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伤仲永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王安石)

时间: 2022-12-01 栏目:学习资料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参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

文言字词

虚词用法之(1)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2)不受之人兼词,之于。(3)卒之为众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具(5)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6)余闻之久也代词,代这件事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

补充注释

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肃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


古诗赏析:


学习重点

(1)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答: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

创作背景

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明道二年(1033年),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康定元年(1040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

文章理解

题目理解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文体介绍本文叙事用了▼

问题研究

(1)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是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他才能衰退,后面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原因。引人深思。详略处理,有力的突出了伤;这一主题,为后来父亲不让他学习做铺垫,又与后来变成普通人作对比,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流露出作者对仲永变成普通人的▼

整体把握

本文见闻得当,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

鉴赏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文题为伤仲永;,文中却未见一个伤;字,然而全篇写的正是一个伤;字。这正如《王荆▼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苏轼)
  • 下一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苏轼)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