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心声》教案 听听他们的心声教案

时间: 2022-11-11 栏目:学习资料

《心声》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心声的含义。

2、体会文中生动细致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

3、培养学生积极负责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骆驼妈妈》的故事。

骆驼妈妈

骆驼妈妈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砂子。按照常识,人们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

终于,它们来到一汪泉水的边上,小骆驼兴奋异常,可是泉水太浅了,不论小骆驼怎样努力,都无法把嘴凑到泉水之中。

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它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了深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

在这尘世中,我们的心灵被岁月磨得粗糙和麻木,但骆驼妈妈这纵身一跃,让人看懂了母性的伟大,亲情的可贵。

(二)导入新课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总评并借助对骆驼妈妈伟大母性的赞扬,由亲情导入。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排除文字障碍。

2、学生分段朗读,使其能较熟悉课文内容。

(四)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内容(设置问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那么李京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他为什么那么想读课文?

3、心声在文中是指什么?

4、如何看待程老师上公开课的做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五)拓展延伸练习

1、如果你是程老师,这节课你打算怎么上?

2、开课不能只讲求形式,你还能举出一些不重内容、不求质量、只讲形式的事例吗?这些事有什么危害?

(六)小结(略)

(七)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以我的感受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板书设计(略)

《心声》教案篇2

学习《心声》一课,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心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缩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明确: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凋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明确: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人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进行深人的探究学习吧。

五、布置作业

1.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300字以内的故事。

2.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把握小说的主旨、赏析小说艺术特色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主要的目标。

二、揣摩体会

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以学生选择重点语段朗读、赏析为主,教师适时指导赏析。关于小说主旨,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发现与体会赏析。关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应落实好重点问题: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结构上的双线交织,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

三、合作探究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充分发挥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自由。)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人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五、作业

平时注意积累,记下自己在文学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心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本文,让学生了解别的孩子的家庭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概括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情节初步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教学程序】

一、导语

同学们,前些天老师在批阅大家的积累本时,发现了一个同学摘抄的一篇文章《我是差生》,文章记叙了一位差生企图通过帮人打扫卫生,以引起别人的关注、理解,但最终他失望了,失望后,他选择做坏事让人别遗忘他的故事。读完这篇文章,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今天,我们将要学的《心声》呢,也是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字、词。

2、,正音,相互交流字、词情况。

3、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4、小组讨论,交流小说的主要情节。

三、研读赏析

1、讨论,小说为什么取名“心声”

2、找出几处心理描写,并读一读,体会李京京的内心感受。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

1、这篇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某种现象,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2、试举一些周围生活中的例子,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课后作业

将课文缩写成300字以内的故事。

【附练习题】

用典型事例解说下面的诗句:

1、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2、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心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

二、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板书:……)

1、检查预习生字词语情况生上黑板,加强识记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划关键词

3、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及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三、走进课文,解读心声

1、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2、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和万卡哪些相似?

3、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

添加:4、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小组讨论。由表及里)

▼课文15段中“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表达了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课文32—41段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表达了他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课文18—2l段,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李京京与文章中的万卡有着相同的经历,而《万卡》正好道出了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5、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否还注意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却遭到程老师的严词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

▼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程老师不惜弄虚作假,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不是直接写程老师,可也看得出程老师教育的结果。课文38段,“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39段:“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这说明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学生的思想感情从未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被老师当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

6、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讨论交流:我们刚才走进了京京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他的心声。你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吧?

现在你就是京京,或是赵小桢、林荣、周海,也可以是程老师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请写下。

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

四、走出课文,再读心声

是啊,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对教育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与感受,请用精练的语言,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表达你的心声。讲述故事。互诉心声

五、结束语

看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远比程老师的公开课精彩,我也远比程老师幸运!那么多同学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老师谢谢大家!

《心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2.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4.结合生活体验,深层思考课文触及的教育现象,领悟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了解小说的双线交织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许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的心声有谁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的故事。

二、新课

(一)、作者简介

黄蓓佳,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毕业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72年发表处女作《补考》,现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等。

(二)、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词。

捻ni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琅琅láng发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huǎng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窸窸窣窣xīsū

2、学生速读全文,梳理并概括小说主要情节。

教师提问,后评价。

3、学生复述课文

提示:抓住时间、四个场景来进行复述。

学生复述。讨论整理板书: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后---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跳读课文,揣摩、感悟小说人物及主题

讨论探究题:

(1)、为什么万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在他朗读时涌出了眼泪?

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开,跟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内心认同于淳朴的乡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合的牺牲品,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文的原因。

(2)、课文以《心声》为题,“心声”指什么?

第一层含义:对亲情、友情的怀念(插叙、怀念)

万卡的爷爷----他的爷爷(亲情)

奥尔迦----妮儿(友情)

第二层含义:渴望表达内心的情感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第三层含义:呼吁教师能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的`机会。

(3)、对李京京这一人物形象你如何看待?

性格倔强、沉郁、认真,是一个真诚善良,自信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4)、你喜欢程老师吗?为什么?

文中的程老师与许多好老师一样,工作认真负责,爱荣誉,因此为了公开课精心准备。但她又与许多老师一样,有着代代相因的缺点:搞一种虚假的教学,重视优生,忽视一般学生。小说也表现了她难得的优点: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

(三)、创意思维

(1)、小说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种现象,你有何看法?

第一、老师重视对优秀学生对教育,忽视像李京京这样对学生,打击了他们对积极性

第二、教师弄虚作假,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李京京的故事,启示我们做事要认真,要有真情实感,要勇敢。教师对学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深入理解学生内心。

三、你说我说

同学们,李京京勇敢表露心声,你是否也想说说自己的心声呢?

学生畅谈心中的愿望。

三、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课文以其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纤丽的情节叙述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着我们。在父母百般呵护下的同学们,远没有李京京对《万卡》的理解深刻,但让我们伸出双手,给生活中其他不和睦家庭中的同龄人一些关爱吧。

四、布置作业: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伤感的,都曾给你深刻的体验,请选择其中一段,用动情的文笔展现出来,不少于300字。

《心声》教案篇6

【目标与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设计意图: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策略】

由于本课具有篇幅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等特点,教学时采用:

1、课前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概述小说内容。

2、课上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

3、课中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课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师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

【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预习──了解梗概──培养概括能力。

2、课前演讲──复述概况──锻炼口语表达。

3、课上细读──分析形象──体会人物塑造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课中讨论──“心声”含义──概括主题。

5、课后拓展──实践活动──在延伸中体悟小说的主题。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前演讲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又是一个锻炼学生、培养语感的体现;课上细读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课中讨论是让学生领悟到:小说主题的归纳应建立在对人物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与难点突破】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

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进程】

(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流程,推进教学进程。)

一、展示课件封面

优美画面配以名乐名曲,让学生在课前休息时间得以放松身心。

二、“学生复述故事”为话题引入

请两位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师生共同指出其不足,点击出示主要情节内容,然后,引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字幕: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板书: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三、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让学生明白本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

1、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

2、主要描写了哪几人?(李京京、程老师)

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学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

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

⑴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⑵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4、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点击出示几组句子:

字幕: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2、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3、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4、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5、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6、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5、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

6、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凡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

7、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比较异同。

(进入角色,应与课文中的人物统一情感。)

8、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小组讨论并归纳:(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9、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字幕: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

五、延伸拓展

1、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

2、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心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通过情节反映的社会生活。

2、品析“心声”的内涵,并学会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3、细品并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细品、内化语言。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小说中所反映的教育中的某种现象。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其他】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准备复述。

2、阅读《同步阅读与感悟》中第12课的拓展阅读《万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我们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晴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们一路走来,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让我们一起走进《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引入新课。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及所反映的的社会生活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请同学复述全文故事情节。(四个主要情节不能掉)

提示:按照时间的转换分为四个情节:

第一(1~17节):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朗读课文,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

第二(18~27节):李京京在树林中练习朗读,想起自己与万卡相似的遭遇,心里难过悲伤;

第三(28~44节):李京京纠正同学朗读的错误,被同学嘲笑,他倍感委屈;

第四(45~59节):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了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小说。

2、讨论:

⑴《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⑵从这篇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何看法?

教师点拔,总结,引导学生对现象作正确的评价。

⑶小说为什么取名“心声”,你如何理解?

提示:李京京的“心声”不仅在于执着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其深层次的“心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第二是渴望家庭和睦,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整体感知。

讨论赏析。

深入理解题目。三、细品语言,内化语言

1、从语言的角度看你喜欢这篇小说吗?你喜欢哪一部分,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并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侧重于文中出色的心理描写部分,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心理描写的精彩之处。)

2、合作活动:

四人小组互相读给对方听,推荐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参加全班朗读比赛。(配乐)品味语言。四、作业

1、缩写故事,字数在300以内。

2、完成《同步阅读与感悟》的同步练习。写作训练。

【板书设计】

12、心声(黄蓓佳)

心声:

1、执着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

2、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3、渴望家庭和睦,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心声》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品析小说题目“心声”的内涵,能正确理解、评价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3.通过学习本文,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把握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心声”的内涵。

2.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想说、敢说、乐说的情境中诉说自我“心声”,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首页,引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回顾

要求:

转换叙述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情节。鼓励学生加上自我生活体验,有创意地表达。

二、探究“心声”内涵

1.引导学生质疑

(1)抓住情节开端及结局的强烈反差,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示:程老师先前拒绝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请求,在公开课上程老师却声音发颤地要求李京京把课文读完。面对这一强烈的反差,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2)引导学生将发散的问题进行整合,提出能关涉全篇的干问题。

明确:李京京为什么执意要阅读这篇文章?

他为什么能读好这篇文章?

2.师生探究、解疑,归纳“心声”内涵

(提示: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请同学们结合李京京所处的学校、家庭环境进行探究)

明确:在学校里,老师的忽视、同学的嘲笑,让李京京倍感孤独;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更让他压抑、苦闷。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使他总沉湎于对乡下爷爷及儿时玩伴的怀念之中。小说中的万卡与李京京身世遭逢相似,在阅读万卡时,京京如遇知音,二人心灵碰撞交汇、融合,使得李京京感同身受地理解万卡,喜欢《万卡》,想读《万卡》,借以表达自我内心的渴望!

三、组织讨论,深化主题(多媒体分步出示讨论题)

1.你认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要求:二人切磋后,自由发言。

(提示:李京京使你联想到自身生活中的哪些体验或见闻?)

2.谈谈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课的看法?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

(提示:可以客观评价这一现象,也可以与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谈看法。)

3.从普通学生李京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得到了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要求:师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自身阅读经验谈启示。

四、小结主题思想

学生总结归纳,教师点评,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思想。

本文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事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批评了我们教育上严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五、拓展延伸、诉说心声(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乐画面,烘托气氛。)

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这样的事每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困惑、苦闷、彷徨……困惑中我们满含期待;苦闷中,我们充满渴望。今天,我们倾听了李京京的心声,那么让我们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心声吧!

(学生诉说心声,师生随机点评。)

六、教师诉说心声,并作总结

沟通从“心”开始,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每位同学平等交流;也希望我们大家能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教学后记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1.教师应结合文体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之中。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备课时紧紧抓住主人公李京京的身份特点,多次选用“换位思考”,置学生于真正的现实阅读情境中,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换位”的方式可不拘一格,如:

复述小说情节时,让学生改换叙述的人称──与文本对话;

分析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将自己与李京京对比──与主人公对话;

探究本文所反映的教育现象,让学生站在程老师、李京京的角度讨论──与作者对话;

通过诉说心声,引导学生从小说中走出来,重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中让人惊喜地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不可低估:在探究李京京形象特点时,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李京京没有妒忌心理、待人友善、勇敢、坚强、不怕挫折、不轻言放弃、执着、感情丰富等等,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某一缺点评价李京京身上的闪光点。让我意外的是有位同学大胆的提出了李京京性格中的弱点──孤僻,认为我们应该摈弃。这种独特的眼光和感受力,我们应该珍视,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探究性学习要启发学生发问,但怎样启发学生提问,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心声》教案篇9

【教材分析】

《心声》这篇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要求在语文公开课朗读课文《万卡》,遭到老师拒绝,通过故事揭示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理解李京京的心理和生活,让他们关注不和睦、甚至离异家庭给相同年龄段的孩子带来的伤害,让他们了解别的孩子的家庭、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标题心声的含义。

学生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标题心声含义。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契诃夫的作品《万卡》想必同学们已经读过,你对万卡的遭遇持什么态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为认识一个类似万卡的李京京同学,来听听他的心声。

二、课前预习

三、合作探究

四、整体感知

理清小说情节。

体会重点语段的感情。

五、合作交流

1、你认为课文有哪两条情节线索?

课文主要情节按时间顺序发展的,从京京要朗读课文,老师没答应到自己在公开课勇敢救场,他朗读课文,感动大家。

另一条线索:是李京京的家庭、京京的家庭与《万卡》中的小主人公产生共鸣。

2、《万卡》为什么打动李京京?

由于他的身世与作品的万卡身世遭遇相似,使他在阅读《万卡》时心里产生共鸣。

3、小说为什么将万卡和主人公李京京的活动缠绕交织在一起?

现实和《万卡》在李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李京京的悲景也会全面呈现读者面前。

4、课文如何用心理刻画李京京?

对李京京的心理描写很多,充分展现孩子丰富内心世界,表现他执着、倔

强的性格。

5、李京京是怎样的人?

李京京是个沉郁、倔强、认真又想逃避现实却又善良自强的儿童形象。

6、小说标题心声有哪些含义?

要求教师公平、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定的环境里。

六、小结

1、通过故事揭示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通存在一种充人深思的问题。

2、文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

七、课外延伸

你替李京京给爷爷写一封象万卡那样的信。

【板书设计】

李京京

相似

万卡

(心理描写)

心声──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静夜》教案 静夜诗的教案
  • 下一篇: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原文翻译赏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