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 2023-09-01 栏目:工作总结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设计说明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少年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句子。

(二)出示词语(展示课件第三屏)“猬”和“谓”字的意思。

(三)集体交流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

(四)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引入形象,初识闰土

(一)过渡:闰土是我儿时的伙伴,与他分别三十年了,但“我”时常想起他,常常惦着他。每当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鲁迅文章中的有些词语较为深奥,理解后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根据部首区别

(二)请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另外的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三)段中用了哪个词将景、人、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抓“其间”一词)

(四)课件播放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结合观察图画朗读第一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四屏)

(五)尝试背诵这一段。

四、抓住外貌,喜爱闰土

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画面之美,文字之美并积累内化语言。

(一)过渡:这一年,“我”家轮到了大祭祀的值年,需要一个人来看管祭器,闰土因此来到“我”家,我们于是相识了。

(二)默读第四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一组句子:

帽……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正在厨房里,圆圆的脸,头戴一顶毡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展示课件第五屏)

1、学生读句子。

2、比一比,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可爱。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

3、自由读,指导朗读,读出闰土的健康、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让学生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与闰土初次见面,对这位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节课,我们再与他好好交流。

六、作业

背诵第一自然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 能写一段我的外貌描写。

4、 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

理解他们不知道四角的天空。

教学重点:

朗读说话训练;我的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 :

一、学生确定学习方向、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 自然段,同学们,看看课后习题,这节课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

生: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6-10自然段

1、自由读6-10自然段,想想我了解到什么?(从闰土身上体会到什么?)

1、 学生回答。

2、 随机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

知道的。

①稀奇的事是指什么事?

(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师:这稀奇的事也就是少见的事,有吸引力的事。(板书:有吸引力)

4、选择你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一件事读一读,把它读得有吸引力。

5、学生朗读,评价。

6、师:同学们大部分选择了雪地捕鸟、看瓜刺猹这两件事来读,都觉得这两件事有趣、稀奇。准备一下,能否从这两件事中选一件,像闰土一样说给别人听?等会儿,老师来当鲁迅。

7、学生准备。

8、说话练习。

①雪地捕鸟

师:闰土啊,你能不能帮我捕鸟呀,鸟儿可好玩啦!

生: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捕鸟的?

生:

②看瓜刺猹

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师:管什么呢?

生: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师:怎么管?

生: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

师:然后呢?

生:走到了,反从胯下窜了。

师:想不到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真新鲜,真稀奇!

9、从这几件事中,你能体会闰土是位怎样的农家少年?(见识丰富 见多识广 眼界广阔)

10、朗读

闰土地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鲁迅也从心底

里羡慕、佩服闰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三、再读16小节,突破难点

1、 闰土能干、见多识广,我和朋友们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读16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

2、 出示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①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他们和我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③出示: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的井底之蛙。

四、展开想象,写写我的外貌

1、我和闰土除了身份、经历不同,还有哪些方面不同?(外貌不同)

2、我的外貌怎样?(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

3、 学生练写。

4、 选择一位同学互相交流。

5、 评讲,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五、课外延伸

1、后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吗?会的,确实见面了,在三十年后,

2、出示: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他就是闰土。

3、想不想知道闰土变化的原因,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3

一、背景概述:

经过多轮片区联校教研活动,我校确定了“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多元感悟人物形象”这一主题,以邹红霞老师执教的课为研究点,学校领导和高语组全体老师参与案例研究。

我们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少年闰土》,执教第二课时。

我们的主题“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多元感悟人物形象”的本质之一在于“多元”,多元可以是方式上的多元,如抓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内容上的多元则重点体现在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解读上;方法上的多元,体现在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的不同上。主题本质之二在于“探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把握了主题的本质,我们才有了大胆开展研究的底气。

二、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文字,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本单元的重点是了解鲁迅,并进一步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根据单元重点和本课重难点,结合研究主题,我们确立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多元感受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特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词句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了落实这一教学思想,在设计中,我以一个问题作为主线,即“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环扣全文。首先我从学生选择的最感兴趣的事——“看瓜刺猹” 作为突破口,探究闰土的形象;其次略学其他三件事,感悟闰土的形象;再次将闰土与迅哥儿的种种不同进行对比,突出闰土的形象;最后出示三十年后闰土的样子,让学生在人物巨大的反差中进行课外阅读探究,补充闰土的形象。

整节课的设计,我抓住了三个策略实现目标:

策略一,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探究闰土的丰满形象。

策略二,比较主仆不同之处,探究闰土的独特形象。

策略三,借助课件拓宽视野,探究闰土的立体形象。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大步,一是复习导入,激趣探究;二是学法指导,重点探究;三是抓住场面,读写探究;四是引导想象,对比探究;五是出示课件,拓展探究。

在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探究闰土的丰满形象。

首先,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通过分角色读、赏读、背诵等方式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其次,抓住人物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他聪明活泼,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我出示了两个场景说话:一个是冬日打雪仗,一个是夏日捉鱼虾。让学生模仿捕鸟的过程,讲述自己的活动。学生先在小组内,认真完成一说一听一评的任务,再到全班进行展示。(插视频)

这个环节既实现了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动口动脑,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还让学生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真可谓一举三得。

(二)比较主仆不同之处,探究闰土的独特形象。

1、想象填空,比较不同。

因身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了解的知识范围也不同,故迅哥儿在听了闰土的讲述后,发出了感慨。我适机出示句子,并紧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难道只有这四件吗?还可能有什么事?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启了想象之门,生纷纷列举“水中刺海鱼、沙滩扒龟蛋、礁石掏鸟窝等”。我引读,学生填空读:闰土在(海边拾贝)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闰土在(沙滩扒龟蛋)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沙滩上还能扒到海龟蛋)。

这一设计,不仅比较了人物的不同,探究出了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闰土的形象,感悟到作者文字背后的写作技巧,而且为理解什么是“四角的天空”做了很好的铺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出示“三不”,比较不同。

文中有三处用到否定词“不”来显示主仆的不同,“我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所不知道的”,通过对这三处的朗读,让学生独立感悟迅哥儿的情感世界,学生通过朗读“四角的天空”的句子,读出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读出了向往,有的读出了无奈,有的读出了愤怒,有的读出了羡慕。这一环节既使学生在个性化的理解中,丰满了人物形象,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借助课件拓宽视野,探究闰土的立体形象。

课中我适机地出示各种鸟、跳跳鱼、贝壳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之时,发出了惊叹声,我巧妙地点拨,这些都是闰土经常见到的,可我们和迅哥儿一样,见都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进一步说明闰土的见多识广。

三十年后闰土的形象的拓展阅读,激励学生探究闰土是如何被摧残成这副模样的,这一设计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实现了课内外探究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反思:

教研员张老师听课后对这节课的评价是“稳健““精致”“严谨”“扎实”,实在是受之有愧。不过我们在课中明确了以下几点:

1、重点研读创设教学新路。课中,应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探究能力。

2、细节研读点亮思维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首席参与者的角色得以充分体现。

3、拓展研读开放教学课堂。

但本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的时间还不够充分。教师应大胆“放手”,先引导学生归纳学法,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2、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要加强。这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应活到老,学到老。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今后,我们将继续以这个主题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真正做到“给孩子一个探究的空间”。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

(一)时隔几十年,鲁迅回到故乡,母亲和他 提起闰土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神异的画 面。(师生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重点段质疑

来自农村的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读一读课文,找找我结识了闰土这个朋友以后, 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 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 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展示课件第六屏) 理解。

2、预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1)“他们”指谁?

(2)理解:无穷无尽。

1、自由读一读这个句子,说说你有哪里不

抓注重点段,能更进一步

(二)这就是——《少年闰土》,齐读课题。

象,当然也让文中的我惊叹不已。请同学们快速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为什么说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四角的天 空?

(4)闰土告诉我哪些稀奇的事? 三、抓住言行 深入了解

“我”说了哪几件稀奇的事?小组合作,用小标题概括。

(二)交流:看瓜刺猹(找到相应的自然段)1、自由读读这部分,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

2、学生汇报。

3、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的动作的词语,打上△符号。

(1)出示句子: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

(一)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找一找闰土和

去……(展示课件第七屏)

(2)请生读句子,指名演示动作。

以读代讲,扩大自主学习

(3)你觉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的选择余地,学生学得积极、

4,想象闰土当时讲述时是什么样的神态?主动。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什么样的语气?(洋洋得意、眉飞色舞、手舞足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课文的蹈、津津有味)内涵。

5、听了闰土的讲述,我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佩服)

6、分角色朗读第八至十三节。

7、引读:听着闰土眉飞色舞地讲述,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深蓝的天空中……”

8、就因为闰土有这么多的稀奇事,所以“我”不禁感叹。回读“啊!闰土的心里……四角的天空”。

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1)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2)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3)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4)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5)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三)继续交流:雪地捕鸟:

1、指名读闰土说的话,另外同学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2、结合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你觉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你们想看闰土是怎么捕鸟的吗? (展示课件)

4、齐读。

5、是啊!捕鸟这么有趣,难怪“我”要感叹:回读:“啊!闰土的心里……四角的天空” 。 (四)进一步交流:捡贝壳、看跳鱼儿1、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和奇怪的鱼儿,这不能不让我感叹:回读:“啊!闰土的心里……四角的天空” 。

四、升华中心

(一)闰土只给“我”讲述了这四件事吗?你觉得闰土还会跟我说什么稀奇事呢?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引导学生在反复地读中, 闰土在( )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形成对闰土形象的深刻认识。

结合文中关键语句地教学,引

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

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展示课件第八屏) 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小结:是啊,他见多识广、知

识丰富,因为他在海滩上奔跑,在瓜田里劳动。而鲁迅呢?他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下四角的天空。

(三)指导学生再读“啊!闰土的心里……四角的天空” 。

五、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少年闰土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那么多有趣又稀奇的事,真是让我们羡慕不已!

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展示课件第九屏)

六、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二)课文中闰土那淳朴可爱的形象,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试着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写写你身边一个小伙伴的外貌吧。

    【工作总结】栏目
  • 上一篇:小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
  • 下一篇:春节放假通知(精选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