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梦想是什么?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我的梦想是当服装设计师。我会设计出许许多多具有时代风貌的服装,把人们生活装饰得五彩缤纷,使人们生活得更愉快。我要为中国女排设计一种运动服,让她们穿上这种衣服,英姿飒爽,颇有气魄,尽显中国女排姑娘的拼搏风姿。我仿佛看见我国运动员穿着我设计的衣服,神采奕奕地走进体育场参加奥运会。想到这里,我就高兴地蹦了起来。
我还要为老师设计教师服,这身衣服划蓝白相间,衣领又别具一格。老师穿上它,更加文质彬彬,和蔼可亲,充分展示出人民教师的风范。我仿佛见了我们杨老师正穿着它,笑吟吟地说:“齐玮琪,你设计的服装真了不起!质朴又高雅,最适合老师们穿了。”
我还要给小朋友设计校服。不但色彩鲜艳,而且花样多、款式新颖。小朋友穿上它,朝气蓬勃,天真、可爱、活泼。我想象着,一群穿上白色上衣,天蓝色裤子,带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们多么美丽,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我还要设计更多更好的服装,让我们的国家服装加入时尚元素,通过国际展销向全世界展示,使所有人都感受到中国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总体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讲评能力。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手段:对比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
同学们,大家选取了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后写的一篇读后感。昨天之间进行了互批,老师又作了复批。今天我们对本次习作进行讲评。(板书:讲评《读后感》)
二、回顾习作要求并分析
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本)请大家齐读。
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认真重读几遍,写一篇读后感,注意写出你读后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2、习作要求告诉了我们哪些写好本次作文呢?
(1)必须是最喜欢的,为什么选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印象深,感受深。)
(2)必须是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写一篇读后感,应当怎样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学生:简单概括原文主要内容,重点写感想。
老师:总结概括,(板书)读为基础,感为重点,
读后感的两种基本写法是什么?
(板书)先读后感,读感交替。
三、总结本次习作
从批阅本次作文来看,大多数同学能紧紧围绕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在认真复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想。全班41人,有25人习作比较成功,11人习作非常突出,5人习作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通过欣赏佳作,病文会诊,“开处方”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家愿意吗?
四、欣赏佳作
(一)黄美同学的
1、他的习作非常成功。请他朗读,大家注意思考:你认为这篇读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可以从文章结构、写法、修辞运用、用词用句等方面考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讨论:
3、谈评语。
(二)唐淑莹的
1、欣赏了黄美的作文,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唐淑莹同学的习作。请思考:这篇习作,在写法上和前篇习作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讨论:
(1)运用了读感交替的写法。(哪些是“读”的内容?两处带引号的部分。哪些是“感”的内容?)
(2)详略得当。“读”的内容用省略号代替,节省了篇幅,感想重点写。
(3)结尾排比句用得好。是真实体会。
(4)所举事例有说服力:
(5)不足之处:第二小节词语重复;
五、剖析病文:
这次作文,有几位同学在写法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来对病文进行会诊。
(一)唐佳的
1、读。众思考: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2、讨论:
(1)只有原文内容,没有感想。(板书)这叫“读多感少”。
(2)还有什么不足?原文没有加书名号。
(3)写法上有毛病
(4)不好,感想、体会和原文中心对不上号。(板书)这叫“读感脱节”。
六、“给病文开处方”:
1、我们分析了几篇习作。现在给病文开处方。分工:四人一组,一人是主治大夫,另三人是助手,共同商量,开出处方。办法:用学过的分析方法分析。有读无感,加“感”;谈感脱节,改写事例;给第三篇的作者提一个重写建议。请大家开始。
2、交流体会:
七、总结本课:(结合板书)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佳作,(板书:评优)进一步明确了写读后感,如何处理一个关系――
“读”与“感”的关系,即读为基础,感为重点;明确了写读后感的两种基本方法――先读后感,读感交替。通过剖析问题习作,懂得了写读后感应避免四个毛病――有读无感、读多感少、有感无读、读感脱节。
八:作业布置:
希望课下大家认真琢磨和品味今天讲解的内容,并完成两个作业:1、修改自己的文章,力求把这篇文章改得更好。2、弹性作业:〈〈听讲评课有感〉〉,主要写自己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要求:选最喜欢的;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
写法:先读后感,读感交替(读为基础,感为重点)
一、绘本解读
《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画似的夸张和简单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后带回蚂蚁窝,可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在这绘本里,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
二、阅读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知道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
2.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绘本,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蚂蚁和西瓜图片,以及带有蚂蚁、西瓜、推、撬、挖等字卡。
2.绘本相册图片、绘本《蚂蚁和西瓜》
3.多媒体
4.教师自制大西瓜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歌曲《小蚂蚁》导入,引出主人公:小蚂蚁(投影绘本中的可爱蚂蚁形象)
2.导语:我们来看看,今天蚂蚁要干什了呢?(出示西瓜)哦,原来蚂蚁要搬西瓜,师出示大西瓜和蚂蚁的图片)
3.师简介故事内容。(激趣)
4.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集体体验蚂蚁在搬西瓜过程中滑稽可爱的动作。
(1)出示图一
师:你看到什么?生观察,交流感悟夏天的炎热;
(2)出示图二,生观察,小蚂蚁发现大西瓜的惊喜,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细节,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出示图三,生观察交流,几只小蚂蚁搬西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出示图四,生观察交流,大家一起搬西瓜,鼓励孩子放松大胆的.表演动作,感受集体表演的乐趣。(通过动作表演,让孩子自主的进入角色和蚂蚁站一阵线,积极的投入以下环节的发展)
(5)出示图六,进一步观察感知蚂蚁团结、爱动脑筋、勤劳的优点;(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连接词: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表达蚂蚁劳动的场景)
(6)出示图七、图八、图九,合理想象,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师:蚂蚁把那些西瓜都搬到哪去呀?他们是怎么做的?
5.留段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故事最后的结局,随性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小蚂蚁们舍不得把瓜皮扔了,那么最后他们会把这块西瓜皮抬到哪里去?要做什么呢?
6.情感提升
师:你们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蚂蚁?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7.音乐游戏结束,教师出示大西瓜
师: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大西瓜,用力搬也搬不动??快来哦,帮我一起搬哟??
(四)阅读绘本
活动总结、汇报交流读书体会,引导孩子们感受蚂蚁聪明灵活、团结、勤劳的爱动脑筋的优点。
20xx年2月16日
附:故事《蚂蚁和西瓜》
一个炎热的夏天下午,蚂蚁们发现一大块西瓜。“真好吃,赶紧搬回家吧。”几个蚂蚁一起使劲,一点不动。把伙伴们喊过来一起使劲,还是一点不动。一个蚂蚁有了好注意,去请了很多很多好朋友来帮忙,大家一起推呀,撬呀,忙得满头大汗,但是西瓜还是闻风不动。爱动脑筋的小蚂蚁们没有放弃,它们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铁铲去挖西瓜,他们分工合作终于将西瓜一块一块搬运回家。最后大家还把瓜皮搬到海边当滑滑梯,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
师:蚂蚁很聪明想出了好办法把豆豆搬走,
继发现师哥的赛车以后我向这辆车的主人请安,我到了他的家以后发现原来师哥还在世,今天参加比赛的人是师哥的儿子,我立刻向师哥提问“:师哥,你这些年去哪了。”师哥回答“:这些年我和白银雪狼去了世界各地训练,挑战了各种不同的`赛道。”我说:“那你为什么没有音信了。”师哥回答说:“因为有一个人想夺走我的白银雪狼里的能量”我说:“哦,那这两辆车要这么合体呢?”师哥说:“很简单,跟我走。”
我们走到实验室利用电脑把这两辆车分解再拼起来,车现在的名字叫金银飞狼。(备注:金银飞狼因为有鹰的部分,所以金银飞狼也可以飞。)
我们又设计了粉红女狼,它们一起有一招可以提高车的速度,这招就是:鸳鸯蝴蝶冲冲冲。这招要消耗一定的氮气,氮气是在漂移的时候产生的,氮气出现的时候赛车屏幕会出现“氮气已出现是否收集”这几个字,如果你觉得麻烦,比赛前你可以去车的控制面板选择氮气这个版块,再选择自动收集就好了。
我们发明的赛车就是这样。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初步掌握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感受生动的人物描写,并在过程中掌握生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美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并初步掌握其方法
教学难点:
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训练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面对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多愁善感。生活中的事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令人刻骨铭心;有的令人匪夷莫测;有的令人欢呼雀跃。面对如此美丽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昭示人生的真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生动的人物描写。
二、感受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1看大屏幕中的一段人物描写,体会其好在何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看一些人物描写,说说其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三、总结生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1.抓住人物特征
2.细节描写突出
3.善用修辞方法
人物描写的目的.: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四、通过两段人物描写的对比,再次体会生动的人物描写的魅力
1.我的同桌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呢?文摘2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明确:性格开朗、大胆,对工作认真负责。
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等体现出来。
2.进一步明确描写的内涵。
五、课堂练笔
1.看录像《英俊少年》片断,初步感受人物思想性格。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那么,在这个片断中,你觉得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爱父亲,开朗、懂事
怎样表现出来?
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表现出来。
2.再看一遍录像,边看边观察,记录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看完后进行口头人物描写训练。
3.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再看一遍录像,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将录像中的人物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动的人物描写。录像的内容是可以重复播放的,而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则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习惯,历练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瞬间的美。还要有极强的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的能力。希望今天这节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以启发。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生动的人物描写把我们的生活描绘的更生动,更丰富多彩。
七、布置作业
描写班里的一位同学,运用今天所学方法,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300字左右。
黑与白的搭配是冷清与高傲,黄色与黑红格子搭配是优雅的英伦风,蕾丝与雪纺纱搭配是淑女,而我的手与画笔搭配就让我成了一个设计迷。没错,我对服装设计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
四年前,我迷上了服装设计,是它给了我快乐。骄傲,当同龄的孩子正在穿小花袄时,我已经穿起了皮大衣,这无疑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服装设计对我来说,总是有那么多的吸引,一件素雅白衣,在我手里一变,那就是优雅晚装。
我对服装设计已经到了如痴如醉。走火入魔的程度,一天不设计就心慌,每天晚上狼吞虎咽的吃完饭,一心扑在了服装设计上,每周的巴黎服装秀,我定不错过,因为它总是给我太多惊喜,看着那些模特儿身着那些另类张扬的衣服登上了环形T台时,我的'心忍不住雀跃,在学服装设计的堂姐告诉我设计每一件衣服都要用心,抱着好心情,才能做出有新意的衣服。
我有两件放不下的东西,其中一个就是服装设计,因为它能让我在孤单的时候寻来安慰,伤心时带来快乐……
为了服装设计,我可以抛弃一切,在所不惜,甚至连生命,我多么想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啊。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有好的态度,好的心情面对画稿,才能设计出更美丽时尚的衣服,舞台的光终有一天会照射在他设计的衣服上。我就是抱着这一种心态在设计服装。我爱服装设计,由衷的爱,永远的爱。我会一直承认自己是一个只会设计服装的疯子,因为我是它的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没有学习,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就没有文明的传播。在当今,学习对于我们有一种更加空前重要的意义。每时每刻所面临的挑战,都需要靠学习去充实自己。
请以“学习”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入手.但这也正是题目的难处所在,令考生觉得无从下手。这里就要考查考生小中见大的能力,即从一个侧面下手,小切口,深分析,反映出深刻的思想。
可以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表达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即学习所应抱有的态度和精神。先写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段时光或遇到的一个困难,着重当时的精神状态和经验体会,最后明确总结出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可以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写出苦乐交织中所蕴含的学习真谛。先写学习之苦.举出大家熟知的事实为例,极言其苦;再写学有所成时的种种乐处,极言其甜。用身边之事进行鲜明对比。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学习的.真味就蕴含其中。
宋朝大思想家朱熹说:“无一人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书店里成人高考(论坛)的辅导材料销售情况异常火爆,一位准备参加考试的中年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终生学习是每个人经营生命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学校里毕业,但是只要活着,就不能从人生的学校中毕业。
这个题目给了考生极大的空间,不仅在内容上可以多向展开,在体裁上也可以进行创新。比如考生可以写一个故事,用寓言的形式来反映学习的内涵,制造含蓄悠长的回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