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泰山的诗句(收集3篇)

时间: 2024-08-19 栏目:报告写作范文

泰山的诗句范文篇1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句的意思是,自然的造化,天地的灵气,全都聚集在这座泰山上;山势高耸,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一面昏暗,一面明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描写泰山的巍峨高耸,气势雄浑,气象万千,是自古以来歌诵泰山的名句。

(来源:文章屋网)

泰山的诗句范文篇2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情感,因此,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是鉴赏诗歌的重点。其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壮志难酬、凄清哀婉、热爱自然、豁达豪迈、愁苦孤寂、恬淡自乐、离愁别绪、怀才不遇等。

解题金钥匙

阅读一首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诗人的情感:

一、知作者,明风格

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在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中,往往能体现出诗人相同的情感体验。对此,我们可以根据诗人所属的诗歌流派及其创作风格,对诗歌进行初步分析。例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追求雄奇夸张;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作品中往往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多表现边塞将士的雄风;豪放派代表苏轼拥有旷达的胸襟;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情感细腻;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向往闲适自由的生活等。但同时也应注意,所谓的创作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派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变通。

二、看提示,定基调

提示就是诗歌的标题、背景介绍、注解等,它们会给我们理解诗歌的情感以重要提示。例如: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其中“左迁”一词是被贬的意思,暗示了诗人被贬后的怨愤或惆怅之情,从而为我们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三、抓意象,悟情感

通过具体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发挥想象,进而领悟诗人的情感。例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同是写秋,两位诗人选取的景物不同,所抒发的情感亦不同。前者所写之景:“天”为晴空,“鹤”则排云而上,这两个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明媚画面,情与景和谐统一,抒发了诗人进取、乐观的精神。后者所写之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这些意象所组成的画面,萧瑟,凄凉,抒写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心境。

模拟训练题

1.下列对杜甫的《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远眺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着一“钟”字,特设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望泰山之专注。

D.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涵深刻的哲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诗人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诗中三、四句转入议论,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诗人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有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南唐]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开,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泰山的诗句范文篇3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究竟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横跨齐鲁两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集聚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北山南由于阳光割裂,形成昏晓不同的景观。远望层层云气升腾,不禁心胸激荡;看归鸟回旋入山,不禁睁大眼睛,眼眶似要裂开。有朝一日,我定要登上你的顶峰,俯视四周变得矮小的山峦。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杜甫科举不第后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他在游历齐、赵时,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含蕴无穷的诗歌。在此诗中,你见不到任何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唐情绪,只感受到一种伟人般的气魄与情怀。

【内容主旨】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不怕困难的蓬勃朝气和勇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年轻诗人的坚强信心和自恃态度,这也是杜甫早期积极进取思想的自然流露。

【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虚实相生,由景及情,由情及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仿佛亲临其境。

【重要词句】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形成。

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收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的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诗歌风格】

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格调高昂,遒劲峻洁,气魄雄放。

【中考链接】

1.(2012山东泰安卷)阅读《望岳》诗,完成试题。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对“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2011广东湛江卷)阅读杜甫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报告写作范文】栏目
  • 上一篇:师范生实习总结1800字(整理10篇)
  • 下一篇:师范生实习总结1500字(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