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 2022-11-22 栏目:学习资料

出自宋代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人吗?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赏析

作者:佚名

本文写自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成都的途中。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读者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平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易误解。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消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病起》)的写照。

远游无处不消魂;的无处;(无一处;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消魂;。

引起消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平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另一说认为:自古诗人多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陆游满襟衣的酒痕,正说明他与诗仙;、诗圣;有同一嗜好。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众所周知的佳话。作者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这样,他以诗人;自命,就正是名副其实了。

但作者因无处不消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

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

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原文翻译赏析
  • 下一篇: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原文翻译赏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