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 2022-11-24 栏目:学习资料

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一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赏析
  诗句写一位少妇登楼为春色所感,巧妙地从她情绪的骤变,细腻地表现了春闺之怨。
  写相思之情却从不知愁;导入,与后两句之忽然悔悟形成鲜明对照。二十八字写出一段情事,写出一段心灵历程。是一首世情诗,又是一幅风俗画,一个优美动人的小故事。景美,人美,情事更美。《唐诗摘钞》:先反唤愁;字,末句正应。闺情之作,当推此首为第一。;《唐人绝句精华》:诗人笔下活描出一天真少妇之情态,而人民困于征役,自在言外。诗家所谓不犯本位也。;清人俞樾评此诗曰: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以无意写意则意真。;

简析
作者:佚名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琴诗》原文翻译赏析
  • 下一篇: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长相思》原文翻译赏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