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作者:佚名
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