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唐寅的《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鉴赏
作者:佚名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主要表达诗人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也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
此诗多以俗语入诗,大有民歌之特征。因为受小说、戏剧这些大众文学的影响,明代诗词中陋、俚、俗比比皆是,本不足为奇。但此诗因多用俚俗语,甚至遭到清代诗词评论家们的讥讽,云俗不可耐;。其实,以唐伯虎的才情性格,应不亚于唐宋诗词人物。他在俚语中体现的是自我;,注重的是精神追求,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他肯定了自己的无才;和丑;,然而马上转笔锋于月;这个静谧之物,超凡脱俗莹然而出,更反衬出才子情怀。所以,不登天子船;不上长安眠;(长安表示仕途)这是非常洒脱的,最后两句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整部作品任意挥洒、不失天然之趣。
【学习资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