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张元干
原文: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译文赏析
在北宋灭亡,士大夫南渡的这个时期,慷慨悲壮的忧国忧民的词人们,名篇叠出;张芦川有《贺新郎》之作,先以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以梦绕神州路;送别胡铨,两词尤为悲愤痛苦,感人肺腑。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铨,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芦川作此词以相送。
梦绕神州路 ;,是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
首问 :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 ?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 ;,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笔者亲历抗战时期华北沦陷的情景,故而被这情景深深感动。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过片便预想别后情景,饯别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 。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 ;,写疏星渡河汉 ;、金波淡,玉绳低转;,为什么情调如此相似?而对于芦川,悲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显示出了深挚的感情。如以闲笔;视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晓细品,浅人难得深味矣。
下言写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 ,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 ,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的!语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 ?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不但问天之意直连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关心国家、社会,纵怀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关切者绝非个人命运得失穷达,又岂肯谈个人琐事。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此句的依据。
情怀既然这样,何以作词?所谓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以此豪迈之言借以打发心头之痛,作者用笔如夭矫之龙,不以陈言落套为比。
凡填《贺新郎 》,上下片有两个仄起七字句,不得误以为与律句全同 ,高难问;怀今古;,难、今二字,皆须平声(与上三字连成四平声),方为协律。又两歇拍送君去;听金缕;,头一字必须去声,此为定格。然而明清以后,理解此者已少,合律者百无一二人。故此说明,以示学人。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八年为胡铨因谏议和而被贬至福州,由遭秦桧迫害,移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赏析
上片:述时事。
第一层,梦绕神州路;四句: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1、起调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实景虚写,写出人心之惨痛,故有第二层的质问。
2、中原沦陷惨状:怅;为领字。
所怅者: 一是连营画角; 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凄厉。
二是故宫离黍;。《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故国之思。
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有尺幅千里之势。
第二层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
1、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喻北宋王朝的沦亡。
2、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3、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三层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1、天意从来高难问;:前面词人提出疑问,问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况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言。
于是顿挫之笔曲折至天意从来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外之意,天高固然难测,而衣冠华族沦于异族之手,实乃人事使然。
人情老易悲;,言天意既难测,而人情老易悲,今有深仇而不思报,故长叹悲难诉;。
悲难诉;的内涵:北宋议和灭亡之悲难诉;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之悲难诉。
2、送别。 笔锋自然转至送别胡铨 更南浦,送君去;。
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节层层递转,字字沉实,词人悲愤之情,愈转愈深沉。
下片:叙别情。
第一层,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别时景物。
时令:初秋残暑,凉生岸柳景之凄凉,人心为别而凉。
岸柳:依依惜别之情。
2、时间:夜,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夜色已深,以缠绵,清秀之句,抒悲愤激昂之情,可见感情之深挚。
第二层,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设想别后之心情。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曲曲折折抒写留恋之情:既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国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国家前途亦茫茫。
第三层,目尽青天怀今古;至听《金缕》;:遣愁致送别意。
1、目尽青天怀今古;照应天意从来高难问;,有四顾苍茫之感。
2、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言大丈夫不能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恩怨相尔汝;,本自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3、满腹悲愤感情,通过层次井然的多次转折,达到最高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举大白,听《金缕》;
以豪情排遣极痛,慷慨悲壮,余音缭绕。
提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张元干因此词受到削籍除名的处分,但这首词却广为传唱。据《客亭类稿》记载:南宋词人杨冠卿秋日乘船过吴江垂虹桥,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尽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