白的蒙古包,好似盛开在草原上的一朵雪白的伞型花。它是牧人智慧的结晶,它是古老草原的骄傲。它哺育了无数个草原儿女,它造就了牧人勤劳勇敢的性格,它是牧人温暖的摇篮,它是牧人永远的家园。"从中可以看出,蒙古民歌同人民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像是一股喷涌而出的泉水,滋润着蒙古人民的心灵。千百年来,这些优美的民歌一直在陶冶着人民的情感,廓清着人民的道德,寄托着他们的理想,美化着他们的生活,为草原上的人们展示出美的世界。难怪蒙古人常说:"生活中没有了民歌,就如草原上没有了鲜花,蒙古包中没有奶茶。"蒙古人生活中渗透着民歌、充满着歌声,这是蒙古民歌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优点[8]。褒扬美好、鞭笞丑恶、表达至善心理,也是蒙古族民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如《莫参与邪恶事》、《好心对待生活》、《金色沉香》等歌曲都属于这一类。《好心对待生活》是这样唱的:"银掌大走马哟/冰滩上不会失蹄/您真诚对待生活/一切会称心如意//美丽的小鹰哟/石岩上盘旋/您能宽宏大量/生活将会无限美好。"表现出青海蒙古族人民的美丑观和是非观以及对待人生的宽阔胸怀。
(三)表达和歌颂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慈祥的奶奶》、《白河滩的柳树》、《大白滩的兔子》、《母亲,您是我们心中的太阳》都是歌颂母亲、感恩长辈的歌曲。其中《慈祥的奶奶》是这样唱的:"您是我恩重如山的父亲的母亲,您对我们这个家族的兴旺昌盛,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您用乳汁般的情感哺育我们成长,您用阳光般的智慧教育我们做人。您是我们慈祥的奶奶,您是我们做人的榜样。"这是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表露,是蒙古族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颂歌和箴言。蒙古族民歌有相当数量是颂扬亲情关系的,歌唱母亲的歌特别多,欢庆时唱母亲,忧伤时也要唱母亲,思念时更要唱母亲,歌唱母亲是蒙古族民歌永恒的主题。"……昨夜,我又听到《我的母亲》,在夜幕低垂繁星满天的时候,在一群蒙古人喝得酒酣兴浓的时候,在清泉长流的绿草地上或松柏掩映的篝火堆旁,我无数次地听到过这一首歌。每次听到,我就觉得此时此地唱这样的歌是多么相宜,每每自己也融入其中,心潮澎湃,思绪泉涌,觉得这母亲就是耳边的清风,眼前的草原,桌上的盛餐和整个一方水土。母亲就是草原,就是水土,就是维系我们生活和生命的本源。一个不热爱母亲的人,是不会真正热爱草原的。"[9]
(四)歌唱纯洁的爱情。爱情是文学创造永恒的主题,也是民间文学经常描写的题目。青海蒙古族民歌中,歌颂纯洁的爱情和美好的婚姻生活的歌曲也占一席之地,如《迎亲歌》、《送亲歌》、《出嫁歌》、《情歌》等等。其中,《月光下的草原》一首歌中唱道:"月光下的草原,多么的清静;月亮下面的我,多么的孤独。我思念你,远方的姑娘;我怀念你,他乡的妹妹。山再高,挡不住我对你的爱;路再远,隔不断我对你的思念。"比喻真切,形象生动,语言优美!
(五)表达和反映社会生活习俗。如《敬酒歌》中唱道:"用我们民族古老的习俗,用我们满怀深情的心意,为远方的客人敬上一杯马奶酒。尊敬的客人,请您一定要喝上这杯甘露美酒,这杯酒里包含着我们大家对您的尊敬之心,也包含着我们对您的美好祝福。"歌曲以朴实的言词叙述着青海蒙古族待人处世的一种习俗,藉以表达出歌者对"客人"深爱的感情。歌曲既有叙事的意味,又有抒情的情境。另外,按照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人们不仅在隆重的公共集会、婚礼仪式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如招待宾客、与友人欢饮时都要唱宴席曲。在饮酒中通过演唱歌曲,把美好的艺术享受同物质享受有机地结合起来[10]。歌曲结构明快简练、韵律铿锵有力、节奏匀称和谐。如《酒歌》是这样唱的:"你的心灵就像清澈的河水/你的身材就像魁梧的雄狮/有缘相识的朋友/请你喝上这杯甘露美酒。你的心灵就像明亮的镜子/你的容貌就像美丽的雪莲/有缘相识的朋友/请你喝上这杯甘露美酒。"比喻手法多样,而且往往是用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接触或必需的工具、日用品,和那些须臾不可离开的山水等自然事物,如雪山、清泉、美酒、镜子、雪莲等等。
(六)祈求安宁、团圆。民歌结尾,以"共同欢乐"、"皆大欢喜"、"大家安康"、"天下太平"、"心想事成"等祝福吉祥的词语较多,表现出青海蒙古族人民祈求圆满的心理寄托和理想追求。例如民歌《辽阔的大地》中唱道:"在这吉祥幸福的节日里哟/我们拿出最珍贵的食品//举行最丰盛的宴会哟/拉起悦耳动听的马头琴/唱起旋律优美的赞歌//按照祖先留下的习俗哟/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捧出一颗乳汁般的心哟/我们尽情地欢乐跳跃//愿这美好的时刻/吉祥如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历史上的长期战乱与艰苦的生活环境使蒙古族人口锐减,对广大的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心灵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带来了不能忘却的痛苦。所以,青海蒙古族民歌大多数洋溢着欢天喜地的大团圆的喜悦气氛。这也充分反映和表现出青海蒙古族人民祈求团圆的心情和对安宁生活的期盼与渴望。
(七)草原牧歌的艺术魅力。草原牧歌起伏的旋律、舒缓的节奏,让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广袤无垠的草原景色;而那种轻巧灵活的装饰音则宛如迎风起舞的草波、云端啼唤的百灵鸟,展现出千里草原的一派生机。从音乐美学上说,草原牧歌把生活中存在着的长与短、缓与急、动与静、情与景,用音乐的手段表现得如此完美、巧妙,并通过歌手们的优美歌喉使人充分感受到草原生活的独特韵律,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这不能不说是蒙古人民的伟大艺术创造力在音乐领域中的光辉体现[11]。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要它是为人民生活所需要的,便会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多少世纪以来,牧歌非但没有从人民生活中消失,相反,依旧忠实地陪伴着草原牧民,在他们的放牧劳动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之所以经久不衰并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其原因盖在于此[12]。
(八)语言特色也别具一格。青海蒙古族民歌的歌词有长有短,起伏跌宕,音韵整齐,活泼有序。歌词充分利用蒙古语构词的元音和谐规律,凸现出节奏有力、轻重有序的特点,从而通过轻重音的间隔和词的音节长短不同,组成了和谐、悦耳、深沉悠扬的语调,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歌者内心的感情[13]。例如歌词每行的第一个词的音节中的元音基本相同或相近,每句重轻音之间有着多少不同的轻音节与重音节间隔。这样就形成音韵上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长短错落、整齐而有变化的跌宕起伏、激扬而悠远的旋律,听起来悦耳动听、引人入胜[14]。并且,在这些歌曲里找不到一个华丽的词藻,都是日常词汇,但却表达出真切的感情,朗朗上口、扣人心弦。这种歌曲好听、好学、好懂,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带有广泛群众性。
青海蒙古族民歌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艺术养料和思想财富,亟待我们去发掘、研究、发扬光大,从而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人民的自豪感、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为祖国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圣帝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的历史[J],汗腾格日[M],新疆:1983,(2)。
[2]芈一之,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M],引言第2页,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10月。
[6]华木思,《向往诗境草原》[J],《中国民族》,2002年,第六期。
[9]草原上的《母亲》歌[J],《人民日报》,2000年9月9日,第八版
[3][4][5][7][8][10][11][12]乌兰杰,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
[13][14]古力,娜木斯尔,浅析青海蒙古族歌谣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点[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世上只有妈妈好》
从20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抵都还记得那一部让人集体挥泪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和那一首电影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其实,该歌曲出自香港电影《苦儿流浪记》,原唱为电影主演萧芳芳,后被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引用,并广为传唱。
可以说,由于该歌曲的推广,观看这部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中国内地观众当时有两亿多人,创造了一个奇迹。这首主题歌也唱遍大江南北,好像还没有一首歌颂母亲的流行歌曲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即使现在有时候经过幼儿园或者小学,我也总会听到这首歌的旋律。
《念亲恩》
粤语作为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语种之一,千百年来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用粤语写的歌词,精练而又发人深省,韵律优美动人。
1993年10月25日,一个洋溢着忧郁气质的歌者在昏迷十几个月后离开了人世。还记得这个名字吗?陈百强,那时候我们叫他DANNY。
《念亲恩》《一生何求》《偏偏喜欢你》,很多人都说这是陈百强最经典的3首歌。早期陈百强作品中的诚恳和纯真大家有目共睹,这种气质直到在今天的歌坛中都算罕见。后期陈百强作品中的忧郁和追求完美更是让人怆然不已。“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陈百强纯真而忧郁的气质与歌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感怀母亲,感怀陈百强。
《妈妈的吻》
《妈妈的吻》是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一首优秀的歌颂母亲的歌曲,抒发了一种来自乡村母女之间的真挚感情,是为反映底层文化、草根文化而创作的。
在歌曲原唱者的定义上,音乐界一直有朱晓琳和程琳的“二琳”之争。不论谁先谁后,两位演唱者都是属于那种清纯自然、歌声甜美的歌手,因此都赋予了整首歌曲细腻甜美、宛若婴啼的音乐气质。
仍记得当年《妈妈的吻》的MTV中,斜躺在草地上的朱晓琳是那样美丽动人,一时间成为无数年轻人向往和模仿的对象,而“妈妈的吻是甜蜜的吻”更成为几乎所有女儿家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情感宣言。
《鲁冰花》
这首歌是台湾电影《鲁冰花》的同名主题曲。“鲁冰花”在闽南语中是“路边花”的意思,词作者为了音乐艺术性将歌曲名称直接改成了“鲁冰花”。此曲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甄妮演唱后风靡一时。
在电影里面,鲁冰花用来象征母爱,它春天开花,芬芳满株,等到凋谢,散落的花叶虽然混入尘泥,却是在悄无声息中呵护和滋养着树木。电影中,姐弟两人的母亲谢世很早。弟弟已经不记得母亲的模样,总是在一个个夜晚,缠着姐姐讲母亲的事,对着天上的星星充满期盼和遐想。并不起眼的鲁冰花,却如人间最真挚的母爱一样,芬芳而动人。
《烛光里的妈妈》
中国流行女歌手张强是《烛光里的妈妈》的原唱歌手。这首歌颂无私母爱的歌,旋律优美,情感真挚,曾经打动过无数听众,后来经过毛阿敏的再度演绎,它成为经典的歌颂母亲的歌曲,多年来一直传唱不衰。
此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歌词质朴大气,旋律深情奔放,将天下母亲对儿女的那种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烛光里的妈妈》中的烛光比喻的就是母爱的光辉,微弱而久远。它永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让人在聆听的时候,多了一丝心灵的触动。
《真的爱你》
《真的爱你》是香港BEYOND乐队传唱率最高、知名度最高的歌曲之一,是每一个吉他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
歌曲道出了母爱的伟大,也表达了乐队主唱黄家驹对母亲的感激。整首歌曲以摇滚风格呈现,旋律行云流水。黄家驹那略带沙哑而高亢的嗓音,那连贯的吉他独奏,都会将人们带入那个充满理想的年代,那个属于BEYOND的时代。青春、理想、热血、迷茫,始终感动与震撼着我们。
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的爱你》流传更加广泛,其延伸意义也愈见宽广,从“母爱”升华到了“博爱”的层面,可见其影响力。
《懂你》
由满文军演唱的这首《懂你》是20世纪中国电影《九香》中的插曲,宋春丽主演这部电影。
这首歌娓娓唱出了母亲对儿女的爱,以及儿女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是目前中国把情感互动做得较好的母爱赞歌。“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这样的歌词配上优美动人的旋律,不能不让人陶醉和感动。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多少做儿女的知道母亲心中的苦与乐呢?
《世上只有》
容祖儿的歌是越唱越好了。《世上只有》出自2004年容祖儿的个人专辑,当时就可见其驾驭歌曲的功力。此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词作真挚朴实、精练直白,有别于粤语词作一贯的绮丽婉转。
整首歌曲洋溢着浓浓的深情,用精练的文字直接赞美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关心和爱护,深入浅出,直指人心。“从我降世/一开始/到永远/不休止/你亦是我支柱/动力和意义……”质朴的感言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共鸣,歌曲也随之流传。
《听妈妈的话》
这是周杰伦继《爸,我回来了》之后的又一首关于亲情的音乐作品。简单的钢琴旋律、自言自语似的吟唱、偶尔俏皮的童音诉说着心里的疑惑,整首歌给听众带来了别样的温馨和感动。
近年来,华语乐坛小天王周杰伦的歌曲中常常表现出青年励志、社会关怀等元素,此歌曲便是代表之一。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朋友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学会聆听父母的忠告,认真努力地学习。对妈妈的爱不只体现在母亲节送的蛋糕上,“听妈妈的话”才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脚踏板》
此歌曲出自中国当红歌手李宇春2009年的同名专辑《李宇春》中,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