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收集3篇)

时间: 2024-08-18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系、二系、三系现有各年级学生,采取整体抽样调查方式,抽取600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4份,有效回收率为92.3%。

1.2方法

问卷抽查法。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题,共10题,旨在了解被调查者法律基础知识水平;第二部分为认知程度调查,共3题,分别是“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和“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根据1~10题检测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组,正确率高于60%分为A组(答对6题及以上),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正确率低于40%的分为B组(答对4题以下),该组呈现“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1~10题内容摘自“执业医师法律法规考试”相关题目,内容涉及“医疗事故处理”、“执业医师行为”、“追究医疗刑事责任机关”、“《母婴保护法》知识”、“献血法立法目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规定”、“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报告时间”、“违犯《医师法》承担责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内容”、“患者权利”和“确立脑死亡意义”。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情况

在554份调查问卷中,关于医学法律理论检测题目中正确率超过60%的可视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共计205人(37.0%),该类问卷分为A组;正确率低于60%的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类,有349人(63.0%),该类问卷归为B组。

2.2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了解程度

在554份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见表1。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271,P<0.01)。被调查医学生“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更明确。

2.3对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认知情况

医学生对执业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职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868,P<0.01)。“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的医学生对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问题更清楚。

2.4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了解程度

关于医疗纠纷中合法性为了解情况。kruskal-Wallis检验,A、B两组医学生“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097,P<0.01)。“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组较“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弱”组对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认识更为清楚。

3讨论

3.1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有利于应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偏低的状况。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情况堪忧,本课题问卷结果呈现,在554份返回的有效问卷中,有205人(37.0%)属于“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较强”,349人(63.0%)医学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如此情况不加以调整,可以预见,后者在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工作中将会面临巨大法律困扰。无独有偶,一项关于2014年某医科院校《医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报告》显示,68.7%被调查者属于“法律知识薄弱”,24.2%被调查者呈现“对法律知识初步掌握”,只有7.1%的医学生对法律知识达到掌握程度,这一结果较欧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伴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法律素养必成为当代社会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医疗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也将是其开展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必须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其次,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将投身医疗卫生事业,执业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涉法问题,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是其日后开展工作的必要能力。本课题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法律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在关于“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权利及义务”、“执业过程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和“医疗纠纷中合法行为”等问题的认知程度上都显著好于另一组学生,在全面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基础上增强其法律意识,有利于医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3.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途径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篇2

一、研究背景

医学生以其特有的就业前景及医生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扎实的功底,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牢靠且能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同时,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形势也警示加强医学生基础教育的必要性。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分析总结出目前最主要、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医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产生倦怠感

据研究统计,医疗、护理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倦怠高于计算机、外语等专业,考虑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医护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人,也给从业者带来较大压力,且医学专业学生同样也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些都使得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程度较高。此外,部分医学生只注重临床技能,认为基础知识枯燥乏味,而完全忽略了基础课程与临床实践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二)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匮乏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

现阶段,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除了患者对医生行业的认识不够、舆论压力、媒体偏激的报道等因素之外,医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部分医生过分依赖高科技,而忽视传统的体格检查,问诊环节缺少,医患沟通匮乏,医生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而单纯凭借化验单、检验报告,往往会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延误。另一方面,部分医生由于知识的欠缺,在选择检查项目上存在疏忽,不能正确选用特异性的检查,患者花“冤枉钱”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结论。

二、医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基础课程不仅仅包括细胞生物学、解剖学、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还应该包括思想政治、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以及英语等方面的教育。医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优秀的基础知识是医学生思想升华的知识源泉

思想政治、伦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准医学生们高尚的人文素养,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奖助学金、评模评优的有力依据

医学生由于其培养周期和成长过程较长,费用昂贵,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大多数医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奖助学金,来缓解一部分家庭压力。现行大学期间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各项评优评模的文件都明确要求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强。医学生只有学好基础课程,才能得到较高的学分,在参评奖助学金时具有超强的实力。

(三)稳固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医学就业形势严峻,医学生们纷纷选择向更高的学历进修。但是,医学研究生考试与其他考试有所区别,其专业性质决定其考查知识点综合且理解难度较大。本科期间基础课程的掌握有利于医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做到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以疾病为主干,贯穿各科内容的复习总线。

(四)夯实的基础知识是临床实践必不可少的条件

有效掌握基础医学,首先,增强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次,提高未来医生的专业水平,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再次,能够为临床中出现的相关现象和问题做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和研究。同时,可以从病因诱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改变等方面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预后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强化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途径探究

(一)个人方面

1.提高自我认识。正确认识医学生的身份、肩负的重任以及基础教育对于自身、患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理想。这样,才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去。

2.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重要条件。医学生在学习过程应针对各科目的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勤于归纳总结,巧妙联系前后知识点。

(二)学校方面

稳抓“三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学生干部在教室学习园地和宣传栏实时更新医学前沿信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院适当安排学习经验交流会或举办知识竞赛、讲座等,以达到知识的共享。教师应一改往日传统的说教形式,在基础课程学习开始及过程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一些基础理论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增强摄取新知识的本领。

(三)社会方面

实践活动是完善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医院应多开展一些志愿活动或组织生产实习,学生才能把理论知识学得更活,而且记忆持久、巩固。同时,医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参加各种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才比较完善和全面,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

医学生承载着未来医疗卫生发展的希望,应加强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不断探究创新。只有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篇3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使用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人工智能技术己应用于医学领域中,例如IBM机器人医生WATSON”在10分钟时间诊断出很难诊断的自I.病类型,且诊断准确率比初级医生的临床准确率高出4倍2017年7月初,阿里也了“DoctorYouAI系统来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同年8月,腾讯“觅影”来诊断早期癌症,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医学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其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也应跟随科技发展的步伐。现阶段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下列问题:1现阶段医学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其内容是理沦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医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

从生源分布上看,来自城市的学生平时接触过计算机,并且在以前的学习中己经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过计算机,且教学设备落后,起点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安排不够,且学生不够重视

由于医学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专业是医学类专业,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学校安排的学时不够,如本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64个学时,64个学时中不仅包括了理沦讲解,也包括了学生实践。同时,大多数学生没有购买计算机,课后也没有硬件条件来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因此仅仅靠着上课的讲解实践难以保障教学的质量,同时,大多数学生重视医学类专业课程,往往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学生没有摆正心态,因此出现上课玩手机,睡觉,讲话等不良现象

1.3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医学专业难以结合起来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统一的知识点,没有专门的针对医学专业出版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难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来安排授课知识,使得学生毕业时与就业单位要求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度不符合,使得他们在后续的工作中带来很多困难2提升计算机教学的几个建议

2.1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课堂教授和线上自学的方法相结合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教授和线上自学的方法,课堂上教授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操作以及计算机网络六大模块,主要目的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计算机一级水平,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方式上传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提升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包括医学专业软件的内容,如药学专业加入SPASS.SAS医学统计软件,影像专业加入DISC.OSIRIS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护理、临床专业加入3DBody解剖学习软件、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2.2增强学校和医院等企业的合作,掌握实践知识,输出技能型入才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下,医院等医疗机构己从国外引进或者自主研发导诊机器人、肿瘤诊断专家系统、胃癌诊断专家系统等智能诊断系统,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将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和公立医院、私立医疗机构应搭建起合作桥梁,输出优秀的学生为医疗机构培养后备力量,同时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医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达到合作互赢的局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应用素质,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提供给教师业务培训的机会,如到医院参观学习医疗机构目前研发或引进各类辅助医疗系统的使用,各类大型医疗器械的操作,使得教师在授课时能够注重计算机基础和临床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班务简洁工作总结范文(整理9篇)
  • 下一篇:科研单位个人简洁的工作总结(整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