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悯农朗读与赏析

2022-09-16 栏目:学习资料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作者:

李绅[公元772—846年]——唐代诗人。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李绅简介及各书中的李绅传记资料

李绅传原文与翻译

注释:

①、悯:怜悯。悯农:同情、怜悯农民。

②粟:(sù)

③锄禾:为庄稼锄苗松土。

译文:

农民锄地在太阳当头正中午,汗珠儿一串一串滴进禾下土。

有谁知道盘里的顿顿香米饭,一粒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苦!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唐诗《悯农》二首赏析

《悯农》诗共两首,是唐代诗人李绅早期的作品。这两首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描写了劳动者的苦难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刻同情。《悯农》诗体制简短,语言通俗,包容丰富,旨意精警,宛如两颗圆润晶亮的明珠,透射着眩目的光芒,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古风》一开头,诗人就将艺术的镜头对准了农田一角,接连摄下“春种”、“秋收”两组图景:绵绵春日里,农民们挥锄耕耘,满怀希望地播下一粒粒谷种;金秋十月中,他们又挥汗收割,获得了大量的收成。在这两组镜头和诗的第一组对句中,诗人以“一粒粟”变成“万颗籽”的喜人景象,突出表现了农田的巨大丰收。由春播到秋收,唤起了读者广泛的联想,使读者体会到农民长年累月劳动的艰辛。“四海无闲田”一句,由点到面,再度强调了丰收的盛况。“四海”极写耕种范围之广;“无闲田”说明土地利用率极高。不难想见,“一粒”获“万颗”,“四海无闲田”,惊人的收获说明了农民们在大规模的耕作中付出的劳动也是惊人的。

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丰收只能给剥削者带来加倍的享受,并不能丝毫改变劳动者悲惨的命运。“农夫犹饿死”,就是那些辛劳终年的农民们落得的最后结果。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句,使读者思绪万千。诗人通过这种含蓄、隽永、余韵不息的诗句,揭示了农民们不管获得怎样的丰收,都难觅活路的无限痛苦,反映出当时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糜费荒淫的无比憎恨,寄寓了诗人深沉的“悯农”之心。

如果说,《古风》侧重于描写农民们所受剥削的惨重,那么,《锄禾》则侧重于反映他们辛勤耕耘时的痛苦。

悯农(锄禾日当午)朗读与赏析 《回乡偶书》注音阅读与赏析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