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 2022-11-24 栏目:学习资料

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作者:佚名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他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当晚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

  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赏析二
作者:佚名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雨霖铃》的成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就《雨霖铃》作一粗浅分析: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凄凉的氛围。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得。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以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新的意义。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也是写离别的。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几如身历其境,忘其是设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层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口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但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他认为: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胆泼墨。也就是柳词中抒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的巧妙运用,可谓词中有画。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离别,多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伤心而又凄凉,情景妙合无痕,这一别后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点化而得,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用,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的,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

赏析三
作者:佚名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此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赏析
  • 下一篇: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垓下歌》原文翻译赏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