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踏莎行·小径红稀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晏殊)

时间: 2022-12-03 栏目:学习资料

朝代:宋代

作者:晏殊

原文: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翻译参考:

注释
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⑵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
⑶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
⑷不解:不懂得。
⑸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
⑹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⑺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白话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古诗赏析:


赏析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贺铸《薄幸》词人间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作者简介: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学习资料】栏目
  • 上一篇:江村晚眺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戴复古)
  • 下一篇: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柳永)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