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芥蓝;秋冬栽培;高产;优质;南方地区
芥蓝又称芥兰,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植物,南方特产蔬菜之一,以其花薹和嫩叶为食用部分,营养非常丰富,是一种理想的保健蔬菜[1]。芥蓝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可周年种植,但以秋冬栽培为主,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早秋宜选用顺宝芥蓝、绿宝芥蓝等中早熟杂交芥蓝品种或常规品种中花芥蓝,这类品种生育期相对较短,耐热性好,多以单薹采收为主。越冬栽培宜选用迟花芥蓝或粗薹芥蓝等,这类品种生育期较长,低温下生长良好,品质好,采收单薹后可以适时采收侧薹[2]。
2地块选择
芥蓝是一种根系好气性较强的蔬菜,所以栽培芥蓝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或壤土地块[3]。
3培育壮苗
3.1基质
有条件的可用泥炭土或椰糠等基质作无土育苗,宜采用72孔穴盘育苗。没有无土育苗条件的可以自配营养土,用6份无菌肥土加4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堆在一起,加三元复合肥2kg/m3充分拌匀摊平在育苗畦中或装育苗盘。
3.2播种
育苗畦或育苗盘浇足底水,育苗盘内采用点播,每穴1~2粒,育苗畦中采用撒播,育苗床用种10g/m2,1hm2生产田需育苗床300m2,播后覆盖干燥细土0.3~0.5cm。
3.3播后管理
播种后用黑纱网覆盖,遮荫保湿。子叶出土后及时揭掉黑纱网,但不能浇水,此时要适当降低育苗土的湿度,防止小苗徒长成高脚苗。及时间苗,穴盘育苗保证1穴1株,育苗床育苗保持苗间距3cm,多余的用指甲掐掉生长点。注意苗期预防猝倒病及跳甲、小菜蛾,以防为害生长点。
4定植
4.1定植时间
芥蓝一般苗龄22~25d即可定植。
4.2整地作畦
施充分腐熟的猪粪或鸡粪37.5~45.0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深犁耙平,作成包沟宽1.5~2.0m的深沟高畦。
4.3定植密度
中早熟品种的株行距为20cm×25cm,中晚熟品种的株行距为25cm×30cm。定植后浇透定植水,初秋时宜盖黑纱网,有利于缓苗,越冬栽培时宜选择晴天定植,温度高可以促进缓苗。
5田间管理
5.1浇水
芥蓝喜欢湿润的土壤条件,但不耐涝,定植时必须浇透定根水,促生新根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平常田间土壤相对湿度应经常保持在饱水持水量的80%~90%。叶色鲜绿,油润,蜡质较少,是水分充足生长良好的标志,若叶小、颜色暗淡、蜡粉多,则是缺水的表现,要及时浇水[4]。
5.2追肥
前期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采用随水淋施或根部穴施的方法,注意少量多次,采收前15d多以磷钾肥为主,辅以追施叶面有机生态肥料。每次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
5.3中耕及培土
芥蓝的栽培最忌土壤板结,保持根部的通透性非常重要,因此应及时中耕。为了保证在中耕时不伤及芥蓝的根系,可以在中耕时适当向根部培土。
6病虫害防治
6.1病害
芥蓝很少发生病害,但在老菜区芥蓝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个别地方还会发生菌核病。霜霉病发病初期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每隔7d喷1次,连续2~3次。菌核病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隔7d喷1次,连续喷2~3次。
6.2虫害
常见的虫害有跳甲、菜青虫、小菜蛾、潜叶蝇和蚜虫。尤其以跳甲的防治最为重要,宜采用综合防治,老菜区或大面积的叶菜成片种植区,定植前一定要将大部分的跳甲成虫杀死,可以采用跳甲绝、甲先决、甲好清等药喷雾,也可用5%毒死蜱颗粒剂15kg/hm2拌土撒施。特别要注意跳甲幼虫的防治,跳甲幼虫为害芥蓝的根部,芥蓝多在定植后不久表现为植株生长不良或植株萎蔫,芥蓝田生长不整齐或缺苗严重,拨出生长不正常的植株可见白色幼虫,可以用4.5%高效氯氰菊酯800倍液灌根防治。小菜蛾防治难点是抗药性强,可采用锐劲特、菜喜、除尽、甲维盐、阿维菌素+bt等药剂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收期内使用农药要注意安全间隔期。
7
采收
芥蓝的菜薹包括薹叶和菜薹。在菜薹的形成过程中,前期以薹叶生长为主,后期以薹生长占优势。薹茎较粗大,节间较疏,薹叶少而细嫩,为优质菜薹。为保证质量,必须适时采收。采收的标准是齐口期,即芥蓝的花茎与基部叶片大致在同一高度,花球欲开而又未开的时候采收,质量最佳。
8参考文献
[1]秦耀国,杨翠芹,曹必好,等.芥蓝栽培与生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96-11498.
[2]曹华,郭玉晓.保护地芥蓝的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4):12-14.
[3]杨清领,姜俊,胡应北,等.芥蓝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2):98-99.
关键词:羽衣甘蓝;周年生产;高效安全;栽培技术
食用型羽衣甘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的一个变异品种,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美国、荷兰、德国等国引进羽衣甘蓝优良品种,经过系统选育,培育出了叶色深绿、嫩叶边缘皱缩、风味浓、品质优、抗病性强、耐寒、耐热、耐抽薹、收获期长、产量高的羽衣甘蓝新品种“开乐”,其维生素、可溶性钙、类胡萝卜素含量丰富,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新型蔬菜。
嘉兴市自2008年引进食用型羽衣甘蓝以来,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0hm2,经过探索与实践,实现了羽衣甘蓝一年三茬、一茬多收生产栽培,667m2年产量达到4000kg,产值4万元。食用型羽衣甘蓝已成为饭店、宾馆首推的绿叶保健蔬菜。
1栽培设施规范化
食用型羽衣甘蓝喜冷凉温和气候,嫩叶生长最适温度为18~20℃,能耐-4℃的低温,在夏季35℃的高温条件下叶片风味较差。羽衣甘蓝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叶片生长快、品质优。羽衣甘蓝生长盛期需水量大,干旱缺水易使叶片生长缓慢,但遭遇涝害、渍害也易造成烂根、烂叶。
要实现羽衣甘蓝周年生产供应,必须建造冬天透光增温、夏季遮阳降温、雨季排涝降渍、旱季补水增湿的农业设施。在嘉兴地区,周年生产羽衣甘蓝的主要栽培设施包括:8m宽的钢管塑料大棚及内棚、32目防虫隔离网纱、遮阳网、滴灌及喷雾系统、诱虫黄板和灭虫灯等。
2管理技术标准化
2.1品种选择专一化
适宜周年生产的食用型羽衣甘蓝优秀品种为杂交一代“开乐”。“开乐”自留种易出现中心嫩叶发生率低、叶缘褶皱少、叶质硬化和易感染白粉病等现象。
2.2播种季节弹性化
根据多年设施栽培田间试验,除12月至翌年2月播种的羽衣甘蓝易通过春化而产量偏低外,其他时期均可播种。每667m2用种量为15g。
羽衣甘蓝市场消费期集中在春季叶菜类蔬菜退市后和夏季叶菜类蔬菜供应淡季的5-8月,以及下半年餐饮业旺盛期10月至翌年2月。由于羽衣甘蓝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产量锐减,因此,依据羽衣甘蓝播种后60d可大量采摘上市且优质嫩叶可连续收获60d的时间推算,建议4月中旬和9月初扩大播种面积,以提高羽衣甘蓝消费旺季的供应量。
2.3栽培方式多样化
为提高单位面积羽衣甘蓝的产量与产值,春季可采用宽畦多行栽培,即畦宽1.6m种植4行;夏季防涝可采用高畦双行栽培,即畦宽1m种植2行;秋冬季为提高前期产量可采用宽窄行栽培,即畦宽2.5m种植7行,行距呈“窄窄宽宽窄窄”的模式,宽行距50cm,窄行距30cm,待羽衣甘蓝采摘45d、窄行植株光合作用功能叶重叠时,每畦砍除2行窄行植株,保留5行栽培植株,以降低秋冬季设施内土壤湿度,促进羽衣甘蓝采摘嫩叶后伤疤的愈合。
2.4环境控制灵活化
羽衣甘蓝耐寒、耐热、耐旱,但不耐渍。春秋季温度光照适宜,羽衣甘蓝生长旺盛,嫩叶发生多,采摘间隔短,产量高,品质优,此期栽培环境控制的重点是湿度,早春降渍排湿,晚秋滴灌补湿。夏季温度高光照强,并且易涝,羽衣甘蓝生长缓慢,产量低,易老化,此期栽培环境控制的重点是降温、遮光、控湿,主要措施有:加深、加宽大棚四周排涝沟渠,采用避雨遮阳栽培,启用大棚顶部喷雾装置降温补湿。通过以上措施,可将设施内的环境条件控制在白天30℃以下,中午空气相对湿度60%~75%,土壤相对湿度85%左右,棚内光合有效辐射400~700W/m2。冬季低温寡照,在单层覆盖的塑料大棚内羽衣甘蓝生长极其缓慢,此时正值市场消费旺季,栽培环境控制的重点是增光提温,主要措施有:封严大棚外膜,棚内覆盖0.03mm厚的中棚膜,晚上加盖小拱棚膜;用水枪经常清洗大棚外膜,以提高薄膜透光性;上午日出后通风排雾换气1h,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和膜内侧面的结露率,增强棚内有效辐射。
2.5施用肥料有机化
羽衣甘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种植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羽衣甘蓝由于采收期长,因此需肥量较多,在施肥上应重施基肥、勤施追施,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羽衣甘蓝移栽前,结合整地每667m2可施商品有机肥500kg;在莲座期,每667m2浇施商品有机肥50kg;进入采摘期,每隔15d左右追肥1次,可沿滴灌带每667m2点施商品有机肥100kg,如无滴灌系统,应穴施追肥并辅助浇水。冬季每隔10d左右向叶面喷施腐殖质肥或有机叶面肥,能显著提高羽衣甘蓝的抗逆性,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2.6病虫预防生态化
羽衣甘蓝采收期长,且收获嫩叶作为食用,因此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生态防治的原则。羽衣甘蓝常见病虫害有黑腐病和菜蚜。
黑腐病病菌主要通过浇水、施肥、雨水和病株传播蔓延,常在高温多雨、空气湿润、叶片结露或害虫严重时发生。预防黑腐病的有效方法有:一是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作,种植前将前茬残株病叶清理干净;二是在羽衣甘蓝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清理棚外排水沟渠,采用滴灌浇水,经常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片结露时间;三是应在晴天上午叶片干后进行嫩叶采摘,以利于伤口愈合;四是在大风暴雨来临前应关严大棚,以避免叶片摩擦受伤和病菌侵染;五是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
设施栽培羽衣甘蓝,菜蚜发生常出现春秋两个高峰,除了在大棚两侧边膜通风口和大棚门口安装32目防虫网纱外,还可在棚内过道铺设银灰色膜或在棚内拉挂银灰色反光膜,以驱避蚜虫;也可在棚内每10m2挂设1片黏虫黄板,或在每座大棚内安装1盏灭虫灯。此外,还应经常摘除植株基部老化叶片,铲除田间杂草。
3采摘包装规范化
3.1产品质量精品化
食用型羽衣甘蓝以中心部位嫩叶为产品,嫩叶要求:叶片肥厚,叶色嫩绿、无虫斑,叶片总长10~12cm(其中叶柄长3~5cm),鲜质量约5g。应选择晴天上午采摘嫩叶,每株每次采收1~3片中心部位嫩叶,5-10月每3~4d采摘1次,11月至翌年4月以每7d采摘1次为好。
采收5~7次后暂停采摘嫩叶,待4~6片中心叶成为功能叶后,除去羽衣甘蓝下部老化叶,然后再继续采收。一般羽衣甘蓝全生育期应更换功能叶4次以上,整株可采收嫩叶80~120片,鲜质量共计约500g。
3.2包装贮运洁净化
2.狠抓多种经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科技"丰乐种业"
3.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朱湖根,吴春兰
4.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吴复保
5.十年磨一剑
6.在蔚蓝天空里放飞
7.标准化建设:我国农业的又一场革命(等18则)
8.沼虾进大棚多赚5万元(等10则)
9.春棚花菜栽培关键杨德宝
10.葡萄当年栽植当年结果技术张仕刚,赵华荣
11.茗荷高产栽培技术吴周
12.人参果栽培技术刘国祥,张丽,邵英姬,郜锦兰
13.扁豆冬季栽培技术薛志成
14.结果栗树今冬剪苞棚满枝来年挂刘令智,徐熙伟
15.冬春茬春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温度要求李春来
16.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高宜兴
17.怎样种好矮牵牛满天星
18.四季秋海棠栽培技术丽人
19.六安地区席草高产栽培技术黄德尧,严厚永
20.二十四节气农事歌陶长田
21.移栽油菜抓早管防止僵苗促早发韩素芹
22.利用甘薯藤越冬繁苗技术张保华,张仕刚
23.油菜培土壅根作用大苗昌泽
24.超甜玉米大棚早熟栽培技术项多银
25.苦丁茶矮化密植法姜阳
26.杂交中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高宜胜
27.赚钱新水果--名贵红钙果刘十道
28.紫皮洋葱超高产大型新品种--紫星梁国增
29.温室专用黄瓜良种--锦丰2号邓民英
30.旱地小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技术龚德荣
31.小麦田杂草化学防除郭桂荣
32.日光温室芹菜的生理障碍与防治薛勇
33.无公害蔬菜的科学用药杜强
34.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甘芳
35.油菜菌核病在桐城市的发生及防治汪超纲
36.秋冬蔬菜病虫害综防要点李青,何人
37.棚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防治卜晓静
38.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郭立岭
39.棚室蔬菜土壤盐害的发生与防治陈建忠
40.幼兔、育成兔的饲养管理孙润忠
41.现代农业科技冬季白鹅育肥技术汪永安
42.仔猪早期断奶讲科学孙华
43.草鸡如何安全育雏张华东,张强
44.如何提高种鹅产蛋率和受精率张传海
45.鸭的常见病及防治陈佰年,齐捍东
46.奶牛闭孔神经挫伤的诊治徐登廷,马元山
47.垂钓鱼塘的饲养管理要点董乔仕
48.80:20模式池塘养殖异育银鲫技术刘秀云
49.反季节养殖泥鳅技术王树林
50.池塘鱼鸭混养高产技术洪家春
51.引种要谨慎野猪有假冒尉红兵
52.人工养殖水蛭的几个要点李志坚
53.养龟小心被误导朱尔
54.榛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肖冬
55.斑鸠的养殖李文丽
56.家庭仓贮常见害虫防除李继光
57.柿果脱涩有新招葛德光,李红岩
1.14个平菇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及培养特性研究武模戈
2.两种外源激素对促进芹菜种子发芽的研究栗东霞,韩旭娟
3.压力处理种子对黄豆芽的影响徐萍,田旭,陈丽英
4.欧李的组培快繁与移栽技术研究刘春颖,孙伯铮,冉学忠
5.郁闭低产板栗林改造模式探讨徐永星,徐建平,钱炳先,周建光,蔡建新,徐奎源
6.呈贡县大棚蔬菜施肥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王晓春,唐敏
7.切花非洲菊组培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秦新惠
8.马尾松采伐迹地造林更新树种选择试验鲍学峰
9.飞燕草等野生中药材种子发芽率初探张蕾光,杨波,马喜,程晓东,王占才,朱丹,李莉,高丽
10.延龄草栽培技术张国华,廖朝林,林先明,由金文,郭汉玖,黄燕
11.山栀高产栽培技术戴孝东,程雅梅
12.春早熟番茄栽培技术高建坤,代淑芳,马连
13.日光温室大棚辣椒栽培技术马连,高建坤,代淑芳
14.青海无公害菠菜周年高效栽培技术尚朝花
15.莴笋大棚冬栽高产栽培技术浦超群,张汉荣,叶小红
16.优质猴头菇袋栽新技术李玉贞,林爱钦
17.有机生姜丰产栽培技术罗惟希,刘向众
18.礼品西瓜新品种珍春的栽培技术焦书升,何淑英,杜晓莉
19.大棚西瓜春提早栽培技术张峰
20.苍山县北部丘陵枸杞种植技术邱付蒙,王俊利,赵民祥,吴玉广
21.菊芋的生态适应性及栽培技术石建业,任生兰
22.甜叶菊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崔学东
23.板蓝根栽培技术王登林,张敬君hHTTp://
24.苍山县北部丘陵洋桔梗栽培技术吴玉广,赵民祥,王俊利,邱付蒙
25.板栗低产园改造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杨宏栋,张会歌
26.茭白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王伟民
27.番茄-萝卜-菠菜高效栽培技术陶伟,李婷婷
28.草坪的春季管理戴文,刘国华,熊伟,崔舜
29.盆栽栽培管理技术王友国,伏秀娟
30.乡土树种在运城市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樊建平
31.适于无锡地区的几种观果园林绿化树种马富贞,于金平,任全进,龚志龙
32.国内园林彩叶植物应用研究丁廷发
33.花卉矮化栽培技术周圣发
34.西充县竹业经济现状与对策任家甫,吴红梅,吴学明
35.勐海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周宋芳,陈剑锋,朱兴正
36.蘑菇常见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彭辉
37.南方葡萄设施栽培早春温湿度调控技术熊彩珍
38.山地茶园高产管理技术沈旭伟
39.无公害苹果园的花果管理(续)苏金霞,高九思,王秀梅,段爱琴,何艳花,卫松梅,侯引茹
40.果树夏季管理技术蔡静,孙红玲,张建模
41.闽东野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王鹏,盖新敏,黄信金,彭彪
42.湟源县林业发展现状与思路董生兰
43.辣椒疫病防治的研究进展何娜,曾会才
44.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综述高博,邓柳红,易小平,肖苏生,张春发
45.甲磺隆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探讨陈永亭,陆军良
46.对农药残留速测卡适用和有效性的评价付晓陆,陈余平
47.化隆县天然林区山杨烂皮病的防治研究杨占英,赵忠学,严多发
48.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与推广解素萍
49.98%诱蝇谜诱杀柑橘小实蝇(雄)成虫效果试验初报李云明,顾云琴,项顺尧,方斌善
50.水稻条纹叶枯病不同病情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研究初报陆文霞,纪拥军,马秀凤
51.水稻条纹叶枯病致灾原因及控害技术的研究应用刘丹红,高波,吴雪芹
52.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王志浩,胡乐华
53.东海县西部丘陵地区花生蛴螬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杨中兴,王继申
1.家庭水养花卉培育技术张施君,周厚高,贺珊
2.石榴树的栽培管理王积飞,门国保
3.合肥地区苦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朱海燕,高正辉
4.现代农业科技国槐大苗培育技术杨晓春
5.草莓蜜蜂传粉技术魏发胜
6.蒌蒿大棚早熟栽培及管理技术陆玉高
7.榨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冯新军,胡景炬,卢纪法,王序贤
8.早春大棚粉质小南瓜改良型无土栽培技术吴冬乾,夏月明,吴明兴,朱玉萍
9.网纹甜瓜新品种甬甜1号大棚高效栽培技术薛旭初,王毓洪,黄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