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 2022-11-15 栏目:学习资料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赏析

作者:佚名

这是游子他乡思旧之作。先由清明后花落写起,接着叙游子悲愁。曲岸;、垂杨;两句道离愁,楼空;两句写别恨。换头闻道;紧承燕子能说;,揭示空楼;中佳人当时处境:帘底纤纤月;,月不圆人也不团圆。料得明朝;又翻出新意:果真能见,但她可望而不可及。吞吐顿挫,道出佳人难再得的幽怨。

此词上阙中: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乐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清明时节,春冷似秋,东风惊梦,令人触景生情,萌生悲凉之情感。又;字点出前次来此,也是之个季节。暗合于唐人崔护春日郊游,邂逅村女之事。客梦;暗指旧游之梦,一枕寒怯;之孤单又暗衬前回在此地的欢会之欢愉。果然,下边作者按捺不住对往事的追忆: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曲岸、垂杨,宛然如旧,而人去楼空了;只有似曾相识之飞燕,在呢喃地向人诉说,为人惋惜而已。末句化用东坡《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却能翻出新意,颇有信手拈来之感。这五句,作者回忆往日惜别感伤此时不得复见笔落之处愁思可见,这隐隐含悲之语在其词作中少有。

此词下阙则歇拍处意脉不断,承接上片回忆之感伤一气流注而入下片: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绮陌;,犹言烟花巷。纤纤月出于帘底,指美人足,典出窅娘。极艳处,落笔却清雅脱俗,此亦稼轩之出众之处。至此可知此女是风尘女子。这里说不仅飞燕;知之;向行人打听,也知确有此美人,但已不知去向了。惆怅更增,所以作者伤心地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上年惜别的旧恨,已如流水之难尽;此时重访不见的新恨更如乱山云叠,令人如何忍受。皖南江边山多,将眼前景色信手拈来,作为妙喻。用意一唱三叹,造语一波三折,稼轩为词,达情至切他人有感而觉无可言者,他都能尽情抒发。如镜里花难折,似有未了之意但不知从何说起。稼轩则又推进一层,造成了余意不尽的结尾: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意思是:那时,想来她也该会吃惊地、关切地问我你怎么添了这多的白发啊!;只能如此罢了!

全词以想象中的普通应酬话,写出双方的深挚之情与身世之感叹。这白头,既意味着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又饱含着老却英雄似等闲;的悲愤,真可谓百感交集。写到此,恋旧之情、身世之感已浑然不可分,大有倩向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的意味,实为借恋杯之酒,浇胸中感时伤事之块垒。因为有此一结,再返观全词,只觉得无处不悲凉。这结尾,也照应了开头的岁月如流,于是归结到萧萧华发上,就此顿住。

辛词郁积如山,欲说还休。清真所为是笔触纤细、笔笔勾勒的工笔仕女图;稼轩作成的却是洒脱爽健、一挥而就的泼墨写意画。这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是词人个性与气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同时也能看出稼轩词作风格之独特,确实与众不同。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原文翻译赏析
  • 下一篇: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过垂虹》原文翻译赏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