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 学会说完整的话:我吃了一个红苹果,我吃了二根黄香蕉,我吃了三颗紫葡萄,我吃了四块黑巧克力,我吃了五片绿树叶。
3、 幼儿了解毛毛虫长大后变成蝴蝶,蝴蝶是毛毛虫变出来的。
活动准备:
1、故事教学挂图,音乐。
2、 毛毛虫的头饰每人一个,红苹果、黄香蕉、紫葡萄、黑巧克力、绿树叶。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毛毛虫。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毛毛虫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吧。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
2、老师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出示挂图一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故事里面的毛毛虫长得什么样?
二、再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图片再次边讲故事边提问。
2、出示挂图二,请幼儿仔细观察毛毛虫,说一说它的模样。
教师总结:毛毛虫有圆圆的脑袋,头上长了2根触角,身体是由几个圆组成的,每一节身体上都长了一对小脚。
毛毛虫有什么本领?
(毛毛虫有脚会爬,毛毛虫没有翅膀不会飞)
3、毛毛虫在草地上散步,肚子很饿,它找到了哪些东西吃?
4、学说一些完整的话语:我吃了一个红苹果,我吃了二根黄香蕉,我吃了三颗紫葡萄,我吃了四块黑巧克力,我吃了五片绿树叶。
5、毛毛虫吃饱了想干什么呢?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毛毛虫结茧、变成蛹、破茧变成蝴蝶的过程。
师、幼一起看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幼儿头带"毛毛虫"头饰,随音乐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一起出去玩吧。
模仿毛毛虫吃东西变成蝴蝶,增添情趣。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睡这个长长的觉,变成漂亮的小蝴蝶,一起来跳舞吧。
(幼儿模仿毛毛虫团紧身体变成蛹,听音乐变成蝴蝶飞舞)
活动目标:
1、 在毛毛虫变长的过程中,感知并尝试进行颜色、大小的匹配。
2、 体验参与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色两色的大圆和小圆多于人数制作成挂脖
2、红黄两色的大圆小圆许多(其中一些贴有眼睛和触角作为毛毛虫的头像数量和幼儿相当)
3、大树叶四片(大红、大黄、小红、小黄)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发现
● 每人佩戴一个挂牌,说说自己挂牌的颜色、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发现大小也不同。
二 游戏:毛毛虫变出来
●颜色匹配:
------教师佩戴红色毛毛虫的头像,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挂牌颜色,以接龙的形式变成一条颜色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的颜色,变成一条黄色的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红色毛毛虫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黄色的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大小匹配:
----教师佩戴大毛毛虫头像,引导幼儿观察并通过同伴比较己挂牌的大小,以接龙形式变成一条大小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挂牌的大小,变成一条小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大毛毛虫会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小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三 制作毛毛虫
●红、黄两色大圆小圆
请幼儿将挑选喜欢的圆黏贴在底板上,制作一条自己喜欢的毛毛虫
●介绍自己的毛毛虫,说说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设计意图: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毛毛虫”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种各样的反应。然而,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知道毛毛虫最终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于是我们根据活动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就是活动之一。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帮助小班幼儿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同时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使幼儿在一边游戏一边讲述的过程当中,充分理解故事,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学说量词:个、支、片;学说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支黄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绿树叶。
3、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乐于参加文学活动,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苹果一个、香蕉二支、树叶三片(布置成苹果园、香蕉园、小树林的场景),纱巾一条。
2、幼儿已看过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
3、录音机、音乐磁带。
4、自制故事图书。
活动过程:
一、律动“毛毛虫热身操”,激发兴趣。
师:“毛毛虫们,跟着姐姐到草地上去玩好吗?”,“让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跳个舞吧”。
(师、幼随音乐一起做“毛毛虫热身操”。)
二、游戏“毛毛虫的故事”,帮助理解。
师:“毛毛虫的肚子饿了,让我们一起去找吃的东西吧。”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情境进行游戏,边活动边讲述,提示幼儿正确使用量词:个、支、片)。
1、第一天,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到苹果园里,每条毛毛虫吃一个苹果。
(幼儿随老师一起爬到“苹果园”,将一个苹果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做一边说:“我找到了一个红苹果,啊唔啊唔吃掉了。”)
2、第二天,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到香蕉园里,每条毛毛虫吃两支香蕉。
(幼儿随老师一起爬到“香蕉园”,将二支香蕉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做一边说:“我找到了二支黄香蕉,啊唔啊唔吃掉了。”)
3、第三天,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到小树林里,每条毛毛吃三片小树叶。
(幼儿随老师一起爬到“小树林”,将三片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做一边说:“我找到了三片绿树叶,啊唔啊唔吃掉了。”)
三、结合游戏经验,大胆讲述故事。
1、师:“毛毛虫们你们吃饱了吗?能告诉大家这三天你吃了些什么吗?”
(引导幼儿自由地进行交流。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
2、(出示自制的图书)师:“姐姐编了一个故事,名字就叫《毛毛虫的故事》,宝宝们想不想听呀?”
(引导幼儿边看图书画面边完整地听故事,在故事的结尾部分之前插进提问:毛毛虫们你们吃饱了会怎么样呢?将来会变成什么呀?)
3、师、幼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
四、模仿毛毛虫变蝴蝶,增添情趣。
1、师:“毛毛虫们,你们累吗?让我们休息吧!”
(幼儿自己将丝巾披在身上变成蛹,然后听音乐慢慢变成蝴蝶飞起来。)
2、师:“蝴蝶们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戏吧!”
(师生听音乐做蝴蝶飞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
每当我跟小朋友们做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的时候,他们对毛毛虫都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但兴趣点各不相同。在一次教学活动《雪花飘》中,孩子们又在谈论毛毛虫到哪里去了,毛毛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的兴趣点达到了共鸣。同时,教师应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由此,我设计了此手工活动《毛毛虫》,来进一步延伸幼儿对毛毛虫的兴趣,并将蒙氏教育中的五指抓、三指抓渗透其中。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虫,并尝试为毛毛虫贴眼睛和嘴巴。
2、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 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一、皮筋若干、托盘、小筐、塑料碗。
活动重点:
将报纸揉成球。
活动难点:
将蒙氏活动中五指抓、三指抓恰当的应用于活动中,给毛毛虫身上套皮筋。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教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呀?她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他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他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励幼儿说一说做毛毛虫所用的材料)
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做毛毛虫的材料。那,毛毛虫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
(教师边打开毛毛虫边向幼儿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儿说出材料名称。)
教师小结:噢!原来袜子里面装上纸球,外面套上皮筋,便做成了毛毛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那你们知道徐老师是怎样用这些东西做毛毛虫的吗?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一老师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虫的,来看老师的手。(教师开始示范)
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拿纸团成球塞入直到塞满——拿皮筋把口封住——然后用手摸到一个球套一个皮筋——最后贴上眼睛和鼻子。
2、现在,徐老师的毛毛虫做好了,谁来说一说,徐老师是怎么做毛毛虫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徐老师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然后将纸球塞入袜子,套上皮筋,最后,贴上嘴巴和眼睛。把即时贴反面的纸解下后放到小筐里。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条自己的毛毛虫?
2、教师:小朋友们在做毛毛虫时,有时间的可以贴上眼睛和嘴巴,没有时间的可以等下一次再贴。
3、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也可以看看你临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观察以下内容:幼儿能否将纸揉成球。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将纸团塞入袜子中,并将皮筋套在袜子上。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毛毛虫的眼睛、嘴巴贴上。)
五、讨论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他,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毛毛虫身上套的是什么颜色的皮筋,好吗?
六、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咱们拿着毛毛虫到另一间屋里去跟毛毛虫做游戏吧!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毛毛虫》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活动目标
1、体验爬行游戏的乐趣。
2、探索各种爬的动作,发展动作协调能力。
3、通过体育游戏,体验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垫子、纸箱。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体育游戏。
1、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们,我们进行毛毛虫爬的游戏,请你想想可以有哪些爬的方式。
幼儿在垫子上做各种爬的动作:匍匐爬、仰躺着爬、四肢着地爬、膝盖悬空爬等。
2、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幼儿扮演毛毛虫在垫子上爬行,然后钻进纸箱,双手抱膝盖蹲下做“蛹”,数10秒后钻出纸箱,学蝴蝶做飞的动作。
三、自选游戏。
四、放松运动。
活动应变
提供可以套住幼儿的布袋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毛毛虫变蝴蝶的律动活动。
区角活动
语言区:提供白色袜子和彩色袜子,让幼儿套上袜子扮演毛毛虫、蛹、蝴蝶,边念儿歌《毛毛虫变蝴蝶》。
环境创设
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图片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请家长给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复习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并和幼儿一起玩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
随机教育
日常见到蝴蝶,引导幼儿观察,但不要伤害蝴蝶,更不要用手碰触蝴蝶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