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莲藕高产栽培技术方法(收集3篇)

时间: 2024-08-13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莲藕高产栽培技术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无公害莲藕;质量控制措施;生产技术

邹城市近年来引进推广了无公害莲藕生产技术,生产的莲藕个大、白嫩、圆润、藕节均匀、脆甜爽口,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将无公害莲藕质量控制措施及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无公害莲藕质量控制措施

1.1组织措施

邹城市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标准化指导小组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基地技术指导小组在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局标准化指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基地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莲藕的生产管理,提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统一供种、供肥、供药,定时组织技术培训、讲课指导,从每个生产细节抓起,推广良种良法技术配套,把握肥水管理及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确保按照无公害莲藕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

1.2技术措施

育苗期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管理,防治病虫害,以利藕苗健壮生长;在区域预测预报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历年病虫发生资料,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生化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搞好清洁田园,土壤消毒;提高施药人员技术水平,喷药周到、均匀,交替使用农药;科学施肥,实行有机质栽培技术,有机肥配合使用;人畜粪肥应经过无害化处理,作基肥;推广标准化农业设施和材料;完善藕地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基地配备微机和蔬菜残毒快速检测仪。

1.3投入品管理

严格控制藕种来源;经营单位必需具备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从外省市进口的种苗必须有检疫证明;设有专门的种苗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核对种苗数量、品种和相关证件,并记录档案(详细的出入库、质量描述等记录);坚决杜绝劣质种苗。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设有专门的农药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核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病虫情报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病下药,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上市蔬菜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之外;不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次数;及时做好农药使用档案记录。

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配比合理的无机复合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施用;最后一次追肥在收获前30d进行;及时做好肥料使用田间档案记录;肥料按种类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等场所,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肥力损失和环境污染。

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蔬菜生产技术和农时操作记录;农药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并按作物分别记录使用的农药名称,包括整理名和商品名、登记证号、剂型、防治对象、时间、施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肥料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内容包括肥料名称、登记证号、类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数等;及时做好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需妥善保存1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无质量问题时才全部作废。

1.4产地保护措施

禁止使用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学制剂;有计划地制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土地轮作和茬口安排计划、科学施肥与节水灌溉措施;及时回收田间的废弃农膜、农药空瓶等,防止其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有计划地实行天敌保护措施,在基地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以花蜜为主的绿化作物,营造天敌诱集环境,病虫害防治坚持以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为主;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莲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5产品检测制度

莲藕采收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合格后安排上市;检测人员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熟悉掌握所使用的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各种检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检验人员必须对每一个检测数据负责,减少人为误差;仪器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校正。

2无公害莲藕生产技术

2.1藕田选择及整地

藕田要选择保水蓄肥的黏壤土,新开藕田应先耕翻,并筑固田埂,在栽植前15d施入大量基肥,耕翻耙平,栽藕前1d再耙1次,使田土成为泥泞状态,平整土面。连作藕田要先清除老藕田内的花梗、花茎、莲鞭等残存物,再施入基肥[1,2]。一般施入粪尿37.5t/hm2、绿肥或厩肥75t/hm2。

2.2种藕选择与排藕

根据莲藕对水深度的要求,分为浅水藕和深水藕。浅水藕藕和叶均短小,适宜在水深15cm的浅水中栽培,深水藕茎叶高大,藕节细长,适宜在0.6~1.0m的深水栽培。种藕一般于临栽前挖起,挑选符合该品种特征并带有子藕的整藕作种,子藕必须向同一方向生长;如用子藕作种藕,则子藕必须粗壮,否则新株发芽力弱,影响分枝数和产量[3]。排藕时期在春霜停止后,不宜太迟。栽植密度为行距2.5m,株距0.8m,每穴排放带有3个藕头的种藕1支。如用子藕则排2支/穴。一般需藕6000kg/hm2。先将藕种按规定行株距及藕鞭走向将藕排在塘面,然后将藕头埋入泥中10cm深,再把节梢翘在水面上,以利用阳光提高土温,促进萌芽。排藕方式很多,有朝一个方向的,也有几行相对排列的,各株间以三角形的对空排列较好。四周边行藕头一律向田内,以免莲鞭伸出埂外。一般栽种藕3000支/hm2,或有效芽(早藕)9000个/hm2,如为晚藕,则为6000个/hm2。掌握株行距均在2m,深度以10cm为宜。一般在断霜后,清明至谷雨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栽种。方法可用两手抓住藕种,芽端在前,向后扦入泥中。要求芽端稍低,后部翘起,以不露出水面为准。最好随挖、随选、随栽。当天栽不完应洒水覆盖,保持潮湿,防止藕芽干萎。栽种时邻行藕种的芽端要以三角形对空排列为好,避免拥挤,藕池内四周应空出1m左右的空地不种,边行藕芽要朝向池中心,以免长出池外。

2.3藕田管理

藕生长初期要求水位略浅,一般不超过20cm,深水藕可略深些,开花坐藕时则应与初期略同。在全生育期中,不能断水底,以免漏水漏肥。深水藕夏季要及时排水,防止藕池水猛涨,淹没立叶,造成减产或绝产[4]。全年约需氮(n)525kg/hm2、磷(p2o5)300kg/hm2、钾(k2o)525kg/hm2。概算为土杂肥45t/hm2、过磷酸钙600kg/hm2作底肥。可分别在芒种(藕茎生长分枝盛期)和小暑开花初期2次进行。为防止肥料挥发,追肥前可先把池水排浅,撒入化肥,待其溶化后再灌至原水深。在5~7月莲藕生长旺盛阶段,将向地外长的走茎拨转,使之向池内生长。当出现浮叶,能确定藕种及走茎位置后开始除草,一般在小暑荷叶长满水面前分2次进行。杂草可直接压入泥中沤肥。定植后1个月左右,浮叶渐枯,应及时摘除,有6片立叶时封行,早藕开始坐藕,不宜再下田除草,以免碰伤藕身。此时除草应在卷叶的两侧进行。莲藕以采藕为目的,开花结籽消耗养分,如有花蕾发生应将花梗曲折,不可折断,以免雨水侵入引起腐烂。莲藕旺盛生长期,莲鞭迅速生长,当卷叶离田边1m时,为防止藕头穿越田埂,每次除草时,随时将接近田边的藕头向田内拨转,生长盛期每3d转1次,如天气不好,生长缓慢,则7d转1次,共转6次。转头应在中午茎叶柔软时进行,藕头很嫩,转时应将后把节一起托起,转好后再用泥土压好。

2.4病虫害防治

莲藕一般病虫害不严重。病害主要有腐败病,如病情较轻,叶片呈现黄色,藕仍可生长,伏天不能坐藕,则秋天还可坐藕;严重时病株枯萎死亡。发病季节,叶面喷雾多菌灵5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可喷抗蚜威2500倍液防治。

2.5采收

挖藕当天早晨摘去一部分叶,晒干作为包装材料。只将荷叶在叶与梗莲之间用手指捏扁,摘下后将正面向外对折,晒1d后,第2天再将叶面向内对折,然后脐对脐叠齐晾晒,晒干后收存。藕的供应期很长,浅水莲藕在立秋前采收的为嫩藕,立秋至处暑挖甜藕,寒露以后水温太低挖藕不便。深水藕田用藕钩,可适当放水,挖藕时先将藕身下面的泥掏空,再慢慢将整藕向后拖出。

3参考文献

[1]李燕,邓成飞.莲藕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8(11):46.

[2]卜丽霞.无公害莲藕标准化栽培技术[j].山东蔬菜,2007(2):33-34.

莲藕高产栽培技术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栽培模式;温度;萌芽

中图分类号:S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8-0032-03

2000年以来,浙江省金华市一带设施栽培莲藕面积不断扩大,小拱棚栽培提早到5月底6月初采收,大棚栽培莲藕提早到5月上中旬采收,分别比露地栽培采收时间提早10d和20d以上,效益大幅提升,为浙江省莲藕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此,生产中还是存在由于莲藕设施栽培技术不够完善,特别是保温增温技术原理不明确、温度管理技术不到位,导致部分种植田块植株徒长、采收期过迟、收益下降等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莲藕生长发育情况的研究,认为决定莲藕萌芽即打破休眠的关键因子是莲藕生长的环境温度。为此,本试验针对性地开展大棚、小拱棚及露地栽培试验,研究莲藕生长环境温度与莲藕打破休眠之间的关系,为莲藕生长发育理论研究及设施栽培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东河早藕,由金华市农科院提供。该品种特早熟,利用设施栽培具有较大的早熟、增收潜力。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A,大棚覆盖栽培;B,小拱棚覆盖栽培;C,对照1,露地栽培;D,对照2,宿藕田(上一年7月以前采收主藕上市,随即将子藕作为种藕种植,下半年不采收,冬季田间越冬,翌年通过肥水管理,在6~7月采收)。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m2。

1.3田间管理

试验A、B、C3个处理,于2013年2月25日定植,株行距1.2m×0.8m,每穴栽种种藕1株,每小区种植70株约50kg。种藕用95%绿亨1号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浸泡,大田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消毒杀菌,基施腐熟猪栏粪2000kg、碳酸氢铵50kg、过磷酸钙20kg;70%植株抽生第1张立叶时,施尿素7.5kg、复合肥7.5kg;莲藕封行期,施尿素15kg、复合肥15kg,施肥后注意叶面清洗以防肥害。大棚、小拱棚栽培,温度达到20℃以上,大棚二边开门通风降温,而小拱棚则两头掀开薄膜降温,使得棚内最高温度不超过40℃。当外界气温稳定达到20℃以上时,大棚、小拱棚完全揭膜。各处理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

1.4考查记载

观察记载不同模式栽培莲藕萌芽前后温度变化情况、莲藕生物学特性以及经济性状,根据试验结果,开展分析讨论,为形成莲藕产品质量器官调控提供技术支持。

①温度数据采集试验采用杭州泽大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温湿度记录仪,感应器位于水面以上20cm处,每30min采集一组数据,每天记录48组数据。本试验仅分析温度相关数据。

②采藕期莲藕形成商品藕需要20~30d,故测产在终止叶完全展开后10d进行[3]。

③钱叶种藕节或上一年形成的顶芽长出的叶片,小而薄,叶柄细,常浸于水中或浮于水面,又称“浸水叶”[3]。

④立叶抽生时间指30%莲藕植株抽生立叶相对应的日期。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模式对莲藕生长环境温度的影响

4月12日,各处理钱叶均已抽生,由表1可知,该日期以前45d内莲藕田间最低温度平均值,A处理为6.3℃,分别比B处理和C处理高1.4℃和3.0℃,具有较好的保温增温效果;日平均温度A处理为14.1℃,分别比B处理和C处理高1.7℃和2.8℃,3种模式的日平均温度温差值并不大,这可能与这段时间阴雨天气较多,以及大棚、小拱棚及时掀膜降温有关。尽管3种模式之间绝对温差并不大,但是,A处理和B处理满足日均温度13℃的时间比C处理提早5d左右。日最高温度平均值,A处理为30.6℃,分别比B处理和C处理高4.0℃和7.1℃。4月13~27日,外界气温进一步回升,通风降温处理后田间最高温度仍然接近或超过40℃,根据天气预测预报及植株生长情况,4月28日完全揭膜。由表1可知,3种模式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趋势是比较接近的。

2.2不同栽培模式对莲藕萌芽时间的影响

莲藕萌芽的外在表现是抽生钱叶。结果表明(表2),A处理、B处理钱叶抽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C处理和D处理,其中A处理分别比B处理、C处理和D处理提早3d、

21d和26d,对应日期以前日平均气温均有10d以上超过13℃,而从C处理钱叶抽生情况分析,虽然3月14~22日日均气温达到13℃以上,但是直到4月12日钱叶才出叶,说明3月22日至4月12日期间的温度条件有促进莲藕萌发的作用,即12℃以上可能就具有促进本试验参试品种萌发的效果,这与以前报道的莲藕萌芽需要满足15℃左右不一致,是否与品种特性以及有效温度之上需达到多少有效积温等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可见,采用大棚、小拱棚栽培对促进莲藕提早萌发具有较好的作用。

2.3不同栽培模式对立叶抽生时间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2),A处理第1张、第2张立叶抽生期明显提早,其中第1张立叶抽生时间分别比B处理、C处理和D处理提前14d、29d和24d,第2张立叶抽生时间分别比B处理、C处理和D处理提前21d、28d和25d。终止叶完全展开后5~10d,地下根状茎达到2节以上,单株质量1.0kg左右,是春藕采收的适宜时间,生产当中往往根据市场行情灵活掌握。试验结果表明,A处理终止叶抽生期分别比B处理、C处理和D处理提前18d、25d和23d,A处理和B处理的早熟效应十分明显。C处理和D处理立叶抽生时间的迟早,与4月中旬以前环境温度有关。莲藕生长前期一旦遇到低温冷害或者温度较低时,当年种植的莲藕生长进程较慢;前期温度较高时,则当年种植的莲藕发棵快,长势旺。

2.4不同栽培模式对东河早藕单株质量、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3),若仅以终止叶全展后时间为标准,A、B、C处理单株质量逐渐增加,这可能与B、C处理采收期推迟及环境温度更加适宜莲藕生长发育有关;终止叶全展后5d和10d比较,A处理、B处理和C处理单株莲藕质量均明显增加,前期3个处理差异大,后期差异有缩小的趋势。由此可见,莲藕设施栽培,主要是通过促进莲藕前期生长发育从而实现早收增收的目的,而单位面积产量反而略低于露地栽培模式;同一种植模式,适当延迟采收,可以明显提高产量,一般情况下可以弥补价格下降所致的损失。D处理因为种藕基数过高,个体差异增大,虽然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大,但是平均单株质量明显下降,总体商品性较差。由此可见,莲藕重新种植,合理密植,利于提高莲藕单株质量和商品性。

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大棚栽培模式和小拱棚栽培模式,4月12日以前日平均温度5d平均值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高2.8℃和1.1℃,具有较好的保温增温效果,钱叶抽生时间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早21d和18d,具有较好的促进萌发的作用;终止叶抽生期分别比露地栽培模式提前25d和7d,早熟作用明显。

试验表明,大棚栽培模式、小拱棚栽培模式,主要通过促进莲藕前期生长实现早收增收,单位面积产量并无优势。

莲藕重新种植,合理密植,利于提高单株质量和莲藕的商品性。宿藕田密度高,个体差异大,平均单株质量明显下降,总体商品性较差。

本试验结果还表明,12℃以上具有促进莲藕萌发的效果,这与以前报道的莲藕萌芽需要满足13~15℃不一致。莲藕萌芽与品种特性以及有效温度之上有效积温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孔庆东.中国水生蔬菜品种资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7.

[2]柯卫东,刘义满,黄新芳.水生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7.

[3]李良俊,陈学好,曹碚生.水生蔬菜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及其应用[J].长江蔬菜,2009(16):92-96.

莲藕高产栽培技术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双季莲藕产业;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8-0009-04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劳动力市场发育和限制流动因素的解除,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乡城转移;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技术进步步伐、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的矛盾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以广西柳江县双季莲藕产区百朋镇的农村劳动力现状为个例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调查了百朋镇双季莲藕主产区的五九、里团、怀洪3个村,经分析研究,并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形势下的双季莲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柳江县双季莲藕产区劳动力现状

广西柳江县是双季莲藕的主产地,常年种植面积4000hm2左右,年产商品藕约8.5万t。柳江双季莲藕具有白嫩、个大圆润、藕节均匀、脆甜爽口的特点,被称之为“白玉藕”,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广东、湖北、湖南等地区,由于其上市时间与湖北莲藕错开,因此,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莲藕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百朋镇是柳江县的“双季莲藕之乡”,常年种植面积2200hm2,约占全县的60%,而五九、里团、怀洪3个村委(通称“五里怀”)是百朋镇双季莲藕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2000hm2,约占全镇的90%。

“十五”期末,百朋镇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1245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7209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7.1%;外出就业人员为4036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12.9%。2012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3854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10400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43.6%;外出就业的人数为13454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56.4%。“十一五”期以来,全镇外出就业的人数达9418人,是“十五”期末的2.3倍;且外出就业的人数当中初中以上文化占多数,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占多数,高中以上文化占极少数(表1)。

双季莲藕主产区“五里怀”“十五”期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9621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8804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91.5%;外出就业的人数为817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5%。2012年末,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8832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6104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69.1%;外出就业的人数为2728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30.9%。“十一五”期以来,“五里怀”外出就业的人数达1911人,是“十五”期末的2.4倍(表2)。2012年末,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当中,从性别看,男劳动力3188人,占52.2%,女劳动力2916人,占47.8%;从年龄构成看,20~30岁的有601人,占9.9%,30~40岁的723人,占11.8%,40~50岁的1104人,占18.1%,50岁以上的3676人,占60.2%;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5921人,占97%,高中和中专151人,占2.5%,大专以上文化32人,占0.5%(表3)。

“十一五”期以来,双季莲藕主产区劳动力转移幅度较大,大量有知识、有经验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就业后,农村从业人员中留守老人、妇女占多数,年轻力壮的男性占少数,从文化程度来看,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人为初中及以下文化,高中文化以上占极少数。

2农村劳动力日益匮乏对双季莲藕产业发展的影响

2.1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益下降

莲藕生产属于劳动相对密集型,劳动密集主要集中在种植和采收阶段。“十五”期末,双季莲藕生产成本平均1600元/667m2,2012年,双季莲藕生产成本平均2870元/667m2,上升了1270元/667m2,生产成本提高达79.4%,而增加部分主要在请工支出,高达1000元/667m2。

“十五”期末,种植双季莲藕纯收入平均7912元/667m2,2012年,种植双季莲藕纯收入平均9974元/667m2,扣除产量增加和产品销售价格提高的增长值3332元/667m2,实际纯收入比“十五”期末下降1270元/667m2,生产效益降幅达16.1%(表4)。

2.2先进技术推广难度大,产业结构难以优化,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大量高技术人才及具备一定技能的有知识、有经验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和青壮年农民外出就业,莲藕生产从业人员中留守老人、妇女占多数,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双季莲藕品种更新提纯换代步伐缓慢,直接影响了莲藕种植产量、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由于缺乏劳动力,双季莲藕生产上,每季均为随意性种植,尤其是秋藕生产随意性比较大,表现在秋藕不采收或极少采收、随地留种,春藕随地发芽、自由生长、不经翻种,生产效益低且影响春藕的早生快长。新品种、新技术、高产高效的生态套种套养模式栽培难以推广,绿色莲藕生产发展滞后。

2.3制约了品牌效应发展,不利于做强、做大、做优

“十一五”期以来,柳江县先后成立了几家莲藕合作社,虽然“百朋玉藕”名称在外,但由于大量有知识、有经验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就业,合作社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加上合作社基础差、运行机制不健全,只是一个空壳,形同虚设,多数是买卖关系,没有发挥合作社应有的功能,“百朋玉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公共的品牌,品牌效应不明显。

“十五”期末,柳江县双季莲藕生产面积3933.3hm2,2012年4133.3hm2,生产规模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柳江县双季莲藕产业以季节性成品鲜藕销售为主,无藕带(鞭)等其他鲜食产品及莲藕、莲籽、荷叶加工品等综合利用开发的产品,产业链短[2]。

由于劳动力转移,不利于双季莲藕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4不利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综合开发

“十一五”期以来,双季莲藕主产区百朋镇怀洪村下伦屯先后获得首届“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十大魅力乡村”、首届“柳州市十大最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2]。但由于缺乏有知识、有经验、服务意识强的管理人才,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档次不高,活动单一,缺乏特色。如,除供游人观光、采摘荷花之外,缺乏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特色产品消费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使游客在示范园区逗留时间短,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3劳动力转移与双季莲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科学合理转移劳动力

要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角度出发,加以引导劳动力转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管理,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该做到有序合理地转移剩余劳动力,而不是为了完成农民增收的指标任务而把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否则会造成农村“空巢”和田地闲置等[1]。

3.2推广轻型化栽培技术

莲藕轻型化栽培是提高种植莲藕比较效益的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轻型简化栽培技术,省去了常规藕种植过程中的藕种搬运、种植、施肥、管水、挖藕等繁重的体力劳动,简化了操作程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又节约了种藕成本。

①选用微型藕作种微型藕的栽培管理和产量与常规藕种相同,但微型藕体积小,质量轻、单枝质量0.3kg左右,每667m2用种150枝左右,是常规藕种用量的1/6;且便于运输和携带,不带病菌,繁殖速度快。因此,种植微型藕节本、省工、高效,同时可加快良种繁育、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②建立莲藕水肥一体化基地,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莲藕的需肥规律和特点测土配方施肥,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施入。

柳江县百朋镇的双季莲藕生产大部分以抽地下水来灌溉,传统的肥水管理方式,费工费时,非常麻烦,作物又不能均匀地“吃喝”,肥水利用率低,不利于双季莲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以村屯为单位或连片的藕田建立莲藕水肥一体化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莲藕的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莲藕“吃得舒服,喝得痛快”,提高肥水利用率,省肥节水、省工省力,提高规模整体效率。

③实行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推广绿色防治技术,采用灯光、色板诱杀害虫等物理防治;应用Bt类、阿维菌素、苦参碱类等生物农药和性诱技术等生物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开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出动机防队实行统一时间、统一用药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省工、节本、简便、安全、生态。

④机械化采收传统的采藕方式主要靠人工,一个劳动力1d只能挖藕100kg左右,挖后还要经过人工洗泥,劳动强度大,且对莲藕有一定的损伤,不仅费工、费时、费力、增加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低,而且人工挖藕已经不适应规模化种植莲藕的发展要求。机械化采藕,采收效率是人工的30倍以上,且挖出的莲藕干净、完整,不必手工洗泥,减少了挖藕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而且采用机械化采藕后,藕田土质松软平整,有利于下季莲藕的种植和生长。

3.3培育莲藕种植大户,大力扶持家庭农场,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提高农业获得合理利润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双季莲藕主产区、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

3.4抓品牌,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加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力度,引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莲藕加工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研发莲藕深加工,统一打造“百朋玉藕”品牌。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产、供、销服务和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作用。实行双季莲藕产、供、加、销一条龙服务,实现订单农业。通过系统的产业技能培训,让莲藕生产基地的劳动力就地转换成产业工人,就地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

3.5加快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综合开发

建立集观赏、饮食(荷花+莲蓬)+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农家乐(饮食、垂钓)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区,扩大观赏莲、睡莲、子莲的种植面积,举办季节性的莲文化活动(如莲藕擂台赛、荷花节、莲藕节等,以及相关的摄影、绘画、诗歌、散文、选美等比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莲藕系列食品、系列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

参考文献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学校课外活动总结(整理9篇)
  • 下一篇:课外活动总结范文(整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