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收集3篇)

时间: 2024-08-16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篇1

加强病虫害综合预防是夺取高山番茄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其中化学防治更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若能把病虫害控制在源头,把病虫害消灭在萌发期,就能大大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实现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量的目的,为无公害高山番茄产业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开展安全菜园建设活动中,依据高山番茄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尊重产区生产实际,结合市场销售无公害农药品种,按照预防为主,既能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害发生,又能减量、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总结制定了高山番茄病虫害全程控制技术方案,通过多年的培训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土壤关

土壤为番茄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高山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种植高山番茄的地块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实行2~3年轮作,以地势缓和的平地和缓坡地为宜。应避免在瘠薄地、风口、渍水田、马铃薯地、辣椒地、番茄地种植番茄。秋冬季彻底清除田间植物残体,砍伐田埂、田边、林边的杂草灌木,保证田园清洁;深翻土壤,备足有机肥,自备有机肥数量不够的,应购买商品鸡粪或生物有机肥。

2育苗关

2.1种子处理

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用50~55℃的温水浸种,或者用种子质量0.5%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拌种。

2.2苗床土处理

用3份除去表层的土壤加1份腐熟的栏粪混合配制营养土,过筛后拌药,每1m3营养土拌金雷多米尔(甲霜·锰锌)药粉100g、毒辛(辛硫磷)颗粒剂100g防治病虫。

2.3出苗后管理

出苗后加强通风管理,及时拔除杂草,控制苗床湿度,用噁霉灵喷洒苗床,防猝倒病,保证幼苗健壮生长。移栽前5~7天,喷洒阿米多彩(嘧菌·百清)+艾美乐(吡虫啉)药液1次。

3定植关

整地结束后,趁墒情覆膜,覆膜之前垄面喷洒除草剂和杀虫剂,667m2用金都尔(精异丙甲草胺)除草剂80mL,毒辛杀虫剂80mL。定植时,用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浇定根水,每株150mL。

4坐果初期关,即第一穗果坐果

移栽后7~10天,喷阿米妙收(苯甲·嘧菌)1次,移栽后15~20天,喷洒农用链霉素+嘧霉胺+代森锰锌+噻虫嗪混合液1~2次,综合预防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细菌性病害和蚜虫。

5果实发育关,即第一穗果坐果至果实成熟

果实发育期不仅是高山番茄重点生长发育期,也是各种病虫害集中发生期,更是高山番茄产量形成期。这段时间里,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期长,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给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机会,也给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很多困难,稍不注意,很容易出现较重的病虫害。这个时期,要确定重点防治对象,对症用药,合理选用农药防治。

5.1高山番茄农药防治原则

发病前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轮换对症用药,成熟果采收后喷洒农药,保证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5.2明确重点

灰霉病是高山番茄全程最容易发生的病害,必须全程重点防治;晚疫病是最危险的病害,一旦发生易造成很大的损失,需要重点预防;细菌性斑点病最难防治,也需要重点预防。7~8月是三大病害的集中发生期,要重点关注。随时预防果实虫害。

5.3选用对路农药

①保护剂对各种病害有预防保护作用,保护剂的代表有代森锰锌、百菌清、嘧菌酯、扑海因(异菌脲)等,发病前使用,对各种病害有预防效果。

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越夏番茄;抗病性;白粉虱;髓部坏死

番茄色泽鲜艳,味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水果型蔬菜。番茄喜光、喜温,但不耐强光和高温。在夏季高温、强光、潮湿的自然条件下,露地栽培的番茄产量低、品质差、病害重,越夏番茄定植后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溃疡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毒病、温室白粉虱、斑潜蝇、根结线虫[1-6]。因此,采取遮阴避雨保护措施,创造有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是越夏番茄栽培的关键措施。自2001年以来,河北、辽宁、山东、内蒙、山西及广西、湖南高海拔地区的农民逐渐兴起了种植越夏硬果型番茄的热潮,越夏番茄已在河北、山东、辽宁和广西大面积试种获得成功,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河北省肃宁县万里镇代刘庄村番茄种植面积较大,由于当地品种大多硬度较大,固性物质含量高,有利于长途运输,多用于出口,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番茄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当地番茄一直受到诸多病虫为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广大菜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为越夏番茄的开花结果期处在炎热多雨季节,对品种要求非常严格,应选择生长势旺盛、高抗病毒病、耐热、耐贮运、不裂果、品质好的优良品种。笔者通过品种试验示范,客观、科学、公正的验证参试新品种的生产潜力、抗病虫害能力及适应性,为大面积推广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番茄粉果系品种为加州粉王、奥运001、绿苑288,红果系为73-583、格雷、百利。试验安排在河北省肃宁县代刘庄村绿苑蔬菜生产基地。

1.2试验方法

1.2.1育苗及苗期管理

2012年4月28日育苗,采用工厂化育苗。育苗基质按草炭∶蛭石∶珍珠岩=2∶1∶1的比例混合。播种前基质和穴盘都要严格消毒,育苗基质用3000倍液多菌灵消毒,穴盘用3000倍液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min消毒。穴盘装上基质经过压盘后,将供试种子播于每个穴中,每穴1粒,每个品种播种1500粒。将苗盘放进育苗室进行催芽,发芽期温度保持在25~30℃较好。育苗过程中利用遮阳网、风扇和水帘进行温湿度的控制,使之保持在适宜番茄生长的范围内。猝倒病、立枯病和沤根病常发生在育苗床或育苗盘,严重时成片死亡,以危害幼苗为主。低温高湿条件适宜发病,尤其是苗期遇有连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幼苗生长势弱,发生猝倒病、立枯病严重。所以要定期进行预防,主要药剂为秀苗(3%甲霜恶霉灵)、金雷(精甲霜·锰锌)、克霉灵和多菌灵。肥料为叶绿绿、磷钾动力、魔力丰等叶面肥。

1.2.2定植后管理

5月30日番茄幼苗长到4叶1心时进行定植。稀植是大棚栽培引进硬果型品种取得大果和高产的基础,定植株距50cm,行距70~80cm,667m2保苗1800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株留6穗果,第6穗果上部摘心封顶。其他栽培管理按当地常规进行。

在番茄越夏栽培过程中主要发生的虫害有:温室白粉虱、斑潜蝇、线虫和棉铃虫。由于大部分设施栽培中都有防虫网封闭,棉铃虫个体较大很难潜入,越夏番茄虫害防治的重点是温室白粉虱和斑潜蝇。用阿克泰、吡虫啉、阿维菌素进行防治。

1.2.3调查发病情况

2012年7月2日,7月30日,8月1日分别调查不同品种早疫病、病毒病和白粉虱的发病情况。

早疫病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取5株,调查每株自上而下的所有叶片的病级指数,计算出试验区平均病指进行分析;早疫病调查分级标准参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著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中“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有关内容,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6%~10%;5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病毒病调查所有植株的病级指数,计算试验区平均病指,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病毒病调查分级标准参照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番茄病毒病调查分级标准,0级:无症;1级:心叶明脉,轻微花叶;3级:叶及中下部叶片花叶;5级:心叶及中下部叶片花叶,少数叶畸形;7级:重花叶,多数叶畸形、皱缩;9级:严重花叶、畸形,甚至死亡。

2结果与分析

经调查,2012年番茄的主要病虫害有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溃疡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毒病、白粉虱、斑潜蝇、棉铃虫和根结线虫。

2.1不同番茄品种抗病虫能力比较

参试6个番茄品种早疫病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格雷对早疫病的抗性最强,奥运001次之。格雷、奥运001、73-583、百利的抗病性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加州粉王和绿苑288。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格雷对番茄早疫病和病毒病的抗性最强,红果系的抗病性高于粉果系。在粉果系中奥运001的抗性最强,红果系中格雷的抗病性最强。所有品种对白粉虱的抗性无明显差异。

2.2不同生育期番茄病虫害发生情况

2.3外界环境和管理方式对番茄病虫害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目前,对番茄病虫害的研究多见于防治方法和病虫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笔者试图通过研究不同品种番茄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以及其他影响病虫危害程度的因素,找到适合当地越夏栽培的番茄品种,探索降低番茄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通过比较得出,格雷对番茄早疫病和病毒病的抗性最强,红果系的抗病性高于粉果系。在粉果系中奥运001的抗性最强,红果系中格雷的抗病性最强。所有品种对白粉虱的抗性并不明显。在番茄播种前选择好的品种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红果系在抗病性方面优于粉果,且硬度大耐运输,但其口味较粉果差。所以选育抗病性强、硬度大、口味好的番茄品种是未来番茄育种的方向。

通过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可以看出,低温、阴雨天易诱发多种病害,所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晚疫病是2012年发生最普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给广大农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是一种低温性病害,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当气温低于15℃,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易发病。高湿、冷凉、多雾、昼夜温差大或连阴雨条件下,病菌易发生和流行。此外,病害发生与栽培管理方式也有很大关系,田间植株茂密、通风不良、地势低洼都有利于该病发生。土壤贫瘠、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弱,病害发生严重。栽培管理不合理也是病虫害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农户还采用平畦栽培,或是高畦栽培到追肥期时用粪肥填沟的现象,这就给土传病害茎基腐病提供了很好的传播途径。该病主要借助流水、农机具进行传播。地温低、湿度大或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如阴雨天、地面过湿、通风通光不好、茎基部皮层受损等。所以定植时要起垄栽培,经常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定植后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尤其不要在炎热夏季的中午灌水。

由于该研究是在春末和夏季进行的,并未对秋延后和越冬番茄进行调查,在番茄品种抗性方面只进行了对个别病虫害抗性的调查,没有对不同番茄品种的产量、硬度、颜色、口味等方面做细致调查,所以在确定适宜越夏番茄品种种植上还有一定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1]唐金华.保护地番茄常见病害的防治[J].吉林蔬菜,2007(5):41-42.

[2]兰涌忠,钟美霞.闽东保护地西红柿主要病虫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通报,2006,12(4):137.

[3]朱广梅.日光温室番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64.

[4]翟玉兰,刘桂芝.并番6号对番茄早疫病、病毒病抗性比较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2):76-77.

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篇3

关键词:番茄;根结线虫;嫁接;砧木;推广应用

根结线虫是番茄重要病虫害之一,一般会使番茄减产10%~15%,严重时达30%~40%,甚至绝收[1]。根结线虫是寄生性害虫,以二龄幼虫侵入寄主根系,迁移至维管束后固定取食;幼虫持续取食,吸收植物体内营养,干扰了寄主根系的正常生理过程,致使寄主植物显现特异性的根结病害症状,如根部膨大,出现肿瘤;线虫代谢过程中的分泌物还会刺激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导致植株畸形,使农产品减产和质量下降[2]。根结线虫多在土壤表层5~30cm处活动,其生存最适温度20~30℃,55℃经10min可致死,常以卵或二龄幼虫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1~3年,病土、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3]。棚室连作年限的长短与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01*)[4]。连作年限越长,土壤环境越有利于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4]。

北京地区番茄根结线虫病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发生,但当时为害较轻,未引起重视。80年代以来,番茄根结线虫病愈来愈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的严重障碍[5]。大兴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4700hm2,番茄每年种植面积在2000~3000hm2。由于番茄需求量大、效益高、耐贮运,已经成为该区种植的主要蔬菜之一。据2007-2010年在3个镇初步调查,部分保护地番茄根结线虫感病率已达100%,减产最高达50%。目前番茄根结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化学防治和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化学法防治根结线虫,防治效果不甚理想,且对环境和产品造成严重污染[6,7];选用抗病品种往往不能兼顾抗病性与产品商品性及产量。因此,选用抗病砧木进行嫁接是克服番茄根结线虫病较理想和经济的方法[8]。抗病砧木嫁接番茄苗可有效防止根结线虫病侵染,并有效抑制该病害在土壤中的繁殖,如选用根系发达、生长势强、耐低温的抗病砧木,可大幅度提高番茄产量[9-11]。

笔者采用中研988栽培番茄品种与8个抗根结线虫番茄砧木材料嫁接,从多个方面考察不同嫁接苗优劣,以期筛选出适宜大兴地区的优良砧木品种,为大兴地区番茄稳定生产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为北京市番茄保护地根结线虫病防治提供实践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8-2010年间分2个年度在大兴区青云店镇大谷店村同一日光温室进行。选用大兴区番茄主推品种中研988做接穗,其自根苗为对照(CK),种子由北京中研益农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不同年度砧木试验材料及来源见表1。

1.2?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选在连续种植番茄10年以上的日光温室中进行,采取春季栽培模式,采用瓦垄畦栽培和膜下暗灌,其他田间日常管理统一按照当地常规管理。大小行定植,窄行行距60cm,宽行行距80cm,行长6m,株距31cm。每试验小区4行,面积16.8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东西各设4行保护行。具体实施日期见表2。

1.3?无土栽培种植

无土育苗基质为草炭+蛭石+有机肥(充分发酵的鸡粪),体积比3∶1∶1,每1m3基质加入45%NPK复合肥1kg、尿素500g、50%多菌灵100g。混合均匀装盆,盆的尺寸为40cm×50cm。

砧木品种和接穗品种均于2009年12月15日播种于人工基质苗盘中,2010年2月19日定植,每盆1株。每个品种12盆,等分为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不掐尖,5月18日进行植株性状调查。

1.4?推广应用

为考察番茄嫁接措施的实际增产效果,在大兴区青云店镇大谷店村采用番茄嫁接技术的18个农户中,随机抽取6户进行产量调查,调查茬口是春季日光温室番茄。2009年、2010年6户调查所选用砧木品种均为果砧1号、接穗为中研988,自根苗对照选用中研988。

1.5?调查与测定方法

1.5.1?病害调查

分别于第4穗果开花坐果期、采收期中期和采收结束期,调查各品种的发病率,并计算病情指数。

1.5.2?农艺性状调查

株高、茎粗统一在第4穗果坐住及摘心后进行测定,用游标卡尺测量茎粗,测定部位统一在第1穗果上部5cm处。

1.5.3?小区测产

选小区内侧2行测产,共38株番茄,面积8.4m2,从采收开始到结束统计总产量。

1.5.4?推广应用产量调查

定植时,东西边行各设4行自根番茄作为对照,内测2行作为其测产样本区。定植后,在嫁接番茄种植区随机选3个双行作为测产样本区。在测产样本区中间部位连续选取2×10株进行标记,作为测产株,统计全收获期产量,作为全温室测产和折产依据。

1.5.5?根系体积测定

采用排水法测定。准备2000mL容器,加入1000mL水。取无土栽培番茄植株根系,将根上附着的基质冲洗干净,放入已加水容器中。测量容器中水的总体积,减去1000mL,得到根系体积测量值。

1.5.6?糖度测定

在番茄采收中期进行,采用手持式光学折光仪糖度计测定。

1.6?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ASv8.01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砧木嫁接苗抗病性比较

2个年度试验中,8个砧木品种嫁接苗在3个调查时期发病率均为0%,而自根苗在各个时期均表现出较明显的感病,见表3。说明所选用各砧木嫁接番茄较自根苗对根结线虫具有明显的抗病性。

2.2?不同砧木嫁接苗经济性状比较

2.2.1?产量比较

参试的8个品种砧木嫁接苗均明显高于自根苗。不同砧木品种间,果砧1号嫁接苗与其他相比具有相对优势。2008-2009年度,其667m2产量(6608.9kg)比其他3个品种高473kg以上;2009-2010年度,其667m2产量显著高于三抗砧1号、三抗砧2号、三抗砧4号和对照,比星光砧木高280.3kg。见表4。

2.2.2?结果特性比较

坐果数方面,果砧1号第1果穗坐果数显著高于对照,番砧4号和三抗砧2号显著低于对照。番砧2号、果砧1号和星光砧木第2果穗坐果数显著高于对照,番砧1号和番砧4号显著低于对照。果砧1号第3果穗坐果数显著高于对照,三抗砧2号显著低于对照。除三抗砧4号外,其余砧木品种嫁接苗第4果穗坐果数均高于对照。不同砧木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果砧1号嫁接苗坐果数在第1、第3果穗均处于明显优势。见表5。

单果质量方面,所有砧木品种嫁接苗第2~4果穗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砧木品种间相比较,果砧1号在2个年度内较其他品种均有明显的优势。见表5。

2.2.3?果实糖度比较

2个年度测定数据表明,嫁接番茄果实心糖均显著低于自根苗番茄。番砧2号、果砧1号(2008-2009年度)、三抗砧2号和三抗砧4号嫁接番茄果实边糖糖度显著低于自根苗番茄。见表6。说明砧木嫁接会降低番茄果实糖度,特别是会明显降低心糖糖度。

不同砧木品种间果实糖度存在差异。2008-2009年度,番砧4号边糖显著高于番砧2号和果砧1号;2009-2010年度,三抗砧4号、果砧1号和星光砧木心糖显著高于三抗砧1号和三抗砧2号,见表6。说明不同砧木品种嫁接苗在果实糖度性状方面有比较筛选的必要性。

2.3?不同砧木嫁接苗农艺性状比较

2.3.1?大田栽培番茄农艺性状比较

表7显示,果砧1号与其他品种相比,其嫁接番茄在株高、茎粗、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株高和茎粗性状是生长势的重要指标,果砧1号嫁接番茄生长优势明显,在产量性状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试验结果一方面说明,不同砧木品种在生长势和产量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番茄嫁接砧木品种初步鉴定筛选在嫁接苗生育早中期可通过生长势比较进行。

2.3.2?无土栽培番茄农艺性状比较

无土盆栽基质松软且均匀度好,有利于对植株营养生长特别是根部较精确的比较考察。与其他品种比较,果砧1号所有考察性状均为最大值,且除根系体积性状外,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见表8。其中,株高和茎粗2个性状的优势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见表7、表8。

植株鲜质量较低的三抗砧4号和中研988,根鲜质量和根系体积也较小,这是符合植物生长发育的一般性规律的(表8)。三抗砧4号是砧木品种中植株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最低的,而其株高中等,说明该品种生长的协调性较差;相反,果砧1号品种生长总体协调性突出(表8)。结合田间试验结果,该试验说明对砧木品种进行室内间接鉴定,筛选优良品种,可通过植株生长势个别性状如株高和茎粗的考察,结合生长总体协调性进行。

2.4?嫁接番茄推广应用效果

2008-2009年度,嫁接番茄比自根番茄667m2增产1256~2255kg,平均增产1753kg,增产率31.72%;2009-2010年度,667m2增产1288~2329kg,平均增产1792kg,增产率31.91%。见表9。

果砧1号是砧木筛选试验中表现最好的品种,其嫁接番茄在2个年度生产性试验中同样表现出比自根番茄增产明显,且增幅较大。果砧1号嫁接番茄在生产中不仅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还表现出根系发达、抗病性和生长势强的特点。另外,嫁接番茄果实商品性也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外观色泽较自根番茄亮丽,且口感好。

3?讨论

3.1?嫁接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嫁接对果实糖度的影响说法不一,郑长英等[10]的研究表明,番茄嫁接苗与自根苗果实糖度无显著差异;该试验中嫁接番茄果实糖度显著低于自根苗番茄,砧木嫁接对果实品质有影响,且不同砧木品种间存在差异。笔者认为,嫁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表现出正负2个方向,负面是糖度降低,正面是色泽和口感优化。因而对砧木品种的评价筛选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标准,在抗性、产量、生长势和品质的各个方面进行权衡与综合,满足市场和种植户两方面要求应该是必然的研究方向。

3.2?番茄嫁接技术的推广

虽然采用抗性砧木嫁接番茄优势明显,但是目前推广应用面积不大,其技术层面的原因主要有:(1)可利用推广的抗性砧木品种资源较少,尚处于筛选阶段;(2)嫁接育苗对技术、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冬季育苗难度大;(3)大部分番茄种植户仍在使用化学法防治根结线虫,农户行为改变及创新采用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加大宣传和示范力度。

为加大抗性砧木嫁接技术的应用,笔者建议:(1)加大抗性番茄品种和抗性砧木品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明确品种筛选标准,这需要加强与市级和部级科研单位合作;(2)集中育苗是解决该技术推广慢的有效措施,但个人行为是无法做到的,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3)科研的目的是应用,但加速科研到应用需要推广部门的配合,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无论是稳定大兴区番茄生产还是从生态效益角度考虑,该项目都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4?结论

2个年度试验所选8个品种砧木对根结线虫都具有极高的抗性;嫁接番茄产量显著高于自根苗番茄;所选砧木对于番茄品质有所影响,心糖、边糖都有所降低;嫁接番茄与自根苗相比,在株高、茎粗、单株坐果数、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嫁接番茄植株长势明显增强;果砧1号综合性状优于其他砧木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证明,嫁接番茄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从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抗性砧木嫁接番茄,能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的危害;而且嫁接番茄植株生长旺盛,产量增加,采用抗性砧木嫁接的方式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德良.蔬菜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十):蔬菜线虫病害的发生和防治[J].中国蔬菜,1998(4):57-58.

[2]路雪君,廖晓兰,成飞雪,等.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4):44-48.

[3]杜长青,孙善军.日光温室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39.

[4]张丽丽,薛科宇.大棚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0(2):23-24.

[5]张芸,胡铁军,师迎春.北京地区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特点及控制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5(2):43-45.

[6]齐艳花,张海芳,汪学才,等.冬春茬日光温室番茄嫁接育苗技术[J].蔬菜,2008(11):12-14.

[7]杨红丽,窦瑞木,王子崇,等.番茄抗根结线虫病砧木的选育与研究[J].北方园艺,2010(16):165-167.

[8]董道峰.番茄抗性砧木抗根结线虫病的应用及生态效应[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9]刘海河,谢彬,郭守朋.曼陀罗嫁接番茄防治根结线虫技术[J].长江蔬菜,2008(1):25-26.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七年级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整理10篇)
  • 下一篇:师范生实习总结(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